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液的制备及保存(精制研究)
银耳液体菌种保存方法

银耳液体菌种保存方法概述银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滋阴补肺、润燥止咳的功效。
在传统食品加工和药品制备中,银耳菌种被广泛应用。
为了方便保存、传播和繁殖银耳菌种,科学家们研究出了液体菌种保存的方法,本文将介绍液体菌种保存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菌种培养在保存银耳液体菌种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菌种的培养。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菌种培养基:将淀粉、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按一定比例溶解在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琼脂,调整pH值为6-7。
2. 煮沸菌种培养基:将菌种培养基装入瓶中,用高压锅加热至沸腾,持续15-20分钟,以消毒培养基。
3. 培养基灭菌:将煮沸后的培养基放置在无菌条件下自然冷却至温热状态,然后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最后在80C高温条件下灭菌30分钟。
4. 接种菌种: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接种量应根据菌种的发酵强度和菌种液体起始浓度来确定。
5.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菌种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中,温度控制在25-30,培养时间一般为3-5天,直至培养基中呈现白色乳状或黄色透明。
2. 菌种分装在菌种培养好后,需要将其分装到试管或培养瓶中,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好无菌试管或培养瓶,并将其高压灭菌。
2. 使用无菌的移液器,将菌种移入试管或培养瓶中。
注意不要将菌液接触到试管或瓶壁以外的区域,以免污染。
3. 分装时需注意控制菌种的浓度,一般以每毫升10^6-10^7个孢子的浓度为宜。
4. 将分装好的试管或培养瓶标上菌种名称、保存日期和菌种特征等相关信息,便于日后使用和辨识。
3. 菌种保存菌种保存是确保菌种质量和活力的重要环节,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冷藏保存:将分装好的菌种置于4-10的冰箱内进行保存。
此方法适用于菌种保存时间较短的情况,一般保持1-2个月的活性。
2. 冷冻保存:将分装好的菌种放入-20以下的冷冻器内进行保存。
此方法适用于菌种保存时间较长的情况,可以保持6个月以上的活性。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2.1定义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 总则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
3 培养基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2.4。
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
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
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2.4.1。
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
4。
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
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
4。
2。
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
4。
2。
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
2.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2.4.2。
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的制备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制备标准菌种的概念及其管理§§检验的菌种由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菌种的名称§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微生物菌种的使用、保存与管理、验证。
§一.制定菌种使用保藏管理程序§§标准菌种的保藏形式培养基的选择§菌种的传代§§§菌种的接种菌种的复苏《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的菌种为第0代,冷冻干燥的原始菌种开启后转种后为第严格控制菌种的传代§1.复溶菌种并转种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所转菌种并转接于适当的增菌培养基内(为第一代)2.鉴定菌种后制甘油冷冻管后,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面,工作用菌种(为第三代)§3.将第二代保存,第三代以适当温度培养后用于试验§保存管(第三代)斜面养基适当温度培养后作为工作用菌种(第三代)§将(第三代)菌种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的第二代菌种灭菌处理。
§当工作用用菌种代数小于上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代工作用菌(第三代)可直接§转接第四代,直至四代转为五代。
菌种保藏标签的规范与要求菌种保藏标签必须规范、清晰,所有保藏的菌种容器表面均应贴有相应的标签,标签必须字迹清晰可见,应注明:称,系列号旦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上一代菌种务必处理掉处理过程应记录。
严格菌种的质量控制,确保菌种的质量菌种的质量对检验至关重要,对实验式储备的菌种而言,除了在起始阶段要对菌种进行纯度和属性确认外,还应对每一次传代都进行确认的质量控制系统。
因为微生物菌种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时,很可能发生污染或变异,因此每次传代中至少要对菌种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革蓝染色检查,必要时应做菌种鉴定试验,所有被确认受到污染的菌种应及时销毁,不得用于常规实验。
菌种制作农富康菌液的方法

菌种制作农富康菌液的方法以制作30公斤菌液为例子原料准备:能够密封的塑料桶(容量30公斤)红糖(3公斤)农富康菌种(3瓶)无菌干净的水(深井水,凉开水,或者放置2天的自来水)步骤1、先把塑料桶装入20公斤无菌干净的水。
步骤2、取10公斤水加热融化3公斤红糖,溶化后倒进步骤1中的塑料桶内。
步骤3、把农富康菌种加入塑料桶的红糖水中,搅拌菌液,密封起来。
步骤4、温度控制在30--40度之间发酵7天左右。
如果温度在20--30度之间,发酵时间为12天。
养殖专用EM菌种—固体原种本品由双岐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菌等单一菌种复合发酵提纯而成,每克含有益总菌数≥200亿CFU。
本品促进畜禽增重率提高10~30%。
使用本品所产的肉、蛋、奶能延长保鲜和储存。
长期应用本品,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产品名称】EM菌种【主要成分】双岐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菌【产品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粉末【制作方法】制作EM菌种发酵液——EM原液A、菌种活化:取EM菌种10克、红糖0.1公斤(红糖先用热开水溶化),加入1公斤无菌的水中。
注:(先把水加热到100°C后加入红塘,而后继续加热5分钟。
冷却到40°C 时加入EM种),密闭发酵(35°C—37°C温度)3-5天,打开容器口闻到有酸甜味即活化成功。
可以作为液体菌种使用。
B、制作原液:将活化好的液体菌种加入二级发酵罐(密闭)(加水比例按1:10-20的比例加入)二级发酵液配方:(10%的红糖、0.3%微量元素、0.1%氨基酸!温度35-37度!发酵5-7天!)成品发酵液标准:(气味:酸甜!PH值:4.0-5.0!活菌含量:大于50亿/ml !)【作用机理】1、EM有益菌可改善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环境,帮助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能防治雏鸡白痢,中鸡球虫、脱肛和仔猪黄白痢、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菌原液制作方法

自制EM菌制作方法一:【操作方法】将1公斤白糖(红糖更好,最高用量2.5公斤,用量越大,浓度越高)倒入洗干净的塑料容器中(容量大于12公斤,因为需要预留产储气空间),倒入8公斤30-40℃的冷开水,倒入本品一包(500克),简单搅拌使本品溶解,然后密封放在室温25-40℃的环境下进行培养,每天开盖放气与搅拌1-2次,3-10天完成培养即可使用(低于25℃时间会延长,产气大的阶段正是培养作用的高峰期,产气连续2-3天感觉没有增加或下降时表示已经完成培养)。
在2个月内使用效果最好,每次取出后一定要密封保存,发现塑料桶胀气特别严重时要放气,放气时切忌注意安全,防止桶盖冲开击伤人等情况发生。
【使用方法】生产完成的EM活菌使用方法与市场上销售的基本无差异,与等量的红糖(白糖、葡萄糖也可)加适量的40℃温水激活1小时以上后使用效果最佳;自产1个月内的也可以不添加糖,直接加温水稀释后使用。
二:种制作菌液的方法:(以一瓶为例)1、先烧开10公斤的水,加一公斤的红糖,把红糖融化开,把红糖里面的有害菌消除。
2、然后把上述融化后的红糖水冷却到30~40度情况下加1瓶菌种3、然后把10公斤的菌水整体装进一个大塑料壶或者其他的容器中,要密封发酵,不能漏气。
不要装的太满,要预留10-15%的缓冲空间,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装满容易涨破塑料壶。
4、发酵7-12天天左右,温度低要多发酵几天,打开瓶口,有气体产生。
闻到酸甜闻到就证明发酵成功。
(低于15度不能发酵;15-20度发酵20-15天;20-30度,发酵15-10天;30-40度发酵6-10天)5、发酵成功后的菌液如果一次不能大量的使用完,就用小瓶子分装密封保存。
使用一瓶打开一瓶。
技术很简单,三:EM菌液制作方法,em菌种发酵方法,EM使用方法EM菌种制作EM菌液的方法以制作50公斤菌液为例子原料准备:能够密封的塑料桶(容量50公斤)红糖(5公斤)菌种(5瓶)无菌干净的水(深井水,凉开水,或者放置2天的自来水)步骤1、先把塑料桶装入40公斤无菌干净的水。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讲课教案

备的菌存保及制液.精品文档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内容 2定义 2.1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原始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 工作菌液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总则2.2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2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培养基 2.3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把冻干菌加入100ml 2.4.1.1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2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100ml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或更长一些24h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时间;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 2.4.1.5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24h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51ml,无菌转移至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2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3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以内即可显见增长;生长菌-24h 2.4.2.3.1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50%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孢子-需要3~ 2.4.2.3.2的悬浮液。
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

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摘要: 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一、常用试验用菌种的生物学特征(1)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 50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短棒状,单个或成链状,两端半圆...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一、常用试验用菌种的生物学特征(1)枯草芽孢杆菌[CMCC(B) 63 50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短棒状,单个或成链状,两端半圆形,染色均匀,芽孢椭圆形或圆柱形,位于菌体中央,革兰氏染色阳性,能运动。
培养特性:营养琼脂平板:菌落表面粗糙,圆形,灰黄色,边缘锯齿状,分离时应挑选粗糙形菌落。
普通肉汤培养基:呈少量浑浊并产生沉淀,在液体表面形成皱状厚膜粘附于试管壁上。
最适宜培养温度30~37℃,生长温度范围:15~35℃,兼性厌氧或需氧。
抵抗力:菌体湿热55℃ 1小时被杀死,芽孢100℃ 3小时或120℃ 40分钟被杀死。
(2)铜绿假单胞菌[CMCC(B) 10 104]形态与染色: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培养特性:本菌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pyocynin)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pyoverdin)等。
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
(3)白色念珠菌[CMCC(F) 98 001]形态与染色:本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很象酵母菌,直径3~6μm,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阳性,但着色不均匀。
培养特性:本菌在血琼脂或沙保氏琼脂上,37℃或室温孵育2~3日后,生成灰白乳酪样菌落,涂片镜检,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底层有较多假菌丝。
(4)金黄葡萄球菌[CMCC(B) 26 003]形态与染色:圆球形排列成典型的葡萄串状,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多呈短链状或双球状,无鞭毛,不能动,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菌液制备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方法适用性检查用菌、阳性对照菌及验证用菌的制备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为操作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二、范围:使用于供试品无菌检查及方法适用性试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适用性试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等所用菌液的制备。
三、职责: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四、内容:1、简述:1.1、试验环境:应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洁净度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1.2、操作室的清洁与消毒应依照《洁净室(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设备及仪器:2.1、阳性对照室2.2、生化培养箱2.3、压力蒸汽灭菌器2.4、微波炉2.5、玻璃器皿:锥形瓶、培养皿(90mm)、试管及塞、刻度吸管(0.1ml、1ml、5ml、10ml)锥形瓶等用前应洗涤干净。
刻度吸管口上端距0.5㎝处塞约2㎝的适宜疏松棉花,灭菌备用。
2.6、用具:接种环(铂金或镍铬合金,环径4~5㎜、长度6~10㎝)3、试液:3.1、消毒液: 0.1%苯扎溴铵溶液、0.1%醋酸氯已定溶液、CLBⅡ型消毒溶液(规格:0.65g/片)、75%乙醇溶液、杀孢子剂。
消毒液配制按《洁净室(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3.2、试验用液: 0.9%无菌氯化钠溶液、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05%(ml/ml)的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试验用液配制按《培养基及试验用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4、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配制按《培养基及试验用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5、菌种:所用的菌种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一般使用2~5代的菌种),具体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 094〕生孢梭菌〔CMCC(B)64 941〕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霉〔CMCC(F)98 003〕6、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单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4~72小时,观察上述培养物如生长良好,无菌分装约3ml/管(生孢梭菌上层加约1ml液状石蜡隔绝空气,造成厌氧环境),并取1管(其余至4~6℃冰箱冷藏保存,铜绿假胞单菌室温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采用10倍级系列稀释法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 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
2.1定义
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 总则
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3 培养基
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
2.4.1.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4.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
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4.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
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
2.4.2.
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对需长时间培养或培养温度较高(55℃)的平板进行适当密封,以免培养基失水干裂。
2.4.2.
3.3 分生孢子,一般需要5~14天才能获得明显的分生孢子生长物,将平板封口,以免分生孢子污染空气。
2.4.2.4 在超净工作台内,各取约8.0ml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加至经培养后的集菌平板内。
2.4.2.5用弯曲的接种棒(或无菌玻璃弯头)轻轻地刮平板表面,使菌落与平板分离。
但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倾斜平板,使菌悬液集中于平板一端,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把5只平板中的菌悬液收集于一只大小合适,便于封口的试管中。
2.5 标记
在原始菌液的标签上记述下列内容:
2.5.1 菌种名称
2.5.2原始菌种制备编号(代数+制备日期)
2.5.3有效期(孢子悬浮液的有效期为一年)
2.5.4操作者姓名
菌液浓度一经标定后,即应补记在标签上。
2.6 原始菌液的浓度标定
2.6.1标定孢子初始制备液的浓度并进行记录,以后,每次使用该原始菌液时,不论直接使用或用其配制工作菌液,都应事先重新标定其浓度。
前一次标定浓度仅供参考;
2.6.2 除非有定量要求,一般生长态菌的原始菌液无需标定,生长菌很易死亡,因此不能保持稳定可靠的浓度。
2.7 菌种的斜面保存
2.7.1经常使用的菌种。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2.7.2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
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2.8 菌液甘油冷冻管保存
2.8.1将液体培养基培养或固体培养基培养制备的剩余原始菌液中加入足量的无菌甘油得到10%甘油液。
轻轻振摇,使其充分混和;
2.8.2 各取2.0ml上述混和液,无菌分装于10支冷冻用小试管或冷冻管中,在管子上注明菌种名称、菌种号等以及从冷冻日起2年的有效期。
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
2.8.3 制备好的菌液甘油冷冻管在-80℃超低温或液氮罐内贮存。
2.9 液体石蜡管的保藏
2.9.1 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1℃灭菌30min,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9.2 将菌种接种在新鲜琼脂斜面中,并在相应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24h);
2.9.3 在超净工作台下无菌操作,用无菌吸管吸取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1cm,再将菌种管于2℃~8℃保藏。
2.9.4 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
2.9.5 液体石蜡保藏菌种有效期为一年。
2.10 注意事项
2.10.1 每天应检查菌种保藏室或冰箱的温湿度状况,并用专用记录本记录;
2.10.2 经常检查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10.3经多次传代的菌种,应定期检查其纯度及其变异性(与原始记录相比较),若有异常,应更换新菌种;
2.10.4 带有实验菌的废弃物和超过有效期的菌种,121℃高压灭菌后按有关规定销毁,并认真填写"检定菌液使用、销毁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