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春节的饮食风俗
江西乡村的春节习俗

江西乡村的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团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厚文化传统。
在江西乡村,春节习俗有着独特的风味和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本文将介绍江西乡村的春节习俗,带领读者领略这一特殊时刻的独特魅力。
1. 年夜饭:团圆的象征在江西乡村,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这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家人团圆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家庭成员会齐聚一堂,共同享用美味佳肴。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包括鱼、炖肉、腊味等,寓意着吉祥和丰收。
2. 拜年:表达祝福在江西乡村,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拜年,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问候。
通常,年长的家庭成员会首先拜访其他亲戚和朋友,这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和传承。
孩子们则会拜访长辈,向他们致以新年的祝福,并收到红包作为压岁钱。
3. 爆竹和舞狮:驱逐邪恶爆竹和舞狮是江西乡村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
人们相信,爆竹的声音可以驱逐邪恶和病魔,给新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舞狮是一种传统舞蹈表演,舞者身穿狮子形象的服装,在鼓乐声中表演各种动作,象征着喜庆和祥和。
4. 祭祖和祈福: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江西乡村,春节也是祭祖和祈福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回到家乡,前往祖先的坟墓或祠堂,祭拜祖先,并向他们祈求祝福和庇佑。
同时,还会参加庙会和民间艺术表演,以感受传统文化的沉淀和延续。
5. 舞龙和舞狮:喜庆祥和的象征舞龙和舞狮是江西乡村春节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通过龙和狮子形象的舞动,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这些舞蹈通常在村庄的街道上进行,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的观看和参与。
6. 元宵节:喜庆灯笼之夜春节期间的最后一天是元宵节。
在江西乡村,人们会点亮各式各样的灯笼,街道上的灯光闪烁,营造出一种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此外,还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增添节日的氛围。
总结:江西乡村的春节习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年夜饭、拜年、爆竹和舞狮等习俗代表着团圆、吉祥和驱逐邪恶的意义。
祭祖和舞龙舞狮则延续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底蕴。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

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祭祖、辞旧迎新的时刻。
江西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有着独特的传统春节习俗。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的特点和庆祝活动。
1. 贴春联贴春联是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江西省的春联多为四个大字,内容寓意美好,表达了人民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盼。
年前,人们会在门口、屋内贴上春联,寓意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家庭幸福、健康和平安。
2. 烧年糕江西省春节期间,制作和吃年糕是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年糕象征着团圆和长寿。
江西人喜欢用糯米粉做年糕,并将其蒸熟或炸熟。
吃年糕意味着“年年高”的美好愿望,希望家庭的财富和利益能够不断增长。
3. 舞狮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活动之一。
人们用五彩缤纷的舞狮表演来庆祝节日的到来。
舞狮的目的是驱邪祈福、祈求豐收、辟邪驱鬼,也寓意着新一年里家庭的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4. 猜灯谜猜灯谜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游戏之一,也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人们在家中或街头巷尾挂起灯谜,通过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氛围。
猜对了灯谜,可以得到小奖品,让人们充分享受节日的快乐和欢乐。
5. 赏花灯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人们会制作和赏花灯。
花灯艺术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利用竹子、纸、丝绸等材料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灯笼。
这些花灯造型各异、色彩艳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夜晚,人们会点亮这些花灯,一家人围在一起赏灯、吃团圆饭,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6. 祭祖春节是人们祭祖的重要时刻,在江西省也有着不同的祭祖仪式。
人们会整理祖先的墓地,烧香祭祀,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祭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也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总结:江西省传统春节习俗丰富多样,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贴春联、烧年糕、舞狮、猜灯谜、赏花灯和祭祖等活动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在节日里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江西省春节传统风俗概览

江西省春节传统风俗概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各省各地庆祝的盛大节日。
江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传统风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西省春节的传统风俗概览。
一、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是江西省的传统风俗。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有鸡鸭鱼肉,还有各种蔬菜和年糕等美食。
全家人坐在一起,共享团圆之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江西省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之一。
春联是用红纸写的对联,内容一般对仗工整,言简意赅。
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寓意着迎接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三、放鞭炮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放鞭炮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走邪恶,并带来好运和吉祥。
当午夜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将欢乐的声音传送到每一个角落。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之一。
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的形象,来表演舞蹈动作。
这一活动寓意着驱除邪气、吉祥如意。
舞龙舞狮常常伴随着锣鼓的声响,在庆祝活动中增添欢乐气氛。
五、拜年江西省春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拜年,祝福互换。
拜年是传统礼仪,年长的人会给年轻的人以及邻居亲朋送上祝福和红包。
拜年不仅是传达祝福,也是加深亲情友情的时刻。
六、吃汤圆吃汤圆也是江西省春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形点心,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人们相信吃了汤圆可以招财进宝,寓意着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福气。
七、祭灶江西省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祭灶的活动。
祭灶是为了感谢灶王爷在一年中给人们带来的庇佑和保护。
在祭灶时,人们会烧香、燃放鞭炮,然后在灶王爷面前摆上丰盛的食物和水果,表达对灶王爷的敬意。
总结:江西省春节传统风俗丰富多样,有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吃汤圆和祭灶等。
这些传统活动寓意着团圆、祈福和吉祥。
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春节传统风俗不仅是江西省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乐观、向往美好生活的体现。
江西省春节传统拜年习俗

江西省春节传统拜年习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习俗。
江西省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传统拜年习俗,以下将为大家介绍江西省春节传统拜年习俗。
一、家人团圆春节是一个家庭聚会的节日,江西省的春节同样强调家人团圆。
在春节前夕,家人会聚集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这顿饭上,必不可少的有一道名为“团圆饼”的食品。
团圆饼象征着全家人团圆、祥和。
除夕之夜,人们还会一起看春晚、守岁,享受欢聚的时光。
二、贴春联、门神贴春联和门神是江西省春节习俗中常见的传统活动。
江西人会在除夕之前,贴上吉祥寓意的春联和门神,以祈求新一年的好运和平安。
春联是一张写有吉祥词句的纸条,一般贴在门上或者在室内悬挂。
门神是一对画有勇武神像的图画,贴在门上,有辟邪驱凶的作用。
三、祭祖拜年江西省的春节习俗中,祭祖拜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整理墓地,祭奠祖先。
这一传统习俗,体现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之情。
祭完祖先之后,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四、迎神送神江西省春节期间,人们还有迎神送神的习俗。
这一习俗源自民间传说,认为新的一年里,神灵会离开人间返回天界,而另一批神灵则会到人间来,保佑人们平安幸福。
因此,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起香烟和烛火,迎接新的一年的神灵。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最为热闹喜庆的活动之一。
在春节期间,一些社区或者村庄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人们穿着五彩斑斓的龙狮装,扭动身躯,舞动巨龙和麒麟,以驱逐疫病、祈求丰收。
这一传统舞蹈独特而有趣,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居民观看。
六、放烟花爆竹在江西省春节期间,烟花爆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夕之夜,人们会纷纷放烟花爆竹,以驱逐晦气、祈求吉祥。
烟花爆竹的声音和灿烂多彩的烟火,给整个城市增添了一抹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通过介绍江西省春节传统拜年习俗,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习俗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在当地人民的传承和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江西春节的传统美食探秘

江西春节的传统美食探秘江西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每年的春节,江西人民都会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传统美食,以庆祝这一重要的节日。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秘江西春节的传统美食,让我们一起领略江西的风味和文化。
一、饺子春节期间,江西人民喜爱吃饺子。
饺子在江西语中被称为“角子”,取“世事漂流容易,角落里不容易”之意。
饺子通常由面粉和各种馅料制成,如猪肉、牛肉、韭菜、虾仁等。
制作饺子需要将面粉搅拌均匀后揉成面团,再将馅料包入面皮内,最后在锅中煮熟或者蒸熟。
吃饺子的过程也有一定的讲究,通常是大家一起坐在一起包饺子,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温暖。
二、汤圆汤圆是另一道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也是江西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正餐之一。
汤圆在江西被称为“元宵”,寓意团圆和人们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汤圆由糯米粉制成,馅料丰富多样,如芝麻、豆沙、花生等。
制作汤圆时,先将糯米粉加水搅拌成面团,再将馅料包入面皮内,最后在锅中煮熟。
江西人认为吃汤圆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三、腊肉除了饺子和汤圆,江西人还喜欢在春节期间享用腊肉。
腊肉是经过盐腌制和风干的猪肉,具有独特的咸香味道和鲜美的口感。
腊肉可以作为主食或佐餐食用,常常搭配着米饭或者馒头食用。
江西人认为腊肉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吉祥。
四、菜肴在江西春节的传统餐桌上,除了主食外,还有丰富多样的菜肴。
蔬菜、鱼类、虾类等都是江西人喜欢的菜肴。
莴苣炒腊肉、鲫鱼煮豆腐、蒸虾等都是江西传统春节菜肴中常见的选择。
这些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还寓意着吉祥如意和美好的未来。
五、年糕年糕是江西春节期间备受欢迎的传统美食之一。
年糕通常由糯米制成,口感软糯,甜味浓郁。
江西人将年糕称为“糕龙”,寓意着新年新希望的到来。
年糕可以做成糕点,也可以炒熟或烧煮,非常多样化。
无论是香甜的年糕糍,还是口感丰富的年糕粉,都是江西人民在春节期间常常享用的美食。
总结江西春节的传统美食体现了江西人民对团圆、幸福和吉祥的向往。
饺子、汤圆、腊肉、菜肴和年糕都是不可或缺的节日美食,每个都寓意着丰收和美好的未来。
江西省春节扫尘与腊八粥的习俗

江西省春节扫尘与腊八粥的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江西省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独特的春节庆祝习俗。
其中,春节扫尘和腊八粥是江西省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习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江西省春节扫尘与腊八粥的习俗。
一、春节扫尘春节扫尘是江西省春节前的一项传统习俗。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认真打扫家庭与周边环境,以迎接新的一年。
此举寓意着除旧迎新、迎接幸福与吉祥。
江西省的春节扫尘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扫卫生。
人们还会特别注意一些细节,比如,用红纸贴在门上以驱逐霉运、挂红灯笼以辟邪、将家中的旧物搬出门外等等。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扫尘前不许扔掉垃圾,这代表着将所有不好的事物一并赶出。
据传统,江西省人们还会在扫尘前燃放烟花爆竹,以驱逐一年的晦气。
这被视为对新的一年带来好运的一种象征。
此外,还有一种习俗是在春节期间烧火锅,用火锅的火焰烹饪食物,寓意着熊熊烈火辟除一切晦气。
二、腊八粥腊八粥是江西省春节前夕的传统食物之一。
江西人喜欢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煮腊八粥,全家人一同分享。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在清晨起床后,以庆祝即将到来的春节。
腊八粥的制作比较简单,原料包括大米、红豆、莲子、花生等,多种材料一起煮成浓郁的粥。
这是因为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冬天的食材相对较少,因此大家会收集各种材料煮成粥,以表达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及新年的期待。
在煮腊八粥的过程中,人们还会加入一些枣子、桂圆等干果,以增加香甜的味道。
吃腊八粥一般有两层寓意,一是辞旧迎新,二是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和幸福。
除了吃腊八粥,江西省的人们还会在家中供奉祖宗,进行祭拜活动。
这是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重和纪念,并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人们健康幸福。
结语江西省的春节扫尘和腊八粥习俗是这个地区丰富多彩文化的一个缩影。
春节扫尘代表着迎接幸福吉祥,腊八粥象征着丰收与新年的期待。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在这个传统习俗的庆典中,江西省的人们团结一致、欢庆喜悦,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江西省的春节传统习俗概览

江西省的春节传统习俗概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庆祝的时刻。
江西省作为中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独特的春节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概述江西省的春节传统习俗,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年夜饭在江西,像其他地区一样,春节的第一天是家人团聚共享丰盛的年夜饭。
江西的年夜饭通常包括寓意吉祥的菜肴,比如鱼、鸡等。
鱼象征着年年有餘,鸡则代表着吉祥如意。
家人之间欢聚一堂,共庆新春,共同品尝美食,增加亲情的联系。
二、放爆竹放爆竹是江西春节期间一项充满欢乐和火热气氛的活动。
江西人相信放爆竹能炸走邪恶和厄运,将好运带到新的一年。
因此,每当除夕的晚上,人们会纷纷点燃爆竹,制造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以欢送旧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贴春联贴春联是江西春节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春节临近之前,人们会在家门口、门框上贴上对联,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与文字艺术相结合的春联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也展示了江西人精湛的文化底蕴。
四、看花灯在江西的春节期间,人们还会欣赏和制作各种华丽的花灯。
花灯通常由竹子、纸和灯笼制成,形状各异、造型精美。
夜晚的时候,这些花灯点亮,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视觉享受。
人们常组织花灯游行,观赏各种花灯,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表演是江西春节期间一项热衷的活动。
人们穿上龙、狮子的服装,舞动着巨大的龙和狮子,鼓点声、锣声和欢呼声共同构成一幅热闹的画面。
这个传统表演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寓意着辟邪和祈福。
六、逛年市江西的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去逛年市。
这是一种传统的集市活动,集聚了各种各样的摊位和小吃摊,供人们购物和享用美食。
年市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凡,人们可以买到新年所需的物品,同时品味江西的特色美食。
七、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之间互相问候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江西人通常会拜访亲戚、朋友和邻居,送上红包和祝福。
互相拜年的过程中,人们表达了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传递了新年的喜悦氛围。
江西省春节与拜年的习俗

江西省春节与拜年的习俗江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春节和拜年是江西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时候,人们以热闹的庆祝活动、特色的食物和独特的习俗展示他们的喜庆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介绍江西省春节与拜年的习俗。
一、除夕的庆祝活动除夕是春节的前夜,也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江西省,人们会在家中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这顿饭通常包括各种传统菜肴,比如鱼、鸡、猪肉等。
饭后,家人们会一起守岁,辞旧迎新。
当钟声敲响迎接新年时,人们会放鞭炮、观赏烟花,以驱散邪气,并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
二、拜年的方式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象征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江西省的人们通常会在初一、初二两天进行拜年活动。
大家会穿上盛装,拿着贺年卡或红包,先拜长辈和尊贵的人,然后再去拜访亲戚朋友。
在拜年时,人们会互相祝福健康、幸福和繁荣。
此外,人们还会互相赠送礼物,以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三、舞狮表演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表演之一。
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舞狮表演。
舞狮的人通过穿上狮子服装,并配合特殊的舞蹈动作,展示着勇敢、喜庆和祥和的形象。
观众也会纷纷围过来观看,并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四、放风筝江西省各地的人们喜欢在春节期间放风筝。
他们会选择宽阔的空地或公园,将五颜六色的风筝放上天空。
放风筝是一项独特而受欢迎的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参与其中。
大家可以观看风筝在蓝天中翱翔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能感受到春节带来的快乐和放松。
五、吃年糕年糕是江西省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
年糕的制作采用了大米粉等原料,口感柔软,味道香甜。
人们相信食用年糕可以象征着“年年高升”,意味着来年将会更加顺利和幸福。
在江西省,人们不仅在家里做年糕,还会到街上的小吃摊位上品尝各种口味的年糕,增添节日的气氛。
六、舞龙灯舞龙灯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人们会用竹子和彩色丝绸制作出巨大的龙灯,然后在夜晚举行盛大的表演。
舞龙灯活动通常由一群人共同完成,他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通过协作和默契,展示出灵活的龙舞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春节的饮食风俗
导语: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
年关已至,本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日子!但越来越多的人吐槽城市的“年味”越来越淡,遗憾越来越多传统特色的过年习俗都在渐渐流逝。
但其实,江西还有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老祖宗们那些最传统最热烈的新年庆祝方式,有着最鲜明最浓郁的年味儿。
今天,中国江西网记者带大家先领略一下各地年味习俗!
▲南昌:“吃糊羹”
对南昌人来说,“过了廿四,天天都是年”,不过有人早上过年,有人中午或晚上过年,外出的家人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团年”。
但在旧年俗里,出嫁的女儿即便归来,也不得入席。
传说女娲造人就是在初七这天,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各有所属。
因此,初七这天,南昌人有吃糊羹的习俗,糊羹是用七种带叶子的蔬菜做成的,象征步步高,据说吃了糊羹来年老人会身体健康,小孩会很聪明。
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婺源:“杀年猪”“吃隔岁”
在婺源,杀头年猪才算过年。
热情的婺源村民有谁家在杀年猪,就会延请亲朋友好友前来喝酒助兴品尝“杀猪饭”,屠夫先将一碗猪血泼在门上,然后开膛。
其热闹非凡不亚于年夜饭。
到了除夕的中午,婺源习惯上吃“米糊”,用豆腐、豆芽、干豆角、鸡杂、腌菜等糊起来。
除夕晚上的团圆餐很讲究的,一家人祭祖过后,照例放串鞭炮,热热闹闹地就餐,年夜饭的夜传统名菜,肉果(肉圆子)、鱼、青菜等,秋口人称“年夜饭”为“吃隔岁”。
▲九江:“换茶”“赶殇”“偷青”
到亲戚家拜年,一般都带糕点果品,以示尊重。
受拜的亲戚家中,要烧汤煮面条,每人一碗,每碗配3个鸡蛋,还要摆腊盘、斟酒、盛饭招待客人,客人回家时回赠糖果礼品,俗称“换茶”,即"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
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
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初一大早,靠近山区人在敞床前候听鸟音,以卜一年丰歉,俗叫"听何鸟开耳"。
若听到第一声叫是"轧孔轧孔"则为大吉,"契恰契恰"则次之,"罗罗罗"则更次之。
春节期间,除上述活动外,彭泽的"捧元宝"、"跑花"、都昌的"拜大年",瑞昌的"灿灯",湖口的"赶殇",修水的"偷青"等习俗,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各异的形式,凸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南丰:“傩舞”“孟戏”
每年春节期间,南丰县都会有傩舞表演。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间舞蹈。
元宵节前后,乡民将傩舞、傩仪与戏曲演出、灯彩游艺、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纵情欢愉,宣泄情感,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广昌县境内,又名盱河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500余年。
孟戏只在每年的正月演出一次,用于民俗活动。
▲遂川:“照年光”“送穷鬼”
遂川人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后,要在灶膛里埋入木炭、茶枯饼等燃料留下火种。
次晨捅开着火,用锅中热水煮饭,以示火种延续不断。
晚上,家中大小厅堂、阁楼、房间等处,都要点一盏灯亮至天明,称之“照年光”。
晚饭后,要把第二天的饭煮好,谓之“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这一天,安福县家家户户素食,吃上年饭(除夕夜余下的饭,意为“有吃有余”)。
正月初三,井冈山市客家人聚居地还有“送穷鬼”的习俗,他们将初一、初二扫集的垃圾倒在户外十字路口,称为“送穷鬼”。
此外,吉水县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凡是久婚未育的妇女,元宵节这天傍晚,都要去文庙旁的义路桥,无条件地接受小男孩抽打,意谓打了就可以怀孕。
▲景德镇:“吃年糕”大门旁摆天地桌
以瓷而闻名天下的景德镇,因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陶瓷人,而产生许多特殊的过春节习俗,这些特殊,当然和瓷器、窑主和瓷工有关。
据了解,农历腊月二十四以后,景德镇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之后便在距大门不远的地方摆上一张方桌,围上桌围,摆上一只80件或100件的瓷花瓶,插上天竺叶、腊梅花各一两枝,桌上放置其他物品后,称为“天地桌”。
▲高安:“烤喜火”
在高安市建山镇付家村,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全村的老老少少就会踏着爆竹声赶到村子里的祠堂烤火守夜,一边吃着长寿面一边天南海北的聊着。
村民把这叫做烤“喜火”,不但可以烤掉往年的晦气,还可以烘出来年的运气。
烤“喜火”守夜这一特殊习俗早在康熙年间就有,至今快有三百年历史了,现在已经成为该村的传统习俗,而且气氛越来越浓厚。
▲万载:“跳傩舞”
万载县以花炮、百合享誉,民间亦以傩舞庆祝新年。
万载傩舞共有17个节目,按出场次序为: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鲍三娘与花关索、杨帅、小鬼钻圈、判官捉小鬼、上下关比武、沙和尚、城隍传旨、土地、小鬼爬单杆、小鬼爬双杆、雷公、团将等。
其中,除先锋为文傩外,其余都是武傩。
▲新余:“打糍粑”
糍粑也称年糕,新余乡间在过年前均会制作糍粑,因为这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
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
打糍粑需准备4~5个粑锤,还有就是一个石头做的特质凹槽,专门把糯米饭打成糯米泥的。
打糍粑时会喊号子,号子铿锵有力,也很有节奏感,直到把糯米饭打成一团白白的糯米泥,看到不一粒米粒为止,再用粑锤把糯米泥挑起来,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案台上。
▲赣州:“起牙”“打轿”“圆牙”
在赣南,小年叫“年架”,元宵节叫“正月节”或“正月半”。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摆设香案,燃放鞭炮,跪拜天地,祈求一年平安发财,并选择“大利”的方向走几步,谓之“出行”。
正月初二清晨,饭前先喝一碗汤,称之“满碗”。
喝完满碗后再吃早饭。
这顿饭酒菜丰盛,为一岁牙祭的开始,俗称“起牙”。
正月十六,还要置办丰盛的酒菜吃一顿,作为岁末牙祭,俗称“圆牙”或“倒牙”。
▲萍乡:“开财门”“缩龙”
萍乡受楚文化的相濡浸染,加上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汇融合,构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大年初一天未亮,鸣炮开大门,曰“开财门”。
这一天,一切用水都要倾于桶内,扫地由外向里,意思是免财流于外。
正月初二,女婿一定要到岳丈家拜年,俗语云:“初一崽,初二郎”。
萍乡灯彩历史悠久,源流甚远,也是重要的民俗。
据《萍乡县志》记载,“上元张灯自初十日起至十六日止……”萍乡灯彩至今长盛不衰,每年春节到正月十五后,从城市到农村几乎到处可以看到活跃的灯队,听到悠扬的唢呐和明快的花锣鼓。
萍乡灯彩的种类包括:茶花灯、狮灯、牛灯、龙灯、缩龙、马灯等。
▲吉安:鲤鱼灯
吉安鲤鱼灯是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的一种古老的民俗舞蹈,流传于固江镇棚下村的鲤鱼灯是优秀的、原生态的民间灯彩艺术之一。
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演出,历史上的"鲤鱼灯"以其精美的艺术,吸引着广大群众,为维系泸水河沿岸从赣南移民而来的各个"棚下村"人之间的友好亲情关系以及促进与当地人之间的交往并最终实现双方的融合作过积极有益的贡献。
鲤鱼灯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
结束语: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年味是喜庆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洋溢着人情味的文化传统。
留住浓浓的年味,就是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愿年味永远飘香,成为你我他心中美好的记忆,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