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猜画谜引入,激发兴趣.以游戏的形式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别攻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寓意"关,最后评出"最佳闯关小勇士"。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五、教学程序:(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听说咱们班的学生个个聪明绝顶,所以老师准备考考大家,有信心吗如果猜对了,电脑博士会奖励你们一本书。
请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成语。
(课件演示)2、大家果然是名不虚传。
看看电脑博士送给我们的是什么书(课件出示)3、什么是寓言谁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谈谈。
寓言往往假托浅显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预习的不错。
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
4、今天咱们就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瞧一瞧吧。
(课件出示)先认识一下作者韩非子。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说,介绍了他的国度、称号。
你说,介绍了他文章的特点。
你说,介绍了他的著作。
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
5、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异常!瞧,街边的一块空地上拥着一群人,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自相矛盾》去看个究竟吧!听说咱们的字写得非常漂亮,愿不愿意现场展示一下你真勇敢,第一个把手举起来了!请上来。
(生板书)其余同学在下面写。
都写的不错。
大家齐读课题。
6、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1、观察物体。
1课时2、练习二。
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观察物体P2例1例2 练习一1、2、3题编写人学习目标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独立自主学习】1、准备5个小正方体学具;2、自学课本P2例1、例2内容。
按要求摆一摆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观察物体的?【合作互助学习】1、摆一摆、看一看: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按照试着按课本P2的例1的(2)的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通过观察、体验自己的猜测、判断是否正确?2、猜一猜、摆一摆:小组合作猜测课本P2例2的3个形状可能有哪些摆法?试着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是这样的?3、摆一摆、画一画: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判断你所说的形状是在物体的什么位置观察的?画出你看到的图形的形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图形的运动(三)学习目标:1、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2、通过对具体图形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图形的运动(三)学习目标:1、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图形的运动(三)学习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的方式用七巧板拼组鱼图。
2、欣赏图形拼组所创造出的美,感受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学习目标:1、探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学习目标: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学习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该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班级: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日期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学习目标:1、经历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运算的探索过程;2、能灵活的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及教学反思-第2课 快乐动漫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及教学反思-第2课快乐动漫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漫的概念;2.了解动漫的分类及表现手法;3.掌握动漫人像的基本画法及比例;4.通过动漫的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动漫人像的基本画法及比例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三、教学准备及措施1. 教学准备1.课件PPT;2.动漫书籍和海报;3.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擦、彩色笔、水彩笔等。
2. 教学措施1.利用多媒体PPT介绍动漫概念和分类;2.展示多种动漫形式,让学生了解动漫表现;3.以动漫人像为主要绘画对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画法和比例;4.指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动漫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用海报或课件介绍几部动漫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对动漫的认知。
2. 新授(10分钟)1.介绍动漫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动漫的定义和分类;2.利用多媒体PPT展示动漫形式,让学生了解动漫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3. 操作(25分钟)1.在白板上画出动漫人物的比例示意图,分步骤指导学生如何画出三个关键部位:头、身体和四肢;2.分发绘画工具,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操作;3.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动漫形象;4.教师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动漫形象;2.评价学生的创意、技能和表现;3.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动漫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动漫的表现手法,并以动漫人像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获得自信和快乐。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动漫形象可能表现不足,可以在下一次课程中继续加强。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教学重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抓住只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只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激励、点拨相结合;自读自悟体验。
教学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
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四、汇报交流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等等。
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内容 20、景阳冈
学 习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自 学 提 纲 一、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说说每段的大意,并试着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检 测 练 习 1、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2、读拼音,写词语。 wú nài ɡuān si chǐ xiào yì yǐn ér jìn
( ) ( ) ( ) ( ) liè hù jié huǒ pī lì liànɡ liànɡqiànɡ qiànɡ
( ) ( ) ( ) (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 ) _____( ) _____( )挑 折 行 _____( ) _____( ) _____( ) 讨论更正 一、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二、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三、全班讨论交流事情的前因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练习 设计 一、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请勿自误。( ) 二、把加点的词换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 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 (2)莫不是半夜三更谋我钱财? 莫不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 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 (4)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理会: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意思,变换一种句式。 (1)难道不付你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三、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店家道“:我家的酒( )是村里的酒,( )比得上老酒得滋味。”
2、店家( )说( )摇著头,走进店里去了。 3、( )店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 )不听,执意上冈。
4、( )武松不把老虎打死,( )会被老虎吃掉。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请你用四个词语概括出整个故事的情节: ( )——( )——( )——( )
2、本文重点了武松( )和( )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 )和( )的性格特点。
3、“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他 的特点。
五、阅读,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学习 内容 19、草船借箭 学 习 目 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难 点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前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 自 学 提 纲 1、自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能够读准“调度、擂鼓”等容易读错的词,能正确书写“妒忌”等容易写错的词。
2、生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通过刚才的读,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检 测 练 习 1、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wěi tuō qīnɡ yì tuī què
( ) ( ) ( ) ( ) sī zì léi ɡǔ chénɡ xiànɡ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干 都 相 ( ) ( ) ( )
3、形近字组词。 幔( ) 援( ) 寨( ) 延( )漫( ) 缓( ) 赛( ) 廷( ) 讨论更正 一、归纳主要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妒忌诸葛亮并设计陷害他是发生这件事的——起因,诸葛亮神机妙算用草船来借箭是这件事的──经过,诸葛亮如期交箭让周瑜自叹不如是这件事的——结果)
2、交流故事中你最欣赏的人。(板书: 诸葛亮 神机妙算) 3、理解“神机妙算”。(神奇的机智巧妙的谋划。)针对“神机妙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
5、交待目标: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神”和“妙”加上着重号.)
二、自主学习 品读感悟 全班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这场雾有多大?你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评读、齐读此句体会雾大。)
2)、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3)、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指导读句子)
2.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再联系上文的句子进一步体会:“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看出诸葛亮知天时。(板书:知天时)
3)、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以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那我们把它改过来!不改?为什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读句体会
4)、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引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3)、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笑着说。)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学生自由读)
交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