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设计者: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卢魁峰李静【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专题概述】1840——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近代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
列强的侵略,造成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从侵华原因上看:列强侵略是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列强对外侵略的原动力;从侵华方式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
从侵华格局上看:由英法占主导逐步发展为美日争锋,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就是要灭亡中国,实现其罪恶的“大陆政策”。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画面。
20世纪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谱就了共御外侮的最瑰丽的篇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未发动民众进行甚至压制民众的反侵略斗争;加之中国经济、军事的全面落后,近代前期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成全民族抗战的洪流,最终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学法引导】本专题学习可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专题内容。
“点”是指典型事件;“线”指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面”代表反映历史时期的整个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点”,组成了由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条“线”。
人民版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共31张PPT)

概念理解
材料一 《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 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 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通过上述条款,列强从中国获取哪些特权?
政治侵略
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项权益,破坏中国领土、司法等主权,扶植代 理人,直接殖民统治。
经济侵略
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资本输出、控制关税、掠夺原料、政治借款、 设厂、筑路等。
福州
(3)开放广州、厦门、贸福易州主、宁权波,、有上利海于五外处国通商资口本岸主;义(的厦开门商埠品) 输出 (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关国税须自同英主国权广商州定。(关税协定)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
3.鸦片战争的结果
《南京条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战争结果如何?
• ①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双方战舰损失相当;
• ②北洋水师的主力尚在,但李鸿章“避战自保”,陷入被动。命北洋 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 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分析中国为什么会败给日本?
1、综合对比:敌强我弱 日本的开放与中国的闭关自守; 日本政府的进取与中国政府的腐败; 日本重视发展军事力量,而清朝统治者贪图享受; 日本的战船武器比中国先进。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
•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进程 •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 签订《马关条约》 •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 5.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1-2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抗全 日民 救抗 亡日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b)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 容及其危害(c)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
▲2.中同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
结果: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
必修一P24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c)
※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c)
材料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 国),提出如下要求:……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天 津等地贸易……中国在舟山附近割一小岛供英商居住、 贮货,在广州附近拨一处地方供英商居住并允许其自由 出入,减免英商在广州、澳门的内河运输税等。——摘 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反映出英国政府对外贸易和殖民的要求,结合《南 京条约》论述英国如何实现这些要求?(4分)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
内容 赔款 4.5亿两 划使馆界
拆炮驻兵
严禁反帝
危害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 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 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斗争。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 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 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的特点,不 包括 A.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 B.半殖民地统治秩序最终确立 C.既严格控制又维护清政府 D.仍保留赔款割地等相关条款
增开通商口岸进行贸易; 割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英国五处为通商口岸; 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 定。(4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精美学案

西方列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战争爆发时间
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 Nhomakorabea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应对危机态度
觉醒群体
6、归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7、试从“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角度,论证“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结果”
时间
16世纪到18世纪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到1945年
世界
早期原始资本积累时期
产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帝国主义时期
中国
清朝全盛时期(康乾盛世)
清朝晚期(国门逐渐被打开、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清朝晚期(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并最终形成半殖民地)
二、课堂完成:
4、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学案
一、课前梳理:
1、课标解读: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中国近代史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形成;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
3、近代中国跟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时间对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情分析】我市初中采用人教版教材仍是通史形式,虽然已经简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但对侵略危害没有作系统的分析。
高一历史新课标目前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专题模块式教学的难度,学生与老师在适应中均有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基本阶段特征掌握不好,建立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的专题模块教学,为高一新课程学习带来困难。
【教材定位】本课教学任务放在专题七后,当学生学习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后,可以理解列强为了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转向对中国的侵略,掠夺中国的市场和原料,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也开始逐渐瓦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后,认识到近代民族危机是一步步加深的过程,以及对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选取史料和多媒体资料(电影,音乐等),更加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动乱中的中国国社会。
得出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学好近代史的开端,对今后学习近现代史的学习打下基础,对民主革命的曲折发展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3)认识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因列强的入侵而被卷入世界的潮流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学习这一段历史我们要把中国近代史置于世界史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主导地位,在进行本课教学中,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材料把学生带入19世纪的中国,在讲述列强入侵时按照侵略先后顺序层层深入,探究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的这样一个过程。
在教学中,史论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如分析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主要表现是那些?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避免了教师直接给出结论这样的注入式教学)。
高中历史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840-1900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1894-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看看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①人权上,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 权,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 条约,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 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严重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国家。
②文化上,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 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④经济上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 料,同时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 国设厂驻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内容、 影响
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人权、文化、经 济、政治):
严重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
作业: 1、完成作业本《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 岸开设工厂
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
影响:勾起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 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 干涉,结果是日本于同年5月4日宣布放弃辽东半岛,但要 中国以白银3000万两将其“赎回”。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 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中法战争
高一历史课件-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黄海海战和 反割台斗争 (意义)
( 精 神 )
签定《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地 侵华战争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领事裁判权——
在一国家内,外国人在当地犯罪,可以不接受 这个国家的法律审判,审判权归属于外国派来的领 事官(外交官)。这种特权在国际惯例上,仅交给 外交官,一般人民不得享有。
片面最惠国待遇——
危害:
中国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一>. 瓜分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原因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 增大,加以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海外 的扩张和掠夺更加剧烈.
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 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 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 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 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 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 一、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国门洞开
• <一>国门洞开的原因 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1)英国等西方列强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的 内在需求(市场、原料等)
2)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肥)
列强为什么能侵略中国?
3)中国专制落后、国力衰微、危机重重(弱)
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质教学课件(共35张PPT)

(3)经济上:
控制了中国的经 济命脉
主权独立的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就要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崛起才能赢得尊重
课堂小结:
一、列强入侵的原因 二、国门洞开的经过 三、影响
(一)鸦片战争 (二)中日甲午战争 (三)瓜分狂潮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内容: ①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
得权利 ②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
(3)实质:缓和列强间争夺,消弥中国人民反抗,在华
建立“国际共管体系”,以便利益均沾
(4)结果: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二)国门洞开的经过
1.英国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日本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3.列强 瓜分中国的狂潮 4.列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
国的野心
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白银
举借外债,列强逐步控制 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埠:重庆、沙市、苏 州、杭州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 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 工业的发展
探究三: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 容,《马关条约》中那条最能体现列强侵华的新 要求?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练5: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
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
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