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有关的常见成语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孔子对我国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十分了解!那么你想知道有关孔子的一些成语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赶紧和我一起来了解吧!1、自强不息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与孔子有关的成语1、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2、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不舍昼夜:舍:放弃。
不分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4、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
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
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6、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7、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8、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9、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
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
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1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
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
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2、彻上彻下:彻:贯通。
贯通上下。
13、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16、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7、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1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9、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20、大而无当: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
21、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
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2、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
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3、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也表示丧妻。
24、饱食终日: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孔子对我国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十分了解!那么你想知道有关孔子的一些成语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吧!成语故事1、自强不息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

精选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篇一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他的言行、教诲被后人广泛传颂,并且在中国的成语中留下了许多与他相关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吧。
1. 孔子见鲁襄公。
孔子见鲁襄公,襄公问礼。
孔子对他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君子之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有风度、有修养的人。
2. 孔子见鲁哀公。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子帅以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 孔子见卫灵公。
孔子见卫灵公,灵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在附人。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政在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身边的人。
4. 孔子见柳下惠。
孔子见柳下惠,惠问学。
孔子对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巧言令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虚伪的言辞和表面的美好。
5. 孔子见颜渊。
孔子见颜渊,渊问学。
孔子对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成语,用来形容人生各个阶段的成就和境界。
6. 孔子见子路。
孔子见子路,路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周急不继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不会因为急迫而失去风度和品行。
7. 孔子见子贡。
孔子见子贡,贡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应该努力成就美好的品德和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也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介绍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孔子的人生观念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相信大家都对孔圣人这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熟悉吧!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几个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不要错过了!
成语故事
1、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有关孔子的成语

有关孔子的成语
1、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2、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3、亦步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4、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5、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也表示丧妻。
6、朝三暮四: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7、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9、踌躇满志:。
出自《论语》的孔子成语名言

出自《论语》的孔子成语名言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听到一件事,便能够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察言观色】[出处]“察言而观色。
”(《颜渊》)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8.【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
”(《子路》)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10.【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季氏》)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等有了好价钱再卖。
比喻怀才待用。
12.【欲速不达】[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3.【一言兴邦】[出处]“一言而能够兴邦,有诸?”(《子路》)一句话能够使国家兴盛。
14.【见贤思齐】[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15.【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孔子有关的常见成语
1、色厉内荏sâ lì nâi rěn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 2、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
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杀身成仁shā shēn chãng rãn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后生可畏hîu shēng kě wâi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5、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ân zhîng dào yuǎn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任重道远
6、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7、见贤思齐jiàn xián sī qí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zhī zhǐ wãi zhī zhī,bù zhī wãi bù zhǐ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