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

复习修辞手法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广场上挤得连根针也插不进去.。()

4、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2、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4、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的奔忙呢?()

三、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3、索溪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

四、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

1、这些小精灵也爱我们祖国的海岛。()

2、难道瓜秧会开了花不结果吗?()

3、老虎大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4、海岛的秋天好像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

五、选正确的选项。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2、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像一叶扁舟。()

4、它有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和美妙的大气层;它有一个斜轴,四季交替变化;它有刚好合适的自转速度;它有稳定的重力;它有千秋万世,运转不停。()

5、难道我们不应该精心地保护地球吗?()

六、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月亮不好意思地躲进云里。()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 ( )

4、太阳像一团火焰,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这件衣服补一补,不照样可以穿吗?()

八、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九、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呢?()

2、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4、孰为汝多知乎?()

5、为是其智弗若与?()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7、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8、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问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9、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10、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1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1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1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4、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15、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16、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7、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柔弱,却有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淹不死它,干旱不能灭绝它。()

18、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19、我们能让困难吓到吗?不能,绝对不能。()

20、“开闸泄洪的时候,水流从闸门倾泻而出,宛如奔腾的骏马,好似吼叫的狮子,就像咆哮的巨龙,真是蔚为壮观。”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21、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

22、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23、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十、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2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26、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7、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8、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9、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0、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21、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摹的无限乐趣。()

2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2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4.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例如:翠鸟像箭一样往远处飞走了。 本体:翠鸟 喻体:箭 喻词:像……一样 (1)像这个例句除出现本体和喻体外;还用上“像”这个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比喻句叫“明喻”;这类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同、像……一样、仿佛……一般“等。(2)暗喻:句中不用比喻词;而用上“是”、“成了”、“构成”等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正因为它不用比喻词;显得不那么明显;所以称为“暗喻”。 例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本体:井冈山 连接词:是 喻体:摇篮 (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1、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这题的喻体是火海;而本体是燃烧的草。 辨识是不是比喻句要注意下面几点:

1、有出现“像”、“好像”这类的词语;不等于都是比喻句。 例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本体和喻体;因而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像“他长得真像他的爸爸。”句中的“他”与“他爸爸”都是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东西;不能作为本体的喻体;因此也不是比喻句。 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比喻。 2、老师是 ;我们是。 3、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 4、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像。 5、老师像一样关怀我们成长。 6、长城蜿蜒盘旋;好像。 7、鲜红的太阳像 ;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8、沉甸甸的稻穗像 ;真惹人喜爱。 9、桂林的山山水水构成了。 10、我们的生活像。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成比喻句。 1、经霜的柿子红红的。 柿子树上挂满了灯笼似得柿子。 2、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深。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中小学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

语文专题(一) : 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二、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3、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5、太阳好像红气球。 把太阳比喻红气球 把红气球比作太阳 练习一: 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X”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练习三:我能写出四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例:1秋天的落叶落下来。 秋天的落叶好像一群蝴蝶在空中飞舞。

语文阅读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语文赏析中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附例) 在语文阅读赏析中,“文章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意义?”类似的话题常常把同学们搞的焦头烂额。 今天我把相关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三者的定义及作用不同 1.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63 大类,78 小类。中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共有12 种,稍后一一介绍 2. 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3. 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二、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用典双关 常用修辞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可细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 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画在荷叶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天才梦》 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孙犁《荷花淀》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卫风?硕人》 注意事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孙犁《荷花淀》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 用等着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揭示本质,予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意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那么长的愁,这辈子愁不完了)——李白《秋 浦歌十七首》 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民谣《一壶水》 大虫见掀他不动,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施耐 庵《水浒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复习:知识集锦之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语文基础: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语文基础: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

小兴安岭》 拟人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初中语文主要修辞手法讲解

初中语文主要修辞手法讲解 1 .比喻 ( 1 )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 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 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化冗长为简洁。 ( 2 )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 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 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 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 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 出荷花的美。) ============================================== 2

.比拟 ( 1 )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 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 2 )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 3 .借代 ( 1 )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 2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

复习修辞手法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广场上挤得连根针也插不进去.。() 4、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2、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4、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的奔忙呢?() 三、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3、索溪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 四、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 1、这些小精灵也爱我们祖国的海岛。() 2、难道瓜秧会开了花不结果吗?() 3、老虎大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4、海岛的秋天好像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 五、选正确的选项。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2、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像一叶扁舟。() 4、它有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和美妙的大气层;它有一个斜轴,四季交替变化;它有刚好合适的自转速度;它有稳定的重力;它有千秋万世,运转不停。() 5、难道我们不应该精心地保护地球吗?() 六、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月亮不好意思地躲进云里。()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 ( ) 4、太阳像一团火焰,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这件衣服补一补,不照样可以穿吗?() 八、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九、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呢?() 2、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最新推荐】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2)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解(附常见类型) 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1 、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教学提纲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二、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比喻 1、概念: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练习一: 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X”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练习三:我能写出两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教学文案

修辞手法 句子的修辞形式共有六种: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具体、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比喻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一个是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还有一个是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词,叫比喻词。) 例如:翠鸟像箭一样往远处飞走了。 本体:翠鸟 喻体:箭 喻词:像……一样 (1)像这个例句除出现本体和喻体外,还用上“像”这个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比喻句叫“明喻”,这类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同、像……一样、仿佛……一般“等。(2)暗喻:句中不用比喻词,而用上“是”、“成了”、“构成”等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正因为它不用比喻词,显得不那么明显,所以称为“暗喻”。 例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本体:井冈山 连接词:是 喻体:摇篮 (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1、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这题的喻体是火海,而本体是燃烧的草。 辨识是不是比喻句要注意下面几点: 1、有出现“像”、“好像”这类的词语,不等于都是比喻句。 例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本体和喻体,因而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像“他长得真像他的爸爸。”句中的“他”与“他爸爸”都是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东西,不能作为本体的喻体,因此也不是比喻句。 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比喻。 2、老师是,我们是。 3、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 4、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像。 5、老师像一样关怀我们成长。 6、长城蜿蜒盘旋,好像。 7、鲜红的太阳像,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8、沉甸甸的稻穗像,真惹人喜爱。 9、桂林的山山水水构成了。 10、我们的生活像。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成比喻句。 1、经霜的柿子红红的。

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语文六大修辞手法详解 一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讲解学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 解及练习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一)比喻 1、概念: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练习一: 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 _________________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_ 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X”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练习三:我能写出两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例:1秋天的落叶落下来。 2北极星挂在夜空。 3天上的朵朵白云东游西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详解 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 不能忽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 1、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 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1、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1. 按要求转换句式。 ⑴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 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______ (2)大瀑布如今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______ (3)八月桂花,十里飘香。______ (4)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______ (5)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和毁坏地球上的资源,将来怎能不给人类带来灾难?______ 3. 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汉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问句,填字母。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______ ②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______ ③这是不是很有趣?______ 5. 造句。 ①用一个拟人句写太阳升起。 ______ ②用一个比喻句写老师育人的辛勤。 ______ ③用关联词语造句。 一旦……就……:______ 尽管……却……:______ 6. 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 .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 .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7. 按要求写句子。 (1)妹妹一定知道爸爸在哪儿。(改为反问句) (2)年轻人说:“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改为转述句) (3)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快的脚步登上了傣家竹楼。(修改病句) (4)许多河流暗藏风险。我们不要去危险水域玩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5)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补写语句。 玉米咧开嘴巴在乐,高粱______。 8. “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灯笼,真是红得耀眼。”是比拟句。 9.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______ (2)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______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______ 10. 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①牵牛花在凌晨四点就开了。 ②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③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④溪水哗哗地向前流去。 11. 判断题。 (1)因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我们黔东南的春节和北京一样,都贴春联。 (2)古诗词中,诗又叫长短句,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就属于长短句。(3)宋江、林冲都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这本名著中的人物还有武松、周瑜等。 (4)我国的“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的目的是肃清社会风气,王强等四个男同学在校内经常以威胁的方式收低年级小朋友的保护费,但从没动手打过他们,这不属于校园暴力。 (5)“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上。”这个句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2. 读句子,判是否比喻句。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练习题说课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似的)、是、仿佛、犹如、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注意:同类事物不能比喻如:江上的轮船像一叶扁舟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区分比喻和拟人:有比喻就不能拟人 例: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比喻)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牛刀小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