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液的制备及保存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ppt课件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ppt课件
2019 7
严格控制菌种的传代
避免频繁购买菌种及复壮等费时、耗力的工作。 1.复溶菌种并转种 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所转 菌种并转接于适当的增菌培养基内(为第一代) 2.鉴定菌种后制甘油冷冻管 经菌种特性鉴定后, 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 , 保存管(为第二代)同时挑取纯菌落接斜面,工 作用菌种(为第三代) 3.将第二代保存,第三代以适当温度培养后用于 试验
菌种管口移至火焰上方。
2019 44
5.塞上管塞,左手将菌种管放下,取营养琼 脂斜面(或改良马丁琼脂斜面)一支,照 上述操作打开管塞,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至 琼脂斜面的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从 底部向上作连续曲线划线,一直划到斜面 顶端,使细菌接种在斜面的表面上。 6.取出接种环,在火焰上方将培养基管盖上 塞子,然后将接种过细菌的接种环在火焰 上烧灼灭菌。 7.将已接种好的细菌管置35~37℃细菌培养 箱培养22 ~24h,霉菌管置23~28℃霉菌 培养箱培养 7天。 2019 -
2019
-
13
菌种的确认
一.初步鉴定试验 分离培养—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菌体染色特性及菌形 生化试验—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 用及代谢产物,借以鉴别细菌的种类
2019
-
14
二.全面鉴定
血清分型 毒素分析—内毒素和外毒素 基因分型 蛋白组分析 自动化仪器分析(生化,酶学,基因序列等)
2019
-
8
4.取1支(第二代)冷冻保存管转种于平板 和斜面培养基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冻 保存管(第三代)斜面养基适当温度培养 后作为工作用菌种(第三代) 5.将(第三代)菌种冷冻或低温保存,将 生长、转种后的第二代菌种灭菌处理。 6.当工作用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 上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代工作用菌(第三 代)可直接 转接第四代,直至四代转为五代。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PPT课件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PPT课件
四 实验内容与方法
c 将培养液分装到250mL的三角烧瓶中(80-100ml/瓶),再放入5-10颗玻璃珠,加塞,包扎,灭菌(121℃,30min) 3、接种:待培养液充分冷却至室温后,无菌操作从母种斜面铲取约1cm² 的菌丝体块(勿带过多的培养基),使菌丝面朝上悬浮于液面上; 4、培养:先25℃静止培养2d, 待接种菌块萌发长出新菌丝后,再 于摇床上振荡(150-180rpm)培养 3-4d,观察检测液体菌种的质量。
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超净工作台;灭菌锅;电炉(1台/组); 250mL三角烧瓶(1个/人);500mL或250mL烧杯、量筒(各1个/组);中长玻璃棒(1根/组),六层纱布(1块/组),接种钩、接种铲(各1支/组);小刀、棉塞、牛皮纸、橡皮筋; 食用菌母种(1支/组),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蛋白胨,氯化钠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
1、学习液体菌种制作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液体菌种的质量检测; 3、了解液体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优点。
一 实验目的
液体菌种是指将食用菌的菌丝在一定的的培养条件下采用液体培养基使其生长增殖形成大量菌丝体或菌丝球,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原种或栽培种使用。液体菌种必须经显微镜检查后方可用于科研和生产。 液体菌种使用的培养基根据不同菌类营养要求的特点而设计,其主要成分为碳源、氮源、矿质元素与维生素。碳源常用蔗糖和葡萄糖;氮源主要是蛋白胨、酵母粉等;无机盐常添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维生素多用维生素B1。
三 实验器材
1、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5g、蛋白胨2g、氯化钠0.1g,水1000mL,PH自然。 2、培养基制备: a 根据配方和用量称取适量去皮的马铃薯,切块(1cm³大小)后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电炉上加热煮沸30min(熟而不烂),用六层纱布过滤后将滤液补充至初始体积 b 按比例向滤液中加入配方中的其它各成份,搅拌(必要时可加热)使各成份充分溶解,(若溶液较浑浊可再过滤一次)再补充至初始体积,冷却(不烫手)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接种、培养技术ppt课件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接种、培养技术ppt课件
20
目的要求
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 而获得若干种细菌纯培养技能。 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21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10套、无菌移液管1mL2
支、10mL1支。
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活性污泥或土壤或湖水1瓶, 无菌稀释水90mL1瓶、9mL5管。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恒温箱。
22
c. 第三次蒸煮之后基本无菌,但为了确保无菌仍要放 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确定无菌才能使用。
18
实验程序4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过滤除菌法: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 液体物质(如维生 素、血清),一般 可用细菌过滤器进 行除菌。
19
第二部分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
种技术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9
实 验 程 序2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6,用精 密pH试纸对照。 4.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 倒入250mL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注意 不要污染棉塞和瓶口。 5.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6. 灭菌备用: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 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实验二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灭 菌及接种、培养技术
1
第一部分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2
目的要求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3
实验材料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等。
高压蒸气灭菌锅、烘箱、细菌过滤器、酒精灯。 其它: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玻 璃珠等。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讲课教案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讲课教案

备的菌存保及制液.精品文档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内容 2定义 2.1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原始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 工作菌液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总则2.2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2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培养基 2.3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把冻干菌加入100ml 2.4.1.1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2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100ml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或更长一些24h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时间;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 2.4.1.5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24h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51ml,无菌转移至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2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3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以内即可显见增长;生长菌-24h 2.4.2.3.1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50%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孢子-需要3~ 2.4.2.3.2的悬浮液。

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

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

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微生物学研究中,保存液培育细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保存并培养细菌。

通过保存液培育细菌,研究人员可以长期保存重要的细菌菌株,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重新培养它们。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保存液的选择,包括常用的保存液种类以及选择保存液的考虑因素。

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培养基的准备工作,包括培养基成分的选择和准备方法。

最后,我们将对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保存液培育细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正确选择保存液和准备培养基,从而实现有效地保存和培养细菌的目的。

细菌的长期保存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可靠的资源,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掌握保存液培育细菌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保存液培育细菌的世界,为科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内容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同时为读者提供对保存液培育细菌的背景和意义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对保存液的选择和培养基的准备进行详细讨论。

在"2.1 保存液的选择"一节中,将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保存液,包括保存液的种类、性质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信息。

在"2.2 培养基的准备"一节中,将探讨如何准备适用于保存液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包括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保存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结论部分将对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在"3.1 总结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一节中,将总结本文介绍的保存液培育细菌的方法,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2.1定义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总则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8C)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O Q 代产览2.3 培养基2.4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2.4.1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2.4.1.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4.2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 (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242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用于不同菌种。

2.4.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

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

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摘要: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一、常用试验用菌种的生物学特征(1)枯草芽抱杆菌[CMCC(B) 63 50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短棒状,单个或成链状,两端半圆...常用菌悬液的制备、保存及使用方法一、常用试验用菌种的生物学特征(1 )枯草芽抱杆菌[CMCC(B) 63 50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短棒状,单个或成链状,两端半圆形,染色均匀,芽抱椭圆形或圆柱形,位于菌体中央,革兰氏染色阳性,能运动。

培养特性:营养琼脂平板:菌落表面粗糙,圆形,灰黄色,边缘锯齿状,分离时应挑选粗糙形菌落。

普通肉汤培养基:呈少量浑浊并产生沉淀,在液体表面形成皱状厚膜粘附于试管壁上。

最适宜培养温度30~37 C,生长温度范围:15〜35 C,兼性厌氧或需氧。

抵抗力:菌体湿热55 C 1小时被杀死,芽抱100 C 3小时或120 C 40分钟被杀死。

(2 )铜绿假单胞菌[CMCC(B) 10 104]形态与染色: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培养特性:本菌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 C,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C,特别是该菌在4C不生长而在42 C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 pyocynin )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 pyoverdin )等。

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

(3) 白色念珠菌[CMCC(F) 98 001]形态与染色:本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很象酵母菌,直径 3 ~ 6(_im ,比葡萄球菌大5 ~ 6倍,革兰阳性,但着色不均匀。

培养特性:本菌在血琼脂或沙保氏琼脂上,37 C或室温孵育2〜3日后,生成灰白乳酪样菌落,涂片镜检,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底层有较多假菌丝。

(4) 金黄葡萄球菌[CMCC(B) 26 003]形态与染色:圆球形排列成典型的葡萄串状,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多呈短链状或双球状,无鞭毛,不能动,不产生芽抱,革兰氏染色阳性。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四)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四)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四)2010年4月10日三、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一)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

所以要自己会做试管种。

试管种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在我们要用种的前三个月,到市场上去看哪个菇符合要求,就买回来(也可以用自己保存的试管种均可)。

在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气雾(最好是高锰酸钾和甲醛)消毒,30分钟后,开始分离。

分离时先将用具消毒,然后用手把菇体分开,用镊子夹一小块菇肉(不同的菇取种位置不同),放到试管里。

塞上棉塞就行了。

这样的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经常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

对菌丝生长不整齐的,有污染的,全部淘汰。

只留下没什么问题的,长满试管后,再取特定部位进行转管(见实操)。

菌丝长到**cm时,从菌丝生长的尖端提取一小块,一般地认为,取****大小就可以了,不过从试验上看,提得**效果越好。

平菇一般提二次就可以了,提到五次,基本上与脱毒菌种效果差不多。

别的品种要多些,最多不超过五次,都可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二)三角瓶专用母种生产:专用母种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从生产技术上看,液体专用母种要难一些,是用电磁搅拌器或摇瓶机进行生产。

整个过程要4-7天时间,生产的液体种稍经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

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的配方就是用PDA加富配方去掉琼脂。

用三角瓶盛装,在高压锅里121℃保持30分钟就行了。

待三角瓶的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

马上就可以进行搅拌或摇瓶了。

固体种生产时间要长些,保存的时间也长,而且方便运输。

固体专用母种一般污染要严重一些,有的人污染率要达到20-30左右。

固体专用母种我们现在一般不用,污染率太高,而且不好发现,最糟糕的是容易堵枪。

配方是把木屑过20-40目的筛,用去掉琼脂的PDA配方拌料,在121℃高压下灭菌2小时,待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接种。

一般20多天可以长好。

具有运输和贮存方便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1目的
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
2.1定义
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 总则
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3 培养基
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
2.4.1.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4.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
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4.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
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
2.4.2.
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对需长时间培养或培养温度较高(55℃)的平板进行适当密封,以免培养基失水干裂。

2.4.2.
3.3 分生孢子,一般需要5~14天才能获得明显的分生孢子生长物,将平板封口,以免分生孢子污染空气。

2.4.2.4 在超净工作台内,各取约8.0ml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加至经培养后的集菌平板内。

2.4.2.5用弯曲的接种棒(或无菌玻璃弯头)轻轻地刮平板表面,使菌落与平板分离。

但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倾斜平板,使菌悬液集中于平板一端,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把5只平板中的菌悬液收集于一只大小合适,便于封口的试管中。

2.5 标记
在原始菌液的标签上记述下列内容:
2.5.1 菌种名称
2.5.2原始菌种制备编号(代数+制备日期)
2.5.3有效期(孢子悬浮液的有效期为一年)
2.5.4操作者姓名
菌液浓度一经标定后,即应补记在标签上。

2.6 原始菌液的浓度标定
2.6.1标定孢子初始制备液的浓度并进行记录,以后,每次使用该原始菌液时,不论直接使用或用其配制工作菌液,都应事先重新标定其浓度。

前一次标定浓度仅供参考;
2.6.2 除非有定量要求,一般生长态菌的原始菌液无需标定,生长菌很易死亡,因此不能保持稳定可靠的浓度。

2.7 菌种的斜面保存
2.7.1经常使用的菌种。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2.7.2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

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2.8 菌液甘油冷冻管保存
2.8.1将液体培养基培养或固体培养基培养制备的剩余原始菌液中加入足量的无菌甘油得到10%甘油液。

轻轻振摇,使其充分混和;
2.8.2 各取2.0ml上述混和液,无菌分装于10支冷冻用小试管或冷冻管中,在管子上注明菌种名称、菌种号等以及从冷冻日起2年的有效期。

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

2.8.3 制备好的菌液甘油冷冻管在-80℃超低温或液氮罐内贮存。

2.9 液体石蜡管的保藏
2.9.1 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1℃灭菌30min,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9.2 将菌种接种在新鲜琼脂斜面中,并在相应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24h);
2.9.3 在超净工作台下无菌操作,用无菌吸管吸取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1cm,再将菌种管于2℃~8℃保藏。

2.9.4 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

2.9.5 液体石蜡保藏菌种有效期为一年。

2.10 注意事项
2.10.1 每天应检查菌种保藏室或冰箱的温湿度状况,并用专用记录本记录;
2.10.2 经常检查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10.3经多次传代的菌种,应定期检查其纯度及其变异性(与原始记录相比较),若有异常,应更换新菌种;
2.10.4 带有实验菌的废弃物和超过有效期的菌种,121℃高压灭菌后按有关规定销毁,并认真填写"检定菌液使用、销毁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