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镇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古城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古城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古城调研社会实践报告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古城调研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活动伊始同学们“兵”分三路,10人一组,分组进行随机访问,问卷调查,搜集资料。

最后在班长、团支书的带领下一起参观运河博物馆。

跟着一组实践员的脚步可以发现市政府巧妙规划,把东昌湖、古运河、陡骇河水系连通起来,两岸绿化程度很高,实现了城—河—湖一体的景色。

实践员们参观了很多有名的古建筑,如与岳阳楼齐名的明代建筑光月楼,成语“独占鳌头”的出处鳌头矶等。

大都保存完好,一直对外开放。

有关运河的'一切市民都熟稔于胸,对答如流。

二组实践员把之前精心准备的问卷发给沿岸边散步的居民,问卷涉及古运河的历史、发展、变化等内容,涉及更多的是关于古运河的开发与保护。

他们积极配合,很快120份问卷如数收回。

统计结果发现80%以上的市民对历史有了解,75%的市民对它的保护表示满意,一部分认为还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三组实践员在图书馆找到了当地的县志,搜集大量古运河背景的文字资料,跟大家一块分享。

最后在古运河博物馆集合参观。

博物馆陈列着运河带给聊城的一系列文明成果,如皮影,戏剧,陶器,三国诗人曹植雕像,仿做的赤壁战场等。

同学们看到保存完好的生物化石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一位博物馆负责人说道:有关运河的一切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瑰宝,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它们,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可是宣传力度还不够.据悉,随着古运河申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不仅政府注重运河文化保护,而且聊城大学也专门成立运河文化研究所。

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为“沿袭历史文明,融合古今文化,发扬水城特色,打造运河名城”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增砖添瓦的作用。

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

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

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古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之探索古镇文化之旅探索古镇文化之旅2015年7月7日,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只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是在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成员心中,它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当一个你期待许久的日子来临,你会做些什么?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同,我们,也用着自己的方式来加以诠释。

一.我们去哪儿?北京这个地方,谈到古镇文化,你最先想起的会是何物?天坛?故宫?还是南锣鼓巷?我们的答案,并不是上述的几个选项。

没错,它们是古迹,然而,当络绎不绝的人群你来我往充斥在你的面前,你看到的便不是古迹,而是人们在现代文明的碾压下所释放出来的情绪。

我们,有着自己的选择。

西交民巷?这是什么地方?西交民巷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

东起**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

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亦是承载着古老文明的道路。

它,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西交民巷呢?这还得从当前北京古镇文化的现状开始说起。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还被称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博物馆之都。

北京在建国后仅用半个多世纪就由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变成了发达的现代大都市,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古镇被破坏,与之相连的古镇文化也逐渐消亡,加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古迹已变成赚钱的工具,早已没了它本该有的意义,人们每天为了工作和生活到处奔波,生活压力的过大让他们忙的几乎没有时间来舒缓心境,因此在他们的眼中,古镇文化似乎没有什么用,城市管理者为了城市的发展,一幢幢高楼竖起,而一间间四合院被推倒,一条条柏油马路延伸,而一条条胡同被改造。

镇远(旅游资源调查)

镇远(旅游资源调查)

贵州省镇远古城旅游资源实践报告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姓名:***学号: ********班级: 12级1班(一)前言1、调查地点:黔东南镇远古城2、调查人员:贵州职业技术学院12级旅游管理一班李朝权3、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日至7月21号4、调查目的:了解镇远古城的旅游现状,收集消费者和旅游者对古城、景区服务业的需求及意见,更加了解古城的发展。

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整个古城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对以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框架认识。

5、调查内容:古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消费者对旅游景观的人文文化、服务、所在地的商业发展的消费需求。

6、调查要求: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描述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数量、特色、特点等。

以古城旅游资源为基础,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

7、调查任务: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对古城旅游资源做详细的报告。

(二)镇远简介:镇远位于贵州省的东部,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处于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

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处,交通方便区位优越。

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镇远也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这座古城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88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占48.9%,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古迹丛多,自然风光旖旎,尽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到5条,在这其中国家重点文物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单位7处。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巷道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

镇远古城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相融合,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镇远古镇调研心得

镇远古镇调研心得

镇远古镇调研心得电气1202 XXX U201200000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

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

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

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

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

——来自百度百科与西江苗寨不同,镇远古镇不是在群山之中,它就是镇远县的一部分,虽然有一些山,不过算不上山,或许只能称作小丘,而且已经布满明清古居。

咋一看,古色古香的建筑比比皆是,但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还是有不少现代化的痕迹,比如桥下的电线以及变压器仿木的水泥围栏等。

古镇是沿着舞阳河建的,依山傍水是古人最喜欢的居处。

第一眼看到的舞阳河是淡蓝色,还以为是被污染了,到近处一看才发现其实很清澈,不过是水中有不少水藻罢了。

看来政府把环境看的还是相当重要的。

街道也是水泥路,方便游客,但我更喜欢石板路,而石板路还是有保留的——古巷道。

古巷的房屋又不少正在进行危房改造,那下保存的较好的古居的围墙都十分高大,据说是为了抵御土匪,有不少古居被改造成了旅馆宾馆,而这个现象也将是我们这次调查的问题之一。

回到街道,发现有各种门。

其实最霸气的莫过于“禹门”,传说是大禹治水留下的,不过应该是翻修过的,看上去比较新。

做问卷调查时,发现当地人还是比较好客的,其中有一位78岁的老大爷与我聊得非常融洽。

他的子女以及孙子都在外面打工,虽然有些不方便,不过从他的精神面貌来看,他过得挺好的,看上去不过60出头。

老爷子很健谈,问卷只有15道题,我们聊了40分钟。

老爷子说道,他小时侯生活的古镇才是真正的古镇,不过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也不方便,水路倒是挺发达的,毕竟这里曾今有不少古码头。

然后就是环境的改变,古镇开发为旅游景点后,环境不可避免的遭到一定的破坏,不够总的来说政府做得还是比较好。

镇远(旅游资源调查)

镇远(旅游资源调查)

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姓名:罗付先学号: 0920020429 班级: 091 实习性质:社会调查实习地点:黔东南镇远古城指导教师:宋晓虹、罗建成绩:社会报告贵州省镇远古城旅游资源实践报告姓名:罗付先(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091)(一)前言1、调查地点:黔东南镇远古城2、调查人员:贵州大学旅游管理091罗付先3、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7日至11月18号4、调查目的了解镇远古城的旅游现状,收集消费者和旅游者对古城、景区服务业的需求及意见,更加了解古城的发展。

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整个古城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对以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框架认识。

5、调查内容:古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消费者对旅游景观的人文文化、服务、所在地的商业发展的消费需求。

6、调查要求: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描述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数量、特色、特点等。

以古城旅游资源为基础,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

7、调查任务: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对古城旅游资源做详细的报告。

(二)镇远简介镇远位于贵州省的东部,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处于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

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处,交通方便区位优越。

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镇远也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这座古城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88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占48.9%,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古迹丛多,自然风光旖旎,尽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到5条,在这其中国家重点文物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单位7处。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巷道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

策划书(改)

策划书(改)

文化传播学院--镇远古镇调查策划书参与者:2010级汉语言(1)班全体同学负责人:全体班委策划人:蔡娟学号:201008181024一、活动名称:贵州镇远古镇调查活动二、活动目的: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达,身处学校的同学们对于大自然的亲近日趋减少,所以希望通过此次两天一夜的调查活动可以达到真正亲近大自然的目的。

在活动中也希望大家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达到我们写作的目的。

三、活动背景:作为大二下学期的学生,在上应用写作课时,参加班级组织的外出调查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此次调查活动由2010级汉语言专业全体同学及相关的辅导老师参加,目的地是贵州镇远古镇,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同学们可以找到写作灵感,起到真正亲近大自然的作用。

镇远古镇简介:镇远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

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辖12个乡(镇),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96%。

镇远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

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

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古镇主要景点:原生态高过河舞阳河青龙洞黄昏景色四、活动时间:2012年4月7日五、活动地点:贵州镇远古镇六、活动组织:1、领导小组:组长:游来林老师。

古镇考察报告

古镇考察报告

古镇考察报告篇一:镇远古镇考察报告考班级:政教姓名:学号:间:察报告 11101班XX年5月4日时教学考察(三)一、前言依照湖南某学校的要求,我们专业有外出的教学考察任务,为了更好地将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我于4月28日至5月3日奔赴贵州镇远古镇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教学考察。

通过这次考察收获很多,眼见了不少中国特色民族风情,再联系理论基础,使我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文化,更好的去学习中西文化比较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更加感受到到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觉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察,我还学到了不少社会实践经验,如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入乡随俗,尽快适应当地风俗习惯,行动上尊重民族风俗,通过走访与当地居民交往,我的社会交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下面我将本次教学考察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二、考察地点简介(一)镇远县古镇概述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地处湘黔两省三地(湖南怀化,贵州东南、铜仁)交界地区,与湖南新晃,铜仁石阡等七县接壤,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1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少数民族占42%。

镇远交通便利,距铜仁机场90公里,距湖南芷江机场170公里,距贵阳龙洞堡机场270公里。

县境内有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穿过,交通十分便捷。

(二)镇远古镇历史文化镇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镇远开始置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县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旅游资源丰富,被世界旅游基金组织称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世界十大最佳旅游胜地之一,被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称之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XX年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

镇远古镇考察报告分析

镇远古镇考察报告分析

考察报告班级:政教11101班姓名:学号:时间:2014年5月4日教学考察(三)一、前言依照湖南某学校的要求,我们专业有外出的教学考察任务,为了更好地将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我于4月28日至5月3日奔赴贵州镇远古镇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教学考察。

通过这次考察收获很多,眼见了不少中国特色民族风情,再联系理论基础,使我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文化,更好的去学习中西文化比较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更加感受到到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觉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察,我还学到了不少社会实践经验,如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入乡随俗,尽快适应当地风俗习惯,行动上尊重民族风俗,通过走访与当地居民交往,我的社会交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下面我将本次教学考察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二、考察地点简介(一)镇远县古镇概述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地处湘黔两省三地(湖南怀化,贵州东南、铜仁)交界地区,与湖南新晃,铜仁石阡等七县接壤,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1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少数民族占42%。

镇远交通便利,距铜仁机场90公里,距湖南芷江机场170公里,距贵阳龙洞堡机场270公里。

县境内有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穿过,交通十分便捷。

(二)镇远古镇历史文化镇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镇远开始置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县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旅游资源丰富,被世界旅游基金组织称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世界十大最佳旅游胜地之一,被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称之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2012年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政教11101班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5月4日
教学考察(三)
一、前言
依照湖南某学校的要求,我们专业有外出的教学考察任务,为了更好地将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我于4月28日至5月3日奔赴贵州镇远古镇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教学考察。

通过这次考察收获很多,眼见了不少中国特色民族风情,再联系理论基础,使我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文化,更好的去学习中西文化比较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更加感受到到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觉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察,我还学到了不少社会实践经验,如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入乡随俗,尽快适应当地风俗习惯,行动上尊重民族风俗,通过走访与当地居民交往,我的社会交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下面我将本次教学考察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二、考察地点简介
(一)镇远县古镇概述
南、铜仁)交界地区,与湖南新晃,铜仁石阡等七县接壤,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全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110个行政村、12个社区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少数民族占42%。

镇远交通便利,距铜仁机场90公里,距湖南芷江机场170公里,距贵阳龙洞堡机场270公里。

县境内有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穿过,交通十分便捷。

(二)镇远古镇历史文化
镇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镇远开始置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县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旅游资源丰富,被世界旅游基金组织称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世界十大最佳旅游胜地之一,被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称之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县”、“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2012年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誉。

现已拥有六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含高过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赛龙舟。

此外,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0余处。

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启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产物,“天字一号”钢锭至今存放于镇远。

镇远还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

三、考察方法及过程
总体上本次考察主要采取实地走访观看考察形式,考察开始时间是在2014年4月28日,经过前期准备,考察计划如愿以偿。

首先计划了出行考察路线及查询了食宿相关问题。

我积极了解了镇远的概况及著名景点,对其进行了了解,提前做好了相应的考察准备。

在考察过程中,我跟随当地导游,认真听取导游人员的讲解和介绍,并做好记
录,扎住机会拍摄重要的风景。

如遇到不懂的知识,立即请教讲解员和当地居民。

另外,我还参考相关的史料,更加深入对镇远的了解。

(一)千年镇远古城
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城内古迹比比皆是,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余种。

在号称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明代王阳明,清代林则徐、何绍基等历史名人曾于此留迹,今存碑刻摩崖甚多。

古镇夜景一
古镇夜景二(二)和平村遗址
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支持下建立的一个反战组织,其成员是日军战俘。

1938年至1944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政府,曾将700多名日本战俘囚禁在位于镇远卫城的模范监狱,时称“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

在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和当时在军政部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任职的郭沫若等共同努力下,以长谷川敏三为首的一批日军战俘加入反战同盟,在镇远建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前后发展盟员150多人。

他们反对日本侵华,力主日中友好,战后回到日本,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致力于恢复日中邦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舞阳河
舞阳河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谷才村,全长444公里,其中蜿蜒贯穿镇远县93.7公里,1988年即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令游人忘返留连......其中山上还有一个与世隔绝的长寿村寨“匏瓜寨”,观看被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生物――桃花水母。

四、考察收货与启发
去了镇远古镇林后,收获不少,启发也很多。

(一)镇远旅游基础雄厚,吸引力强
镇远旅游的发展基础是比较厚实的,众多的宾馆酒店能满足住宿的要求、旅游大巴、特产超市、游船等配套设施,从吃住行游购等方面满足了外来人员的旅游需求。

镇远是典型的自然风景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美丽的山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从旅游心理来说,一座山、一条河、乃至一栋民居,都可能成为游客追忆怀念的主观因素。

(二)镇远旅游游客多
这次镇远考察学习,虽然所去时间还在4月份,没到旅游高峰期,到了景点映入眼帘的,除了美山与美水,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了,来来往往的旅游大巴,输送着慕名镇远古镇而来的天南海北的游客,我
们无法准确猜测每天来到镇远的游客具体有多少,但从人山人海的客流中足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

(三)镇远旅游环境干净优美
作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虽然游客量大,环境承载压力重,但镇远旅游的环境我认为还是比较好的,外围上旅游秩序维护、拉客宰客等方面的管理比较到位,内在上旅游景区景点环境干净整洁,很少见到地面上零星垃圾,垃圾清运十分及时。

(四)镇远旅游挑战与机遇并存
1、镇远县旅游资源众多,各有特色,但现在各景区的营销和管理规划现状还是各自为阵,独立发展,在产品开发和营销渠道、宣传促销上没有形成一体,重拳出击,而是各自找寻出路。

根据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我们的市场定位,镇远县应加快对景区的整合,在这方面,旅游产品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的旅游产品是具有自身特色的,打造出集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行业。

首先,在完善和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侧重开发人文历史的新产品。

其次,从提高收益的角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2、各景区价格管理乏力、高低相差较大。

就目前全县的旅游状况来说,县内门票的价格还是有少数人接受不了,价格的灵活度不够,高低相差较大。

价格是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综合考虑成本、需求、竞争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定价。

并在不同时期(旅游的
旺季,淡季等)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根据如地理位置、旅游季节、游客人数、促销计划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价格。

制定出地理定价、价格折扣和折让、促销定价、差别定价。

如:对团体游、大客户我们可以折扣定价;对提高市场知名度的促销活动配合低价策略,打击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调查总结
此次考察,对镇远古镇有名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考察的,我对中西文化比较这门课程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和体会。

更加体会到中国古文化的传奇特色,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经过考察,我的社会交际能力也得以锻炼,融入社会的能力得到加强。

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看事情的视野不够宽,思维发散受限等,经过反思,总结了不少经验。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的全程指导及关心,正是辛勤的付出才使得此次考察得以圆满成功。

学无止境,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学以致用,掌握更多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