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活动目标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主动学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多角度分类物质准备PPT、雨伞图片、分类板、活动过程一、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师小兔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店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要请小朋友们帮助它,将商品分一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

你们愿意吗?1论怎样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苹果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师我们先看看苹果吧,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苹果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苹果分类摆放好呢?(1)幼儿自由操作(2)个别幼儿示范3引导幼儿在原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进行二级分类(1)师你们看一看分好的苹果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继续分一分(2)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以及记录方法并大胆表述如又在红苹果里分出大红苹果和小红苹果,分别有2个,绿苹果大的2个,小的2个二、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练习,进一步探索物品的分类标准1.师小朋友帮助小兔分好了苹果,小兔很高兴。

小兔的商店里还有许多商品,要请小朋友们继续帮忙整理。

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试着分分看。

2.幼儿自选操作材料中的一种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征分类,3.展示幼儿操作记录结果,交流、分享、讨论。

三、进一步迁移经验游戏——《大风吹》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整理得整齐有序,可以开业了。

小兔给小朋友带了许多礼物,邀请小朋友一块儿做游戏。

2.游戏开始了①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男生、女生快分开;②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环的男生快蹲下;吹戴头饰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环的女生快蹲下。

③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黄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头饰和黄色头饰的女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女生快分开。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5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5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1这篇文章来分享'层级,教案,数学'等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幼儿园老师,家长有所帮助,谢谢。

【活动目标】1、学习设计分类标志,尝试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层级分类。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经验准备】1、参观废品回收站,获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经验。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师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废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等。

【材料准备】1、各种大小不同的分类箱、筐,白纸皮、笔等。

2、亲子手册《科学。

分一分,拼一拼》。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根据标志进行分类。

(一)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1、提问:这些废品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对这些废品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2、提问:哪一种分法更快更清楚?启发幼儿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分类标准。

(二)讨论设计分类标志。

提问: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志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启发幼儿通过绘画或直接运用材料等方法设计分类标志。

(三)讨论分工合作,并根据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分享交流。

二、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分成相应的若干组,分别完成设计标志,并负责该类材料的分类归放。

(一)引导幼儿再次讨论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

教师:我们已经把废品进行分类,想一想分好的各种废品还能再分吗?可以怎么分?(二)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并根据类别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归放。

【活动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类箱让幼儿继续收集废旧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

2、完成亲子手册《分一分,拼一拼》。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2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精选)一、认识数的基本概念数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培养幼儿对数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 数的认知活动目标:通过游戏与实物互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

活动内容:- 数字拼图:提供一组数字拼图,让幼儿根据拼图完成数字的认知。

- 数字积木:幼儿用数字积木搭建数字,同时朗读出数字名称。

2. 数的数量关系活动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数的数量关系,培养幼儿的数量感知。

活动内容:- 数字比较:将一组物品分成两堆,让幼儿判断哪一堆的数量更多或更少。

- 数量排序:给幼儿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卡片上数字的大小顺序排列。

二、数的运算能力培养数的运算能力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点,通过培养幼儿的数的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 加法与减法活动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活动内容:- 水果盘计数:提供一些水果模型,让幼儿根据题目要求将模型加入或减去相应数量。

- 摇点子:提供点子骰子,幼儿摇骰子后,根据点数进行相应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2. 数的排序与比较活动目标: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幼儿的排序与比较能力。

活动内容:- 大小排列:给幼儿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卡片上数字的大小顺序排列。

- 数量比较:提供一组物品,让幼儿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判断哪一组更多或更少。

三、几何形状与空间感知几何形状和空间感知是培养幼儿空间思维和几何意识的重要环节,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图形识别能力和空间方位感。

1. 图形识别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培养幼儿图形的识别与命名能力。

活动内容:- 图形拼贴:提供一些几何形状的拼贴图案,幼儿将相应的形状填入指定的位置。

- 形状配对:给幼儿一组几何形状卡片,要求幼儿将相同形状的卡片进行配对。

2. 空间方位感活动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活动内容:- 寻找方位:给幼儿提供一幅地图或场景图,让幼儿根据指示找到特定的位置。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层级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层级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层级分类》含反思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层级分类》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

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

《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

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

大班教案层级分类

大班教案层级分类

大班教案层级分类大班教案层级分类篇一:大班计算图形的二次分类大班计算:图形的二次分类泰州市幼儿园宋友岚设计思路:图形的二次分类是在幼儿有一次分类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要求幼儿能按两个层次的特征将图形分开,使幼儿对层级分类有所体验,而找图形特征以及按特征分类的学习比较抽象,加之又是两个层级的分类,对幼儿来说更加难以掌握。

因而,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形象性等特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理解并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2、能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素材图附后)2、幼儿操作学具: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3、游戏场地布置:教学过程:一、演示课件,复习组成和加减。

师:“今天,森林住宅小区里搬来了几位新朋友,其他小动物就来看望它们,想和它们交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这几个小动物今天想到哪一栋房子里找朋友”(点击课件,出现四栋有数字的房屋,再依次出现四个小动物,每个动物手拿一道加减题或分合式,让幼儿根据小动物拿的题说出答案,送小动物走进相应的房子)。

(评析:此处成功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便于新知识的学习)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师:“小动物都去看朋友了。

今天,我也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些新朋友。

”(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在自己的小磁性板上操作。

)师:看一看,新朋友是谁?生:图形。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找家。

巩固一次分类方法(把图形送到磁性板上的第一层房子里)2、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特征为图形找家的。

(评析:此出让幼儿按图形的某一种特征进行一次分类是必要的,为下面二次分类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演示课件,学习二次分类。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1. 教学目标•能够简单明了地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能够将事物按照层级分类法归纳总结;•能够明确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层级分类法;•能够将事物进行分类;•明确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

3. 教学难点•理解各个层级的区别与关系。

4. 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法;•观察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法和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

5. 教学过程5.1 问题导入老师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们在学校里看到过的植物有哪些?”5.2 课堂活动•学生们将在黑板上列出的植物进行分类,例如:果树、肉类植物、室内盆栽等。

•老师解释层级分类法的定义,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将植物再次进行分类,并体验各个层级的关系。

5.3 展现总结学生将最后分类的结果展示给全班,老师帮助学生体会到层级分类法的好处,建立分类思维的意识,并听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进行总结。

6. 教学评价6.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参与度、表达能力等;•作业:练习题、思考题等。

6.2 评价标准•按照层级对物品分类的准确性;•理解层级分类法的深度和广度;•思考层级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拓展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拍照、绘图或其他方式,在课后录入自己周围事物的分类,并尝试总结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思维对生活的影响。

8. 参考资料•《课堂探究,学生主体——四川省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积极实践勇攀高峰——全国小学数学教研会论文集》。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一、教学目标•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学会使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二、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相关教学材料三、教学内容3.1 什么是层级分类•层级分类是指将事物按照某种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级排列的方法。

•通过层级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2 层级分类的方法•采用列点的方式进行层级分类。

•首先确定最高级的分类,然后再逐级细分,直到最后一级。

3.3 例子:动物层级分类•动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如按照是否有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哺乳动物可以进一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等。

3.4 活动:制作层级分类图•让学生以动物为例,自主或小组合作制作层级分类图。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类特征,例如食物类型、栖息地等,将动物进行层级分类。

四、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层级分类的概念。

2.讲解层级分类的方法,并示范以动物为例进行层级分类。

3.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制作层级分类图的活动。

4.学生展示自己的层级分类图,并进行互相讨论和分享。

5.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制作层级分类图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层级分类的方法。

•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合作,互相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层级分类方法进行思维拓展。

以上是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的内容,通过本次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学会使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通过制作层级分类图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层级分类的方法,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主动学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多角度分类
物质准备:PPT、雨伞图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小兔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店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要请小朋友们帮助它,将商品分一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

你们愿意吗?
1.论:怎样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苹果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
师:我们先看看苹果吧,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苹果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苹果分类摆放好呢?
(1)幼儿自由操作(2)个别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进行二级分类
(1)师:你们看一看分好的苹果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