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市区域发展介绍

一、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一个中心区,指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场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重点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以及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街商务区、会展岛、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

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

城市东扩发展轴是基于闽江轴线向东推进至马尾新城,发展城市新中心,提高福州大都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科学城新城,以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推动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跨越式、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福州大都市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闽侯、长乐、连江等县(市)的发展、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周边县(市)撤县改区,推进南台岛义序机场搬迁。

八城:建设包括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晋安、荆溪-甘蔗、亭江-琅岐等8个新城。

图1-1 福州大都市“一区三轴”

?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商务区;?会展岛;

?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

图1-2 福州大都市“八城”

二、架构都市交通网

福州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通”的问题,福州市做好省会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福州交通跨越式发展,各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目前,福州水、陆、空交通建设进一步提速,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形成引导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复合交通走廊,构成支撑“一区三轴八新城”的大都市交通网路。

具体是构筑省会交通网“一骨架、双走廊、三环线、四通道、无港口、六射线、七枢纽、八园区”。

“一骨架”:贯穿东西、南北的国道主干线,滨江沿海的“T”型骨架。

“双走廊”:中心城市两侧,沿江面海的南北双走廊。

“三环线”:东、北部与市区三环共线,西、南部高速通道的环绕高速90.3公里,绕城高速公路(一期)130.71公里,绕城高速公路(二期)142公里。

“四通道”:省会中心城市东出西进、北联南接的四个通道。

“五港口”:福州港的罗源湾港区、闽江口港区、江阴港区、松下港及长乐航空港。

“六射线”:从中心城市6个方向向外辐射高速公路。

“七枢纽”:空港、双马(马尾、马祖)以及市区东西南北运输枢纽站点。

“八园区”:以“大港口、大区域、大商贸”的角度规划构筑福州物流园区体系,形成商业良性发展的物质支撑,积极建设马尾、江阴港区、罗源湾、元洪、长乐航空港、福厦(城门)、湾边、魁岐等八大物流园区。

1、公路(通道、路网)建设。

2015年前建成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公路西北段、东南段工程、福泉高速公路扩建(福州段)一期、福银高速公路福州南连接线、海西高速公路网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福州境内段、沈海复线宁德漳湾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福州境内段、省道琅岐闽江大桥、201长乐古槐至平潭高速公路、福州东部快速路、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平潭大桥扩建工程)、莆田兴化湾至三明尤溪高速福州段、福银高速国宾馆互通、罗源湾北岸疏港支线、牛头尾疏港高速公路等15个公路项目,“无缝对接”形成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络。

图2-1 福建省轨道交通规划图

到“十二五”期末,福州老城区城市道路网密度达到4.8千米/平方千米,新区道路网密度达到3.7千米/平方千米,中心城区道路网总长度达到1356公里。

今后五年,福州将加快优化市政路网结构,提升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加快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基本完成支路街巷改造和断头路的接通,改善市区交通拥挤的现状。将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公交换乘枢纽系统,优化线网结构,提高线网密度,加强公交场站设施的建设。

扩建长乐国际机场,发展成为国家大型枢纽机场及两岸“三通”重要门户机场,201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

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根据“南集北散”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福州报税港区政策优势,加快江阴港区集装箱码头、罗源湾港区大型散货泊位建设和航线开拓,促进松下港区粮食集散中心建设,加快闽江口内港区的挖潜改造,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和维护,全港吞吐能力迈入亿吨港行列,发展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图2-2 福建省机场规划图

到2015年,福州将建设贯穿沿海、连接内陆、串联各港区、衔接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的铁路和支线,成为区域性铁路枢纽。

合福铁路、向莆铁路、江阴港铁路支线、连江可门港铁路支线、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福州至平潭铁路、福州至长路机场铁路、长乐松下港铁路支线8条铁路,以及福州火车北站站房工程将在2015年前建成通车。

图2-3 福建省铁路交通规划图

4、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主要建设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林浦大桥、则徐立交、螺洲大桥及南接线、马尾大桥、福州火车北站改扩建市政配套工程、三环路西北段、南台大道与三环互通立交、福永高速东出口至城区连接线项目、福永马洋至石圳(高速东出口)江滨路、福州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配套1#、2#道路、琅岐环岛路建设工程和城市公交场站等项目。

2015年可建成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营,动工建设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及2号线,加快启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并强化轨道交通站点与公共交通、社会车、自行车之间的换乘接驳设施建设。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环节停车难问题。力争在2015年,中心区公交出行比重不低于30%。

图2-5 福州市地铁线路图

图2-4 福州市公共轨道规划图

三、福州区域发展

根据城市交通规划可以看出,未来福州市将以优良港湾的开发为依托,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联系,以各类开发园区为平台,突出点线结合,构筑“一核、两翼、三带”的发展空间布局。东部片区的沿海县(市)发挥临港优势,加快引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临港产业项目;西部片区各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一核:以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五城区和闽侯的荆溪、上街大学城、南屿南通、青口、峡南及长乐吴航、长乐滨海等,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各种要素集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和文化功能,着重发展商务办公、金融、科技研发、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海西服务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

两翼:南翼由福清的中心城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江阴经济开发区、龙高半岛和长乐松下等区域组成,依托江阴集装箱码头和保税港区,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基地。北翼由环罗源湾区域的临港工业区、主要城镇及罗源、连江县城组成,建设以煤炭、矿石等散杂货为主的重要深水港区和临港工业基地。南北两翼要以深水港区为依托,统筹港区、产业园区与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形成若干滨海城市组团,努力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福州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三带:即沿海产业带、沿江产业带和山区生态经济带。沿海产业带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国际机场、滨海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沿海高速和铁路等大通道建设把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使之快速形成沿海临港产业聚集区和先进制造业集中区;沿江产业带以福州中心城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可拓展至甘蔗、竹岐,向东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区域,充分发挥两江四岸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中央商务等高端服务业、商贸批发走廊和滨江旅游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带;山区生态经济带以永泰、闽清为核心,环括闽侯、罗源、连江等依山区域,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势,加强保护,主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创意产业等,形成福州生态绿色产业带。

根据以上发展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集中力量推进新增长区域发展,着力推进环罗源湾区域、江阴半岛、长乐滨海和航空港工业区、东部新城、晋安新城、马尾新城、琅岐岛、闽侯青口汽车城、荆溪—甘蔗新区、上街—南屿—南通新区、海西(永泰)文化创意产业园、闽清白金工业园区等新增长区域发展。

图3-1 一核两翼三带(轴)规划图

四、福州市各区、县(市)协调发展

1、马尾区

马尾区全力推进马尾新城规划建设,将其作为东部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研发、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发展,开发建设琅岐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形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的现代化新城区。

图4-1 马尾区规划图

鼓楼区作为全省首善之区,重点发展行政商务、高端商贸、金融保险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构建以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数字鼓楼”和“智慧鼓楼”建设,打造物联网鼓楼示范区,提升城区宜居品质,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闽都特色文化旅游胜地、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城市核心区。

图4-2 鼓楼区规划图

台江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服务、滨江旅游休闲两大重要产业,建设现代商贸复合区、滨江旅游繁荣区和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三大新兴产业,构筑经济繁荣、文明和谐、富有魅力的海峡西岸福州“金外滩”。

图4-3 台江区规划图

台江区发展目标

不断壮大服务业规模,优化内部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培育特色优势,提高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到2015年努力把台江建设成辐射全省、沟通两岸的海峡西岸重要现代商贸、金融和研发中心,成为“两个先行”的示范区。

台江区发展重点

(一)繁荣两条主题轴线

(1)沿江规划旅游主题轴线

闽江优美的自然景观是福州特有的宝贵财富,充分利用其自然地理优势,以推进滨江旅游街区综合开发为重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滨江空间,着力把台江打造成海峡西岸新兴的滨江旅游繁荣区。以台江码头景观区为界,江滨沿线可分三段设置。东段静态怀旧风情区。抓好南星澡堂、台百地块开发,引进聚春园等百年老字号企业经营中式茶楼等高雅、恬静的餐饮业态,再现南星澡

堂地块建筑外观独特、老字号云集的商贸旺地的历史风貌。中段特色滨江旅游区。加快滨江旅游街区及台江码头建设,完善岸线景观,提升闽江北岸和中心城区的灯光夜景建设水平,积极拓展闽江黄金水道旅游业,逐步形成闽江水上旅游景点,带动周边商贸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扩大台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西段动态时尚商贸区。结合华联商厦、台江影院及周边地块改造,建设高档写字楼或高档风情酒店,通过修建商业步行街、休闲栈道等方法,把分散的商业节点有机连结,吸引人流,凝聚人气,使其形成集购物、旅游、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活力滨江街区。

(2)沿路规划商贸主题轴线

通过完善城区路网结构,统一设置沿街店面的立面装饰、灯光广告、招牌橱窗等,将八一七路、五一路台江段建设成为福州城市的商业名片。通过开发茶亭水街商业项目,有机串联起茶亭、横街、中亭街三大商圈,传承深厚文化底蕴,突显“茶、工、乐、水”四大主题,寻回福州古城水乡特色,打造成集福州传统商贸文化与现代商业风貌于一体的商贸历史展示长廊。整合五一路台江段沿线商贸资源,发展壮大利嘉电子电器城IT流通产业,盘活现有楼宇资源,打造IT、保险、餐饮、住宿等商贸配套服务产业链。

(二)提升三大区域功能分区

(1)东部区域综合板块。以福州市对鳌峰批发市场进行整体移位为有利契机,高效利用与开发鳌峰路沿线1.37公里共2325亩的地域,重点发展以金融业、金融配套产业及总部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形成由金融服务区、农产品水产品物流展示区、总部经济区、滨江生态绿化区和生活综合配套区组成的多功能复合区。

(2)中部区域综合板块。以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商贸走廊为目标,强化各业态之间的连接,渗透,影响,打造中部服务圈新型商贸网络体系,以特色街区为辐射脉络,优化充实商贸布局,繁荣既有商业项目,形成由八一七路(台江段)、广达路、五一路(台江段)、六一中路、达道路、台江路架起的“曲”字形新型商业集聚区。促进商贸档次与水平的提升。

(3)西部区域综合板块。扩大台西科技园区规划开发范围,优化重组园区资源,建设科研总部大楼,重点引入发展前景大、成长性强的科技研发设计企业,

形成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群,建设成为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形成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承接海峡东岸的都市型高新技术产业带。同时,充分发挥万象城与宝龙城市广场所具备的发展成为高端MALL的强大潜力,进一步改善其发展软硬环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抓紧新一轮的业态提升转型,争取经过3-5年的精心策划和运作,建成国内一流的融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广场。

4、晋安区

晋安区推进福兴经济开发区及横屿组团、王庄、五四北等片区改造建设,构建集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生活居住为一体的晋安新城;发展寿山石文化旅游、生态温泉旅游和现代农业,建设综合功能齐备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区。

图4-4 晋安区规划图

5、仓山区

仓山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研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按照开发建设东部新城、配套完善金山新区、改造提升旧城区的思路,建设集科研文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胜地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区。

图4-5 晋安区规划图

6、周边县(市)

(一)福清市按照“一城二港三区四带”空间布局,加快江阴经济开发区、福州保税港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元洪投资区建设,推动临港工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现代物流中心,致力打造若干个千亿产业园区、百亿产业集群,建成海西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和省会南翼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

(二)长乐市全面建设河港城、空港城、海港城,做大做强纺织、冶金、电力、粮油等主导产业,培育电子信息、动漫创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构建重要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加快融入福州中心城区,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海西省会窗口生态城市和滨海新城,成为福州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闽侯县推进青口汽车城、上街南屿科学城、荆溪-甘蔗新县城、南通商贸物流城建设。壮大汽车制造、机电、工艺品、食品、建材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低碳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形成福州西拓的现代化新兴城区和生态温泉休闲度假胜地。

(四)连江县依托可门经济开发区和可门煤炭、矿石储运基地,突出发展机械装备制造、能源等临港工业和海洋经济,打造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建设重要的国际散货物流集散中心、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生态旅游休闲中心,打造海峡西岸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

(五)罗源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轻工食品、机械制造、汽车和港口物流等新型临港产业。建设不锈钢产业基地。加快港城联动,建设罗源湾滨海城。打造闽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出海口岸,建设集海洋经济和临港工业为一体的省会北翼生态港口工业城市。

(六)闽清县重点培育钟表、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整合提升陶瓷、食品加工、工艺品等传统产业,打造“东南瓷都”,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温泉、古民居旅游,建设省会绿色食品供应服务基地、制造装配加工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县。

(七)永泰县主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新型生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建筑业水平,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峡(永泰)影视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抽水蓄能电站等新增长区域,打造宜居利居乐居的山水温泉生态旅游胜地。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一、确定规划目标 1、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3、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4、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二、制定规划方向 1、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2、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两翼: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南翼”即福清和平潭,由福清的中心城区、元洪投资区(海口城头)、江阴工业集中区(江阴渔溪)、龙田高山、镜洋东张等新城以及平潭岛组成,南翼地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产业基地。平潭岛是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海峡西岸经贸合作实验区,是海峡两岸合作的重要前沿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北翼”即罗源和连江部分地区,由环罗源湾地区的主要城镇,工业区及罗源县城组成,北翼地区应依托台商投资区扩区的载体优势发展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 双轴: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沿海发展轴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长乐国际机场、海滨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建设沿海大通道将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形成滨海经济走廊,沿江发展轴以福州中心城区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拓展至甘蔗、竹歧、闽侯等地区,向东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城市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动市域山区和沿海地区联动发展。 多极:福州市其他经济增长极,包括永泰县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区(主要指永泰、闽清、闽侯)的中心镇,永泰县城承担一定区域内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功能,中心镇重点承担镇域及其相邻地区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功能。 (4)市域产业布局 市域形成江阴湾临港产业基地、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马尾-晋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松下港加工制造物流产业基地、玉田纺织物流产业基地、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南屿-南通科学城科技研发产业基地、福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九大产业基地。 (5)市域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福州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鼓励沿海地区城镇率先发展,形成中心城区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进福州各类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向工业集中区域聚集,山区污染工业逐步得到置换,实现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健康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题,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社会差别;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各类资源的整合;形成城乡功能结构互补、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统筹协调发展格局。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市区域发展介绍 一、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一个中心区,指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场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重点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以及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街商务区、会展岛、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 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 城市东扩发展轴是基于闽江轴线向东推进至马尾新城,发展城市新中心,提高福州大都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科学城新城,以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推动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跨越式、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福州大都市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闽侯、长乐、连江等县(市)的发展、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周边县(市)撤县改区,推进南台岛义序机场搬迁。 八城:建设包括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晋安、荆溪-甘蔗、亭江-琅岐等8个新城。

图1-1 福州大都市“一区三轴” ?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商务区;?会展岛; ?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 图1-2 福州大都市“八城”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总工程师梁军 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的星球”的演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表示”。此概念被引伸到城市,使“数字城市”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点。到2011年末,由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城市展开,其中地级市约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虽然地理空间框架只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部分,但也说明了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的着力点。

图1 城市系统的组成结构 2008年11月6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个领导人议程”的演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大量的计算资源都能以一种规模小、数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嵌入各类非电脑的物品中”,通过在地球内各种有需要的物体(things)上嵌入传感器或智

能芯片,使这些物体成为具有智能的信息采集或可控制装置,通过物与物的网络相联形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汇集数据和反馈指令,实现地球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构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智能环境(intelligent environments)或周边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的概念,同样被引伸到城市,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开始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词。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发展反映了城市信息化的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应对智慧城市带来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附件: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800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控制区:面积1892km2(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连江、罗源6个县(市)区64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总体目标 新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以海峡、海丝、海洋“三海”跨越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充分释放国家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政策效应,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区毗邻”优势,强化引擎作用,全力建设“开放新区、海湾新区、智慧新区、绿色新区”等“四个新区”,实现促进民族融合、引领区域转型、推动城市跨越的国家新区历史使命。 — 1 —

四、发展定位:“三区一门户一基地” 福州新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 五、发展战略:“两大两+” “大开放”战略。持续提升两岸经贸合作水平,将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大海湾”战略。强化海港、空港特有的战略资源,重塑门户地位,打造外联世界、内接腹地的枢纽型地区。以滨海海岸带串联多个特色海湾,推进城市组团聚合;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形成用地高度紧凑集约、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空间利用格局。 “创新+”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生态+”战略。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国家赋予的生态文明发展使命与要求,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潮流,建设绿色新区、生态新区,打造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 2 —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目录 规划范围与层次规划期限 规划指导思想发展总目标 发展战略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规划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落实国家海西反战战略,强化榕台经济合作;加强福州与沿海及内陆的协作,提升海西的区域影响力;强化城市中心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及配件、临港产业和装备机械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强化空港、海港带动,结合空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合江阴港、罗源湾港和松下港建设工业集中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与提升。 社会和谐发展策略: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差距;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建立资源供应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数字城市的发展

第四章数字城市的发展 4.1 国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实践 综观围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四个阶段:1)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政府、企业等上下游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4)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等深度应用的形成。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已基本完成前三阶段的发展,目前重点在于巩固、发掘和提高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作用和水平,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的雏形已经初显。 4.1.1 美国 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府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全力推进一项引起全世界注目的高科技项目——“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1月,美国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每一家医院,乃至企业、商店、银行、新闻机构、电视台、会议厅、娱乐场所的电脑数据都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美国于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建设计划,并确定由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协调NSDI的实施工作。NSD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包括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空间数据交换网站以及空间数据框架。FGDC是跨机构的国家级空间数据使用共享的协调委员会,有基础制图数据、地籍、深水测量、人文数据、联邦测地、地质、地面交通、国界与主权、土地、水、植被和湿地等12个分委员会,生物数据、空间数据交换、教育与交流、地球覆盖、基础设施数据、历史数据、元数据、特别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基本调查和标准等10个工作组。1998年美国在NSDI工作方面共有31个合作协议项目,大部分与数据交换有关。16个框架示范项目,涉及交通、水文、地籍数据,并集中在多源数据融合、国家水文数据库、质量控制、网络公众服务、乡村经济开发、海洋管理、城市规划等。 1998年9月,时任美闺副总统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的倡议,约有60个城市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示范工程。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建立第一家政府网站,目的是减少“橡皮图章”,使向政府申请贷款和合同竞标等活动能通过网络进行。此举被视为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发展期的标志性事件。2001年,布什总统启动政府改革计划,电子政府是这一改革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电子政府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地发布过电子政府规划,其中由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于2002年2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一一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E-Government Strategy:Simplified Delivery of Services to Citizens)和2003年4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2003年版)最具代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对引领全美电子政府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至今为止,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仍然作为其电子政府发展的基本纲领,继续驱动着美国电子政府前进的车轮。目前,美国电子政务已进人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 美国数字城市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数字城市信息网等部分内容。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On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and the Old City Protectio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of the city asproposed.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human- oriented environment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future city's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Fuzhou city as probed. Key words: FuZhou; the formationof FuZhou City;protection 1 福州城市的形成 福州的城市建设始于汉初,闽越王在福州屏山南向约一公里的冶山周围建城, 取名冶城。冶城位于三山(屏山、乌山、于山) 之间,并且位于屏山与闽江的垂直线上, 其独到之处是,乌山和于山的对称轴恰好与此垂直线相重合,冶城作为福州的雏形,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过人智慧, 确立了福州城市三山一水的格局, 明确了以现八一七路为城市中心主轴的主导思想。 西晋时期在冶城南侧中轴线上建子城。经多次拓修, 城区较冶城扩大了近三倍, 设置了6 个城门, 城外有护城河, 设桥与城外相连,当时的福州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达的都市。唐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 ,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创建罗城,城廓近似圆形, 方圆约40 里, 北边冶山为罗城的制高点,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把子城包在其中。城墙中设有8个城门,罗城内整个城区规划仍然严格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城北沿轴线布置衙署,城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作为应对当前城 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正大力推进智慧城 市的建设。本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介绍,说明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归纳总 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IBM提出的“智能地球”概念。以前,有类似的概念,如 数字城市。2008年11月,恰逢IBM于2007年至2012年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的“智慧地球”,充分利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而言,“智慧”的概念是通过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能够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状态。通过在世 界各个角落嵌入和配备传感器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 管道等各种物体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从而形成物联网将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 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 解“大城市疾病”,提高城市化质量的良好补救措施。 1智慧城市概述和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指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实现物联,对城市运行核 心的系统进行感测,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系统完全连接融合,将整个数据整 合城市运行图,提供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智慧城市发展 科技业务创新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 提高关键性系统建设和和谐高效协同工作。智慧城市具有灵活性特点,能够实时 了解城市发展中突发事件,适当提高解决资源部署效率,更加便捷城市发展远程 访问工作,保障城市发展的高效性和高效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相互之间整合协作 能力。 2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 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数据感测、分析、整合和利用,做到对城市资源的全面、 及时、有效地调控,实现城市中各个方面快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也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过于迅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许 多问题,如城市人口和城市承载能力不能匹配,城市系统脆弱,城市管理面临着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 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道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经济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 市是必要的。一方面,智慧城市可以升级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高速 发展、不断更新,对传统城市经济带来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只有赶上信息技 术的前沿,城市经济才可以实现发展与超越;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对我国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方面, 带来新的增长点。从社会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通过对智慧城市的 建设,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 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的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从环境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由于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4-23T16:25:20.0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陈果[导读]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 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省 310005 摘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目标以来,全球各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总结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创新。 1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普遍认为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定义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此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的全球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新浪潮。智慧城市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多个阶段,而每一轮发展都是伴随着IT及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产生。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核心的美国新经济时代,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这是智慧城市最早的雏形和发展基础。而在2000年Wi-Fi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城市随之应运而生。在之后的几年中物联网、大数据概念诞生,将数据、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分析,由此智慧城市得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未来也许在城市互联、国家互联、能源互联领域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智慧地球也将由概念走向现实。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二十七条指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截至2017年底,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果,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智慧城市理解不够深刻 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对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见解,难以协调一致。如果各个部门不能够协调一致,这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2.2缺乏决策咨询机制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缺乏特色,往往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思路,这就是缺乏决策咨询机制带来的问题,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能够集思广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2.3智慧城市架构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简单、静态的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因此,需要在保证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足够稳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适度的超前设计,以满足新的需求。而现在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设计的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2.4缺乏智慧城市技术评测体系和方法 当前国家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也没有特定的部门或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国内外也没有足够的成熟案例以供借鉴,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一套完整、有效的评测体系来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将应用到信息技术,这将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智慧城市的安全要求,更为复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急需建立。 2.6市场的主体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民间资本参与较少。一是投资机制和投资平台的缺失,很多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我国智慧城市率先建设的大多属于公益性、民生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大都不适合商业化运营,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些项目方面有所投入。另外,有的智慧城市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收益风险高,很多企业往往不敢贸然投资。 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城市化的问题也越来也多,这就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世界各国也越来也重视发展智慧城市,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3.1城市智慧化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发生的革命性的突破。而其中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关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城市越来越具备智慧化。 3.2规划决策机制科学合理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其中有许多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内又存在着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这种复杂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的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过于生硬,难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