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考试作业要求
第一次平构作业

第一次平构作业平构作业,听起来就很神秘又有趣呢!一、平构作业是啥。
平构呀,就是平面构成啦。
这可是咱设计专业很基础但又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就好比盖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样,平构就是我们设计大厦的地基呢。
它主要是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如何把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组合起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
比如说,怎么让几个简单的圆形和方形组合起来,看起来就特别有节奏感,或者是特别炫酷。
我一开始接触的时候,真的是一头雾水,看着那些简单的图形,心里就想:“这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呀?”但是后来慢慢深入,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二、作业的要求。
老师给的要求还真不少呢。
首先得有创意,不能随随便便画几个图形就交差。
要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堆灰扑扑的石头里发现了闪闪发光的宝石一样。
然后呢,色彩搭配也很重要。
颜色选得好,整个作品就像被注入了灵魂一样。
要是颜色不协调,就像一个人穿了一身奇装异服,看着特别别扭。
还有啊,画面的平衡感也要把握好,不能这边重那边轻的,就像一个人走路一瘸一拐的,看着就不舒服。
我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呢。
三、我的创作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灵感。
坐在桌子前,对着白纸发呆,感觉时间都停止了。
我就开始翻各种资料,看看那些大师们是怎么做的。
看着看着,突然有了一点想法,就赶紧拿起笔开始画。
我先画了一些简单的点和线,然后试着把它们组合起来。
但是画着画着,就发现不太对劲了,怎么看都觉得很普通。
我有点沮丧,就把那张纸揉成一团扔到一边去了。
不过我可没有放弃哦,我又重新开始想。
这一次,我想到了我最喜欢的音乐,那种有节奏感的旋律。
我就想,能不能把这种节奏感用图形表现出来呢?于是我又拿起笔,开始画一些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线条,然后用点来点缀。
慢慢地,我的作品有了雏形。
我又开始考虑色彩的问题,我选择了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那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我看着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平面构成形式作业设计方案》

《平面构成形式》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平面构成形式》是一门专注于探讨平面构成原理、设计规律和艺术表现的课程。
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观点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为将来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律;2. 掌握平面构成形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提高审美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一:平面构成元素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平面作品,对其进行构成元素的分析。
包括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以及作者的设计意图和表现手法。
学生需要通过文字描述和图示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2. 作业二:平面构成形式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设计一幅具有奇特构成形式的平面作品。
可以选择主题自由,但要求在构图、色彩、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需要提交设计草图和最终成品,并附上设计说明和反思。
3. 作业三:团队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幅大型平面作品,展示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每位学生承担特定的任务和角色,共同完成作品的构思、设计和制作。
作品可以是海报、展板、宣传册等形式,要求体现出团队成员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四、评判标准1. 作业一:平面构成元素分析评分要点包括分析深度、逻辑性和观点奇特性。
学生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构成因素,理清其之间的干系,提出合理的见解和思考。
分析结果需要结合图示,清晰明了。
2. 作业二:平面构成形式设计评分要点包括构图创意、色彩运用和形式表达。
学生需要展现出奇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意思维,同时运用所学技巧和原理,使作品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设计说明和反思也是评分的重要依据。
3. 作业三:团队合作项目评分要点包括团队协作、作品质量和展示效果。
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平面构成教学作业指示书

平面构成教学作业指示书
作业说明
一、作业名称:平面构成
二、教学目的:
1.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
2. 了解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等)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并认识到这种结构关系是构成设计的基础。
3. 训练按照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平面单元的组合设计,在对组合图形的调整及筛选过程中培养对平面图形的鉴赏能力。
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为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做准备。
三、作业要求:
内容一:
●骨骼构成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基本形,然后用它在重复、渐变或发射等规律的骨格中进行排列。
注意:基本形方向、正负的变化以及整体效果。
图纸内容包括:保有3cm x 3cm 的基本形示意图
内容二:
●面的构成
将5cm x 5cm 的正方形分割成五块或六块,然后以不同的平面构成形式,重新将它们组合成新画面,每个画面均要体现形式美的原则;
分割时要注意块与块之间的比例及结构关系,分割的单元块不要太复杂,在简洁中求变化;组合时不允许出现基本形镜像、重叠的现象;
注意: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学会多方案分析比较的方法。
图纸内容包括:由分割的单元块组合成的至少四个画面,并注明
相应的构成形式:重复、变异、近似、对称、放射、渐变、对比、旋转、图底关系、密集;
四、作业成果:
1.图纸大小:A3 完整边框及标题栏。
具体的排版细节可自行设计,排版应以黑白灰为色
调基础,简洁清晰为宜;
2.工具:针管笔墨线尺规作图
3.名称: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评分细则

【平面构成】评分细则
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通过专项练习、综合创作效果(创意和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学习态度和出勤情况占20%、平时成绩(草图小稿的练习及完成情况)占20%、作品成绩(理解构思、设计创意、表现技巧、作品效果等)占60%。
2、作品创作的考核标准:
说明:为了保证艺术学科的创造特征,“形式新颖、个性突出”层次的考核,可以有上下增减10 分的成绩浮动权。
即如果在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方面突出的,可以享受10 以内的加分权;如果作品不整洁,着色不均匀的,可在原分的基础上扣减10 分(或以内)。
这样,让学生对作品的内在品质——创造,外在品质——细节效果产生一定的“质”的意识,在保证艺术个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3、成绩体现在日志上。
平面构成高分作业

平面构成高分作业平面构成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设计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在设计中,平面构成是指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的平面作品。
平面构成不仅涉及到美学和艺术的因素,还需要考虑到设计的实用性和传达的信息。
一份高分的平面构成作业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设计目的和受众在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受众。
设计的目的是指设计作品要传达的信息和目标,例如广告宣传、产品包装、品牌形象等。
受众是指设计作品面向的人群,例如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
明确了设计目的和受众,才能更好地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二、合理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色彩、形状、线条是平面构成中的重要元素,它们的运用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美感和功能。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设计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颜色、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平面构成作品。
例如,在设计广告宣传海报时,可以使用鲜艳的颜色和简单明了的形状,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三、注重平面构成的层次和结构平面构成的层次和结构是设计作品的框架和基础,它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有序性。
在设计时,需要注重平面构成的层次和结构,合理地安排各个元素的位置和大小,创造出有层次、有结构的平面构成作品。
例如,在设计网页布局时,需要考虑到各个模块的位置和大小,让网页整体布局合理、清晰。
四、注意设计的细节和精度设计的细节和精度是平面构成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设计作品的完整性和品质。
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细节和精度,例如字体的大小和字距、图形的比例和对称性等。
只有注重设计的细节和精度,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平面构成作品。
五、结合实际应用和技术手段平面构成不仅是一种抽象的美学概念,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和技术手段。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环境和要求,例如印刷、展示、移动端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例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软件,以及排版、打样等操作。
只有结合实际应用和技术手段,才能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美感的平面构成作品。
平面构成作业安排

作业尺寸:统一用25cmX25cm卡纸;4个小图11cmx11cm;边距略大于间距1 点的构成1-1 a-1 点的线化和图形化规律性构成点的形状要简洁;不限于圆点注意线化或图形化的骨骼关系可利用对称的14种基本形式进行组合可利用重复、交替、渐变、发射等形式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1-1a-2以点的面化作肌理质感构成点的形象不限细密、满布肌理效果、视幻效果、光感效果、浮雕效果1-1 b 等大圆点的均衡感构成有规律或自由排列等大圆点7-11个分离或接触注意点的疏密聚散、空间空白的大小变化及点之间的引力关系注意整体外形的变化;与空间的穿插1-1c点的深度空间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不等大的圆点;数量自定注意大小不同的点之间;点群与点群之间的引力关系点群之间可以小点联系可利用形与形的8种关系产生变化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整体的视觉均衡1-1d 有方向性的点群之构成非规律性排列有方向性的点可以是几何形、符号或简化了的具象形强调点的聚散和总体运动趋势注意视觉重点的安排和层次、空间注意画内与画外的联系1-2点的情态感构成非规律性排列选择4种不同形态的点;作a、b、c、d ;4幅各具不同性质的情态感构成点要有方向性;形状不限;可由具象事物联想;例如:飘逸、疾驰、旋转、爆炸、游动、升腾、崩溃等2 线的构成2-1 分别以直线斜线、几何曲线作4幅线的构成2-1a-1 用线作一图形结构简洁、大方、紧凑、完整平面或立体感或矛盾空间2-1a-2 以线的面化为基础加以变化;作肌理质感或视幻表现2-1b-1 用垂直线、水平线作画面分割以获得一个美好的线条结构2-1b-2 用垂直线、水平线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2-1c 用斜线或与垂直线、水平线结合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分割与组合2-1d-1以几何曲线作画面均衡秩序构成2-1d-2以有机曲线作连续运动的构成2-2 线的情态感表现刚直强壮、崇高严峻、温柔妩媚、丰满旺盛、圆滑随和等人情味与生命感运动节奏;视觉旋律和音乐感可由具象的联想或抽象化3 面的构成3-1 面形的画面空间配置形的大小、种类的选择形与形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黑白灰三个色阶表现3-2 画面空间的分割构成数比分割自由分割3-3肌理质感构成4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采集重构或打散重组。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作业设计方案》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通过进修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升设计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稳固教室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设计目标:1. 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观点和原则;2. 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作业设计内容:1. 任务一:理论知识总结要求学生总结《平面构成基础知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包括平面构成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技巧等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要求学生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片展示,呈现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2. 任务二:设计实践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设计一个平面构成作品,可以是海报、名片、宣传册等。
作品要求符合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主题和风格,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3. 任务三:团队合作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平面构成项目。
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合作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发挥各自的专长,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四、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要求清晰明了,符合设计原则和审美要求;2. 作业提交时间峻厉按照要求,逾期不接受;3. 作业评分综合思量理论知识总结、设计实践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五、评分标准:1. 理论知识总结:30%2. 设计实践:40%3. 团队合作:30%六、作业提交方式:1. 作业提交格式:电子版文档+设计作品图片;2. 作业提交时间:XX年XX月XX日前;3. 作业提交邮箱:************。
七、作业安排:1. 第一周:安置作业任务,介绍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2. 第二周至第四周:学生完成作业设计和制作;3. 第五周:学生提交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
八、作业评判: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设计水平宁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作业

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作业平面构成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多个点组成的平面形状。
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给定的点来构成不同形状,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几何学时经常遇到的作业题目之一。
本文将探讨关于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作业,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在几何学中,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作业通常涉及到给定一些点的坐标,然后要求通过这些点构成特定的形状。
例如,我们可以给定三个点A、B、C的坐标,然后要求通过这三个点构成一个三角形。
要完成这个作业,我们需要根据三个点的坐标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这些关系来构造三角形。
在构造三角形时,我们需要利用几何学中的一些基本性质。
首先,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由三个点所确定的线段,而线段的长度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来计算。
其次,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因此可以通过计算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来验证所构造的三角形是否符合要求。
除了构造三角形,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作业还可以涉及到其他形状,如矩形、正方形、圆等。
对于矩形和正方形的构造,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点来确定矩形或正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长度,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构造出所需的形状。
对于圆的构造,我们可以通过给定圆心和半径的坐标来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构造圆。
在进行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作业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给定的点的坐标是正确的,否则将导致构造出的形状不符合要求。
其次,我们需要正确地使用几何学中的基本性质和公式,以确保所构造出的形状的属性是准确的。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作业的要求,确保按照要求构造出正确的形状。
总结起来,平面构成点的构成作业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这类作业,我们可以了解和运用几何学中的基本性质和公式,从而构造出不同形状的平面。
在进行这类作业时,我们需要注意坐标的准确性、基本性质的正确应用以及作业要求的满足。
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点的构成技巧,提升我们的几何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