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子有关的成语
评人物孔子的成语

评人物孔子的成语
1、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孔子的一生都致力于学习,用学而不厌这个成语形容他,恰到好处;
2、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孔子中年时期周游列国,他不断学习,传播,探究“仁”的思想,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
3、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孔子本人就是智慧,聪明,博学,有才华的人,因此用这个成语形容他非常贴切;
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孔子博学,学识丰富,提出许多沿用至今的治国思想,教育思想,行为约束等理念,用学富五车形容他,非常合适;
5、虽死犹生:指人虽逝世,精神不灭,楷模犹存。
孔子的教育思想,治国理念,对今天的世人,仍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使他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思想,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可以说孔子虽死犹生。
孔子成语故事四个字

孔子成语故事四个字1. 有教无类。
你看孔子他老人家,不管啥样的学生都教,真是做到了有教无类呀!就像那阳光普照大地,不论贫富善恶,都能享受到温暖。
比如子路,一开始那么调皮捣蛋,孔子不也照样用心教导嘛!2. 诲人不倦。
孔子教导学生那可真是诲人不倦啊!不停地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和道理,就像不知疲倦的园丁精心培育花朵。
颜回就常感叹老师的这种精神呢!3. 温故知新。
哎呀,咱们学习不就得像孔子说的温故知新嘛!复习旧知识才能有新发现呀,这就好比挖宝藏,越挖越有惊喜呢!你想想看,每次复习是不是都有新的理解?4. 举一反三。
孔子多厉害呀,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就像给了学生一把万能钥匙,遇到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子贡不就是这样聪明的学生嘛,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呢!5. 见贤思齐。
我们都要学会见贤思齐呀!看到优秀的人就想着向人家看齐,这多好呀!就如同看到美丽的风景,就想自己也能身处其中一样。
孔子自己不也是这样做的嘛!6. 三人行,必有我师。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可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呀!在人群中总能找到值得学习的人,多有意思呀!就好像走在路上,随时都能捡到宝贝一样。
你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呀?7. 敏而好学。
孔子说敏而好学,那可真是太对啦!聪明又好学,才能不断进步呀!就像那奔跑的小鹿,充满活力地去探索知识的森林。
子夏不就是这样的嘛!8.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有啥不好呀?孔子都这么说了!别管对方身份如何,只要能学到东西就行呗。
这不就跟口渴了就得找水喝一样自然嘛!9. 学而不厌。
学习就得学而不厌呀!一直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像孔子那样,多有劲头呀!就如同永远吃不饱的小馋猫,对知识的美味停不下来。
10. 不亦乐乎。
和朋友一起探讨学问,那可真是不亦乐乎呀!这就是孔子说的那种快乐吧!就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开心极了。
想想看,和同学讨论问题时是不是也有这种快乐呢?我的观点结论:孔子的这些成语故事真的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呀,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找到方向和乐趣。
关于孔子和老子的成语

关于孔子的成语有:无得而逾:出自《论语》,表示对孔子的赞誉,认为孔子的学问和道德是无与伦比的。
出类拔萃:出自《孟子》,形容孔子超越众人,卓越无比。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恶衣恶食: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饱食暖衣:形容生活宽裕,衣食无忧。
出处:《论语·宪问》。
朽木粪土: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
藏器待时:器:用具。
比喻学好本领待机行事。
出处:《论语·子罕》。
关于老子的成语有:上善若水:出自《老子》,表示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能滋养万物而不争,居人所厌之地而为众生所需要,这与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理念相契合。
道法自然: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
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顺应自然,不必过多地干预和强制,这样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孔子对我国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十分了解!那么你想知道有关孔子的一些成语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吧!成语故事1、自强不息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
范文一: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故事和成语。
我来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
第一个是“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来源于孔子所说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是说,民众听到一个谣言就会相信它,即使谣言是错误的。
就像有一个人宣传虎在城墙上跑来跑去,虽然明明没有虎,但是许多人都相信了,甚至“三人成虎”,表示谣言已经被广泛传播。
第二个是“闻鸡起舞”。
这个成语源于孔子的故事。
据说,孔子有一天早上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想利用清晨的时间来锻炼自己,同时也想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第三个是“七步成诗”。
这个成语的故事也和孔子有关。
据说,孔子的弟子子路跟随孔子游学,一天子路在一个农村听到了一位农夫吟唱的诗歌,感觉很有意思,就上前请教这位农夫如何创作如此美妙的诗句。
农夫说:“我创作这首诗只用了七步。
”子路不敢相信,就请教孔子,孔子告诉他:“真正的诗人不是凭借语言的技巧创作,而是凭着心灵、灵感和毅力。
”
以上就是我介绍的几个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例如不能轻易相信谣言,要珍惜时间,不断锻炼自己,顺着自己的灵感创作等等。
而用词方面,笔者尽
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繁复的词汇,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写作重点在于故事的介绍和成语的解释,引导读者加深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和领悟。
孔子孟子相关成语典故及名句摘抄

孔子孟子相关成语典故及名句摘抄一、成语精选《论语》中的成语精选:欲速不达《子路》温故知新《为政》尽善尽美《八佾》不耻下问《公冶长》举一反三《述而》废寝忘食《述而》任重道远《泰伯》杀身成仁《卫灵公》察言观色《颜渊》各得其所《子罕》分崩离析《季氏》道听途说《阳货》巧言令色《学而》见贤思齐《里仁》文质彬彬《雍也》怨天尤人《宪问》《孟子》中的成语精选: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揠苗助长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万章句下》一曝十寒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指远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自怨自艾《万章句上》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二、名句精选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做人格言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名句精选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关于孔子的故事四字成语

关于孔子的故事四字成语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与言论令许多人受益。
他的故事激励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也为世界上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希望。
因此,他的故事在中国文化的有关表达中,特别是四字成语中,都有留下自己的痕迹。
“处世贤良”,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字成语,源自孔子的言行。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贤者不妄。
”他支持仁义道德,主张处世以贤良为荣,以人格去礼让他人,以礼以待来获得尊敬。
他的这句话启发了中国人民“处世贤良”的理念,成为社会公德的底色。
“智者博学”,这句话也出自孔子之口。
孔子曾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应学习,有为者多学习,无为者谨守”。
他倡导人们以智慧去学习,努力学习无穷,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他的建议启发了许多人,从中可以看到孔子教育上表现出的智慧。
“仁义相通”,这也是一句四字成语,出自孔子的言论。
孔子认为仁义不可分割,仁者有义,义者有仁。
仁义是孔子的核心理念,他呼吁人们坚持仁义,不断修炼,汲取义理,仁义之心同暖,以贴近大自然,尊重人性,远离邪恶。
“立身处世”,这是另一个出自孔子的四字成语,这句话来自孔子关于“立身行义”的言论“立身行义,不以财利聚人,不以权势贪利。
”孔子以实事求是,勇于采取果敢行动,追求正义,以行动改变生活的态度,这正是立身处世的最佳体现。
总而言之,孔子的故事之所以会在四字成语中留存下来,是因为它们充满了一种信仰,令人受益。
他的故事总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智慧和指引,给我们展示一条理想的人生道路,这种价值观令人深受启发。
如果能够严格遵照孔子的言论,做一个有道德、有仁心、有智慧的人,实现“处世贤良、智者博学、仁义相通、立身处世”,那么一定会使自己获得一种自圆其说的感觉,也会获得令人愉快的收获。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四字成语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四字成语一、关于孔子的成语有:1、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
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出自】:战国孔子《论语·季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译文】:“所谓的温柔,是指脸上的温柔,和善可亲让人放松的原因”2、学而不厌 [ xuéér bù yàn ]【解释】: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出自】:战国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默默地记住的,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3、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4、守望相助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解释】:守望:防守了望。
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译文】:出入都以朋友的关系相称,互相援助,有了疾病相互扶持。
5、守身如玉 [ shǒu shēn rú yù ]【解释】: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
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译文】:谁不为守?爱护身体,是保持节操的根本。
二、关于孔子的故事:1、因材施教-孔子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
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
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
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
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
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
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
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
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
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
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
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
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
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
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
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
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
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
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
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
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
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
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
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
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
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
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
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
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