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因此论文从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
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
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
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
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
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
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郑州等城市开始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继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应用。
上海某小区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

上海某小区屋面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新建住宅或公共建筑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已逐渐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以及政府的鼓励政策,特别在南方地区逐渐得到应用和普及。
但对于建设年代较早的住宅小区,由于缺乏规划,利用集中绿地、景观等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显然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且投入较高收益交底。
鉴于此,本文主要讲述对老旧住宅小区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以及利用方式。
关键词:老旧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生物制肥;自动喷灌系统1、雨水回收利用的必要性1.1应用背景。
我国是一个较为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的1/4,并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雨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对生态系统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已成为人们近几年不断关注的问题。
1.2应用优势。
将回收的雨水作为低质水以代替生活用水,它所创造的长期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雨水的回收利用更加有利于提高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1.3国内外雨水回收利用的现状。
日本是亚洲最早实行雨水回收利用的国家,从1982年开始就逐步将雨水回收利用纳入国家发展日程。
我国20世纪90年代将雨水的回收利用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展开研究,雨水回收利用在部分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并产生了客观的经历效益与生态效益。
2、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小区,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均为6层住宅。
配合小区绿化改造,自行设计制作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并结合生物制肥装置和喷灌系统,从而达到小区绿化自动浇灌的目的。
3、方案设计3.1屋面雨水利用工艺流程本次项目住宅原屋面均为平屋面,后经平改坡工程改造,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顶铺装仿真沥青瓦。
屋面水质较好,考虑到经济性及国家倡导,收集屋面雨水作为小区绿化灌溉及路面冲洗、垃圾厢房的冲洗等具有实际意义。
图1为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工艺流程。
图1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工艺流程在该设计中,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进入初期弃流装置,通过初期弃流装置将初期较脏的雨水排至小区雨污水管道,防止初期径流中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影响。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摘要:合理的收集并利用雨水是一种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既经济又实用的,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
鉴于此,本文结合成功的工程实例,重点对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四种技术方式进行了逐一阐述,可为类似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理念;透水性;资源节约型;收集技术雨水是一种干净、经济、方便的绿色水源,住宅小区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对于节约用水、蓄洪排涝、修复城市水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用水紧张、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效益。
在城市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加强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无疑是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下面,文章结合某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自然地理气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技术。
1 工程概况某住宅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690172.72m2,建筑占地面积27545.37m2,绿地率31.13%。
该地区年降水量约1031mm,相对湿度为74%。
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
参照所属政府相关规定,符合民用建筑占地面积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m2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本项目符合必须配套建设雨水利用系统的规定。
2 雨水收集设计规模计算根据相关规定,该市日设计降雨厚度取25.5mm,并结合工程项目内所有汇水面积,雨水收集设施的设计规模如表1。
表1 雨水收集设计规模计算3 工艺流程图1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工艺流程4 雨水利用技术方式根据相关的规范规定以及该市节水办要求,项目区雨水可就地入渗的必须考虑就地入渗,无法实现就地入渗的,需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利用。
本项目区雨水采用入渗方和调蓄式进行处置,雨水收集利用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雨水收集处理与回用系统..

1.5 雨水收集量与处理量 Vz=Qz×15×24 Vz 雨水收集量, (m3); Qz 中水用量, (m3/小时); 雨水处理量Qc= Qz; 雨水储存量等于雨水收集量。
2. 管道系统
2.1 管道计算 Q=Av Q A v 管道设计流量, (m3/S); 管道截面积, (m2); 管道流速(m/S); 0.75~2.0(m/S);
1.3暴雨强度 (无锡地区) q = 2989x(1+0.671xlgP) (t+13.3)0.8 重现期,年; 市区 5年,郊区1—2年; 集水时间,(分钟); 市区10分,郊区15分,草地20分。
P
t
1.4 初期雨水弃(溢)流量
初期雨水COD 约200—300mg/L,弃流进入污水管。 Vq = Qs×Ty×60/1000 Vq 弃(溢)流量 ( m3 ); Qs 雨水设计流量,(升/秒); Ty 初期雨水弃(溢)流时间(分),10~12分; Ty 设置是关键。Ty大,处理省力,出水安全。
3.4 风机计算 风机风量 Qf= Qz×3×1000 60 0.03 MPa (3米罐) ( L/min)
风机风压
雨水收集、处理 与回用系统
目 录
1. 2. 3.
雨水收集量
管道系统
雨水处理系统
1.雨水收集量
1.1 雨水量 Qs=quF Qs 雨水设计流量,升/秒; q 暴雨强度,升/秒. 公顷; u 径流系数; F 汇水面,公顷;
1.2 径流系数u 城镇中心区 城镇住宅区 郊区 绿化区 0.7 0.6 0.55 0.25
2.2
管道最小口径
DN=200
2.3
管道材料 UPVC 钢筋混凝土 PE 管橡胶圈接口
2.4 附属设备 检查井 L=50米 跌水井 弃流井 排水口 底设流槽
海绵城市四大核心系统:雨水渗透、滞留、收集、回用系统

海绵城市四大核心系统:雨水渗透、滞留、收集、回用系统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雨水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根本、最经济的水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绵城市的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最大程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综合提升、径流污染的有效消减、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雨水渗透系统:当城市内涝时,雨水的排放量太大,此时当然是雨水快速渗透地下自然排除最好。
所以该系统就是用于补充地下的“含水层”,防止暴雨排泄而导致的下游洪水。
这种系统由坚固的渗透矩阵模块组成,能快速“捕获”雨水短暂滞留后回渗地下,比较适合一些建筑的停车场、外部道路铺设等。
二、雨水滞留系统:既然回收,不能让雨水完全快速流失,所以“雨水滞留系统”是一个“存储箱”,也可以叫做“缓冲空间”。
因为如果遇到暴雨时,雨水留到这里等雨洪过后再排放出指定出口,也可以防止城市内涝的。
那么,这种系统比较适合建筑园林绿化区、行车道等区域。
三、雨水收集系统在许多的小型住宅、园区中,应用“雨水收集系统”能够更好的节约水量。
据说如果将储存矩阵的水通过水泵连接到地面,节水量高达40%。
应该说,留出适合的土地空间,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那么可以用于住宅民众的洗车、卫生用水以及植被绿化等。
四、雨水回用系统需要注意的是,“雨水回用系统”是绿色建筑中联系更紧密的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用水相关,所以需要经过水处理工艺来实现。
当然,该系统下的雨水用途广泛,可以草地灌溉、景观喷泉、冲厕、洗衣、空调冷却水补充等,甚至饮用水。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沃而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是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生产、施工的集成服务企业,主要产品是蜂巢约束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讲解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讲解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原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把大自然馈赠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番"千锤百炼",变成可以使用的水资源。
这可是一项环保又省钱的好技术啊!咱先来扒一扒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三板斧":收集、处理、储存。
收集雨水的方式多种多样,屋顶、地面、景观水池等都可以作为"接雨棚"。
当然了,光接住雨水可不行,还得把它们引流到专门的蓄水装置里,比如说蓄水池、蓄水罐、蓄水模块等等。
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来路不明"的雨水好好"盘问"一番了。
先得去除杂质,把漂浮物、沉淀物什么的统统"请"出去。
然后再来个消毒杀菌,确保水质安全卫生。
处理得当的雨水就可以用来冲马桶、洗车、浇花啦,如果再深度处理一下,甚至还能直接饮用呢!存储处理后的雨水也是门学问。
一般来说,地下蓄水池和蓄水罐是不二之选。
它们占地少,隐蔽性好,还能防止水质变质。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修个小型水景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储水,又能观赏,简直是一举两得。
家里安装个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省水省钱不说,关键是环保啊!你想啊,雨水不用白不用,再者污水排放量也减少了,对改善水环境质量大有裨益。
再者,回收利用雨水还能缓解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何乐而不为呢?现在不少新建的小区都装上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推广。
建筑、市政工程中雨水收集利用也越来越普遍。
这样下去,咱老百姓的水资源保护意识肯定会越来越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必将在全社会推广开来。
当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想要落地生根,还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
比如研发高效节能的收集、处理设备,制定雨水利用的标准规范,完善优惠补贴政策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必将大放异彩!朋友们,咱身边的雨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不能让它们白白流走啊!家里装个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为节约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可是一件大好事。
雨水回收系统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其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
为了提高雨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本项目拟在XX地区建设一套雨水回收系统。
本方案旨在为雨水回收系统的施工提供详细的指导和依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雨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 降低城市排水压力,减轻污水处理负担。
3.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 为雨水回收系统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施工范围1. 雨水收集区域:包括屋顶、道路、绿地等。
2. 雨水收集设施:雨水斗、雨水管道、调节池、过滤设施等。
3. 雨水处理设施: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施等。
4. 雨水利用设施:灌溉系统、绿化用水系统、景观用水系统等。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组织机构:成立雨水回收系统施工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人员配备:根据项目需求,配备项目经理、施工队长、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等。
(3)材料设备:采购雨水斗、雨水管道、调节池、过滤设施、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施、灌溉系统、绿化用水系统、景观用水系统等材料设备。
(4)施工图纸: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
2. 施工流程(1)雨水收集区域施工1)屋顶收集:在屋顶设置雨水斗,连接雨水管道,将屋顶雨水收集至调节池。
2)道路收集:在道路两侧设置雨水斗,连接雨水管道,将道路雨水收集至调节池。
3)绿地收集:在绿地设置雨水斗,连接雨水管道,将绿地雨水收集至调节池。
(2)雨水收集设施施工1)雨水斗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雨水斗安装在相应位置,确保安装牢固、密封良好。
2)雨水管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雨水管道连接至雨水斗,确保管道安装平整、无破损。
3)调节池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节池的基础施工、墙体施工、池顶施工等。
4)过滤设施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过滤设施的基础施工、墙体施工、池顶施工等。
(3)雨水处理设施施工1)沉淀池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沉淀池的基础施工、墙体施工、池顶施工等。
雨水回用系统调适报告

雨水回用系统调适报告雨水回用系统调适报告一、调适目的雨水回用系统是一种将雨水收集处理后再利用的系统,旨在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减少雨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系统进行调适,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调适内容1. 设备检查:对雨水收集设备、过滤设备、存储设备、处理设备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无故障。
2. 设备维护: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保养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水质检测:对雨水收集的水质进行采样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回用要求。
4. 水流调节:根据实际需要,对雨水回用系统的水流进行调节,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
5. 运行监测: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异常问题。
三、调适结果通过对雨水回用系统的调适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 确保雨水回用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停工时间和经济损失。
2. 确保回用水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回用水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 调节水流,合理利用回用水资源,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 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四、调适建议在进行雨水回用系统调适时,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 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 加强水质检测工作,定期对回用水进行采样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3. 做好运行监测工作,安装监测设备,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 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建立运行档案,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以上是雨水回用系统调适报告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造小区原有的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新的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是可行的,符合未来发展的
趋势。请与我们联系(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综述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现有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分析了不足之处,从节约水资源
的角度出发,对现有小区雨水收集系统提出了设计改造的建议,得出以下结论:
1)改造利用小区原有的收集系统,新增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经济成
本较高,但是从长期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角度来看,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投入
可行并且需鼓励推广。
2)大部分地区缺水,小区雨水收集系统小区一样,没有雨水回用系统,雨水资源没有得到
充分利用,因此,本小区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技术,适合新疆大部分城市小区雨水收集回
用系统的改造。它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3)建立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小区雨水资源收集回用系统成为了城市节约水资源新的途径。分住宅小区原有雨水收集
回用状况,建议采用雨水入渗技术,对原有设计系统进行改造,增加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探讨改造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可行性,提出完善新增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建议。
城市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小区建筑物顶部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
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环节积蓄、利用雨水,为浇灌绿化、景观水体、环境保护及地
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建筑物顶部雨水和地表雨水的收集与回用。城
市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分三种形式:一是收集净化回用系统;二是入渗利用系统,即将收集
的雨水转化为土壤水;三是雨洪调节系统,即先将雨水蓄存起来,然后进行排放,单纯消减
雨水高峰流量,减少城市排洪压力。
小区屋面及地面雨水收集回用不仅可以减少城市街道雨水径流量,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同时,
还能有效降低雨污合流,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改善水环境。小区雨水收集回用,对于提
高雨水的综合利用能力,缓解城市用水紧张,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城
市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雨水收集利用现状
城市小区雨水收集利用还没有专门的系统以及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建筑物顶部和地表的雨水
分别通过屋面雨水口、室内雨水立管和地面雨水排水口排入市政排水管网与污水合流,没有
采取收集回用措施,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政府高度重视收集利用雨水资源。水利水务部门
已年加大修建雨污分流管道的资金投入;城建部门已在部分人行道上铺设透水砖,减少路面
雨水径流,解决雨水入渗问题;节水部门计划修建地下水池,蓄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
小区雨水收集系统现状
小区雨水收集的形式是:屋顶上的雨水收集是将各个建筑物的屋顶有组织的排水,通过屋顶
雨水口接入雨水立管流入小区内埋设的雨水、污水管道(以下简称污水管道),排入市政排水
管网;道路上的雨水排市政排水管网,少部分流入路边绿地,设计上没有考虑雨水收集回用。
依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的规定,年均降水量<400mm
的城市及缺水的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不适合设计收集净化回用系统和雨洪调节系统。所
以,小区雨水回用系统适合采用雨水入渗利用类型。
改造利用小区原有雨水收集系统
利用屋面雨水口和室内的雨水立管将雨水排出室外。将屋内的雨水立管与新增的雨水渗透管
相连,使之与原有的污水管道分离,形成屋顶雨水收集专用管道,通过新增的雨水渗透管和
小区主要道路下面雨水排水管,流入(或渗入)小区绿地和雨水花园下面。
新增雨水回用系统
在小内增设雨水渗透管及配套设施、雨水排水管和雨水花园,屋顶的雨水将通过上述设施入
渗楼前绿地和雨水花园地下土壤,溢流的雨水浇灌雨水花园。
增设雨水渗透管
渗透管是集渗透、排放于一体的雨水排水管(见图2)。渗透管分别铺设在小区各住宅楼前绿
地和雨水花园的土层下面,埋设深度在1.4m,设计相应坡度,便于雨水流畅。小区屋顶的
雨水通过室内雨水立管接入楼前绿地下层渗透管,雨水外渗到砾石层,再从砾石层往外渗入
土壤中,增加地下土壤水分;楼前绿地下层渗透管连接小区道路下面的雨水排水管,雨水流
入雨水花园下面埋设的雨水渗透管、渗透井,浇灌花园。
铺设渗透管周围的砾石层
砾石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雨水流量和储存雨水,形成较大的蓄水空间,使储存在砾石层的雨
水进一步向土壤渗透,将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增加土壤水分。铺设砾石层厚度为20 cm~30
cm之间,应选择大小适当且均匀的卵石材料;在土壤和砾石层中间可隔放土工布;砾石层应距
建筑物基础边缘3m以上,以利于保护其他建筑物、管道基础不受到雨水渗透的影响。
增设小区雨水排水管道
在小区主要道路下面埋设雨水排水管道深度可按当地设计规范要求,主要作用是接入每栋楼
前雨水渗透管排出的雨水。将排水管道埋设至雨水花园边,与雨水花园下层的雨水渗透管相
接,把汇集屋顶的雨水输送到雨水花园里(见图3)。
新建雨水花园及配套设施
小区原有绿地花园与小区主要道路路面的雨水不能流入园中,没有充分利用小区雨水资源。
建议将原有的绿地花园新建成雨水花园。即铺设高出绿地花园5cm~10cm小区道路,利用
汇集道路和屋顶的雨水浇灌花园。雨水花园中透水结构层由地表往下铺设四层:即覆盖层、
种植土层、砂层和砾石层(见4)。
改进小区地面硬化方式
小区除主要道路设计为硬化地面以外,其余地面将按照规划,设计建成渗水地面和绿地,让
硬化层具有渗水功能,以方便雨水入渗。建议小区住宅楼前人行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场地
建设为透水地面,其透水结构由地表往下分为三层(见图 5):第一层,路面采用透水性混凝土
路面砖,砖厚度为6cm,孔隙率约为20%,砖缝间采用梯型槽,使缝间形成自然排水通道;
第二层是找平层,主要铺设细砂,厚度2cm~5cm;第三层是垫层,采用砂砾料加透水混凝土
铺设,厚度10cm~30cm,孔隙率约为30% 。这种铺设结构的透水砖和垫层就可容纳72mm
的降雨量,即使垫层下的基础是黏土,透水地面结构可以满足最大降雨量的要求,使雨水能
有效地入渗土壤中。
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改造利用小区原有的收集系统,技术设计不难,改造工程简单,在不考虑利用小区原有雨水
系统投入的情况下,按照设计单位设计概算及设计方对设备询价情况,计算出新增的雨水回
用系统中有关设备等设施项目投资共计39.52万元。
经济效益
屋顶每年节水资金共计7682 元。地面每年节水资金共计6940元。污水处理成本每年节约
资金1.38 万元,合计每年直接节约资金2.84 万元。
社会效益
随着水价的上涨,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原
有系统收集的雨水都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浪费了雨水资源。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补充涵
养地下水源,减少小区浇灌花草的自来水,节省开支并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降低人们
对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依赖性。同时,减少排水管网的投资,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成本,
减少政府财政公共支出。
环境和生态效益
深圳市海绵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土流
失。收集的雨水浇灌小区雨水花园植物,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小区环境中的湿
度与温度,改善了小气候环境,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新的收集回用系统的运用,对该
小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清洁美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