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优秀课件
常见的偏义复词以及兼词ppt课件

最常见的兼词
1.焉=“于之”。如“积水成渊,蛟龙 生焉”。蛟龙生“于之”,即 生在那 里。《劝学》 2.诸=“之于”。如“放诸山下”,等 于“放之于山下”,即“把它放在山 下”。《黔之驴
13
• 一、 诸 • 1、 用于句中,为“之于”的合音,其中
“之”为代词,“于”是介词。例如: •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
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1.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 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
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 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 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又如《桃花源 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 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远” 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 7.孰与君少长? (司马迁《鸿门宴》) “少长” 偏义在“长”,年龄大。
•
10
• 8.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偏义在“去”,意为离开。
• 9.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孔雀东南 飞)“进退”,“进”,指“进来”,“退” 指“退出”,义偏“进”。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异同”偏义在“异”, 不同。
衬在前,译为:防备别的强盗闯进和意外 的变故。“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裙。”(杜甫《石壕吏》)中的“出入”偏义 在“出”,“入”字陪衬在后。译为:有 子女在母亲没有再嫁,出门没有一件好衣 服。
•
5
• 2. 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
具有临时性。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
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
2
2.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 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 不能修饰
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专题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专题一、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例四: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白头吟》)——“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例五: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
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例三:言其利害。
(毛遂自荐)——偏的还是利。
偏义复词曾经在全国高考题中出现:《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曾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常见的偏义复词以及兼词【共20张PPT】

• 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兼词
• 有些文言词语用法很特别,兼词就是其中 的一种。所谓兼词,就是指一个单音词兼 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它往往由两个字 快读而合成,所以也叫作合音词,如“诸〞“ 盍〞“焉〞“旃〞“叵〞“耳〞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存亡〞偏义在“亡〞,灭亡。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崩殂〞:“崩〞指皇帝死,“殂〞
“存亡〞偏义在“亡〞,灭亡。 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3.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
3.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
• 如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义在“巷 〞,“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住〞字可以 判定。
• 〔巷 : 巷 xiàng胡同,里弄:小巷 • 陌 : 陌 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
路〕
识别的本卷须知:
• 1.偏意复词中的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 ,可前可后。例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 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 中“出入〞 偏义在“入〞,“出〞字陪衬在前 ,译为:防范别的强盗闯进和意外的变故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 壕吏?)中的“出入〞偏义在“出〞,“入〞字 陪衬在后。译为:有子女在母亲没有再嫁 ,出门没有一件好衣服。
• 7.孰与君少长? (司马迁?鸿门宴?) “少长〞 偏 义在“长〞,年龄大。
•
• 8.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 〞偏义在“去〞,意为离开。
偏义复词,反义复词,同义复词

~ 反義複詞、偏義複詞、同義複詞※是「反義複詞」或「偏義複詞」必須依上下文文意判定:兩字意義都用者為「反義複詞」,只取其中一字意義者為「偏義複詞」。
◎練習:請依上下文文意判定下列「」中的詞,為「反義複詞」者請寫「反」,「偏義複詞」者請寫「偏」(並把取的字義圈起來),「同義複詞」者請寫「同」。
1.()你能辨別寶石的「真假」嗎?2.()將軍下令採用「左右」夾擊戰略。
3.()「閱讀」有助於提升語文能力。
4.()青少年喜歡「追逐」流行。
5.()「窗戶」上布滿了灰塵。
6.()老闆從不惋惜員工的「去留」。
7.()你們就握手泯「恩仇」吧!8.()「巨大」的聲響把他震醒。
9.()「忘懷」得失,生命才會無限寬廣。
10.()「言語」的影響力很大,不可不慎。
11.()「建築」的技術日新月異。
12.()「俯仰」之間,我已白髮蒼蒼。
13.()「得失」心太重,反而容易失敗。
14.()心裡越擔心「得失」,事情反而越不容易成功。
15.()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
16.()「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17.()「勝敗」乃兵家常事。
18.()「裁縫」也是一項專業。
19.()一個自甘「墮落」的人,是會自毀長城的。
20.()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
21.()人心「貪婪」,令人感慨。
22.()土石流把這個「村莊」摧毀了。
23.()土希兩國,歷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衝突。
24.()他一向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是個「恩怨」分明的人。
25.()大凡憂之所來,不外兩端:一曰憂「成敗」,一曰憂「得失」。
26.()大雄今天又「忘記」交作業了。
27.()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28.()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
29.()天到多「早晚」了?還跟著去遊魂!30.()心中要常存正面的「思想」。
31.()世態炎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32.()他「駕駛」的技術很好。
33.()他正「沉浸」在勝利的歡樂中。
34.()他的興趣是「學習」各國語言。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反义复词1.什么是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例如在“好歹你都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两面的意思都有。
在“万一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意思,“好”仅是一个陪衬。
由此可以看出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
2.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什么?答: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是偏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一般并列复合词两个语素都有意义。
3.分析偏义复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偏义复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阅读古书时注意将偏义复词与一般的复音词区别开来,以免影响对文意的理解。
第二,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以意义相反相对为多,相对的两个意义一正一负,表示正义的语素一般放在前,表示负义的语素一般放在后(如“得失、利害”)。
在偏义复词中,多取正义而少取负义。
一般的并列复合词有的时候偏指一义,是由一定的上下文决定的。
第三,现代汉语中的一些用语也还有偏义复词的用法。
如:动静(有动无静)、褒贬人(一般有褒无贬)、同甘苦(有甘无苦)、人马齐全(有人无马)、计较得失(偏指失)、不计成败(偏指败)。
4、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5、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文言实词偏义复词 PPT

答案: “恐惧” 同义复词,都有“害怕” 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藩篱” 同义复词,都有“篱笆” 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 能谤讥于市朝。 (偏“市”,闹市)
▪ 世有饥穰,天之行也。
▪
(偏“饥”,饥荒。穰<庄稼丰熟>无意)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
▪ 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 构,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 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 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存亡 偏义在“亡”, “存”是衬字。
(7)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饥穰 偏义在“饥”, “穰”是衬字。
(8)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缓急 偏义在“急”, “缓”是衬字。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之“偏义复词”

教材文言文“偏义复词”
1.《鸿门宴》:孰与君少长、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沛公则置车骑,独身脱骑
2.《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 兄、
3.《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 4.《京口北固亭怀古》:寻常巷陌 5.《蔺相如廉颇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 12.《墨子·非攻》:今有一复词一览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 “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
• 6.《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
• 7.《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8.《石钟山记》: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 能鸣也、噌吰如钟鼓不绝、则山下皆石穴罅,不 知其深浅
• 9.《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 重于社稷也
• 10.《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11.《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 ⒛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 24.噌如钟鼓不绝 • 【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 25.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合词由两个意义相关 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词的意思只取其中 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文言文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而成,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是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浅深”只取“深”的意义;二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园圃”只取“园”的意义。
同义复词则是指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合并使用,以加强语义强度或明确语义范围。
同义复词的两个语素间可以插入另外两个语义相近或相关的语素,从而构成一个短语。
例如,“追逐”同义复词,“追”和“逐”两个语素间插入语义相同的两个语素“亡”和“北”,句中四个语素一起构成短语“追亡逐北”。
总的来说,偏义复词强调的是在特定语境下,一个语素的意义被强调而另一个语素仅作为陪衬,而同义复词则是通过重复相似的语素来增强语义的表达效果。
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分析:“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车子”。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分析:“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进入,侵入”。
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分析:“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岁数大”。
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巷陌”偏用“巷”(小街道)义,“陌”(田埂)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街巷”。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分析:“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婆婆”。
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分析:“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劳作”。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分析:“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整个词的意思是“哥哥”。
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