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中学文言实词复音词的偏义归纳)

合集下载

483.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现象:偏义复词

483.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现象:偏义复词

483.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现象:偏义复词文◉杜若东内容导读偏义复词的定义偏义复词是指说两个相关(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只起到陪衬作用,不表示意义。

偏义复词概念在课本中首次提出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第2册第6课《孔雀东南飞》课下注释中出现了这个概念。

我们还以这一课为例,先来复习一下: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公姥:偏义复词,偏在:姥,公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息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偏在:兄,父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

4.我有亲父母,逼迫见父兄。

父母:偏义复词,父母偏在:兄,父无意,只起到陪衬作用。

父兄同上也是偏义复词。

5.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牛马:偏义复词,偏在马,牛只起陪衬作用。

其实偏义复词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只是我们习焉不察罢了。

举出例子:1.窗户:偏在窗,户是陪衬无意义。

2.国家:偏在国,家是陪衬无意义3.动静:偏在动,静是陪衬无意义。

4.厉害:偏在害,厉是陪衬无意义。

5.好歹:偏在歹,好是陪衬无意义。

6.兄弟:偏在兄,弟是陪衬无意义。

7.人物:偏在人,物是陪衬无意义。

8.舍得:偏在舍,得是陪衬无意义。

9.忘记:偏在忘,记是陪衬无意义。

10.没有:偏在没,有时陪衬无意义。

初高中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举例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同,异是陪衬,无意义。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司马迁《鸿门宴》)3.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出是陪衬,无意义。

4.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园圃:偏义复词,偏在园,圃是陪衬,无意义。

5.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苏轼《石钟山记》)浅深:偏义复词,偏在深,浅是陪衬,无意义。

6.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契阔:偏义复词,偏在阔,契是陪衬,无意义。

文言文复习课件之偏义复词

文言文复习课件之偏义复词
文言文复习课件之偏义复 词
• 偏义复词的定义与特点 • 偏义复词的类型与实例 • 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的功能与作用 • 如何识别偏义复词 • 偏义复词的翻译技巧 • 偏义复词的练习与巩固
01
偏义复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偏义复词
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 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 的意义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上下文语境是判断偏义复词的关键,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 ,可以确定偏义复词中哪一个词的意义是重点,从而准确 理解文意。
例如,“昼暮而归”,上下文语境表明“暮”是重点,因此 “归”的意义被忽略,偏义复词“昼暮”的意思是“傍晚”。
结合语法结构分析
语法结构也是判断偏义复词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确定偏义复词 中哪一个词的意义是重是“鲜明”, “鲜”和“明”的意义 都存在,但“明”的意 义发生了变化,只保留 了“鲜”的意思,因此 “鲜明”也是一个形容 词性偏义复词。
详细描述
在“寒冷”一词中,“ 冷”和“寒”的意义都 存在,但“寒”的意义 发生了变化,只保留了 “冷”的意思,因此“ 寒冷”也是一个形容词 性偏义复词。
06
偏义复词的练习与巩固
选择题练习
总结词
通过选择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偏义复词的用法。
详细描述
选择题练习中,可以提供一些包含偏义复词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或翻译 。例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的“车骑”指的是什么?选项有“战车和骑兵”、“战车” 、“骑兵”和“战车和步兵”。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偏义复词的理解。
偏义复词的意义
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 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
为陪衬。
偏义复词的辨析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 偏义复词知识汇总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 偏义复词知识汇总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偏义复词知识汇总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两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

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利害”只有“害”的意义。

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远近”只有“远”的意义。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只有“国”的意义。

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偏义复合词呢?区分偏义复合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

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

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3、纵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兄”。

小议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小议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

小议中学文言文偏义复词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指的是只有一个词素起作用的双音节复合词。

换言之,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中的某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整个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凑足音节的作用。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向学生讲清这类词的构词特点,有助于他们准确地领会词义,顺利地把握全句、理解全篇,也是我们加强文言实词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选几例试作解释。

1.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出入无完裙”意思是儿媳连一条走出门的裙子都没有。

显然,“出入”只有“出”义。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唐雎不辱使命》)休,吉兆。

祲,阴阳相侵的灾祸之气。

上文已经讲了“彗星袭月”等三种凶兆,因而在这里从天而降的绝不会是吉兆。

可见“休祲”只取“祲”义。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既然对“宫中”近臣和“府中”官属一视同仁(“一体”),当然是“不宜异”了。

可见“同”字无义。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该句所在的一段文字,主要写了“迁客骚人”目睹洞庭美景而乐以忘忧(忘掉了遭贬谪的不幸)。

既为“迁客骚人”,哪有“受宠”可言?以物而喜,暂时忘却的应该是“辱”而不是“宠”。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要防备的当然是盗“入”而不是盗“出”。

“出入”只有“入”义而无“出”义。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7.禽兽负恩如是。

(《中山狼传》)这两例中的“禽兽”均指狼,显然偏义于“兽”而无“禽”义。

8.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纵观全诗内容兰芝只有“姥”而无“公”。

“公姥”偏义于“姥”。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偏义复词的基本结构特征:一、偏义复词由两个反义的词素构成,如1至5例;二、偏义复词由两个相近或相关的词素构成,如6至8例。

只知道偏义复词的基本结构特征还不够,为了正确地指导学生,进一步把握偏义复词的意义,还必须了解偏义复词的形成原因。

偏义复词举例文言文

偏义复词举例文言文

偏义复词举例文言文
(最新版)
目录
1.偏义复词的定义和作用
2.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的举例
3.偏义复词的理解和应用
正文
一、偏义复词的定义和作用
偏义复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指的是由两个或多个语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语素(称为偏义成分)的意义在语境中得到体现,另一个语素(称为复词成分)的意义则不再明显。

偏义复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语言表达,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以及提高语言的修辞效果。

二、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的举例
在文言文中,偏义复词的出现频率较高,如:
1.“风雨”:偏义成分为“雨”,表示天气现象,复词成分“风”的意义在这里不再明显,所以“风雨”偏指“雨”。

2.“鱼肉”:偏义成分为“鱼”,表示一种食物,复词成分“肉”的意义在这里不再明显,所以“鱼肉”偏指“鱼”。

3.“唇齿”:偏义成分为“齿”,表示牙齿,复词成分“唇”的意义在这里不再明显,所以“唇齿”偏指“齿”。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文言文中,偏义复词的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使语言更加简练、生动。

三、偏义复词的理解和应用
对于偏义复词的理解和应用,首先要注意识别偏义复词,了解其构成
方式和语义特点。

其次,在实际应用中,要灵活运用偏义复词,注意与上下文的协调,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总之,偏义复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文言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偏义复词(中学文言实词复音词的偏义归纳)

偏义复词(中学文言实词复音词的偏义归纳)

偏义复词(中学文言实词复音词的偏义归纳)本文是关于偏义复词(中学文言实词复音词的偏义归纳),感谢您的阅读!对偏义复词有两种考查形式:1.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答案为C(解析见参考答案)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翻译成了“张不开,闭不上”的错误答案。

又如2010年全国II卷第11题要求将“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成现代汉语,其中的“面目”也是偏义复词:“面”,脸面,“目”,眼睛,此处偏用“面”的意思。

在古代诗文中偏义复词出现频率很高,是学生理解文言文和解答翻译题时的难点,准确识别并理解偏义复词有益于我们对文言文的解读。

知识梳理一、偏义复词的类型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

“公姥”只有“姥”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二、偏义复词的识别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

又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远”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2.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

文言实词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偏义复词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 “深”,深度)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偏“往”,往使元军军营)
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去”,离开) 孰与君少长。(偏“长”,年长、年龄大)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偏“死”,牺牲)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国”,国家)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异”,不同) 能谤讥于市朝。 (偏“市”,闹市) 世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饥”,饥荒。穰<庄稼丰熟>无意)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 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 的意义
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 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 之意
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 构,共同表示一个意义。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 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 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 之事》)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 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 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藩篱” 同义复词,都有“篱笆” 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常见的偏义复词
1.一个词是否属于偏义复词,只有放在句 子里,联系上下文看它是指两方面还是只指 其中的一方面才能判断出来。至பைடு நூலகம்偏向哪一 方面,也只能放在句子里进行辨析。 2.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掌握其构成方式有助于准确判断偏义复词。

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举例

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举例

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举例
哇塞,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文言文中超级有趣的偏义复词。

啥是偏义复词呢?嘿嘿,就是那些两个字组成的词,实际上只侧重其中一个字的意思。

这可有意思啦!
比如说“昼夜勤作息”里的“作息”,可不是真的指工作和休息呀,主要说的就是“作”,也就是劳作呢!你想想看,这古人说话多巧妙呀!
再看看“便可白公姥”中的“公姥”,其实重点在“姥”,就是指婆婆。

这就好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候会把两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但真正的意思却偏在一边。

又好比“去来江口守空船”的“去来”,其实更侧重于“去”的意思呀!这就如同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会用一些看似全面的词,实际上重点很明确。

天哪,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就像是隐藏的小惊喜吗?
每次发现一个,就好像找到了一个宝藏一样让人兴奋!
你看,如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不了解这些偏义复词,那不是会误解古人的意思啦?那可不行呀!所以我们要好好掌握它们。

就像我们走路,如果不知道哪里有坑洼,就容易摔倒,而知道了这些偏义复词,就好像有了一张地图,能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总之,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啦!我们一定要好好去探究,去发现这些隐藏在文字里的奥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言文的美妙之处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偏义复词有两种考查形式:1.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答案为C(解析见参考答案)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如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翻译成了“张不开,闭不上”的错误答案。

又如2010年全国II卷第11题要求将“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成现代汉语,其中的“面目”也是偏义复词:“面”,脸面,“目”,眼睛,此处偏用“面”的意思。

在古代诗文中偏义复词出现频率很高,是学生理解文言文和解答翻译题时的难点,准确识别并理解偏义复词有益于我们对文言文的解读。

知识梳理一、偏义复词的类型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

“公姥”只有“姥”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二、偏义复词的识别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

又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远近”,偏义在“远”,文章通过这个“远”字来表明诗人信步自适的心境。

2.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中,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

又如《礼记》“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中,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一般而言,我们不能说造“马”),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车马”偏指“车”义,3.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

如“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义在“巷”,“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住”字可以判定。

识别的注意事项:1.偏意复词中的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前可后。

例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中“出入”偏义在“入”,“出”字陪衬在前,译为:防备别的强盗闯进和意外的变故。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中的“出入”偏义在“出”,“入”字陪衬在后。

译为:有子女在母亲没有再嫁,出门没有一件好衣服。

2. 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

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

因此,对于偏义复词不能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来识别,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是偏义复词,而换一个语言环境就不一定是偏义复词。

如:“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这句中的“弟兄” ,从文中内容知道,逼迫刘兰芝的是她的哥哥, “弟兄”是偏义复词。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孟子《庄暴见孟子》)这句中的“兄弟”不是偏义复词。

3.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三、偏义复词的翻译“偏义复词”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将“陪衬意”去掉,把表示意义的那个语素翻译出来即可。

如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中“死生”偏义在“死”,意为死难。

这句话可译为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四、中学教材中常见的偏义复词梳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存亡”偏义在“亡”,灭亡。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诸葛亮《出师表》)“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偏义在“辱”,此处可译为“遭贬谪的不幸”。

4.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司马迁《鸿门宴》)“置”,丢弃。

“车骑”:“车”,车马,“骑”,骑士,偏义在“骑”。

5.我有亲父母。

(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父母”偏义在“母”,指刘兰芝的母亲。

6.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女子”偏义在“女”,女儿。

7.孰与君少长? (司马迁《鸿门宴》) “少长”偏义在“长”,年龄大。

8.去来江口守空船。

(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偏义在“去”,意为离开。

9.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孔雀东南飞)“进退”,“进”,指“进来”,“退”指“退出”,义偏“进”。

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异同”偏义在“异”,不同。

11.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指南录〉后序》) “往来”偏义在“往”,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1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指南录〉后序》)“虚实”偏义在“实”,实情。

双基题板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其日牛马嘶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B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韩非子〃喻老》) ..C死生,昼夜事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 ..B固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 却看妻子愁何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C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刘向《唐雎不辱使..命》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提升空间指出下面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释义。

1.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汉乐府〃相和歌〃白头吟》)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司马迁《屈原列传》)3.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曹操《却东西门行》)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居易《夜雪》)5.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6.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7.凤姐虽然如此之忙,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的十分整齐。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8.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贾谊《论积贮疏》)9.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苏轼《石钟山记》)10.润之以风雨。

(《易〃系辞》)11.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韩非子《五蠹》)12.无羽毛以御寒暑。

(《列子》)13.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李渔《芙蕖》)14. 而某不量敌众寡。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5.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梁惠王下》)参考答案考点综述1996年高考14题解析:A项的“奸”,求取,与“利”构成动宾关系,不是偏义复词;B 项的“宴”“飨”都是宴请的意思,是同义复词;D项的“利病”,按文句意应是“利益和危害”,两个词素都起作用,也不是偏义复词。

只有C项的“刺”“短长”,“刺”是指责,其宾语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短长”是偏义复词。

2003年上海卷例题译文: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010年全国II卷例题译文: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

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双基题板:1. D解析:A “牛马”偏义在“牛”,“马”为衬字。

B “肌”指肌肉,“肤”指皮肤。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就己指出他的病己在“腠理”,即皮肤和肌肉之间,而这一句是说齐桓公的病情加重,逐渐向身体内部深入,故“肌肤”应偏指“肌”。

C “死生”偏义在“死”,死亡。

D “寒暑”两个词,冬季和夏季。

2. B解析:A “利害”偏义在“害”,害处,祸害。

B“生死”两个词,生和死。

C “去留”偏义在“去”,离开的意思。

D “国家”偏义在“国”,国家。

3. C解析:A “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和孩子。

B“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C “休祲”,“休”,吉兆;“祲”,阴阳相侵的灾祸之气。

偏义在“休”,从天而降的灾祸。

D “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提升空间:1.“嫁娶”,偏义在“嫁”,出嫁。

2. “形容”偏义于“容”,容貌。

3. “行止”,偏义在“行”,行动,飞行。

4.“窗户”偏在“窗”,窗子。

5.“动静”偏义在“动”,意为行动。

6.“成败”,偏义在“成”,成功。

7.“褒贬”,偏义在“贬”,意为指责。

8.“饥穰”偏义在“饥”,灾年。

9.“浅深”便义在“深”,意为“深度”10.“风雨”,偏义在“雨”,雨水。

11.“鲧禹”,偏义在“禹”,用疏导之法治水的是禹,“鲧”为衬字。

12.“寒暑”,偏义在“寒”,寒冷。

13.“耳目”义在“目”,眼睛。

“芙蕖”,荷花14. “众寡”,偏义在“众”,多。

15. “云霓”,偏义在“云”,云彩,乌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