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艺术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艺术一、不可忽视的课堂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头,在整体教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虽然导入只是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作用不能忽视。
导入不能是例行公事走走过场,或者干脆不用导入直接传授新知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应起到导引学生“心向”,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背景知识,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导入新课。
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与所授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其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
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
如果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亲临胜地。
二、新课导入的形式与方法导课艺术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这是导课艺术中最基本的方法。
各种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历史课也不例外。
在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在此基础上顺势揭示新课题。
这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情绪的触发,与教学情境关系极大。
上课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探析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探析发布时间:2023-01-28T07:11:14.443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8期作者:解家悦[导读] 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必然承担着解决目前历史困境的重任。
实践教学上不仅仅在要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解家悦(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必然承担着解决目前历史困境的重任。
实践教学上不仅仅在要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还要在理论上不断丰富自己,对课堂导入的理论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不仅可以丰富导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施教困境。
历史教师应在增加课堂导入方法的多样性、合理规划时间、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师素养、合理有效以及改善教学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反思从而提升课堂导入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An Analysis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Xie Jiayue(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0,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s bound to undertake the task of solving the current historical dilemma. In practical teaching, we should not only practice in practice, but also enrich ourselves in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in multiple dimensions, we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introduction method, but also further solve the teaching dilemma in practical teaching. History teachers should further reflect o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ncreasing the diversity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 methods, reasonably planning time,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teachers' literacy, being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introduction.Key words: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troduction in class; Teaching Strategies引言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导入起着“凤头”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法

21年1 01 0月
浅析高 中历史课 堂导入 法
周蕾娜 安徽省 来安 中学
【 摘 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良 好的课堂导入设计可以快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营造
良好 的课 堂氛围,使学 生能够积极主 动地投入 到学 习中。本文针对高 中生的身心特 点,探讨在高 中历史课 堂上 应用课 堂导入 的
一
史学科 的一个 特性 ,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这一特性 , 利用 历史的典故 、名人轶事 ,通 过讲 故事的形式作为课堂导 入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 的学 习热情 。如 《 金与南宋对峙时的
2 温 故 知 新 导入 法 .
顾名思义 ,这一 导入方法需要教 师能够熟练掌握 整个 教 材 的知识体系 , 以前所学 的知识点 在本课之前做合 理的迁 将 移 ,即对 旧知识起 到有效 的复 习作用 ,对新知识又可 以起 到 承上启下的作用 , 在增 强对 旧知识 印象的同时 ,为新知识 的 学 习打下 良 的基础 。 好 例如 , 秦朝 的统 治 》 《 课例 , 以公元 前 3 6年的秦孝公任命商 鞅变法这一知 识点为切入点 ,引导学 5 生对变法 的内容和影响进行知识性 的回顾 , 其涉及三个方 面: 第一 ,建立县制 ,加 强新兴地主 阶级 的中央集权制 ;第 二 ,
方法 与手段 ,以供参考 。
【 关键词 】 课堂导入
高中 教学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80(0 1 2 — 07 0 64 4 1 2 1 ) 0 09 — 2
学 的主 旨也就是重 心内容 ,有针对性 、有 目的性 , 切不能离 题过远 。所设 问题 可以采用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的方式 解决问题 ,快速地集 中学生 的注意力 。例如 , 第一次世界大 《 战 》课例 ,教师先在 黑板上写下 “ 趁火打劫”这一成语 ,然 后让学生猜其涵义 。学生们 对成语的解释五花A I ,众说纷 .1 ' 纭 ,教师对此避而不答 ,然后再连续抛出问题 :“ 战后损失 一 惨 重的有哪些 国家 ,趁火 打劫的又是哪些国家 ,他们获得 了 哪些 好处 ?”让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进入下 面的学 习。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应用

高中新课程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应用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加以强化。
因此教师就需要依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优化教学方式,采用更具趣味性的课堂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的几种课堂导入方式,以便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导入;高中生;历史;方式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很多教师会平铺直叙的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
因此教师就需创新课堂导入环节,充分的应用多种导入方式,让历史教学更加丰富。
一、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趣味性的内容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历史小故事,将学习的内容引出来;引导学生在故事的思考中,探索学习的内容,掌握历史知识并树立出清晰的学习脉络。
比如:在学习“秦—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些与秦国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如:吕不韦、赵高、蒙毅等;或者也可以讲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过程,研究等方面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对秦国的统一有初步的认识,并调动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热情。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融合了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等,如果教师能够将其应用到新课的导入环节中,则能够引导学生将其与历史时间联系起来,降低历史知识的学习难度。
二、借助多媒体引出新课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多媒体具有直观化与形象化的特征,能够将比较枯燥和难懂的知识点,采用小视频以及动态化的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让历史教学更加丰富与多元。
因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图片等,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晚清阶段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中展示圆明园被烧毁之前和烧毁之后的图片对比;播放一些纪录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列强侵华战争的残酷。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
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磁石深深把学生吸引住,像金钥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生动地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导课方法。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知识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历史课也不例外。
在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温故知新,顺势导入。
这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如《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来设计的:“明清两朝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领域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了,产生了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学说儒学进行批判。
那么在此之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学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这样的设问既能使学生回忆并巩固这一专题的前几课知识点,又能使使学生形成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学说在古代发展演变的整体概念。
二、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
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
教师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
比如可以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或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的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也可以使用拓展材料,提出问题。
例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导语可这样设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叫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要自称是皇帝呢?”这一连串的问句,造成强悬念,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而迅速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河北省 无极县 教 师进修 学校 翟 志明
【 } 商 要】 导 入新课是一 种教 学 艺 以这样设 问 : “ 你们知道 人是怎么来 的 他有什 么功绩能得 剑马克思这样 高 的 术, 融知 识性 、 趣味 性 、 思 想性 、 艺术性 吗?我国古代有 女娲捏土造人 的传说 , 评价?由此揭示课题 , 导入新课 。 于一体 。精心设计历史课 “ 导语” , j 妙 古代埃 及人认 为是创造 力之神 哈奴姆
果。 在历 史 教 学 巾导 入 新 课 的方 法 是 多 习 要 求 。 舍 身 炸 碉 堡 的伟 岸 英 姿 , 看 剑 了百 万雄
种多样 的 ,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比较
实 用 的 有 以 下 几种 :
一
设 问法的最大优 点是通 过寥 寥数 师过大江的英雄气概 , 看到了五星红旗
上启下的作 用。 如讲“ 瓜分 中国的狂潮 ” 就会肃 静下来 ,流露 出一 种渴望 的眼 以上方法外 ,还可采用现实联系法 、 谈
前, 通过提 问“ 《 马关 条约》 的影 响” , 自 光, 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了。教师 话导入法 、 音乐导入法 、 随机应变法 、 创 然过渡到 “ 台湾等大 片领土 的割让 ” 刺 就要抓住这个 有利时机, 把学生的无意 设情境法等。根 据教学 内容 , 选择合适 激了列 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 复习导人法 注意及 时地 转换 到有 意注 意上来 , 而故 的导语 , 就会收到 良好的效果。在设计 注重知 识的衔接 , 一举多得 , 它不仅 有 事或典 故起到 了牵线搭桥 的作用 。例 历史新课导入语时要 注意以下 问题 : 所
由复习 『 r I 课 入新课 , 这是最常用的 的强烈愿望 , 从而产生 自觉的丰动的学 带着战 歌去看看蒋 家土朝是 怎样覆 灭 方法。 一 般由教 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 习要求。 的问题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复习提问
历史教学的四种导入方法

历史教学的四种导入方法作者:黄丽玲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12期《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认知与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而且也是对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面对有别于传统教材的课程设置,历史教师的上课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与时俱进。
一位教师课上得好不好,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如何设计好课堂导入,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故事导入法学生对历史本来就陌生,时空上的距离也使他们对历史不感兴趣,如果教师的导入过于枯燥或直白,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历史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故事性的特点,即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历史课感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喜欢听历史故事。
因此,教师利用一些历史小故事来导入新课,这样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古代希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木马计”或“马拉松长跑”等故事进行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拉近历史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不过,故事导入法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多收集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和成语故事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影视及音乐作品导入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中学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教学,这也是教育与社会发展融合的表现之一。
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配上声音,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一
说, 在 高 中历 史 教 学 中 , 在进行中 , 应 该 积 极 地 选 取 学 生 身 边 的 熟 悉 的 内 容
警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
◆责 丹
( 吉林 省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要】课 堂教 学的导入 , 是课 堂教 学中最重要 的环节。但是 , 在高 中历史教 学中, 由于受 高考 的压力影响 , 受教 师教学观念 的影 响, 导致
在 实际教 学 中, 教 师对导入环节漠视 。鉴 于此 , 本文就如何在 高中历 史教 学中施 以导入 策略 , 从 高中历史课 堂导入 的现状进行分析 , 到如
、
高 中 历史 课 堂导 入 的现 状
进行谈话 , 用 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五 , 悬 念 导 入 策 略 。 在 高 中历 史 教 学 中 , 对历史事 件, 充 分 地 设 置 一
常言道 , 良好 的开端 是成功 的一半 。当然这 里的开 端必须 是 良好 的 ,
是有利于事件 发展的因素。在高 中历史课 堂教 学中 , 进 行优质 的导入 , 对 系列的悬念 , 也是一种 良好 的教学导 入策略 。因为在 高 中历 史教学 中 , 能 于一堂新授课 的教学无疑是至 关重要 的。因此 , 在 高 中历史教 学 中, 能 够 够对学生进行悬念设计的 目的有两点: 一方面是可 以迅速地激起学 生的学 用一段 精彩的导入 , 一 方面可 以达 到迅速 激发 学生 学 习的欲 望。另一 方 习兴趣 。 另一方面则就是能够 很好地 激活学 生的思维 活动 。当然 , 对 学生 面,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集中且 具有 目的性。但是 , 在 实际教学 中。 我 们 进行悬念设置 , 应该从学生 的最近发展 区进 行设置 , 且难 度适 中。 问题设 的教师由于受高考的压 力, 高 中历史 课 的课 时安排 , 再 加上教 师 自身对 导 置 不 当 , 进 而 达 不 到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的 目的 。 但 是 如 果 太 难 , 学 生 无 法 理 解 则又会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 , 在学 习“ 太平 天国后期 入环节缺乏正确的认识 , 这种种 因素 , 导致 教师对 历史课 堂导入 环节 的漠 学 习的 内容 , 视和忽略。为了抓紧时间, 直接进行 教学 活动 , 忽视 了学 生注意 力没 有集 的保卫战” 的时候 , 教师就可 以这 样说 : 太平 天国 的发 展 , 其 势头本 身是很 中到教 学内容 上这一事 实, 学生 的学 习效率 明显低 下 , 这显 然不 利于历 史 迅猛的 。 比如在 1 8 5 6年的东征胜利时 , 其政权 , 就 已经达 到了全盛 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方法浅谈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独具匠心,精心设计导入语可以创设出亲切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容易主动接受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
总之,成功的导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简要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入方法;温故知新;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63-01
一堂课的导入就像一篇作文的开头一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精采的、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会使整个教学进行得顺利、和谐、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课堂导入,做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整堂课的有效进行。
导入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把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面就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简要探索: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方法需要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整个教材的知识体
系,将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点在本课之前进行合理的迁移,即既可以对旧知识起到一定的复习作用,又能够对新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加强对旧知识印象的同时,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秦朝的统治》课例,以公元前356年的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进行知识性的回顾,其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第二,废井田,变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第三,统一度量衡,统一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其影响有:变法使秦国逐渐强盛,为实现统一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在复习了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导入本课的新内容,如:在“除商鞅变法的影响之外,秦朝统一全国还有哪些原因?秦朝又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为何秦朝统治时间又
这么短?”首先温习已学过的背景知识,然后再带着新的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联系生活导入法
所谓的“生活导入”也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引导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历史。
历史是过去事件的总结和记录,是过去式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历史与现在是割裂开的。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的一些常识作为历史学习的导入点。
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把历史进行综合汇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所取得的成就出发,组织设计课堂导入。
如以过去被大家所熟知的“三大件”
入手,上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大件是你们父母结婚必备的条件;80年代的“三大件”指的的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这是家庭富裕的象征;90年代的“三大件”是“空调、电脑、大哥大”那是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那进入21世纪以来,你们认为“三大件”又是什么呢?“三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又通过一个问题将主题直接导入“改革开放”的课堂内容。
三、故事导入法
大多数人都是情感丰富的。
对于青少年来说,身边的历史。
总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但并不会了解得很全面,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面较宽,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一般来说,他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知之较少者渴望更详尽地了解它,知之较多者,渴望探究其根源,掌握其来龙去脉。
例如,有些人听过很多历史人物,如戚继光、屈原等,可是也许没有深入的了解。
而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上课铃响后,学生匆忙地从课间的吵闹玩耍中回到教室无法迅速地集中注意力,老师可以先讲述有关名人的英雄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求知欲。
四、直观图像导入法教学实践表明
变化性大、刺激强度大、形象且有趣的材料,往往能够引起学
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关注,进而达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功效。
一般说来,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重要知识的体现。
很多重大事件、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学生大脑。
对高中学生而言,直观形象的材料,往往比长篇大论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因材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入,也是一直效果显著的方法。
如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可用ppt投影出秦和西汉的疆域,让学生进行两相比较。
这样通过直观图像的导入,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音乐导入法
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并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音乐的起伏即可自然导入新课内容。
如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时,选播《十送红军》歌曲,其优美动听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不用教师多费口舌,长征中红军艰苦斗争的场面,就会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