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10章简单机械训练案

合集下载

《简单机械导学案》

《简单机械导学案》

《简单机械》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简单机械吗?简单机械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作用?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修欲望。

二、观点讲解(15分钟)1. 定义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的零部件组成的机械装置,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者速度。

2. 分类介绍: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四种类型的简单机械。

3. 作用说明:简单机械可以减小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增加力的速度,以及改变力的作用点。

三、原理解析(20分钟)1. 杠杆原理:介绍杠杆的定义、作用、种类和应用。

2. 轮轴原理:讲解轮轴的作用、原理和应用实例。

3. 滑轮原理:阐述滑轮的功能、种类和应用途景。

4. 斜面原理:说明斜面的作用、原理和实际运用。

四、实例分析(2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开瓶器、门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简单机械的例子,并诠释其原理和作用。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探讨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2. 分析简单机械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建筑、交通等方面。

3. 学生自主探究简单机械的创新应用,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六、归纳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进修内容,强调简单机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机械装置,认识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七、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简单机械的知识点,写出自己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发现并记录简单机械的应用途景。

导学案设计者:XXX老师注:本导学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简单机械复习(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杠杆和滑轮(导学案)良渚一中夏文洪1.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绘制相关力臂,学会分类。

2.能够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能够转换并建立实验模型和平面模型之间的联系。

2.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相应问题类型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够用单一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复习能体会到在简单机械中建立平衡观点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遵循能量守恒思想。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1.杠杆的概念可以拉动杠杆的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3.了解动、定滑轮的本质,正确使用滑轮组。

3、【课前复习】1。

在…的作用下,你可以坚持下去。

在物理学中,它被称为杠杆2、杠杆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4)动力臂:是指支点到的距离,用l1表示(5)阻力臂:是指支点到的距离,用l2表示。

3.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的平衡。

(2)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实验中,首先调整螺母以平衡杠杆。

目的是(3)杠杆平衡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4)实验若使用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结合做的且测力计没有竖直拉,它的示数会,这是因为4.杠杆的应用:三种杠杆类型:杠杆:L1>L2,省力但耗时;杠杆:L1思考:如右图1所示,请画出F1、F2和F3的力臂,并回答以下问题:① 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力臂的大小会改变吗?② 有没有既省力又省力的杠杆?③ 如果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则其力臂为。

图15。

使用固定滑轮______;省力意味着f=,而不省力意味着s=,但它可以改变,给工作带来方便;使用可移动滑轮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机械与人复习课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机械与人复习课导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十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杠杆,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滑轮:滑轮组的认识及应用。

3.会进行功、功率的计算。

【复习重点】1.杠杆平衡条件。

2.功、功率。

【复习难点】机械效率的应用。

行为提示:1.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2.由于时间关系,本部分建议每学完一章,学生形成习惯自主梳理,板书可安排学生完成,上课即进入知识梳理和提问过程,限时5分钟。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单机械⎩⎪⎪⎪⎪⎪⎪⎪⎪⎪⎪⎨⎪⎪⎪⎪⎪⎪⎪⎪⎪⎪⎧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原理(平衡条件):F 1l 1=F 2l2生活中的杠杆⎩⎪⎨⎪⎧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滑轮⎩⎪⎨⎪⎧定滑轮:轴固定不动 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 变力的方向滑轮组⎩⎪⎨⎪⎧a.组成 b.特点: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拉力与物重、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关系机械效率⎩⎪⎨⎪⎧W 有、W 额、W 总及关系公式:η=W 有W 总,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的测定及计算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 =Fs 单位 J 功率⎩⎪⎨⎪⎧物理意义定义公式:P =W t =Fv 变形式⎩⎪⎨⎪⎧W =Pt t =W P 动能和势能⎩⎪⎨⎪⎧动能⎩⎪⎨⎪⎧定义影响因素重力势能⎩⎪⎨⎪⎧定义影响因素弹性势能⎩⎪⎨⎪⎧定义影响因素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的含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知识板块一杠杆的作用如图,在一次野外活动中,小明用一木棒扛一包裹吃力前行。

简单机械导学案

简单机械导学案

《简单机械》导学案模块一 杠杆(一)知识梳理1、 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是指 、 、 、 、 。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公式 。

3、杠杆分三种,第一种 ,例如: 、 ;第二种 ,例如: 、 ;第三种 ,例如: 。

(二) 基础练习:1、北京奥运冠军杨文军、孟关良在皮划艇静水男子双人划艇500m比赛中的情景,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是( )A .等臂杠杆B .费力杠杆C .省力杠杆D .省功杠杆2、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9-21,它是一个________杠杆,其支点位于图中的________点.要使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一些(填 “增大”或 “减小”).3、如图9-22是一种开瓶器.使用时将螺旋钻头旋进软木塞,再用双手按压把即可将瓶塞拔出.钻头做得尖细是为了 ,压把相当于 .小明在5s 内将瓶塞拔出,若瓶塞长5㎝,瓶塞受到的平均阻力为200N ,则小明克服瓶塞阻力做了 J 功,其做功的功率为 W .4、列车上出售的食品常常放在如图9-23所示的小推车上,若货物均匀摆在车内,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 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 力杠杆,支点是 (写出支点位置的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 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 力杠杆,支点是 .5、如图所示,是各式各样剪刀的示意图,它们都是一对对的杠杆.现要用它们来剪开一块铁皮,其中,最合适的剪刀是( )6.如图所示杠杆,在杠杆B 点挂上一个重为8 N 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在A 端至少要加__N 的力,力的方向是________.压 螺旋钻压图9-22 图9-23 图9-21模块二滑轮(一)知识梳理1、滑轮分和两类,定滑轮的特点是、、其实质是,使用定滑轮时,F G,S h,V拉V物;动滑轮的特点是、、其实质是。

使用动滑轮时,F= G,S= h,V拉= V物;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时,F= G,S= h,V拉V物;其他的简单机械还有、等。

导学案简单机械

导学案简单机械

武当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姓名______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马晓龙辅备人:审阅:课题简单机械复习课时 2 课型复习学习目标1理解力臂,会画力臂2理解杠杠平衡条件并会用3会计算机械效率重难点重点:杠杠示意图;力臂画法;机械效率难点:里脊肉滑轮组及其计算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检测)一、自主学习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 倍.2重200 N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_____N,如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_____ N3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4竖直方向的有用功公式____________;水平方向有用功公式_________;总功公式________二、合作探究1 如图所示,物体G重60 N,挂在匀质杠杆的一端,要使杠杆平衡可以在A点加一个方向为_ 的_ N的力;也可以在B点加一个方向为_ 的_ N的力。

2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为 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检测)三、展示交流画出下列图中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四、当堂检测1利用图9—12的滑轮组来拉动汽车,已知汽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08×103N,将汽车移动1m,拉力做的总功是4800J,试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图9—122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滑轮组在40s内将重600N的木箱从地面匀速吊上4m高的阳台,所用的拉力为22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木箱匀速上升的速度;(2)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3)动滑轮的重力.课后反思。

简单机械导学案

简单机械导学案

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杠杆一.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杠杆;2.认识杠杆的五要素;3.理解力臂概念,会画力臂一.自主学习:温故知新:(1)如右图所示,画出物体受到支持力的示意图。

(2)画出P点到直线L的距离线段。

二.自主学习:1.自学P174—P185。

观察下列各图中的杠杆,归纳杠杆的特点,并说明杠杆的概念(1)杠杆:叫做杠杆。

杠杆的形状有:等。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叫做支点,支点用字母表示。

(2)动力:叫做动力,动力用字母表示。

(3)阻力:叫做阻力,阻力用字母表示。

(4)动力臂:叫做动力臂,动力臂用字母表示。

(5)阻力臂:叫做阻力臂,阻力臂用字母表示。

3.画出下图中各个杠杆的动力臂L和阻力臂L2三.反思小结:1.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这个固定点叫。

2.使杠杆转动的力叫;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从指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

3.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的大小为。

四. 课堂反馈:(题中g=10N/kg)1.从支点到力的作用距离叫力臂。

2.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B.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动力臂C.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动力臂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的力臂为03.下列关于杠杆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都是直的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等于杠杆D.力臂一定经过支点4.如下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5.如右图所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挂重物G,A方向力时,则四个力的力臂大小说法正确的是()A.L2最大B.L4最大C.L1最大D.L3最大6.在右图中,三个力都能单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稳,其中最小的力是( )7.画出下列各图中杠杆的力臂。

8.画出下列各图中力F的力臂L的力臂。

第二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一.学习目标: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通过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3.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与人复习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1. 功和能量: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简单机械: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轮轴、滑轮。

3. 机械能: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换。

4. 机械与人:工具的使用、机械的发明和改良、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和能量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能量的转化原理。

2. 熟悉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计算、能量的转化、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转换的原理、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剪刀、锤子、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设备是如何帮助人们做功的。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

4. 简单机械的学习:介绍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

5. 机械能的学习:讲解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转换原理。

6. 机械与人的关系:讲解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改良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十章机械与人一、功和能量1. 功的概念2. 功的计算方法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二、简单机械1. 杠杆2. 轮轴3. 滑轮三、机械能1. 机械能的定义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3. 机械能的转换原理四、机械与人1. 工具的使用2. 机械的发明和改良3. 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杠杆的长度为2米,一端施加的力为10牛,另一端施加的力为5牛,求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代入数值得:102 =5L2,解得L2 = 4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简单机械》教学教法分析本节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学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探究这些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究,已经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高。

本节探究的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

本节的探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本节要求学生通过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整个探究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给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提供足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探究性实验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其中奥秘,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测机械效率复习学习目标:学会探究滑轮组及斜面的机械效率根据数据、表格分析影响滑轮组、斜面机械效率的原因重难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机械效率、功率、省力机械等概念的区分学情分析:前面同学们对于机械效率的计算已经学习,但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还不够熟练,知识还不够熟悉。

学习提示:1、滑轮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2、斜面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导学案内容交流与讨论:抽签选择本组任务,分小组交流讨论展示与纠错:分小组展示预习、讨论的内容,其他组仔细听、观察及纠错类型1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中考试题中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1)滑轮组的组装;(2)功、机械效率的计算;(3)实验数据的分析;(4)实验结论的得出.典型例题:1、用一个动滑轮在5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向上提起3M,拉力为150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简单机械 训练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理解并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滑轮组的相关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并学会归纳各种题型的解法。

3.激情参与,认真完成,养成高效总结,及时巩固的良好习惯。

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滑轮组的相关特点。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先通读教材,复习和整理关于简单机械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图,其次,完成探究案中的相关探究点,并总结学到的计算方法。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用35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探究案。

【探 究 案】 探究点一:作图题 1.完善下列作图:
2、如下图3所示,杠杆上挂上一个重物,请在图中作出使杠杆平衡最小的力。

3.如图4是某同学斜拉旅行箱站立时的简化模型。

箱内物品有轻有重,较重物品是放在箱的上部还是下部省力呢?请根据你的设想,画出它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

(忽略箱体和轻物品的重力,用实心黑点表示较重物品)
4.如图5由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站在地面上的人
用260N 的力拉动绳子,提起重为1000 N 的物体,请你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探究点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F 2
L 1
O
图2
图4
图5
图1
图3
5.如图6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O 支起,两端各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 ) 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 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6.如图7所示,轻质杆可绕O 自由转动,在A 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杠杆的作用力F ,使其从OA 位置匀速转到OA /位置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将( )。

A .一直是变大的
B .一直是变小的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7.如图8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A.B 为同种材料制成的正方体,边长分别为0.2m 和0.1m ,且已知OA:OB=1:2,物体A 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 ,则A 的密度为多少?
【针对训练】
1.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图9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我们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省力的
B .当我们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省力的
C .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的
D .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的
2.如图10为一端粗一端细的木头,木头重为G ,重心Q 距粗端A 的长度是木棒全长的l /3。

在细端B 施加一个始终保持竖直方向的力F ,缓慢地向上提,在提的过程中,F 的大小将( )。

A 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3.一人挑担子,扁担长1.2m ,若在A 端挂上400N 的重物,B 端挂上200N 的重物,则人肩应距B 端_______m ,担子才能平衡;若使两端重物各减少100N ,则人肩应向_______(“A ”或“B ”端)移动?移动_______cm 扁担才能继续保持平衡。

图9
图6
图10
图8
图7
O
4.如图11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O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大肚皮的蚂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
平方向始终保持乎衡,则:()
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探究点三:滑轮
(一)竖直滑轮组:
8.利用图12的滑轮组起吊物体,摩擦不计。

物重G=400N。

当拉力F 为140N时,可使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

想想看,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并把它们一一求出来。

9.如图13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
使滑轮匀速上升。

(l)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20cm,则拉力F= N,
物体上升 cm。

(2)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20cm,
则拉力F= N,滑轮向上移
动 cm。

【针对训练】
5.如图14所示,人对绳的自由端拉力F都相等,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比较四个物体重力,最大的是()A.G1 B.G2 C.G3 D.G4
图14
图13
图12 图11
6.某人利用如图15所示的滑轮组,用200N 的拉力在20s 内将重为G=480N 的物体匀速提高h=2m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 求:
(1)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动滑轮重;
(2)若再增加150N 的重物,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
(二) 水平滑轮组:
10.如图16所示,若拉力F =90N ,物体A 重1500N ,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

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 ,则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 前进时,物体A 与地面
间摩擦力是______N ,物体A 移动______m 。

若物体A
的速度为1m/s,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

11.如图17所示,当F=100N 时,物体匀速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N 。

若物体A 的速度为1m/s,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

【针对训练】
7.如图18所示,滑轮重及滑轮转动时的摩擦均不计。

向上拉绳的速度是1.2m /s ,拉绳的力F 是9N 。

由此可知( )。

A .物重是27N ,物体的速度是0.4m /s
B .物重是18N ,物体的速度是0.6m /s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7N ,物体的速度是0.4m /s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8N ,物体的速度是0.6m /s
图16
图17
图15
图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