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科病名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方案及病因病机等。
在中医内科学中,有着丰富的病名名解,这些名解的背后蕴含着对疾病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逐一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内科学病名名解,以增进对中医内科学的了解。
一、暑湿伤脾暑湿伤脾是一种以潮热、口渴、纳差等为特征的疾病。
其中,暑湿指的是由外界暑湿邪气侵袭人体,影响脾脏功能的不良情况。
伤脾主要指的是暑湿邪气对脾脏产生的损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受暑湿困扰,脾脏功能受损,就会出现潮热、口渴等症状。
二、肺燥咳嗽肺燥咳嗽是指由肺部干燥引起的咳嗽症状。
肺为人体的呼吸之源,肺气的升降宣发决定着呼吸的畅顺与否。
若肺部失于润泽,就会导致肺气失宣,形成肺燥,从而引发咳嗽。
中医认为,肺燥咳嗽多见于秋冬季节,与干燥环境、饮食无节制等因素有关。
三、肝郁脾虚肝郁脾虚是一种以肝气郁结和脾虚为主要病机的疾病。
肝为人体功能最强大的脏腑之一,具有疏泄、调畅的作用,而脾则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
当肝气郁结、失于调畅时,就会影响脾脏的功能,引发脾虚,进而出现胸闷、疏泄不畅、食欲减退等症状。
四、心火亢盛心火亢盛是指由心火上升过多或失于控制所引起的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心火代表了心脏活动的力量与热量,它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平衡稳定。
当心火过旺时,就会出现心慌、口苦等症状。
心火亢盛通常与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肾虚阳亢肾虚阳亢是一种以肾虚和阳气亢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司藏精气,主生长发育、滋阴养血等功能。
当肾气不足时,就会导致阳气无所依附,出现阳亢症状,包括烦躁不安、盗汗等。
肾虚阳亢通常与年龄增长、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
六、脾虚湿阻脾虚湿阻是一种由脾虚和湿邪滞阻所引起的疾病。
脾主运化水湿,同时也是消化吸收的关键器官。
当脾脏功能不健全时,容易引发湿邪滞阻,导致胃脘胀满、厌食等症状。
脾虚湿阻通常与饮食习惯不当、生活节奏紊乱等因素有关。
中医内科病名

中医内科病名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
在中医内科中,有许多特定的病名,这些病名是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和描述,它们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内科病名。
一、气虚气虚是中医内科中常见的病名之一,它是指人体气血不足或气机运行不畅的一种表现。
气虚的症状包括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容易出汗等。
中医治疗气虚主要通过调理脾胃、益气补虚的方法来提高人体的气血水平,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等。
二、血瘀血瘀是指血液在体内运行不畅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常见的血瘀病名有瘀血症、血瘀证等。
血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淤血、紫斑等。
中医治疗血瘀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常用的中药有川芎、赤芍等。
三、湿热湿热是指人体内部湿气和热气过重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湿热的症状包括口苦、口干、尿赤等。
中医治疗湿热主要通过清热利湿的方法来调理体内的湿气和热气,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茵陈蒿等。
四、肺燥肺燥是指肺部被燥热侵袭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肺燥的症状包括咳嗽、干咳、咳痰少等。
中医治疗肺燥主要通过润肺化痰的方法来改善肺部的状况,常用的中药有百合、麦冬等。
五、肝郁肝郁是指肝脏受到情志不畅或其他因素刺激而导致功能紊乱的一种状态。
肝郁的症状包括烦躁易怒、胸闷、头痛等。
中医治疗肝郁主要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来缓解肝脏的紧张状态,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等。
六、心火心火是指心脏功能亢进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心火的症状包括心烦、口干、失眠等。
中医治疗心火主要通过清心降火的方法来调节心脏的功能,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夜交藤等。
总结:以上只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中医内科病名,每个病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内科的实际临床中,医生需要综合各种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医内科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中医内科病名

中医内科病名中医内科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专注于研究和治疗内科疾病。
其独特之处在于对于病名的命名方式和理论基础。
中医内科病名,既是对疾病本质的阐述,又是辨证论治的指南。
本文将以中医内科常见病名为例,探讨其名称来源、特点以及临床应用。
一、感冒感冒是中医内科非常常见的病名之一,其名称来源于人体受感邪的病理过程。
感冒的中医名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分别取自于不同的感邪类型。
风寒感冒指的是受风寒邪侵袭所引发的疾病,其主要病状为寒战、发热、恶寒等。
而风热感冒是指受风热邪侵袭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病状为咽喉痛、发热、流鼻涕等。
中医内科病名的命名方式,准确地描述了感冒的发病过程和症状特点,为中医师进行辩证论治提供了方向。
二、高血压中医内科病名对于高血压的命名,主要基于中医理论中的“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等病机。
肝火上扰指的是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引起的疾病,其表现为头痛、眩晕、目眩等。
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这些症状,中医内科的病名能够准确地描述高血压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为中医师辩证施治提供了指导。
三、胃炎胃炎在中医内科中被称为“胃热”,其名称源于中医理论中的“胃火偏盛”。
胃热是指胃火上炎所引发的疾病,其主要病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通过以病名描述疾病的病理特点,中医内科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辨证施治。
四、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医内科中被称为“消渴病”,其名称来源于中医理论对于病理过程的精细观察。
消渴病指的是体内津液受损,导致体内湿热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病状为口渴、多尿、消瘦等。
中医内科以病名准确描述疾病的本质和临床表现,为中医师提供了辨证治疗的依据。
五、哮喘哮喘是中医内科诊断的常见病名之一,其名称来源于中医理论中的“喘”和“湿”病机。
喘病是指由内外邪气互结,导致肺气不利所引起的疾病。
哮喘患者常常伴有喘息、气促等症状,中医内科的病名能够准确描述疾病的特点,为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提供了方向。
中医内科病名是中医学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受到广泛认可。
收治常见病种名称

附件1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临床培养基地)收治常见病种名称一、中医内科(一)心血管科中医病种名称:胸痹、心悸、心衰病、眩晕、不寐西医病种名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二)呼吸科中医病种名称:感冒、咳嗽、肺热病、哮证、喘证、咯血西医病种名称: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三)消化科中医病种名称:胃痞、胃痛、腹痛、呕吐、泄泻、血证、便秘西医病种名称:胃食管反流病、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四)肾病科中医病种名称:水肿、淋证、血证、癃闭、关格西医病种名称:尿路感染、膜性肾病、肾微小病变、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衰、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病肾损害、痛风性肾病(五)内分泌科中医病种名称:消渴、瘿证、肥胖症、尿浊、痹症西医病种名称: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症、糖尿病(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足、肾病、神经病变、代谢综合征等)、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痛风(六)风湿性科中医病种名称:尫痹、大偻、痿证、肌痹、干燥病西医病种名称: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七)血液科中医病种名称:髓痨、虚痨、紫癜、萎黄、血证西医病种名称: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急粒、急淋、慢性白血病、(八)神经内科中医病种名称:中风、眩晕、头痛、郁证、痫证、颤证、痴呆、痿病、不寐、面瘫西医病种名称: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面神经性麻痹二、中医外科中医病种名称:疔疮、痈、有头疽、瘰疬、脂瘤、筋瘤、脱疽、瘘、臁疮、胁痛、外吹乳痈、乳核、乳癖、乳岩、肠痈、精浊、癃闭、各种扭伤、骨痹、水火烫伤西医病种名称:甲状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阑尾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足、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综合症、退行性骨关节病、烧烫伤三、中医皮肤科中医病种名称:蛇串疮、湿疹、隐疹、痤疮、风疹、白庇、白屑风、酒渣鼻、瓜藤缠、葡萄疫、蝴蝶斑西医病种名称:癣、疣、皮炎类皮肤病、白癜风、生殖器疱疹、黄褐斑、尖锐湿疣、红斑狼疮、荨麻疹、药疹、皮肤真菌感染、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四、中医肛肠科中医病种名称:痔疮、肛痈、肛瘘西医病种名称:痔(内痔、外痔、混合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单纯性肛瘘、复杂性肛瘘)、肛裂、脱肛五、中医妇科中医病种名称: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延长、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病、癥瘕、妊娠恶阻、异位妊娠、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缺乳、绝经前后诸证西医病种名称:各型阴道炎、前庭大腺炎、急性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内异症、闭经、不孕症、宫外孕、先兆流产、妊娠剧吐、计划生育、避孕指导、更年期综合征六、中医儿科中医病种名称:疳证、虫积、佝偻病、多动症、手足口病、感冒、咳嗽、积滞、腹痛、水肿、遗尿、口疮、泄泻、呕吐、汗症、奶麻、紫癜、厌食西医病种名称:小儿贫血、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佝偻病及婴儿手足搐搦症、呼吸道疾病(包括上感、哮喘、喉炎、肺炎等)、小儿腹泻、小儿腹痛、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惊厥与癫痫、小儿糖尿病、小儿急性白血病七、针灸科中医病种名称:痹症、痿证、落枕、漏肩风、腰痛、胃痛、头痛、中风、眩晕、面瘫西医病种名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部慢性劳损、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运动神经元病变、周围型面神经炎八、推拿科中医病种名称:痹症、痿证、落枕、漏肩风、腰痛、中风后遗症、泄泻西医病种名称: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脑血管以外后遗症、婴幼儿腹泻九、中医康复科中医病种名称:痹症、痿证、腰痛、中风后遗症西医病种名称:脊髓损伤、骨折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十、中医骨伤科中医病种名称:落枕、漏肩风、腰痛、痹症、各种骨折西医病种名称: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十一、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病种名称:脓耳、耳疖、耳鸣、耳聋、鼻窒、鼻渊、鼻衄、喉痹、喉瘖、乳蛾西医病种名称: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感应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十二、中医眼科中医病种名称:针眼、胞生痰核、睑弦赤烂、流泪症、天行赤眼、火疳、胬肉攀睛、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圆翳内障、西医病种名称: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慢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巩膜炎、翼状胬肉、病毒性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十三、急诊科中医病种名称:哮证、喘证、肺胀、真心痛、呕吐、胃痛、腹痛、泄泻、淋证、水肿、中风、痫证、昏迷、厥脱、血证、高热西医病种名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哮喘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气胸、呼吸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胸痛、腹痛、出血、眩晕、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各种内分泌危象、各种电解质紊乱、休克、脓毒症、溺水、急性中毒、中暑。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的病名对照说明:中西医的病名对照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
中医的病名基本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的理解,详见“中医病名的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4、支气管哮喘:哮病5、肺炎:咳嗽,喘证6、肺结核:肺痨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8、心律失常:心悸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慢性胃炎:胃痛11、消化性溃疡:胃痛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13、急性胰腺炎:腹痛14、细菌性痢疾:痢疾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19、糖尿病:消渴20、缺铁性贫血:虚劳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25、癫痫:痫病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27、急性阑尾炎:肠痈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的中医病名直接用的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是“带下病”)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的中医病种)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39、颈椎病:颈椎病4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中医西医病名对照【一】内科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胃溃疡--胃疡、胃脘痛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胃下垂--胃缓胃石--胃结石幽门梗阻--胃反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肠结核--肠痨习惯性便秘--脾约急性胰腺炎--胰瘅慢性胰腺炎--胰胀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 --肾痨尿潴留--癃闭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癫痫--痈病、癫痫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二】外科肾结石--石淋、血淋泌尿系结石--石淋胆石病--胁痛、黄疸胆囊炎--胆胀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肠梗阻--肠痹胰腺炎--胰胀乳腺炎--乳痈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炎--精浊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睾丸炎、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隐睾--子隐龟头炎--龟头痈男性不育--不育【三】妇科痛经--痛经闭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收治常见病种名称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临床培养基地)收治常见病种名称一、中医内科(一)心血管科中医病种名称:胸痹、心悸、心衰病、眩晕、不寐西医病种名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二)呼吸科中医病种名称:感冒、咳嗽、肺热病、哮证、喘证、咯血西医病种名称: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三)消化科中医病种名称:胃痞、胃痛、腹痛、呕吐、泄泻、血证、便秘西医病种名称:胃食管反流病、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四)肾病科中医病种名称:水肿、淋证、血证、瘙闭、关格西医病种名称:尿路感染、膜性肾病、肾微小病变、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肾衰、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病肾损害、痛风性肾病(五)内分泌科中医病种名称:消渴、瘦证、肥胖症、尿浊、痹症西医病种名称: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症、糖尿病(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足、肾病、神经病变、代谢综合征等)、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痛风(六)风湿性科中医病种名称:廷痹、大偻、痿证、肌痹、干燥病西医病种名称: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七)血液科中医病种名称:髓痹、虚痹、紫瘢、萎黄、血证西医病种名称: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紫瘢、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急粒、急淋、慢性白血病、(八)神经内科中医病种名称:中风、眩晕、头痛、郁证、痫证、颤证、痴呆、痿病、不寐、面瘫西医病种名称: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面神经性麻痹二、中医外科中医病种名称:疔疮、痈、有头疽、凛疡、脂瘤、筋瘤、脱疽、瘦、朦疮、胁痛、外吹乳痈、乳核、乳癖、乳岩、肠痈、精浊、瘙闭、各种扭伤、骨痹、水火烫伤西医病种名称:甲状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阑尾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足、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综合症、退行性骨关节病、烧烫伤三、中医皮肤科中医病种名称:蛇串疮、湿疹、隐疹、座疮、风疹、白庇、白屑风、酒渣鼻、瓜藤缠、葡萄疫、蝴蝶斑西医病种名称:癣、疣、皮炎类皮肤病、白瘢风、生殖器疱疹、黄褐斑、尖锐湿疣、红斑狼疮、尊麻疹、药疹、皮肤真菌感染、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四、中医肛肠科中医病种名称:痔疮、肛痈、肛瘦西医病种名称:痔(内痔、外痔、混合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瘦(单纯性肛疹、复杂性肛建)、肛裂、脱肛五、中医妇科中医病种名称: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延长、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病、三瘦、妊娠恶阻、异位妊娠、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缺乳、绝经前后诸证西医病种名称:各型阴道炎、前庭大腺炎、急性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内异症、闭经、不孕症、宫外孕、先兆流产、妊娠剧吐、计划生育、避孕指导、更年期综合征六、中医儿科中医病种名称:疳证、虫积、佝偻病、多动症、手足口病、感冒、咳嗽、积滞、腹痛、水肿、遗尿、口疮、泄泻、呕吐、汗症、奶麻、紫瘢、厌食西医病种名称:小儿贫血、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佝偻病及婴儿手足搐搦症、呼吸道疾病(包括上感、哮喘、喉炎、肺炎等)、小儿腹泻、小儿腹痛、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惊厥与癫痫、小儿糖尿病、小儿急性白血病七、针灸科中医病种名称:痹症、痿证、落枕、漏肩风、腰痛、胃痛、头痛、中风、眩晕、面瘫西医病种名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部慢性劳损、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黑炎、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运动神经元病变、周围型面神经炎八、推拿科中医病种名称:痹症、痿证、落枕、漏肩风、腰痛、中风后遗症、泄泻西医病种名称: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脑血管以外后遗症、婴幼儿腹泻九、中医康复科中医病种名称:痹症、痿证、腰痛、中风后遗症西医病种名称:脊髓损伤、骨折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十、中医骨伤科中医病种名称:落枕、漏肩风、腰痛、痹症、各种骨折西医病种名称: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十一、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病种名称:脓耳、耳病、耳鸣、耳聋、鼻窒、鼻渊、鼻蚂、喉痹、喉瘩、乳蛾西医病种名称: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感应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十二、中医眼科中医病种名称:针眼、胞生痰核、睑弦赤烂、流泪症、天行赤眼、火疳、骨肉攀睛、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圆翳内障、西医病种名称: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慢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巩膜炎、翼状骨肉、病毒性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十三、急诊科中医病种名称:哮证、喘证、肺胀、真心痛、呕吐、胃痛、腹痛、泄泻、淋证、水肿、中风、痫证、昏迷、厥脱、血证、高热西医病种名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哮喘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气胸、呼吸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胸痛、腹痛、出血、眩晕、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各种内分泌危象、各种电解质紊乱、休克、脓毒症、溺水、急性中毒、中暑。
20种中医常见病名及编码

(一)内科(25种)感冒(A01.01.01)、伤风(A010101.01) 温病(A01.03.01.)、内伤发热病(A06.01.04)、咳嗽病(A04.04.01.)、胸痹心痛(A04.01.01)、怔忡病(A04.01.10)、眩(A17.07)、呃逆(A04.03.01)、胃反病(A04.03.02)、腹胀病(A04.03.05)、便秘(A04.03.06)、泄泻(A04.03.07)、痞病(A04.0315)、胃痛(A04.03.19),中风病(A07.01.01.)、口僻(A70101.04)、外感头痛A07.01.0201)、内伤头痛(A070102.02)、不寐(A04.01.13)、郁证(A05.01)、消渴(A06.09.)、水肿类病(A06.07.)、淋症(尿路感染 A04.05.)。
(二)外科(14种)乳痈(A07.03.01)、疖(A08.02.01.)、痣疮(A08.03.01.)、蛇串疮(A08.01.02带状疱疹)、湿疮(A08.01.07)、瘾疹(A08.01.09)、风热疮(A08.01.14)、粉刺(A08.01.20)。
急性腰扭伤(A03.06.04.08)、腰肌劳损(A03.06.04.09)、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A03.0604.03)、颈椎病(A03.06.04.05)、腰椎病(A03.06.04.06)。
(三)妇科(11种)月经先期(A09020201)、月经后期(A09.02.02.02)、月经先后不定期(A0902.02.03)、月经过多(A09.02.02.04)、月经过少(A09.02.02.05)、经期延长(A09.02.02.06)、痛经(A09.02.02.07)、绝经前后诸证(A09.02.02.12)、产后缺乳(A09.02.05.22)、带下类病(A09.0206)、盆腔炎(A09.02.07.03)。
(四)儿科(10种)小儿感冒(A10.02.01)、小儿咳嗽(A10.04.01)、小儿泄泻(A10.04.18)、小儿呕吐(A10.04.17)、小儿厌食(A10.04.15)、食积(A1004.14.02)、小儿疳积(A1004.13.02)、小儿口疮(A10.04.28)、小儿腹痛(A10.04.19)、小儿遗尿(A10.04.23)(五)五官科(7种)天行赤眼(A1101.03.01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神水将枯(A11.01.06干眼症)、鼻鼽(A13.02变应性鼻炎)、鼻渊(A13.03鼻窦炎)、乳蛾(A14.01扁桃体炎)、喉痹(A14.03 咽炎)、梅核气(A14.09)。
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病名对照临床常见疾病中西医病名对照【一】内科糖尿病--消渴--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气管--支气管炎--肺咳支气管哮喘--哮病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胸腔积液--悬饮肺性脑病--肺厥胃溃疡--胃疡、胃脘痛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胃下垂--胃缓胃石--胃结石幽门梗阻--胃反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腹痛、大瘕泄肠结核--肠痨习惯性便秘--脾约急性胰腺炎--胰瘅慢性胰腺炎--胰胀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积聚、虚劳肝硬化--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膨胀肝脓肿--肝痈肝结核--肝痨脂肪肝--肝癖、肝痞肝昏迷--肝厥慢性肾盂肾炎--肾着、淋证肾病综合征--肾水、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肾结核 --肾痨尿潴留--癃闭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髓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神经性失眠--不寐三叉神经痛--面风病癫痫--痈病、癫痫脑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口僻帕金森病--颤病、脑风表脑血栓--中风、偏枯脑出血--中风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风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二】外科肾结石--石淋、血淋泌尿系结石--石淋胆石病--胁痛、黄疸胆囊炎--胆胀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痈肠梗阻--肠痹胰腺炎--胰胀乳腺炎--乳痈前列腺增生--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炎--精浊血栓性静脉炎--脉痹、股肿睾丸炎、附睾炎--子痈附睾结核--子痰隐睾--子隐龟头炎--龟头痈男性不育--不育【三】妇科痛经--痛经闭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经前紧张综合征--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症子宫肌瘤--石瘕子宫脱垂--阴挺女阴溃疡--阴疮乳房结核--乳痨乳腺囊性增生症--乳癖乳腺纤维腺瘤--乳核先兆流产--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滑胎不孕症--不孕症、无子、断绪盆腔炎--带下、腹痛【四】儿科新生儿黄疽--胎黄新生儿破伤风--脐风婴儿湿疹--奶(胎)癣--新生儿脐炎--脐疮营养不良--疳病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脑性瘫痪、佝偻病--五迟、五软百日咳--百日咳、顿咳(一)部分中西医内科1 糖尿病≈(消渴)2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4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5 心律失常≈(心动悸 )6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8 风湿性心脏病≈(心痹)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1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11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12气管——支气管炎≈(肺咳)13 支气管哮≈喘(哮病)14 肺脓肿≈(肺痈)肺结核≈(肺痨)15 胸腔积液≈(悬饮)16 肺性脑病≈(肺厥)17 胃溃疡≈(胃疡、胃脘痛)18 胃炎≈胃脘痛、痞满、纳呆19 胃下垂≈ 胃缓20 胃石≈ 胃结石21 胃反≈幽门梗阻22 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腹痛、大瘕泄23 肠结核≈ 肠痨24 脾约习惯性≈ 便秘25 胰瘅≈急性胰腺炎26 胰胀≈慢性胰腺炎27 乙型病毒性肝≈黄疸、胁痛、积聚、虚劳28 肝硬化≈ 肝积、胁痛、积聚、膨胀29 肝硬化≈腹水膨胀30 肝脓肿≈ 肝痈31 肝结核≈肝痨32 脂肪肝≈ 肝癖、肝痞33 肝昏迷≈ 肝厥34 慢性肾盂肾≈肾着、淋证35 肾病综合征≈ 肾水、水肿36 急性肾小球肾炎≈皮水、水肿37 慢性肾小球肾炎≈石水、水肿38 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39 肾结核≈ 肾痨40尿潴留≈癃闭41再生障碍性贫血≈ 虚劳、血证、髓劳4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病43 神经性失眠≈ 不寐44 三叉神经痛≈ 面风病45 三叉神经痛≈ 面风病46 癫痫≈痫病、癫痫47 脑血管性痴呆≈ 痴呆、呆病48 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偏头痛49 脑动脉硬化症≈ 脑络痹、健忘、眩晕50 面神经麻痹≈ 口僻51 帕金森病≈ 颤病、脑风表52 脑血栓≈ 中风、偏枯53 脑出血≈ 中风54 高血压脑病≈厥头痛、真头痛55过敏性休克≈ 风厥56 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5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春温58 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常见风湿骨病中西医病名对照表西医病名中医病名1 风湿热行痹、热痹2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痹、热痹3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寒痹、着痹4 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痹5 类风湿性关节炎历节、白虎历节风、痛痹、顽痹、尪痹、瘘痹(后期)6 系统性红斑狼疮周痹(周身之痹)、常伴内脏痹(心痹、肝痹、肺痹、脾痹、肾痹、肠痹、胞痹、三焦痹)7 盘状红斑狼疮蝴蝶丹、阴阳毒、赤丹等8 硬皮病皮痹、肠痹、食痹9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肌痹、肌肤痹、瘘症10 干燥综合症燥痹、燥病11 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血痹12 多发性大动脉炎脉痹、无脉痹13 早期闭塞性脉管炎脉痹14 末梢血管炎血痹、脉痹15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混合痹、复合痹16 成人斯蒂尔病寒热痹、热痹17 结节性红斑风雪痹、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火丹18 白塞病孤惑19 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20 肠病性关节炎肠痹21 骨关节炎肘痹膝痹22 颈椎病颈肩风23 腰椎肥大性关节炎腰腿痛、腿股风、环跳风24 腰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着痹、骨痹、腰痛、鹤膝风25 手指退行性关节炎鸡爪风26 跟骨骨刺增生症足跟风27 髋关节肥大性关节炎环跳风28 膝骨关节炎骨痹、鹤膝风29 膝关节滑囊炎鹤膝风30 多发性肋软骨炎软肋痹31 强直性脊柱炎龟背风、肾痹、骨痹、竹节风32 慢性纤维织炎着痹、腰痹、肾着33 肌腱炎筋痹34 痛风痛风35 痛风性关节炎痛痹、热痹、着痹、冻烂疮36 大骨节病骨痹、历节37 脂膜炎恶核肿、丹毒、痰核、冻烂疮38 巨细胞动脉炎脉痹、偏头痛39 雷诺综合症、红斑性肢痛症脉痹、血痹40 骨质疏松症骨瘘、骨痹(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疖: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硬红斑:腓肠发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痈:痈、有头疽寻常性狼疮:流皮漏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红癣、丹癣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风疹:风痧水痘:水痘、水花、水疮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传染性软疣:鼠乳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扁平疣:扁瘊疱疹样湿疹:痘风庖幼儿急疹:小儿发痧传染性红斑:丹痧(三)真菌性皮肤病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手癣:鹅掌风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甲癣:灰指甲、鸡爪甲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股癣:阴癣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叠瓦癣:刀癣癣菌疹:脚气疮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婴儿湿疹:奶癣、胎斂疮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药物性皮炎:中药毒尿布皮炎:湮尻疮水田皮炎:水渍疮(五)结缔组织及有关免疫性皮肤病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硬皮病:皮痹、皮痹疽皮肌炎:肌痹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干燥综合征:燥毒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成人硬肿病:肉痹(六)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痒疹:粟疮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七)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白疕、松皮癣、干癣、蛇风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毛发红糠疹:狐尿刺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扁平苔藓:紫癜风汗管角化症:鸟啄疮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连圈状秕糠疹:远山(八)大庖性皮肤病天庖疮:天庖疮、火赤疮类天庖疮:天庖疮大庖性表皮松解症:天庖疮庖疹样皮炎:火赤疮庖疹样脓庖疮:热病庖疮(九)物理性皮肤病痱子:痱疮、热痱、痱毒冻疮:冻风、冻疮寒冷性多性红斑:寒疮日光性皮炎:日晒疮火激红斑:火斑疮手足皲裂:皲裂疮鸡眼:鸡眼、肉刺胼胝:胼胝、牛程蹇、脚垫植物日光皮炎:红花草疮(十)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疥疮:干疥、湿疥虫咬皮炎:毒虫咬伤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鸭怪、鸭屎风蛲虫病:谷道痒钩虫皮炎:类毒块隐刺虫皮炎:虫毒疮(十一)皮肤血管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瓜藤緾、梅核丹过敏性紫癜:葡萄疫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风疮、血疳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十二)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肺风粉刺、面庖脂溢性皮炎:白屑粉、面游风斑秃:油风、鬼剃头酒渣鼻:酒糟鼻腋臭:体气、狐臭、体臭色汗症:黄汗、血汗汗庖症:蚂蚁窝脂溢性脱发:发蛀脱发多汗症:汗症(十三)内分泌、代谢和遗传性皮肤病皮肤淀粉样变:顽癣鱼鳞病:蛇皮癣、蛇身硬肿病:肉痹(十四)色素性皮肤病和粘膜疾病白癜风:白驳风、白斑黄褐斑:黧黑斑、面尘、黧黑[]雀斑:雀斑、面[]黑变病:黧黑斑、面尘色素痣:黑痣、黑子文身:文身、刺花皮肤异色症:紫白癫风、[]女阴白斑病:阴痒、阴瘘、阴蚀急性女阴溃疡:阴蚀疮、阴蚀唇炎:唇风龟头炎:袖手疳女阴萎缩:阴瘘(十五)皮肤肿瘤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疤痕增生:肉龟疮、蟹足肿、锯痕症湿疹样乳头癌:乳疳鳞状细胞癌:翻花疮、基地细胞癌:翻花疮、恶疮神经纤维瘤:瘤赘淋巴管瘤:足肿皮脂腺囊肿:脂瘤皮角:脑湿脂肪瘤:痰核(十六)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瘟毒、虚痨、瘟病、瘟疫梅毒:霉疮、杨梅疮、广疳、疳疮淋病:膏淋、热淋、劳淋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症、热淋、劳淋尖锐湿疣:臊疣、臊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痒滴虫性阴道炎:阴痒细菌性阴道炎:阴痒阴虱:阴虱疮软下疳:妒精疮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腹股沟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生殖器疱疹:阴疮、热疮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癣(红癣)、潍坊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谭艳霞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疬性皮肤结核)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丝虫病、蛲虫病第六章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疮(手足湿疹)第七章职业性皮肤病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麦收皮炎.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皮炎漆过敏皮炎等)第八章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肿)、色素性荨麻疹第九章药毒(药疹)第十章瘙痒性皮肤病风瘙痒(瘙痒症)、摄领疮(神经性皮炎)、粟疮(痒疹)、顽湿结聚(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皮痛、人工皮炎、第十一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猫眼疮(多形性红斑)、毒性红斑附:酒红斑、环状或图状红斑、口周红变病、口周皮炎、慢性移行性红斑、急性热病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月经疹、白匕(银屑病)、副银屑病、风热疮(玫瑰糠疹)、紫癜风(扁平苔癣)、剥脱性皮炎、脱屑性红皮症、线状苔癣、光泽苔癣、硬化萎缩性苔癣、进行性指掌角皮症、虫斑(单纯糠疹)第十二章物理性皮肤病日晒疮/晒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吹花癣(春季皮炎)、痱疮(痱子)、夏季皮炎、冻疮(中西同名)、鸡眼(中西同名)与胼胝、皲裂疮、摩擦性苔癣样疹、汗淅疮(擦烂红斑)、射线皮炎、褥疮、猢狲疳(尿布皮炎)、红花草疮(植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瘾疹(环状红斑)第十三章角化性与萎缩性皮肤病蛇皮癣(鱼鳞病)、掌跖角化病、毛发角化病、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症、鳞状毛囊角化症、鸟啄疮(汗管角化症)、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更年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肤萎缩、斑状萎缩、萎缩纹第十四章血管性皮肤病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过敏性紫癜,暴发性紫癜,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瓜藤缠(结节性红斑)、脉痹(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无脉(栓塞性静脉炎)、静脉曲张、脱疽(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附:脱脚伤寒(动脉硬化性栓塞)、狐惑病(白塞氏病)、蚰蜒疮(坏疽性脓皮病)、化脓性肉芽肿、雷诺氏病、红斑肢痛症、网状青斑和青斑性血管炎第十五章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和脂肪组织疾病维生素缺乏病(含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菸酸缺乏病)、胡萝卜素血症、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皮肤黄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肿、硬肿症、肠病性肢端皮炎、痛风、结节性脂膜炎、第十六章结缔组织病红蝴蝶疮(红斑狼疮)、鬼脸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痹(皮肌炎)、皮痹(硬皮病)、混合结缔组织病、其它结缔组织病、噬酸性筋膜炎、化学物质及药物引起的硬皮样改变、干燥综合征第十七章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中西同名)、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火赤疮/蜘蛛疮(疱疹样皮炎)、登豆疮(疱疹样脓疱病)、王烂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掌跖脓疱病、镟指疳(连续性肢端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第十八章皮肤附属器病肺风粉刺(寻常性痤疮)、鼻赤(酒渣鼻)、白屑风(皮脂溢出)、面油风(脂溢性皮炎)、发蛀脱发(脂溢性脱发)、白皮徒(石棉状糠疹)、黄汗/血汗(色汗症)、无汗症、狐臭(臭汗症)、油风(斑秃)、发不生(假性斑秃)、早秃、白发、汗疱疹、大汗腺痒疹、粟丘疹、甲营养不良、嵌甲第十九章色素性皮肤病雀斑(中西同名)、面尘/黧黑斑(黄褐斑)、瑞尔黑变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白驳风(白癜风)第二十章粘膜疾病唇风(剥脱性唇炎)、茧唇(腺性唇炎)、马嚼子疮(口角炎)、口疮(阿弗它口炎、复发性口疮)、花斑舌(地图舌)、镜面舌(舌炎)、袖口疳(龟头炎)、黑舌苔(黑毛舌)、口糜(多形渗出性红斑)、口疳(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病)、走马疳(坏疽性口炎)、口吻疮(核黄毒缺乏性口角炎)、风赤疮痍(眼睑湿疹)、睑弦赤烂(睑沿炎)第二十一章皮肤肿瘤良性皮肤肿瘤:痣(痣细胞痣)、线形表皮痣、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痰包(粘液囊肿)、皮样囊肿、蟹脚肿(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皮赘、脂肪瘤、血瘤、赤疵(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棉状血管瘤、血痣(樱桃样血管瘤)、血管角化瘤、肢端型血管角化瘤、阴囊型血管角化瘤、气瘤(神经纤维瘤)、青斑(眼上腭青色斑、眼上腭部褐青色痣)、皮脂腺痣、结节性硬化、汗管瘤、粉瘤、多发性脂囊瘤;癌前期皮肤病: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枯筋箭(皮角)、增殖性红斑恶性皮肤肿瘤:皮肤原位癌、乳疳(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翻花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蕈样肉芽肿第二十二章性传播疾病淋病(中西同名)、非淋病性尿道炎、霉疮(梅毒)、臊疣(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中西同名)、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阴慝(泌尿生殖器滴虫病)、爱滋病、郁病(性病恐怖症)肉蛆(皮肤蝇蛆病)、冷流肿(成人硬肿病)、颊疡(放线菌病)、席疮(褥疮)、骨羡疮(痉挛性瘙痒症)第一章传染病类、时行病类(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疾病类、流行性疾病类)1、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2、感冒(普通感冒)3、麻疹(麻疹)4、风疹或风痧(风疹)5、水痘(水痘)6、白喉(白喉)7、百日咳(百日咳)8、烂喉丹痧(猩红热)9、痄腮(流行性腮腺炎)10、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11、肝瘟(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12、痢疾(细菌性痢疾)13、湿阻或伤湿(湿阻)14、湿温或湿瘟(肠伤寒副伤寒)15、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16、温毒发斑或瘟毒发斑(斑疹伤寒)17、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18、疟疾(疟疾)第二章寄生虫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寄生虫疾病类)1、赤虫病或扁虫病(姜片虫病)2、肺虫病或吸虫病(肺虫病或吸虫病)3、寸白虫病(绦虫病)4、囊虫病(囊虫病)5、包虫病(包虫病)6、丝虫病(丝虫病)7、黄胖病或黄肿病(钩虫病)8、蛔虫病(蛔虫病)9、蛲虫病(蛲虫病)10、鞭虫病(鞭虫病)11、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12、蛊虫病(血吸虫病)第三章脑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1、痫病(原发性癫痫或继发性癫痫)2、癫病(抑郁症单纯型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狂病(躁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4、癫狂病(躁狂抑郁型或混合型情感性精神障碍)5、多寐(发作性睡病)6、不寐(神经性失眠)7、卑惵(神经衰弱症反应性抑郁症恐怖症)8,神劳(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9、脏躁(癔病性激情发作更年期综合征或抑郁症)10、百合病(病后神经功能紊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1、出血中风(出血性脑血管病)12、缺血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病)13、风痱或喑痱(中风后遗症)14、厥头痛或真头痛(高血压脑病)15、风厥(过敏性休克)16、气厥或郁厥(癔病性昏厥)17、血厥或脉厥(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18、痰厥(痰阻性晕厥)19、冷厥或寒厥或阴厥(冻僵)20、酒厥(急性酒精中毒)21、尸厥(植物状态去大脑皮质状态)22、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23、脑痨(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瘤)24、脑瘤(颅内良性或恶性肿瘤)25、脑络痹(脑动脉硬化症)26、脑萎(弥漫性大脑萎缩症脑叶萎缩症)27、痴呆(先天性痴呆继发性痴呆老年性痴呆)28、颤病(震颤麻痹)29、口僻(面神经麻痹)30、头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31、面风痛(三叉神经痛)32、颅脑痈(脑脓肿)33、脑鸣(神经性脑鸣)34、晕动病(晕车症)35、头部内伤(颅内血肿脑震荡)第四章心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类)1、心痹(风湿性心脏病)2、心衰(心力衰竭)3、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心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5、心悸(心律失常)6、胸痹或心痛(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7、厥心痛或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8、高原胸痹(高原病)9、心厥(心源性休克或昏厥)10、支饮(渗出性心包炎)11、风眩(高血压病)12、虚眩(体质性低血压)13、蓄血病(血紫质病)14、血劳(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15、髓劳(再生障碍性贫血)16、紫癜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17、血溢病(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18、恶核(恶性组织细胞病)19、血脱(失血性休克)20、液脱(脱水或失液性休克)第五章肺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呼吸系统疾病类)1、肺热病(急性肺炎)2、暴咳(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久咳(慢性气管-支气管炎)4、哮病(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5、肺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肺络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慢性化脓性炎症)7、肺痿(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矽肺肺梗塞)8、肺痈(肺脓肿)9、肺痨(肺结核)10、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1、肺水(肺水肿)12、肺厥(肺性脑病)13、肺衰(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4、尘肺(矽肺石棉肺蘑菇肺)15、悬饮(胸腔积液)16、干胁痛(干性纤维性胸膜炎)第六章脾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消化系统疾病类)1、呃逆病(膈肌痉挛胃神经症)2、膈疝(食管裂孔疝)3、食管瘅(反流性食管炎)4、食管痹(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经症)5、食管癌(食管癌)6、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7、胃瘅(急性胃炎)8、胃痛(慢性浅表性胃炎)9、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10、胃胀(慢性肥厚性胃炎)11、胃缓(胃下垂胃无力症)12、食瘕(十二指肠壅滞症急性胃扩张)13、胃反(幽门梗阻幽门痉挛)14、胃癌(原发性胃癌)15、饥厥或食厥(低血糖症倾倒综合征)16、伤食(消化不良)17、厌食(神经性厌食)18、食亦(神经性贪食)19、胃石(胃结石)20、胃饮(胃肠积液)21、类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22、暴泻(急性肠炎)23、久泄(慢性肠炎)24、大瘕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5、伏梁(局限性或节段性或肉芽肿性肠炎)26、肠瘤(胃肠息肉)27、肠癌(结肠癌直肠癌)28、肠痨(肠结核)29、小肠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30、肠痈(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31、脱肛(直肠脱垂)32、气腹痛(胃肠痉挛)33、肠郁(肠道神经管能症肠道易激惹综合征)34、肠痹(麻痹性或功能性肠梗阻)35、肠结(机械性肠梗阻肠粘连)36、脾约(习惯性便秘)37、脾痿或脾消(吸收不良综合征)38、脾水(营养不良性水肿蛋白丢失性胃肠病)39、肥气(巨脾症门脉高压症)40、胰瘅(急性胰腺炎)41、胰胀(慢性胰腺炎)42、胰痈(胰腺脓肿)43、胰癌(胰腺癌)44、消渴(糖尿病)45、消渴厥(糖尿病昏厥)46、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第七章肝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消化肝胆系统疾病类)1、肝痈(肝脓肿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肝痨(肝结核)3、肝癖或肝痞(脂肪肝)4、肝著或肝胀(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5、肝积(肝硬变)6、鼓胀(肝硬变腹水腹内癌肿结核腹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常见病
一、传染病
1、病毒性肝炎
2、细菌性痢疾
3、肺结核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哮喘
4、阻塞性肺气肿
5、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6、支原体肺炎
7、支气管肺癌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1、充血性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高血压病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四、消化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
2、慢性胃炎
3、消化性溃疡
4、上消化道出血
5、肠易激综合症
6、胆囊炎、胆石病
7、急性胰腺炎
8、肝硬化
9、食管癌
10、胃癌
11、结肠癌
12、原发性肝癌
五、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
3、肾病综合症
4、慢性肾功能衰竭
5、肾盂肾炎
6、泌尿系结石
六、血液系统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缺铁性贫血
3、白细胞减少症
4、慢性白血病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过敏性紫癜
七、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疾病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糖尿病
3、肥胖症
4、高脂血症
5、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八、神经系统疾病
1、脑出血
2、脑梗塞
3、癫痫
4、偏头痛
九、风湿性疾病
1、风湿热
2、系统性红斑狼疮
3、、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