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统计学部分)复习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含统计学)试题C

预防医学(含统计学)试题C

预防医学(含统计学)试题C一、单项选择题()1、病因学预防是指()A、促进康复B、针对发病早期C、防止并发症和伤残D、防止疾病复发E、针对无病期2、属于二级预防措施的是()A、防止并发症和伤残B、控制环境有害因素C、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D、防止疾病复发E、促进康复3、三级预防又称()A、病因学预防B、病残预防C、发病学预防D、临床前期预防E、早期预防4、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除了()A、有效率B、符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治愈率5、对照的类型包括随机对照、非随机同期对照和()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内对照D、历史对照E、外对照6、某内科医生出门诊,发现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占大多数,为整理各系统疾病,确定指标的性质是()A、半定量指标B、定量指标C、等级指标D、分类指标E、定性指标7、某医生整理资料时有以下指标:年龄、身高、体重、胸围等,上述指标属于()A、定量指标B、半定量指标C、分类指标D、定性指标E、等级指标8、某医生给某患者化验尿,检查项目有尿胆素、尿蛋白、尿含铁血黄素、乳糜尿等,上述指标属于()A、无序指标B、分类指标C、等级指标D、定量指标E、定性指标9、测定某地130名正常成年男子样本红细胞数,要估计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均数,95%可信限范围是()A、μ±1.96SXB、X±1.96σXC、X±2.58SXD、X±1.96SXE、μ±2.58σX10、当求得t=t0.05(n′)时,结论为()A、P=0.05,正好在临界水平上,重复实验,接受H0的可能性较大B、P=0.05,接受H0,差异无显著性C、P>0.05,拒绝H0D、P<0.05,接受H0E、P=0.05,拒绝H0,差异有显著性11、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复习题(统计部分)复习重点(及简答题)1.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与样本的联系区别2。

资料的分类如:请列举资料的类型并举例说明3. 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集中与离散趋势)如:定量统计描述指标有哪些?如: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资料统计描述方法有何区别4。

定性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5.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的概念、特征、曲线下面积规律如: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联系6. 小概率事件在医学统计学的应用(P值的含义)如:P值的含义是什么,对统计结论有何意义7.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步骤8. 四种主要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应用场合9. 统计表的绘制选择题1.样本是总体中:A、任意一部分B、典型部分C、有意义的部分D、有代表性的部分E、有价值的部分2、参数是指:A、参与个体数B、研究个体数C、总体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样本的统计指标3、抽样的目的是:A、研究样本统计量B、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4、脉搏数(次/分)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 D。

等级变量 E。

研究个体5、疗效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6、统计学常将P≤0。

05或P≤0。

01的事件称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随机事件D、小概率事件E、偶然事件7.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8.概率P=0,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9.总体应该由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10.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11.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总体 D.个体 E.样本12.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13、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14、以舒张压≥12。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D.慢性病 E.血吸虫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A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A.空气B.水C.森林D.土壤E.食物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D.迟发性反应E.致敏作用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B.相乘作用C.独立作用D.协同作用E.拮抗作用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D)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B.烟尘和二氧化碳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E.砷化物和硫化氢5.飘尘的直径在( C )A.100微米以下B. 10微米以下C. 5微米以下D. 1微米以下E. 0.4微米以下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A.扩散B.沉降C.转移D.氧化E.植物吸收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 B )A.肺泡B.上呼吸道C.细支气管D.毛细支气管E.食道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B )A.江河B.泉水C.雨雪水D.井水E.湖水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A.扩散B.沉降C.转移D.氧化E.植物吸收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 B )A.肺泡B.上呼吸道C.细支气管D.毛细支气管E.食道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 A )A.黑脚病B.氟骨症C.斑釉牙D.甲状腺功能低下E.甲状腺肿大实用文档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E)A.生活污染B.工业污染C.交通污染D.农业污染E.以上都是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 B)A.CO2B.SO2C.COD.PAHE.光化学烟雾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 B)A.CO2B.SO2C.COD.PAHE.光化学烟雾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A )A.二氧化硅 B.锰烟 C.木尘D.二氧化硫 E.锌烟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 D)种。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复习题(统计部分)复习重点(及简答题)1.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与样本的联系区别2. 资料的分类如:请列举资料的类型并举例说明3. 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集中与离散趋势)如:定量统计描述指标有哪些?如: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资料统计描述方法有何区别4. 定性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5.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的概念、特征、曲线下面积规律如: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联系6. 小概率事件在医学统计学的应用(P值的含义)如:P值的含义是什么,对统计结论有何意义7.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步骤8. 四种主要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应用场合9. 统计表的绘制选择题1.样本是总体中:A、任意一部分B、典型部分C、有意义的部分D、有代表性的部分E、有价值的部分2、参数是指:A、参与个体数B、研究个体数C、总体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样本的统计指标3、抽样的目的是:A、研究样本统计量B、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4、脉搏数(次/分)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5、疗效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6、统计学常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随机事件D、小概率事件E、偶然事件7.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8.概率P=0,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9.总体应该由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10.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11.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总体 D.个体 E.样本12.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13、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14、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资料。

(完整word版)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预防医学

(完整word版)卫生统计学重点整理-预防医学

1.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2.同质(homogeneity):在统计学中,若某些观察对象具有相同的特征或属性称为同质的。

否则称为异质(heterogeneity)的或者间杂的。

3.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

[没有个体变异,就没有统计学!]4.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6.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个数。

7.参数(parameter):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

特点:未知、唯一,希腊字母表示,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8.统计量(statistic):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出来的指标。

特点:已知、不唯一,拉丁字母表示,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

9.变量(variable):研究者需要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或属性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或属性称为变量。

10.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变量的观察值或测量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11.资料(data):变量值的集合称之为资料.12.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

特点:一般有度、量、衡单位,一般属连续性资料。

13.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特点:一般无度、量、衡单位,一般属于离散型资料。

可进一步分为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

14.计数资料(count data):将观察单位按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可进一步分为二项分类资料和无序多项分类资料.15.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特质或属性的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所得的资料。

预防医学-医考讲义-第二单元 医学统计学方法

预防医学-医考讲义-第二单元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二单元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的类型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集合。

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的集合。

2.同质和变异同质:指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完全相同。

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相对的。

变异:是同质基础上的个体差异。

是绝对的。

统计的任务就是在同质分组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体变异的研究,透过偶然现象,反映同质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统计数据具有变异的特征。

3.变量和变量值变量:观察对象的特征。

变量分为定量变量、定性变量、有序数据。

变量值:对变量观察或测量的结果。

4.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总体的统计指标。

μ,π,σ统计量:样本的统计指标。

,p,s【例如】研究北京2012年正常成年男性的血压值。

研究对象观察单位变量变量值同质变异有限总体总体参数样本统计量5.误差误差:观察值与实际值的差别称为误差。

误差包括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变异的存在,在抽样研究中产生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非抽样误差包括过失误差和系统误差。

6.概率概率: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常用P表示,P值范围在0~1之间。

小概率事件:P<0.05为小概率。

统计学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大可能发生。

(二)统计学工作基本步骤1.统计设计。

2.数据整理。

3.统计描述。

4.统计推断。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或统计指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进行估计和描述的方法。

(一)集中趋势指标1.算数均数μ,适用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2.几何均数(G)适用于对数正态分布或等比资料。

3.中位数(M)与百分位数(P)中位数:是一组由小到大按顺序排列的观察值中位次居中的数值,用M表示。

百分位数(P X):是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分成100等份,各等份含1%的观察值,分割界限上的数值就是百分位数。

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

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

卫生统计学(一)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名词解释(1)负担系数(2)总和生育率(3)生存率(4)潜在减寿年数(5)试比较发病率与患病率, 死亡率与病死率。

2、简述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4、简述双侧正态分布资料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为什么是均数±1.96倍标准差。

5、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有何特点?6、样本均数的标准误的意义是什么?与标准差有何区别和联系?7、与标准正态分布比较,t分布的特点是什么?8、用同一份样本指标去估计总体参数的95%置信区间与99%置信区间,两者比较,哪一个估计的精度好?为什么?9、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0、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11、t检验的应用条件是什么?12、假设检验中P值的意义是什么?13、如何确定检验水准?14、如何恰当地应用单侧与双侧检验?15、什么情况下可以借用正态近似法估计总体概率的置信区间?16、简述2χ检验的用途。

17、比较两个独立样本频数分布的χ2检验,和比较配对样本两个频数分布的χ2检验在设计方法、资料整理、假设检验等方面的差别是什么?18、举例说明如果实验效应用等级资料表示,比较两组总体效应间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为什么不能用2χ检验?19、为什么有些四格表(或R×C表)必须要计算确切概率?20、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1、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22、在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的目的是什么?23、随机化的目的是什么?24、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25、估计样本含量时,所定容许误差与样本量有何关系?26、配对设计的目的是什么?27、避免医生和病人对实验效应观察的偏性,设计时应注意什么?28、为明确某新化妆品对皮肤有无损害作用,将12只大白兔的左背部涂抹该化妆品,右侧涂生理盐水作为对照,72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

这属于什么对照?29、琴纳用牛痘疫苗接种23人后再接种天花,结果无人患天花,而当时一般人接触天花病人后,天花的发病率约90%。

《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习题集

《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习题集

《预防医学》第三篇医学统计方法习题集预防医学教研室2019年3月第一部分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单向选择题1.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各种类型的数据C.动物和人的本质D.疾病的预防与治疗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2.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E.四种血型4.随机误差指的是A.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5.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过失误差D.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二、简答题1.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2.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第二部分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一、单项选择题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A.中位数B.几何均数P百分位数C.均数D.95E.频数分布2.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3.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A.数值离散度较小B.数值离散度较大C.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E.数值分布不均匀4.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A.化为计数资料 B.便于计算C.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D.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E.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5.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E.倒数的均数二、计算与分析1.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液尿素氮的含量(mmol/L)分别为3.43,2.96,4.43,3.03,4.53,5.25,5.64,3.82,4.28,5.25,试计算其均数和中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统计学部分)复习
第十四章医学统计学概述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总体与样本、
2.抽样误差
3. 概率和小概率事件、
4.参数和统计量
二、统计资料类型
1. 计量资料、
2. 计数资料、
3. 等级资料
三、统计工作步骤:
设计(关键的步骤)、搜集资料(统计分析的前提)、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第十五章数值变量的统计分析
一、频数表的用途、频数分布特征、频数分布类型;
频数分布特征:集中趋势特征、离散趋势特征。

频数分布类型:对称分布、偏态分布(正偏态、负偏态)
二、常用平均数指标及其使用的资料;
算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三、变异指标及其应用;
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四、集中趋势指标的选择判断步骤:
资料
是 抗体滴度 G 否 是
偏态、开口 M

X
五、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的概念
2. 正态分布的特征
3. 正态曲线下分布面积的规律
正态分布曲线下三个特殊区间面积分布的情况,对应的界值。

4.标准化变换及标准正态分布
σμ
-=X u
六、医学参考值范围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定义,制定医学常考值范围的方法。

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应用的资料)
七、抽样误差
1. 抽样误差的概念
2. 抽样误差的特点:
⑴客观存在,可控制但不能消除;
⑵它是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Sx来说明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用Sp 来说明率的抽样误差大小;
⑶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标准差成正比,与√n成反比;
⑷减少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增加样本含量。

3. 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
⑴点(值)估计:
⑵区间估计:①95%可信区间:X±1.96Sx
②99%可信区间:X±2.58Sx
附:①正常参考值范围估计:
①95%正常值范围:X±1.96S
②99%正常值范围:X±2.58S
②可信区间与正常值范围的区别
4. u变换与t变换:
X-μ X-μ
u变换: u=──── u=────
σσx
t变换: X-μ
t=────
Sx
八、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原理(为什么进行建设检验?)
2、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⑴建立假设①H0:无效假设;H1:备择假设
②单双侧检验:根据专业知识来定。

⑵确定检验水准:α=0.05
⑶选定检验方法并计算检验统计量
⑷确定P值:直接计算、查表法
⑸作出推断结论:统计结论:是否拒绝H0
专业结论:谁高谁低?(有无效果)
九、t检验
1. t检验的应用条件
2. t检验方法:
⑴ X与μ的比较的t检验
⑵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
配对设计的三种情况:
①同一对象治疗前后比较;
②同一标本分别用两种方法处理;
③将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对象配成对子,然后随机分配到两
个处理组中,观察两种处理有无差别。

⑶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⑷两样本几何均数的t检验
3. 两小样本比较,方差不齐时的处理方法:①变量变换、②秩和检验、③t'检验
4. 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
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的概念、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的关系、检验效能。

十、方差分析
用途:多个样本均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较
第十六章分类变量的统计推断
一、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常用相对数指标
率、构成比、相对比
2、应用相对数注意事项
3、率的标化率:
①意义②计算(直接法)
二、率的抽样误差(率的标准误)
①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正态分布法及其应用条件);
②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直接计算概率法、u检验);
③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三、X2检验
1. X2检验的原理
检验实际分布和理论分布的差异。

2. X2检验的用途
对率、构成比的假设检验
3. 四格表资料X2检验的应用条件:
①不校正: n≥40, 且T≥5
②校正: n≥40, 且1≤T≤5
③不能用X2检验: n<40, 或T<1(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或直接计算概率法)
4. 常用的X2检验方法
⑴四格表资料:a、b、c、d是否给全;
⑵行×列表资料:①用途;②注意事项。

⑶列联表资料:
①R×C表: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
②2×2表:a.差异性检验;b.相关分析
第十七章秩和检验
1. 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2. 常用的秩和检验方法(重点记住其编秩方法)。

3. 首选秩和检验的情况:等级资料或开口资料的比较、明显偏态分布的资料。

第十八章、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1. 直线回归的概念
2. 直线回归主要用途:解决由一个指标推算另一个指标的问题。

3. 回归系数的意义。

4. 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绘制散点图,初步判断是否呈直线趋势;
②计算a、b。

(如果基本呈直线趋势)
③对b作假设检验:方法:a. F检验
b. t检验
c. 用r检验来代替。

④作结论:如P≤0.05, 说明方程成立,列出回归方程;如P>0.05, 说明方程不成立,不列回归方程。

5. 直线相关的概念
6. 直线相关的主要用途:用于分析两变量是否有相关关系及其方向
7. 相关系数的意义
8. 相关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绘制散点图
②求r
③对r作假设检验:a. t检验; b. 查表
④作结论:有无相关及其方向
9. 直线回归与相关的联系与区别
10. 等级相关及其适用资料
第十九章随访资料分析
1. 生存分析的概念
2.生存分析资料的特点
3. 生存率的计算和检验方法(log-rank检验)
第二十章、统计图表
重点在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条件(常用统计图适用的资料)
直条图(条图)、园图和百分条图、线图和半对数线图、直方图、散点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