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4讲 词的偏义:偏义复词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和兼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和兼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和兼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语为主,但也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复合词语。

这些复合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时候其中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它所表示的意义虚化甚至消失了,整个词语的意义只由另一个语素来承担,这样的复合词语就叫做偏义复词。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指“异”,“不同”)②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指“作”,“劳作”)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指“姥”,“婆婆”)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指“兄”,“兄长”)如:(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本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偏取“亡”的意义,用以强调蜀汉所处的艰难形势。

(2)昼夜勤作息。

“作息”本指劳作和休息,在语境中偏取“作”的意义,突出刘兰芝的任劳任怨。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公姥”本指公公和婆婆,在这里偏指“姥”的意义,因为整首诗中并没有出现刘兰芝的公公,作为封建家长代表的只有婆婆一人。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本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的意义,指刘邦入关后严加防守。

(5)死生,昼夜事也。

“死生”是反义关系,语境中偏指“死”的意义,突出死亡随时可能降临,而文天祥早就将死亡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6)冀缓急或可救助。

“缓急”本指缓和与紧急,是反义关系,语境中偏指“急”的意义,指当时那种危急的局面。

(7)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饥穰”本指灾荒与丰收,语境中偏取“饥”的意义,强调即使是禹、汤那样的圣君也会遇上灾年。

兼词:兼词,又叫合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兼词的读音一般是所兼两个词的拼合,所兼的两个词属不同的两个词类。

古汉语常见的兼词如下:。

高考复习文言文偏义复词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偏义复词ppt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语不是偏义复词的 一项是 ( A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但求速死,不复顾利害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分析:
A句的“振怖”是惧怕的意思, 不是偏义复词。 BCD三句都是偏义复词。 B句的“利害”侧重于“害”,C句的 “作息”侧重于“作”(工作、劳作), D句的“牛马”侧重指马,其后有“嘶” 则是马复词的 一项是 ( C )
A、去来江口守空船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D、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分析:
去来:去了以后。来,语助词, 无义。 浅深:深浅,侧重在“深”。 往来:侧重在“往”,指宋朝的使 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C项的“往来”则是指老虎来来回回 地察看。
偏义复词
什么叫偏义复词?

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 义相近、相对或相反 的语素构成,其中一 个语素表示意义,另 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 只作陪衬。
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

公:公公(无意义)
姥:婆婆 于是可以告诉婆婆
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

父:父亲(无意义)
兄:兄弟 我有亲的兄弟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

圃:种菜的地方(无意义)

园:种树的地方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树园,偷桃子李子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

息:休息(无意义)
作:耕作 不分白天黑夜辛勤的耕
作,只有孤独伴着辛苦。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

利:利益(无意义)
害:害处 一心只想求死,不再考虑到
害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备考2023-2024】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讲练通关 偏义复词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备考2023-2024】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讲练通关 偏义复词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备考2023-2024】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讲练通关偏义复词学案(原卷版+解析版)偏义复词一、概念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词的地方用了偏义复词。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就是偏义复词,“作息”分别是“工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处,意义偏在“作”,“息”并不表示意义。

二、类型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如: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在“异”)——《出师表》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在“亡”)——《出师表》③曾不吝情去留(偏在“去”)——《五柳先生传》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在“入”)——《鸿门宴》⑤亦以明死生之大(偏在“死”)——《五人墓碑记》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崩殂”中的“崩”指帝王死,“殂”指死亡。

主语是“先帝”,所以偏用“崩”的意义,“殂”是衬字。

又如:②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园圃”中的“园”是种果树的园地,“圃”是种蔬菜的园地。

句中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果树的地方,偏用“园”的意义,“圃”是衬字。

其他如: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在“国”)——《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在“车”)——《鸿门宴》⑤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偏在“首”)——《五人墓碑记》⑥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在“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需要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时一定要把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如: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的意思,只是时代不同说法不同而已,故合译为“学校”。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知识讲解

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一、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①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例】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

标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摘要: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的特点、教学方法及意义,以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一、引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古代文化和智慧的载体。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语义等多个方面。

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二、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的特点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的复词形式,它由两个或多个字组成,其中一个字的意义是这个复词的主要意义,而其他字的意义则被隐含或忽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复词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偏义。

三、教学方法1.结合语境教学:教师应在讲解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时,结合上下文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对比教学: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实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归纳总结: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的类型和用法,以便更好地掌握。

4.实践练习:通过翻译、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加深对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的理解和掌握。

四、案例分析以《论语》中的“加之以师旅”为例,“师旅”在这里表示的是军队的意思,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军队的总称或统称。

这是因为在此语境下,“师”字具有主导地位,而“旅”则被隐含了。

这种偏义复词的现象在古文中并不罕见。

再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五谷”,原本泛指各种农作物,但在这里,“谷”字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字则被忽略。

五、意义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是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学习它们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结合语境、对比教学、归纳总结和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偏义复词,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与偏义复词+课件15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与偏义复词+课件15张

知识总结
如何判定一个词是偏义复词?
1.在语境中辨别
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语境,因此,是不是偏义复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语境可知其偏指“入”。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 通过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加以判断。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 序》),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指 “作”。
语素意义相反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语素意义相关 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兄长。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宪宗立,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闻其名, 既谒见,群危言激切, 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 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 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我蒙
受您的恩德没有过问,(但也)实在是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
靠李广,希望他能在您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
的时候,曾经是否谈到我。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我请求您检查
进贾府》)
古今异义词类型
古拆今合
词语
例句
颜色 屈原颜色憔悴
古义 脸色
今义 物体的颜色
感激 其实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感动奋发 驰

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讲稿

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讲稿

高考专题辅导文言文阅读:偏义复词讲稿偏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

例1:“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例2: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

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

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例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出入偏指出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

“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⒔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高考复习文言文偏义复词与文言固定句式例释 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偏义复词与文言固定句式例释 PPT课件

九、表转折 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 那么”。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 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即使如此”。 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 或脱而落矣。
十、其他 1、得以——可译为“能够”。 ①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 其志士之悲哉。
文言文偏义复词与文言固定句式例释
惠安一中 骆汉忠
偏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 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 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 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 例1:“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 “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 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 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例2: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 “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 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 仅指种树的地方。 例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出入偏指 出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
七、宾语前置 1.“唯……是……”,惟……之为……——“是”无 义,起宾语前置作用;“唯,惟”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可译为“只”。) ①唯兄嫂是依。 ②惟弈秋之为听。 2.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 么……呢” “怎么能……呢?” ①宋何罪之有?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之谓也,其……之谓也(乎)——译为“说 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①诗云:“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教学目标】总体把握高考文言文考查知识点【知识梳理】第四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一、偏义复词例谈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关)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

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

如“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就是偏义复词,“作息”分别是“耕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处,意义偏在“作”,“息”并不表示意义。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

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

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二、偏义复词曾经在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三、课文偏义复词示例: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6 . 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7 .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8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9 .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0 . 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1 . 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12 .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3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14.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15.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16.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典型例题】高考文言文偏义复词练习(40例)所谓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结构上有两种情况:1.由词义相近的两个词构成。

例如:①噌竑(hóng)如钟鼓不绝。

②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③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非攻》例句中“钟鼓”“公姥”“父兄”“园圃”四个词,其词义分别偏向“钟”“姥”“兄”“园。

(种树为园,种花为圃)”。

2.由词义相反的两个词构成的。

例如:①冀缓急或可救助。

《谭嗣同》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③世有饥穰,天之行也。

例句中“缓急”“作息”“饥穰”三个词,其词义分别偏向“急”“作”“饥”。

练习:给下列偏义复词的偏指义项加点并解释。

1. 崩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崩: 皇帝死2. 存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灭亡。

(一说不是偏指,是相反并列短语)3. 异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不同4. 作息昼夜勤作息。

作:劳作5. 出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入:侵入6.少长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长:年龄岁数大7. 公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姥:母亲婆婆8. 父母弟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母:母亲兄:兄长9. 往来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往:前往10. 虚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实:实情11. 死生死生,昼夜事也。

死:死亡死去12. 休祲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祲:凶险之气13. 远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远:遥远14. 缓急冀缓急而可救助。

急:紧急情况15. 车骑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骑:随从人员16. 首领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首级脑袋17. 饥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饥:灾荒(穰:丰收)18. 耳目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目:眼睛19. 动静牢城里都没动静。

/ 却不见孔明动静。

动:动作行20. 国家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国:社稷邦国21. 利害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害:灾难祸害22. 浅深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深:深度23.园圃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果园。

(种树为园,种花为圃)24.成败得失大凡忧之所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

失:失败损失25.寒暖饥饱得同寒暖饥饱。

寒:挨冻受饿26.多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许多27.早晚天到多早晚了?还跟着去游魂!晚:时候或时间不早了28.得失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

失:损失得失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失:差错弊端29.恩怨土希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冲突。

怨:怨仇30.吉凶吉凶未卜凶:凶灾31.开合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开:张开32.巷陌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巷:街巷33.钟鼓噌竑(hóng)如钟鼓不绝。

钟:大钟34.契阔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契合投合(两情投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阔:疏远)35.去留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去36.钟罄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钟:大钟37.女子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女:女儿38.代谢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谢:衰败逝去39.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离去40.寒暑无羽毛以御寒暑。

寒:寒冷41.褒贬(凤姐)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贬:贬损42.盈虚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虚:空荡无人43.逆顺齐桓用其仇(仇人),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逆:背逆44.车马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

车:马车45.长短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长:长处功劳46.利害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害:祸害47.行止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行:行动飞行48.书疏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信:书信49.始终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

终:最终50.冠带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冠:(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猴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