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菌种保存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微生物菌种保藏对于微生物菌种的研究和利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整理的目前国际国内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包括:定期移植法、液体石蜡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冻干燥法、80℃冰箱冻结法、液氮超低温冻结法,各种菌种保藏方法都有详细的步骤说明。
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2.1定义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 总则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
3 培养基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2.4。
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
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
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2.4.1。
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
4。
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
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
4。
2。
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
4。
2。
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
2.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2.4.2。
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液体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起源于美国。
它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
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液体菌种由于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成的菌种。
近年来,国内外正积极研究液体菌种的培养与利用。
与固体菌种相比,它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接于固体菌料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广大栽培者的欢迎。
目前我国已能进行深层发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凤尾菇、美味侧耳、鲍鱼菇、金针菇、黑木耳、猴头、草菇、蜜环菌、茯苓、滑菇和冬虫夏草等。
一、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层培养法。
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
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
本节主要介绍摇瓶培养的技术方法。
1、食用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
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些已知化学成分的营养物质作培养基。
在生产上,还根据工艺将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
但无论如何划分,每一种培养基的组成中都离不开碳、氮、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简介

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简介1. 引言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是微生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微生物工业中,菌种数量的扩大和保藏对于生产规模的控制和后续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和保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菌种的扩大培养菌种的扩大培养是将初始的菌株培养至足够数量供生产使用的过程。
以下是菌种的扩大培养的基本步骤:2.1 选择培养基根据菌株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和特殊功能的培养基。
2.2 菌种的预培养在扩大培养前,先进行菌种的预培养。
从保存的菌种中挑取适量的菌落或菌点接种到预培养培养基中,进行为期数小时的预培养。
2.3 液体扩大培养将预培养的菌种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并进行液体扩大培养。
根据需要的菌种数量,选择适当的容器和培养条件进行扩大培养。
2.4 固体扩大培养液体培养经过一定周期后,可以将菌种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固体扩大培养。
固体培养可以有助于菌落的生长和分离。
2.5 菌种的检测和纯化在扩大培养结束后,需要对菌种进行检测和纯化。
常用的方法包括菌落PCR、生化测试和纯化子代的分离。
3. 菌种的保藏菌种的保藏是为了长期保存和储备菌种,保证其稳定性的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3.1 冷冻保存法将菌种在适当的保存液中制备冻存物,并存放在低温冰箱或液氮罐中。
常用的保存液包括甘露醇、甘油等。
3.2 干燥保存法将菌种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至晚期生长期,用无菌纱布吸干培养基上的菌落,将菌落贴附在无菌纸上,然后将纸张放置在干燥剂中保存。
3.3 冷冻干燥法通过冷冻和干燥的交替操作,将菌种制备为干燥粉末,再用密封容器保存。
冷冻干燥法在菌种保存期间能保持菌种的高度稳定。
3.4 液氮冷冻保存法将菌种悬浮液或培养物直接置于液氮罐中,利用极低温度保存菌种。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并保证菌种长期保存。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和保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真菌菌悬液的制备

真菌菌悬液的制备1)白色念珠菌悬液的制备1)取冻干菌种管,在无菌操作下打开,以毛细吸管吸加适量沙堡液体培养基于管中,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
取含 5.0 ml~10.0ml 沙堡液体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置37℃培养18h~24h。
用接种环取第 1 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沙堡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于37℃培养18h~24h。
挑取上述第 2 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沙堡琼脂斜面,于37℃培养18h~24h,即为第 3 代培养物。
2)取第3代~14代的沙堡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h~24h),用 5.0 ml 吸管吸取 3.0 ml~5.0ml 稀释液加入斜面试管内,反复吹吸,洗下菌苔。
随后,用 5.0ml 吸管将洗液移至另一无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在手掌上振敲80次,以使白色念珠菌菌悬浮均匀。
3)菌悬液的含菌量和菌片制备按2.1.1.2 要求进行。
4)菌悬液保存在4℃冰箱内备用。
当天使用不得过夜。
5)怀疑有污染时,应以菌落形态、革兰染色与生化试验等法进行鉴定。
菌落形态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菌体形态可在涂片后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也可用墨水阴地法染色(将菌与黑墨水在玻片上混匀,推成薄膜)后观察。
(2)黑曲霉ATCC 16404 悬液或菌片的制备。
1) 在无菌操作下打开冻干菌种管,以毛细管吸取少量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加到菌种管中,轻轻吹吸,使菌种沉淀物融化分散。
取少许沉淀物悬液加到含 5.0ml 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试管中,置30℃±1℃培养42h~48h。
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第 1 代培养物于MEA 培养基平板,置30℃±1℃培养箱中培养42h~48h。
取平板培养物中的典型菌落,接种于麦芽浸膏营养肉汤培养基,置30℃±1℃培养箱中培养42h~48h,即为第3代培养物。
2) 用10.0ml 吸管吸取5.0 ml~10.0ml 第 3 代培养物,接种罗氏瓶,并摇动使菌液布满MEA 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多余肉汤培养物液体吸出,置30℃±1℃培养42h~48h。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

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24~28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 的孢子悬浮液。
黑曲菌菌液制备:接种黑曲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至无菌试管中,取1ml加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
供试液的制备无抑菌活性的供试品供试液的制备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液体供试品:供试品10ml置锥形瓶中,加90ml稀释剂,混匀,作为供试液(1:10)固体、半固体、粘稠性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锥形瓶中,加稀释剂至100ml,混匀后,作为供试液(1:10)。
具有抑菌活性的供试品试液的制备当供试品具有抑菌活性时,须先消除抑菌活性,其方法如下:培养基稀释法:取供试液2ml,每0.2ml的供试液注一皿或每0.1ml的供试液注一皿;或取供试液1ml每0.5ml的供试液注一皿,倾注15ml的培养基,测定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数,混匀,凝固,培养。
每1ml供试液所注的平皿生长的菌数之和即为1ml的菌落数。
计算每1ml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平皿法技术规则报告菌数。
控制菌检查时可加大增菌液的用量。
离心沉淀集菌法:取一定量的供试液,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供试液如有沉淀,先以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全部上清液再离心),弃去上清液,留底部集菌液约2ml,加稀释液补至原量。
薄膜过滤法:取规定量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剂供试液,过滤,冲洗吗,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落数。
中和法:选取适宜的中和剂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后测定。
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采用平皿法,取试验用的1ml菌液(约50~100cfu)分别注入平皿中,立即倾入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落数。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讲课教案

备的菌存保及制液.精品文档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内容 2定义 2.1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原始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 工作菌液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总则2.2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2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培养基 2.3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把冻干菌加入100ml 2.4.1.1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2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100ml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或更长一些24h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时间;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 2.4.1.5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24h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51ml,无菌转移至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2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3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以内即可显见增长;生长菌-24h 2.4.2.3.1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50%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孢子-需要3~ 2.4.2.3.2的悬浮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
2.1定义
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 总则
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3 培养基
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
2.4.1.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4.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
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4.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
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
2.4.2.
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对需长时间培养或培养温度较高(55℃)的平板进行适当密封,以免培养基失水干裂。
2.4.2.
3.3 分生孢子,一般需要5~14天才能获得明显的分生孢子生长物,将平板封口,以免分生孢子污染空气。
2.4.2.4 在超净工作台内,各取约8.0ml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加至经培养后的集菌平板内。
2.4.2.5用弯曲的接种棒(或无菌玻璃弯头)轻轻地刮平板表面,使菌落与平板分离。
但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倾斜平板,使菌悬液集中于平板一端,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把5只平板中的菌悬液收集于一只大小合适,便于封口的试管中。
2.5 标记
在原始菌液的标签上记述下列内容:
2.5.1 菌种名称
2.5.2原始菌种制备编号(代数+制备日期)
2.5.3有效期(孢子悬浮液的有效期为一年)
2.5.4操作者姓名
菌液浓度一经标定后,即应补记在标签上。
2.6 原始菌液的浓度标定
2.6.1标定孢子初始制备液的浓度并进行记录,以后,每次使用该原始菌液时,不论直接使用或用其配制工作菌液,都应事先重新标定其浓度。
前一次标定浓度仅供参考;
2.6.2 除非有定量要求,一般生长态菌的原始菌液无需标定,生长菌很易死亡,因此不能保持稳定可靠的浓度。
2.7 菌种的斜面保存
2.7.1经常使用的菌种。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2.7.2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
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2.8 菌液甘油冷冻管保存
2.8.1将液体培养基培养或固体培养基培养制备的剩余原始菌液中加入足量的无菌甘油得到10%甘油液。
轻轻振摇,使其充分混和;
2.8.2 各取2.0ml上述混和液,无菌分装于10支冷冻用小试管或冷冻管中,在管子上注明菌种名称、菌种号等以及从冷冻日起2年的有效期。
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
2.8.3 制备好的菌液甘油冷冻管在-80℃超低温或液氮罐内贮存。
2.9 液体石蜡管的保藏
2.9.1 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1℃灭菌30min,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9.2 将菌种接种在新鲜琼脂斜面中,并在相应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24h);
2.9.3 在超净工作台下无菌操作,用无菌吸管吸取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1cm,再将菌种管于2℃~8℃保藏。
2.9.4 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
2.9.5 液体石蜡保藏菌种有效期为一年。
2.10 注意事项
2.10.1 每天应检查菌种保藏室或冰箱的温湿度状况,并用专用记录本记录;
2.10.2 经常检查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10.3经多次传代的菌种,应定期检查其纯度及其变异性(与原始记录相比较),若有异常,应更换新菌种;
2.10.4 带有实验菌的废弃物和超过有效期的菌种,121℃高压灭菌后按有关规定销毁,并认真填写"检定菌液使用、销毁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