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4讲 词的偏义:偏义复词教案

合集下载

偏义复词教案资料

偏义复词教案资料

偏义复词一,偏义复词例谈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关)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

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

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

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高考文言文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知识点,叫偏义复词。

这玩意儿有时候能把同学们搞得晕头转向,不过别怕,咱们一起来好好琢磨琢磨。

我记得之前有个学生,叫小李。

他平时学习挺努力,可一碰到偏义复词就犯迷糊。

有一次做文言文练习,文章里有一句“昼夜勤作息”,他愣是没搞明白“作息”这个词是偏义复词,重点在“作”,指劳作。

结果他理解成了白天黑夜勤奋地休息和劳作,整个意思就完全弄反了。

这可把他给愁坏了,拿着卷子来问我,那一脸困惑的样子,至今我都还记得。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偏义复词。

简单来讲,就是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在特定的语境中,其中一个词的意义消失了,只保留了另一个词的意义。

比如说“忘路之远近”,这里的“远近”,重点在“远”,“近”的意思就被忽略了。

偏义复词在高考文言文里经常出现,要是搞不清楚,那可就要丢分啦。

像“死生,昼夜事也”,这里的“死生”其实偏指“死”;“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利害”偏指“害”。

那怎么判断是不是偏义复词呢?这可得有点小技巧。

首先,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如果整个语境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那很可能就是偏义复词。

比如说“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联系上下文就能知道,这里说的是没有完整的裙子可以出门,重点在“出”,“入”的意思就不明显了,所以“出入”是偏义复词。

其次,还可以从词语的搭配和逻辑关系来判断。

像“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小溪走,忘记的肯定是路有多远,而不是路有多近,从逻辑上就能推断出“远近”偏指“远”。

咱们再来说说偏义复词的类型。

一种是意义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偏义复词,比如“国家”,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偏指“国”;还有“父兄”,在“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中,偏指“兄”。

另一种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构成偏义复词,像“存亡”,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偏指“亡”;“动静”,在“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偏指“动”。

了解了这些,咱们再通过一些例子来巩固巩固。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 学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 学案

《古代汉语语法之偏义复词和文言句式》学案【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例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只作陪衬,无实际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如:《史记·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句解释为:“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可能的意外事故。

”所以“出入”在这里只有“入”的意义。

【注意】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应与同义词的重迭使用(即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如:斧斤以时入山林。

斧和斤同义。

斧子,伐木的工具现代汉语也有偏义复词。

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练习要求:找出下列文句中的偏义复词,并指出偏义词和衬字。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偏义在“车”,“骑”是衬字。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5、奉使往来,无留北者《〈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6、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7、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8、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之偏义复词盼望着高考到来,近来疯狂地报着各种课程,以期自己的成就可以有所提高。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偏义复词的基础上。

偏义复词,是指由同音异义字或同义字构成的复词,其意义为主要由其中的一部分构成,令人容易产生意义歧义。

今日,本人将来深入探究偏义复词及其运用,期望能为广大高考生提供帮助与启示。

一、偏义复词的定义及分类偏义复词指的是一个复词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其中至少一个字地位较高,起主要表达作用;另一个字地位较低,仅起修饰作用。

在使用时,这些复词常常会出现意义的不确定或产生歧义的现象。

按照由主次成分的位置关系来划分,偏义复词可以分为“头尾式”和“首尾式”两种。

1.头尾式偏义复词顾名思义,头尾式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复词,其中头部的字担任主要表达作用,而尾部的字则起到修饰上位者的作用。

常见的头尾式偏义复词有:(1) 桃李:李是桃的品种之一,因此,“桃李”可表示桃和李或泛指各种果树。

(2) 日月:日为太阳,月为月亮,指时间和历法。

(3) 亲疏:亲表示关系亲切,疏则表示关系疏远,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 足迹:足指双脚,迹指留下来的印迹,指人或动物经过后留下来的印记。

(5) 养生:养指养护,生指生命,指保健、预防疾病的方法。

(6) 风景:风指自然风光,景指美好的场面,指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人工景观。

2.首尾式偏义复词首尾式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字构成的复词,其中前面的字起主要表达作用,后面的字则为其修饰词。

常见的首尾式偏义复词有:(1) 明星:明指光亮,星指星体,指亮光磊落、出类拔萃的人或演员、歌手等职业人士。

(2) 真人:真指真实、真正,人指人类,指无加工修饰的真实人物或BU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3) 健康:健指健康,康指安康、安宁,指身体健康、全面幸福的状态。

(4) 万能:万指所有,能指能力、功效,指拥有多种功能或作用的、万能的事物。

二、偏义复词的运用偏义复词在语言运用中经常出现,用法形式多样,有时甚至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其意义。

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PPT学习教案

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PPT学习教案

累。
【答案】 C
第6页/共32页
解释下面两个一词多义的字:
第7页/共32页
副词,从小 动词,路夹杂
动词,参与 动词,辞别 动词,谢绝,推 辞动词,告诫,劝 告
二、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 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 通常有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
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 比较大的水流;
“没有”。其他的三项都是亡的本意“逃入”或
“灭亡”。
【答案】C
第20页/共32页
2.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 (1) “干”通“岸”。如: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2) “齐”通“剂”。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 见蔡桓公》)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直不百步而,是亦走也 D.天下云集响应
第28页/共32页
三类。这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 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 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所谓不辨古今,就 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 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 去解释古义。
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对古汉语中 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 按它们的本字去解释,而仍按字面义去解释,这就 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意思是“叛乱”。
D
【答案】
第22页/共32页
4.其他形式的通假
这类形式的通假,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 如:罢夫羸老
易子而咬其骨。 “罢”通“疲”。(《论积贮疏》)
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被发行吟泽畔
B.死者太半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中特殊的通假、偏义复词现象,熟记常用通假字、偏义复词。

2.掌握辨析通假字、偏义复词的技巧。

教学重点:积累通假字、偏义复词,掌握辨析通假字、偏义复词的技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通用。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二、知识梳理通假字分类如下:1、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卖炭翁》中的“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就是“值”的意思,“直”和“值”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

2、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借用了“早”的意思,“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受”通“授”。

三、通假字推断技巧一)依据字音推断1、字音完全相同①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2、声母相同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项羽本纪》)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3、韵母相同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二)依据字形推断1、增加偏旁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举酒属客2、去掉偏旁①食之不能尽其材②拜送于庭3、更换偏旁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方法总结:1.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

2.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

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的某一个字或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文言文复习课件之偏义复词

文言文复习课件之偏义复词
文言文复习课件之偏义复 词
• 偏义复词的定义与特点 • 偏义复词的类型与实例 • 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的功能与作用 • 如何识别偏义复词 • 偏义复词的翻译技巧 • 偏义复词的练习与巩固
01
偏义复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偏义复词
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 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 的意义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上下文语境是判断偏义复词的关键,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 ,可以确定偏义复词中哪一个词的意义是重点,从而准确 理解文意。
例如,“昼暮而归”,上下文语境表明“暮”是重点,因此 “归”的意义被忽略,偏义复词“昼暮”的意思是“傍晚”。
结合语法结构分析
语法结构也是判断偏义复词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确定偏义复词 中哪一个词的意义是重是“鲜明”, “鲜”和“明”的意义 都存在,但“明”的意 义发生了变化,只保留 了“鲜”的意思,因此 “鲜明”也是一个形容 词性偏义复词。
详细描述
在“寒冷”一词中,“ 冷”和“寒”的意义都 存在,但“寒”的意义 发生了变化,只保留了 “冷”的意思,因此“ 寒冷”也是一个形容词 性偏义复词。
06
偏义复词的练习与巩固
选择题练习
总结词
通过选择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偏义复词的用法。
详细描述
选择题练习中,可以提供一些包含偏义复词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或翻译 。例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的“车骑”指的是什么?选项有“战车和骑兵”、“战车” 、“骑兵”和“战车和步兵”。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偏义复词的理解。
偏义复词的意义
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 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
为陪衬。
偏义复词的辨析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案考纲聚焦:《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导读:常见实词是指《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来,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高考命题常采用的形式有: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文言文翻译(也重在考查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考题导析1、( 2014全国大纲卷)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认罪。

2、(2014湖南卷)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方法归纳一:练习1、(2013江苏卷)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2、(2014湖北卷)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B.脱道中牛死脱:逃离3、(2014广东卷)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B.将论囚论:讨论二、考题导析1、(2013湖南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2、(2013湖南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是否正确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3、(2014福建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D.不可胜计胜:尽4、(2012湖北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5、(2011湖南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是否正确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第4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教案【教学目标】总体把握高考文言文考查知识点【知识梳理】第四讲词的偏义:偏义复词一、偏义复词例谈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关)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

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

如“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就是偏义复词,“作息”分别是“耕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处,意义偏在“作”,“息”并不表示意义。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

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

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从许”,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二、偏义复词曾经在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三、课文偏义复词示例: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指刘兰芝的兄长。

6 . 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7 .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8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9 .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10 . 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11 . 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12 .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13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14.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15.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16.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典型例题】高考文言文偏义复词练习(40例)所谓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结构上有两种情况:1.由词义相近的两个词构成。

例如:①噌竑(hóng)如钟鼓不绝。

②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③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非攻》例句中“钟鼓”“公姥”“父兄”“园圃”四个词,其词义分别偏向“钟”“姥”“兄”“园。

(种树为园,种花为圃)”。

2.由词义相反的两个词构成的。

例如:①冀缓急或可救助。

《谭嗣同》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③世有饥穰,天之行也。

例句中“缓急”“作息”“饥穰”三个词,其词义分别偏向“急”“作”“饥”。

练习:给下列偏义复词的偏指义项加点并解释。

1. 崩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崩: 皇帝死2. 存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存亡:灭亡。

(一说不是偏指,是相反并列短语)3. 异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不同4. 作息昼夜勤作息。

作:劳作5. 出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入:侵入6.少长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长:年龄岁数大7. 公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姥:母亲婆婆8. 父母弟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母:母亲兄:兄长9. 往来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往:前往10. 虚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实:实情11. 死生死生,昼夜事也。

死:死亡死去12. 休祲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

祲:凶险之气13. 远近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远:遥远14. 缓急冀缓急而可救助。

急:紧急情况15. 车骑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骑:随从人员16. 首领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首级脑袋17. 饥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饥:灾荒(穰:丰收)18. 耳目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目:眼睛19. 动静牢城里都没动静。

/ 却不见孔明动静。

动:动作行20. 国家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国:社稷邦国21. 利害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害:灾难祸害22. 浅深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深:深度23.园圃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果园。

(种树为园,种花为圃)24.成败得失大凡忧之所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一曰忧得失。

失:失败损失25.寒暖饥饱得同寒暖饥饱。

寒:挨冻受饿26.多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许多27.早晚天到多早晚了?还跟着去游魂!晚:时候或时间不早了28.得失几番得失,我已失却一切。

失:损失得失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失:差错弊端29.恩怨土希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冲突。

怨:怨仇30.吉凶吉凶未卜凶:凶灾31.开合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开:张开32.巷陌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巷:街巷33.钟鼓噌竑(hóng)如钟鼓不绝。

钟:大钟34.契阔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契合投合(两情投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阔:疏远)35.去留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去36.钟罄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钟:大钟37.女子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女:女儿38.代谢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谢:衰败逝去39.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离去40.寒暑无羽毛以御寒暑。

寒:寒冷41.褒贬(凤姐)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贬:贬损42.盈虚廉公失权势,门馆有盈虚。

虚:空荡无人43.逆顺齐桓用其仇(仇人),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逆:背逆44.车马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

车:马车45.长短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长:长处功劳46.利害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害:祸害47.行止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行:行动飞行48.书疏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信:书信49.始终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

终:最终50.冠带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冠:(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