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配乐赏析
《勇敢的心》配乐赏析

《勇敢的心》配乐赏析伴随着一阵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影片的大幕徐徐拉开,一幅壮丽的苏格兰山河景象呈现在观影者眼前,这也垫定了整部电影史诗般的基调。
对英雄的崇敬、对自由的向往、对感情的刻画美妙的融合在整部电影当中,这不仅得益于精良的剧情,而且有赖于影片中张弛有度、令人动情的配乐。
《勇敢的心》跟我们讲述了一位伟大战士的故事,虽然在观影前我们未必能了解那段关于古代苏格兰战争的历史,但是在剧情和音乐的铺陈之下,不禁让我们沉醉其中、为之倾心。
这部影片是根据苏格兰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主人公威廉·华莱士确有其人,他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被苏格兰人民熟知和传诵,他为贫困人民的自由而呼号,为反对压迫和正义而奋战,那一往无前的精神直至死的那一刻。
光听电影的名字似乎是一部纯英雄主义的影片,但电影中也不乏缠绵悱恻的爱情与生死不离的战友之情。
从电影的配乐当中运用多样的音乐形式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勇敢的心》配乐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富有民族地域风情的苏格兰风笛声,它总是能很好地烘托影片的场景和内容,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升华电影的主题。
下面举几处实例加以赏析。
在烘托影片内容方面,风笛恰到好处的抒发了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
在华莱士父亲葬礼后,众人即将离去时,参加葬礼的一小女孩转身摘下一束紫色的花,走到泪水涌出眼眶的小华莱士面前,紧抿嘴唇的小女孩那真诚可爱的模样不知带给此时正无助的小华莱士内心多大的触动。
苏格兰风笛此时婉转,深情而又哀怨,父亲逝去的哀伤和两小无猜的纯真情感在风声中蔓延,顿时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感怀,也点出黑暗的统治带给苏格兰人民内心的创伤。
多年之后,华莱士与曾经的小女孩茉朗重逢,一见钟情,并陷入热恋之中,苏格兰风笛声在他们那珍贵的相处过程中不时的响起,歌颂着纯洁唯美的爱情,但似有些哀怨之情的风笛声的表达不仅限于此,只有自由的国度才能绽放美好的爱情,华莱士与茉朗纵情地驰骋在草原的欢乐日子毕竟是短暂的,“初夜权”这样一种为贵族享有的极其野蛮的权利是覆在青年男女心头的阴影,只有打破枷锁才能彻底获得自由,华莱士与茉朗的爱情悲剧便结于此。
电影《勇敢的心》中民族音乐的应用

电影《勇敢的心》中民族音乐的应用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的变化,民族音乐的处境已显得有些艰难。
如何创作与传播民族音乐成为各个国家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议题。
1995年由梅尔〃吉布森拍摄的电影《勇敢的心》让专家与学者眼前一亮。
该电影在配乐方面出色地运用了苏格兰传统的民族乐器——苏格兰风笛,在民族音乐与影片故事剧情取得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使得民族音乐在电影艺术这一大众媒介的载体上成功实现了自身的情境设置与感情叙事。
一、多重变动的情境设置众所周知,一部电影愈是经典,其诠释与解读的过程就愈是繁重,出现于20世纪晚期的电影《勇敢的心》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在该片中,导演主要讲述了苏格兰英雄威廉〃华莱士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爱情的双重事迹,而詹姆斯〃霍纳为本影片所作的配乐更是通过多重变动的情境与影片的故事水乳交融,成功地实现了民族音乐的“电影化”,这从该影片的电影配乐入围当年奥斯卡的电影原创音乐奖便可窥见一斑。
苏格兰风笛作为苏格兰特有的传统民族乐器,在历史的演进中,它早已演化成苏格兰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该种乐器构造简单,但吹奏出来的声音却异常独特,颇具高地文明的风格,辨识度极高。
詹姆斯〃霍纳选择苏格兰传统的风笛演奏来为这部气势恢宏的影片配乐,无疑是看重苏格兰风笛演奏中那醇厚真挚的旋律以及其富于流动、变化的历史气息,这使得它拥有了情境设置的多重可能性,也使得该音乐的情境设置便于与影片的情境设置相契合。
詹姆斯〃霍纳在为《勇敢的心》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为配合影片的叙事,他把苏格兰风笛的演奏向着英雄主题、爱情主题两个维度延伸、展开,主要采用了单二部曲式的富有英雄主义气概的曲式结构,演奏的音符也时短时长,感情充沛,基调昂扬,构成了史诗般的情境设置。
在影片的开头,苏格兰风笛在现代弦乐器演奏的混合旋律中独树一帜,与流畅、轻柔的现代乐形成鲜明对比,并以其粗犷、略显嘶哑的特有音色演奏出了贯穿影片始终的单二部曲式的抒情曲部,奠定了影片雄浑、野性的视听基调,使身处黑暗中的观众很快陷入了影片特定的叙事时空——13世纪末英格兰统治下的苏格兰高地部落。
电影音乐赏析作业

《勇敢的心》电影音乐赏析《勇敢的心》这部影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
影片开头便响起了深邃、宽旷、荡气回肠、悲壮的苏格兰风笛声,引导着我们穿越于苏格兰高地的如史诗般的景色之中。
广阔的湖面,高低起伏的山地上覆盖着一层蔚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壮阔的白云,音乐与画面相辅相成、润物无声、不留痕迹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
短短的不到2分钟时间里,导演将画面、背景音乐、旁白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历史沉重感的意境。
当小威廉看到父亲的尸体被车运回来时,苍凉的背景音乐渲染出淡淡的悲怆、伤感的气氛,表现出了小威廉懵懂年少时失去父亲的悲惨痛苦的感情。
小威廉想哭却极力忍住眼泪,坚强且坚韧。
父亲葬礼结束时,参加葬礼的小女孩小美挣脱母亲的手,摘下一朵紫色的茉莉花给小威廉。
此时优美而恬静的苏格兰风笛声响起,深情而又富有浪漫,并带有浓郁的英伦风情,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单纯而清澈的音乐在空气中飘荡,带有丝丝颤抖。
小威廉失去父亲后的忧伤和两小无猜的纯真友爱在风笛声中蔓延,带给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旋律中也蕴涵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当人们向小威廉的父亲告别并火葬他时,片头的风笛旋律又响起,清脆而哀伤,表现了人们对亡人的怀念之情和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小威廉睡梦中与父亲的对话的主题正是让其勇敢抗争到最后的动力——自由。
多年后,长大后的威廉与小美在一个乡村聚会上又一次相逢,并很快熟识起来。
威廉在一个“小风细雨”的傍晚约美伦——葬礼上的女孩出来“转转”,在欢快、愉悦的《Wallace Courts Murron》音乐中,梅伦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跳上了威廉的马,和他一同奔向美丽、一望无际的绿意葱葱的大草原。
此时,欢畅、轻盈的苏格兰风笛再一次响起,把这对重逢男女激动、快乐的心情衬托的淋漓尽致。
这两处苏格兰风笛曲的运用,恰如其分的抒发了威廉威廉与梅伦之间相互爱恋之情,将他们两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影视音乐鉴赏范例

影视音乐鉴赏范例影视音乐鉴赏范例香港电影人刘达认为,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到的音乐。
当然,并非真的听不到,而是说这种音乐很好地体现了电影本身的意境、韵味,从而成为了电影本身的一部分,既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又不显得突兀。
下面通过对《太阳照常升起》和《勇敢的心》的电影音乐的分析,来使大家了解电影音乐的表现力。
范例一:《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新片《太阳照常升起》以疯、恋、枪、梦划分成四个段落,以一个香格里拉式的村庄、一所南洋风格的学校和一片色彩绚丽的新疆隔壁为主要场景,讲述了一段颇具梦幻色彩的故事。
玄秘的故事情节引来无数的猜测,成为本年度颇具话题性的影片。
姜文说,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梦,就是满足人们梦想的一个东西。
而在构成这样一个奇幻的梦境的过程中,影片中那或瑰丽或忧伤的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为《太阳》作曲的是日本音乐家久石让。
久石让(Joe Hisaishi)是一位非常多产作曲家,不仅为20多部电影配乐,还为许多电视连续剧以及数不清的电视广告制作过配乐,而个人专辑也有15张以上。
与他合作过的知名导演有黑泽明、北野武、宫崎骏、侯孝贤等。
他曾四度赢得日本电影金像奖,并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
此次为《太阳》编曲,赋予音乐一种奇幻的色彩。
下面我们分别分析电影中的配乐和歌曲。
电影配乐:1、主题音乐:诗画交错的交响曲《太阳照常升起》的名字来自于《圣经》: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讲的是生命循环的故事。
久石让所谱写的主题音乐感觉就像人在世间生死无常,在轮回转换的过程中,人与人相遇,但一切事物不求因由,更没有答案。
音乐本身的旋律很简单,是一个大小调的交替,创造出淳朴纯真的音乐效果,给人非常愉悦的感觉。
整个曲调比较复古,蕴含着古老的情怀。
音乐使用指挥交响乐团演奏,创造出具有震撼力的音乐。
听着音乐去感受电影,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可以说,它是电影最后的或者真正的一个情绪,是整个电影语言的一种终结。
2、疯狂开始曲用一种循环的打击乐,一种接近中东乐曲的音色,配合着一个既灵巧又笨拙的木管组的演奏,形成了一种比较具有符号性的音乐形式,给人一种梦幻式的感觉。
苏格兰风笛的独特风采影片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音乐

苏格兰风笛的独特风采影片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音乐苏格兰风笛的独特风采—影片《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音乐苏格兰风笛是苏格兰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独特的声音和悠扬的旋律使其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经典符号。
在电影《勇敢的心》中,苏格兰风笛的音乐为整部影片增添了浓厚的苏格兰特色,让观众们更加贴近苏格兰这个神秘而迷人的国度。
苏格兰风笛作为一种管乐器,与苏格兰的历史、文化以及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苏格兰高地地区,并且在中世纪苏格兰的军事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风笛的音色激昂高亢、响亮激动,使其成为苏格兰战争与战斗的象征。
在《勇敢的心》这部描述13世纪苏格兰独立战争的电影里,苏格兰风笛自然成为了托马斯·安德森饰演的反抗军领袖威廉·华莱士的代表乐器。
苏格兰风笛的独特音色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强烈的情感,无论是愉悦的喜悦还是悲伤的哀思。
它的音域广阔,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在《勇敢的心》中,苏格兰风笛的音乐成为了表达苏格兰人民挣脱压迫和追求自由的情感纽带。
尤其是电影中的主题曲《勇敢的心》(Braveheart Theme),由风笛演奏,以结实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呈现,将观众们带入了那个勇敢且坚韧的时代。
除了电影《勇敢的心》,苏格兰风笛也在其他的苏格兰题材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表达。
比如《苏格兰玛丽》(Mary Queen of Scots)中,风笛的音乐为影片的氛围和故事背景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苏格兰风笛的音乐让观众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苏格兰的历史和情感。
苏格兰风笛的音乐已经超越了苏格兰的国界,成为了世界音乐舞台上的一颗新星。
其独特的风采和吸引力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成为其追随者。
许多乐队和音乐家将苏格兰风笛与其他乐器进行结合,创作出更加独特的音乐作品,为风笛音乐赋予了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总的来说,苏格兰风笛作为苏格兰文化的象征,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使其在电影《勇敢的心》中得到广泛运用,为观众们展现了苏格兰人民勇敢与坚韧的精神。
勇敢的心赏析

《勇敢的心》配乐赏析电影是用来讲述故事的,配乐是用来打动人心的。
——题记说起影片的配乐,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电影《勇敢的心》的配乐。
影片《勇敢的心》描述了一位苏格兰英雄Wallace带领苏格兰人民奋力反抗英格兰的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整部影片带有着苏格兰人民特有的民族精神,渲染了Wallace的英雄主义,气势恢宏,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也加入了Wallace的爱情元素,使影片情感真挚而缠绵。
因而顶级的配乐师Homer为了恰如其分的表现影片的精魂,选择了苏格兰的民族乐器——风笛,同时搭配世界顶级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共同让这个深入人心的故事变得震颤观众的心灵。
影片刚开场,苏格兰特有的民族乐器——风笛的声音先轻快拉响。
风笛的音色独具个性,充满民族风情。
声音奏响的同时,镜头如飞鸟般掠过原始风情的山峦,白雾从小河上升腾起来又缓缓散开。
在辽阔的青山绿水间,有些沙哑的风笛音色相映成辉,为观众展现了苏格兰人民的居住地,从欢快的节奏里你能感受到苏格兰人民自由不羁的灵魂,温暖的故乡情怀,朴实的人民原本拥有着幸福的生活。
与此同时,忧郁的小提琴蓦然奏响,反映着他们受到统治者压迫的不幸。
四支圆号低沉的和声,沉郁的旋律,隐隐暗示了统治力量的黑暗。
而随着视角的拉近,音乐也经过弦乐的过渡,独奏圆号忽然吹出带有升腾力量的旋律,仿佛一种期盼,期盼英雄的诞生,来拯救这个被压迫的民族。
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对答,也代表着命运为这位英雄铺设了艰难的道路。
Main Title作为影片的序曲,把苏格兰人民的生活气氛烘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为Wallace英雄的一生的奋斗历程在这首短小的曲子中隐隐预告了。
可以说,把此曲作为纯音乐来欣赏,它的艺术价值也会闪现光芒。
擅长剧情片配乐的Homer,其配乐特色正是总力求表现剧情式张力,却坚决不将任何个人情绪放入影响音乐的公正立场。
从柔顺丰沛的旋律到紧凑心悸加快的管弦乐演奏,都配合故事情节,加强了电影的表达效果。
影片因为着重刻画苏格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因而大型的战争画面必不可少,伴随残酷的战争画面展现的强势音乐,让观众在听觉上也有震撼的感受。
电影《勇敢的心》配乐赏析

电影《勇敢的心》配乐赏析1995年由梅尔•吉卜森导演的影片《勇敢的心》成为该年度的最大赢家,一举夺得了当年奥斯卡五项大奖,并以之席卷全球,所向披靡。
影片用音乐贯穿剧情,音乐用量超片场的2/3,而且长达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音乐被处理的非常好,观众丝毫没有感觉到它存在,音乐和剧情成为了一体,不可分割。
《勇敢的心》讲诉的是威廉•华莱士童年时,其父、苏格兰民族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他开始接受父亲好友的指导,学习苏格兰文化和武术。
青年华莱士(梅尔•吉布森)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不想梅伦被英军抢去且遭杀害。
在广大村民“英雄之后”的呼声中,华莱士率众揭竿起义,并与苏格兰贵族罗伯结成联盟,但不久他发现,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利益。
英王为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苏菲•玛索)前去和华莱士谈判,由于英王只想收买华莱士,根本不顾苏格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谈判失败,但这一切并不为伊莎贝拉所知。
伊莎贝拉归国后发现事情真相,且知晓英王正策划阴招,忙送信给华莱士,而两人的爱情,也在战争与阴谋中悄然滋生。
电影的音乐中运用了苏格兰民族器乐——风笛,表现出音乐的质朴、纯情动人。
音乐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细微的感情变化,一段段优美的音乐更是催人心魄的让人感动,使人的心神驰往那一片神秘的苏格兰土地。
18首音乐作品紧扣电影剧情的变化,无论是如华莱士私定终身的温馨场景,还是奋力搏杀的宏大战场,都用温情的苏格兰原驻音乐,或是回肠荡气的弦乐表现的淋漓尽致。
终曲《Freedom》,影片中结构最完整的一首乐曲。
首先由独奏圆号反复吹奏相同的三音级进的旋律,整个乐队以不断丰富的配器与推波助澜的和声来衬托这个表现苏格兰宽广、雄伟的景色的主题;随后风笛以高亢的基调拉出了英雄的主题。
这个主题其实就是爱情主题的再现,然而在这里,它挥去了所有的阴霾,显得无比辉煌,在这里,它已经成为了自由的赞歌。
我们一定记得,影片中Wallace躺在绞刑台上,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的最后的呐喊:“Freedom!”不禁要为这一颗勇敢的心而敬佩。
影视作品艺术欣赏《勇敢的心》

影视作品艺术欣赏《勇敢的⼼》电影《勇敢的⼼》艺术欣赏⼀、引⾔苏格兰的⼭脉、森林、城堡和村庄,哀婉悲壮的苏格兰风笛(Bagpipe),以及苏格兰⼈民反抗的呼号,构织了⼀幅悲壮感⼈的画⾯,这就是《勇敢的⼼》,⼀部令⼈荡⽓回肠的苏格兰民族英雄史诗巨⽚。
影⽚讲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William Wallace)率领苏格兰⼈民反抗英王暴政,为捍卫⽣命和⾃由与英国统治者的军队展开了战⽃,最后华莱⼠被英国统治者所杀,但其追求⾃由的精神却深深地激励着苏格兰⼈民继续战⽃。
该影⽚在1996年⼀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最佳导演、最佳化妆、最佳⾳响效果剪辑和最佳摄影五项⼤奖。
影⽚不仅带给⼈们⾦⼽铁马、铁⾎争战场⾯的震撼以及缠绵、动⼈爱情的温馨,还使观众沉浸在浓郁的苏格兰风情之中。
⼆、电影剧情:荡⽓回肠浪漫凄美的苏格兰史诗巨作在主⼈公威廉·华莱⼠很⼩的时候,⽗亲马尔克姆·华莱⼠和哥哥约翰·华莱⼠为保卫国家取得⾃由,牺牲在了战场上。
⽗亲和哥哥的不幸给幼⼩的华莱⼠造成极⼤的⼼灵创伤,这也成为华莱⼠誓死要解放苏格兰的理由之⼀。
叔叔奥盖尔带着幼⼩的华莱⼠离开了家乡,并教授他多国语⾔和战争策略。
光阴荏苒,华莱⼠怀揣⼀⾝本领返回家乡,并遇见了⾃⼰从⼩就喜欢的美伦。
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为巩固对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
因此,华莱⼠和美伦只得秘密结婚。
但他们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结婚不久,美伦就被英军抓去并惨遭杀害。
华莱⼠内⼼的英雄⽓魄也由此爆发,他要为⾃⼰的亲⼈、爱⼈报仇,为苏格兰的⾃由奋⽃。
苏格兰贵族罗伯特欣赏华莱⼠,但为了⾃⼰的利益,他放弃与华莱⼠联⼿对抗英格兰的机会。
在华莱⼠不断取得战役胜利时,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假意派遣威尔⼠王妃去求和,实际是在拖延时间调遣爱尔兰新军、威尔⼠⼸⼿、法国主⼒军前来助阵。
这⼩⼩的安排也成全了王妃和华莱⼠的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勇敢的心配乐赏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勇敢的心》配乐赏析伴随着苏格兰风笛那悠扬曲声,让人沉醉于那动人的乐曲当中,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动人,仿佛回到了那英雄倍出的乱世…
《勇敢的心》描述了苏格兰古代战争,是一部史诗巨片。
该片是1996年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多的影片——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着编剧等三项主要奖提名和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剪辑等七项技术奖提名。
此后,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化妆、最佳音响效果剪辑和最佳摄影五项奖。
该片最让我动情的乃是影片中的音乐。
说起《Brave Heart》的原声音乐,就不得不说说曲作者James Horner这位大名鼎鼎的好莱坞电影配乐家。
国人熟悉Horner可能是从《Titanic》开始,那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和一支悠扬的苏格兰风笛不知迷倒过多少人。
其实在这之前,Horner就为多部优秀电影写了出色的配乐,其中有《Apollo 13》、《Glory》、《Legends of the Fall》、《The Mask of Zorro》。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Brave Heart》和《Apollo 13》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提名。
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1953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但是在洛杉矶出生的他却在英国成长,接受了很扎实的古典音乐教育,然后进入皇家音乐学院攻读音乐作曲,师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大师郭吉·里盖蒂。
然后再回到美国深造,先后在南加州大学取得作曲学位,又转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音乐硕士和博士学位。
从踏入影视创作领域至今,素以其唯美华丽、充满诗意的配乐风格在乐坛独树一帜。
《勇敢的心》的音乐是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精心制作完成的,专辑中,霍纳一人担当制作、编曲、指挥等多种角色。
他与伦敦交响乐团数位演奏家
全力完成的一首首磅礴雄伟、荡气回肠的华美乐曲时刻令人浮想联翩。
丝丝入扣的情节,通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尤其是作曲家在民族乐器上的娴熟运用,仅将非凡的单色带入听者的耳际,同时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情节妆点得极为传神;另外,从该专辑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霍纳在其音乐视野上寻求的开拓。
整个音乐当中,每个句段之间,都有节奏落差的缓疾,颇具张力的表现方法的确令人折服。
这是一张堪称无可挑剔的天碟,让人听不释手。
对于电影音乐创作,霍纳有个特别的概念,他认为作曲家像画家一样,音乐只是作曲家的调色盘,音乐曲调,乐器类别,和表现格局都是这个调色盘上的颜色而已,作曲家要让画作呈现什么色彩,就会选择最适当颜料上画,素雅或缤纷,黑白或彩色,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擅长剧情片配乐的詹姆斯.霍纳,其音乐虽总力求表现剧情式张力,却坚决不将任何个人情绪放入影响音乐的公正立场。
从柔顺丰沛的旋律到紧凑心悸加快的管弦乐控制,当观众面对着屏幕上残酷的战争画面时,在听觉上也有震撼的感受。
除了战争场面的磅礴旋律操控之外,也可在不经意中听到詹姆斯.霍纳让战争中常见的苦涩爱情飘过,以及痛苦下所遭遇的人性尊严问题。
由于《勇敢的心》讲述的是苏格兰人民英勇抗争的故事,所以,他选择了苏格兰最有代表性的乐器——风笛。
从此,人们一想到风笛就会想到《勇敢的心》,这段旋律太深入人心了。
由于我对音乐的知识很贫乏,所以我引用下面一段真正的音乐评析的观点“在影片的开始,悠扬的风笛声将观众带入了苏格兰高高的山岭之上,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中,生活着朴实的苏格兰人民。
然而忧郁的小提琴在没有低音衬托的空灵中,奏出了他们受到统治者压迫的不幸。
四支圆号不祥的和声,暗示了统治力量的邪恶与黑暗。
经过弦乐的过渡,独奏圆号忽然吹出
带有升腾力量的旋律,这似乎是一种期盼,期盼英雄的诞生,来拯救他的民族;然而大提琴冷冷的对答,为这位英雄铺设了艰难的道路。
”虽然我并没有音乐的专业素养,但是这并不影响我被这部影片的音乐所感染。
一曲《Secret Wedding》,见证了威廉与梅仑的秘密婚礼,没有语言,只有缓缓流淌着溪溪泉水和连绵的山峦。
在这里,只凭借音乐就达到了深化“爱情”这一主题的作用。
让我们在美轮美奂的美丽大自然风景之中体会他们缠绵、浪漫的爱情。
在欣赏最后这首“freedom”时,我被这段音乐深深感染,仿佛看到华莱士被行刑,仿佛看到他的眼中仍然有梅仑的影子闪过,以及最后他的那丝浅笑…
整部影片3个多小时,但是音乐长达2小时多,音乐用量指数达到67%,但是本片的音乐处理的相当漂亮。
“有人说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美国的着名作曲家赫尔曼也曾说过:“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
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它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 的确,《勇敢的心》中的音乐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从而使观众在听完近2小时30多分音乐也不觉得是画蛇添足的。
本片的背景音乐还有一大特点:音乐类型大部分为时空氛围型。
通过富有特定的民族地域特点或时代特征的旋律,民族的、古代的或特殊的乐器音色,民族的、古朴的节奏,对影片整体时空氛围产生认同感。
史诗般的情节,充满浓浓哀怨的音乐,《勇敢的心》永恒的经典,弥留在心灵深处…
服表092 刘美媚 2010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