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知识点复习,梁光祥
操作系统导论复习要点(张不同版)

操作系统导论复习要点课程内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3)第二章进程和处理机管理(2+9)第三章存储管理(6)第四章设备管理(4)第五章文件管理(2)第六章Windows操作系统第七章Unix操作系统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本章要点操作系统的地位: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角度操作系统的定义:研究操作系统的四种视角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功能、类型基本概念:批处理、多道程序设计、作业、任务、进程和线程、接口、虚拟存储、文件讲课顺序的一些调整1.1 计算机系统概述1.2 操作系统的概念1.3 操作系统的功能1.4 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1.5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1.6 操作系统的分类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视角●操作系统:管理物理设备。
●实用程序:支持其他软件编制和维护的软件。
●应用程序:特定应用领域的专用软件。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1.1 操作系统的地位1.2 操作系统¡ª¡ª四种视角用户接口资源管理虚拟机作业组织软件的视角1.2.1 操作系统--软件的视角操作系统作为软件的外在特性和内在特性外在特性:命令、调用、语法等等内在特性:结构特点1.2.2 操作系统¡ª¡ª用户接口的视角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接口。
最终用户系统用户(用户)命令:指计算机用户要求计算机为其工作的指示。
命令的表现形式:字符形式:比较灵活,但是繁琐而难记菜单形式图形形式:直观易记,不够灵活命令的使用方式:脱机使用方式(off-line)联机使用方式(on-line)1.2.3 操作系统¡ª¡ª资源管理的视角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各类资源的管理者,它负责分配、回收以及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跟踪资源的使用状况,满足资源请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协调各程序和用户对资源的使用冲突。
监视资源分配/回收资源保护资源1.2.4 操作系统¡ª¡ª虚拟机的视角操作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的虚拟机器,它为应用软件提供了许多比计算机硬件功能更强或者计算机硬件所没有的功能。
操作系统知识点复习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0章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由操作员、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
软件系统:有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类。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层次不可缺少的软件;支撑软件是支撑其他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软件;应用软件是特定应用领域的专用软件。
硬件系统: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组合,是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
如今计算机硬件的组织结构仍然采用冯诺依曼基本原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通常把控制器和运算器做一起称为中央处理机cpu,把输入输出设备统称为I/O设备)。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详细:Cpu的四大组件构成:ALU、CU、寄存器和中断系统。
存储器:理想存储器是大容量、高速度和低价位。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器的分层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用于解决cpu和内存读写速度过于不匹配)、主存(RAM和ROM)、磁盘和磁带。
I/O系统:由I/O软件和I/O硬件组成,前者用于将数据输入主机和将数据计算的结果输出到用户,实现I/O系统与主机工作的协调。
I/O硬件包括接口模块和I/O设备。
关于系统中断:利用中断功能,处理器可以在I/O操作执行过程中执行其他指令。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操作系统的定义: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计算机的四代发展:(1)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没有晶体管,使用机器语言写成的)(2)有监控系统的计算机(出现晶体管,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出现了单道批处理系统)(3)带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出现了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出现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相当于系统中断,由于多道程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对响应时间的要求,出现了分时系统。
多批道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操作系统的形成。
)(4)多元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分布式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发生。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原稿)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原稿)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1. 操作系统概述1.1 定义与作用1.2 常见操作系统的分类1.3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2. 进程管理2.1 进程的定义2.2 进程状态及转换2.3 进程调度算法2.4 进程同步与互斥2.5 进程通信方式3. 内存管理3.1 内存的分段与分页3.2 虚拟内存与页面置换算法3.3 内存碎片整理与分配算法3.4 页面置换策略3.5 内存保护与地址转换4. 文件系统4.1 文件系统的组成4.2 文件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4.3 文件操作与共享4.4 目录管理与文件的打开访问4.5 文件存储原理与文件的备份5. 输入输出管理5.1 I/O设备的分类5.2 缓冲区管理与设备驱动程序 5.3 I/O控制方式与I/O操作指令 5.4 磁盘调度算法5.5 文件系统缓存管理6. 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6.1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6.2 网络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6.3 分布式操作系统的通信与同步6.4 分布式文件系统与进程迁移6.5 虚拟化技术与云操作系统7. 安全与保护7.1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威胁7.2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7.3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7.4 安全协议与加密算法7.5 操作系统安全的最佳实践附件:- 附件1:操作系统调度算法实现代码示例- 附件2: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实验报告范例- 附件3:操作系统文件系统设计法律名词及注释:- 著作权:指对某一独创性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 版权法:一种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用于保护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
- 公开许可:通过特定的许可证向公众授权某项内容的使用、复制、修改、分发等行为。
操作系统复习提纲(不完整版)

第一章1. 什么是操作系统(OS)?作用是什么?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作用管理好这些设备,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吧和系统吞吐率,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简单的借口,便于用户使用2.OS的主要功能是什么?①处理机管理:进程同步(参考信号量机制)、进程控制(状态的转换)、进程通信和调度②存储器管理:是对内存进行分配、保护和扩充③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④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3.OS有哪几大特征?基本特征是什么?①并发性②共享性③虚拟性④异步性基本特征:并发性4•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①方便性②有效性③可扩充性④开放性5. 单道批处理的缺点: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程序,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6. 多道批处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的资源7. 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技术(虚拟技术)时分复用技术:利用设备为一用户服务的空闲时间,又转去为其他用户服务,使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空分复用技术:利用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分区域存放和运行其他的多道程序,以此来提高内存的利用率第二章1.前趋图的理解和使用(课本和作业)P342. 什么是进程P36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由程序段、相关数据和PCB 块三部分构成进程实体3. 进程的特征有哪些P36①动态性②并发性③独立性④异步性4.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P36①就绪状态:进程已处于准备好的状态,即进程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的资源的状态②执行状态:进程获得CPU,程序正在执行的状态③阻塞状态:OS 把处理机分配给另一个就绪进程,让受阻进程处于阻塞状态5. 进程三种状态的转换(很大几率会考)P37就绪州完成/ \/ 逬程调度..阴塞V ) VO请求(—拥转换过程:①就绪T执行,处于就绪队列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CPU)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转变成执行状态。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复习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复习第一章:1.什么是操作系统?2.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3.什么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什么是多道批处理系统?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各是什么?5.什么是分时系统?特征是什么?6.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7.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有哪三种?第二章:1.什么叫程序?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前趋图?(要求会画前趋图)3.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是什么?4.什么叫进程?5.进程的特征是什么?6.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什么?请画出状态转换图7.系统中的进程之间是什么样的结构关系?(家族关系或树形结构)8.什么叫临界资源?什么叫临界区?9.什么是进程同步?什么是进程互斥?10.进程同步或互斥时常用的信号量有哪几种?如何利用它们写出同步、互斥的例子?11.对给定的前趋图会利用信号量实现前趋关系12.能读懂利用记录型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程序13.能读懂读者——写者问题程序14.什么叫高级通信?什么叫低级通信?15.进程之间是如何进行高级通信的?16.什么是线程?为什么要引入线程?有什么属性?17.进程有哪几部分组成?创建进程系统要做哪些工作?18.什么是原语?19.什么是P操作?什么是V操作?第三章:1.什么是高级调度?什么是低级调度?什么是中级调度?2.常用进程调度算法有哪些?是如何定义的?各有什么优缺点?3.按各占用处理的方式分类,优先权调度算法分为哪两类?分别叙述之。
4.按确定优先权的时机分类,优先权调度算法分为哪两类?分别叙述之。
各有什么优缺点?5.在实时调度中,非抢占方式调度算法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优缺点?6.在实时调度中,抢占式调度算法分为哪两种?7.进程(线程)常用的调度方式有哪三种?8.什么叫死锁?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什么?9.预防死锁有哪几种方法?各是如何实现的?各有什么优缺点?10.什么是系统安全状态?11.什么是死锁的避免?常用的算法是什么?基本思想是什么?12.什么是死锁的检测与解除?13.什么是死锁定理?14.常用的死锁解除方法有哪两种?第四章:1.什么叫静态重定位?有什么优点、缺点?2.什么叫动态重定位?有什么优点、缺点?3.什么叫连续分配方式?4.连续分配方式分为哪四种?5.什么是首次适应算法?有什么优缺点? - - 要求会做这类计算题6.什么叫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有什么优点、缺点?- - 要求会做这类计算题7.什么叫最佳、差适应算法?有什么优点、缺点?8.回收区与内存中的空闲区有哪四种关系?9.什么叫“拼接”(紧凑)?为什么要采用此种技术?10.简述动态重定向的实现算法?11.为什么引入分页存储管理?12.什么叫页表?13.叙述分页管理中的地址变换过程14.什么叫慢表?什么叫快表?15.具有快表的存储管理中的地址变换过程如何进行的?16.为什么要引入分段存储管理方式?17.段式管理的地址变换过程如何进行?18.为什么引入段页式存储管理?19.为什么引入虚拟存储器?20.什么叫虚拟存储器?21.虚拟存储器的特征是什么?22.什么是局部性原理?23.什么是最佳置换算法?优缺点各是什么?24.什么叫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优缺点各是什么?(会独立完成笔记本上的例子)25.何为LRU算法,优缺点各是什么(同24)第五章:1.什么叫I/O系统?2.I/O设备有哪些类型?3.通道类型有哪三种,各有什么优缺点?4.什么是程序I/O控制方式,什么是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什么是DMA控制方式,什么是I/O通道控制方式?5.什么是设备分配的安全方式,什么是设备不安全分配方式?6.为什么要引入逻辑设备的概念?7.Spooling技术的基本思想什么?8. Spooling系统包含哪些部分?9.通过Spooling如何输入、输出?10.磁盘调度中(1)什么是先来先服务算法?(2)什么是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3).什么是扫描算法(电梯调度算法)?(4) .什么是循环扫描算法(单向扫描算法)?各有什么优缺点?(会用每种算法计算走过的轨迹与平均寻道时间)第六章:1.什么叫文件?什么叫文件系统?2.什么叫有结构文件?什么叫无结构文件?3.如何创建一个文件?4.如何打开一个文件?5.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文件的物理结构?6.什么叫定长记录式文件?什么叫变长记录式文件?7.什么是顺序结构?8.对定长记录式文件能否随机访问?为什么?对变长记录式文件能否随机存取?为什么?9.什么是索引文件?10.什么是索引顺序文件?11.在外存分配中,什么是连续分配?什么是连接分配?什么是索引分配?各有什么优缺点?12.对目录管理的主要要求有哪些?13.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14.文件目录结构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2)1.1操作系统概念 (2)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 (2)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3)1.4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模型 (3)1.5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3)1.6操作系统主要类型 (3)第二章进程管理 (4)2.1.进程概念 (4) (4)2.2.进程控制 (5)2.3.进程互斥与同步 (5)2.4.进程通信 (5)2.5.线程 (5)第三章处理器调度与死锁 (6)3.1.处理器调度 (6)3.2.死锁 (7)第四章存储管理 (8)4.1.程序的链接和装入 (8)4.2.分区式存储管理 (8)4.3.分页式存储管理 (8)4.4.分段式存储管理 (9)4.5.段页式存储管理 (9)4.6.虚拟存储管理 (10)第五章设备管理 (11)5.1.输入输出系统 (11)5.2.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11)5.3.缓冲技术 (14)5.4.分配策略: (14)5.5.输入输出软件 (14)5.6.虚拟设备 (14)5.7.磁盘存储管理 (14)第六章文件管理 (15)6.1.概述 (15)6.2文件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15)6.3.文件目录 (15)6.4.文件储存空间管理 (16)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1操作系统概念1.配备操作系统的目的1)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2)有效管理计算机2.操作系统的目标1)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2)提高系统效率3)具有可扩充性4)具有开放性5)具有可靠性6)具有可移植性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1.处理器管理功能1)进程控制2)进程同步3)进程通信4)调度2.存储管理功能1)内存的分配与回收2)内存保护3)地址映射4)内存扩充5)内存共享3.设备管理功能1)缓冲管理2)设备分配与回收3)设备驱动4)实现设备独立性5)实现虚拟设备4.文件管理功能1)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2)目录管理3)文件的读写管理4)文件保护5.网络功能1)网络资源管理2)网络通信管理3)网络管理6.用户接口1)命令接口2)程序接口3)图形接口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并发2.共享3.异步4.虚拟1.4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模型1.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1)单核结构a)整体模块结构b)分层结构2)微内核结构2.操作系统的运行模型1)独立运行的内核模型2)嵌入进程中的执行模型3)作为独立进程运行模型1.5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1.人工阶段从计算机产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机器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2.监控程序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监控程序干预下的单批道处理系统。
3.操作系统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随着通道技术和中断技术的实现,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成为现实。
4.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微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1.6操作系统主要类型1.批处理操作系统2.分时操作系统3.实时操作系统4.微机操作系统5.网络操作系统6.多处理器操作系统7.分布式操作系统8.嵌入式操作系统第二章进程管理2.1.进程概念1.进程映像的组成1)进程控制块(PCB)2)进程执行程序(code)3)进程执行所需数据(data)4)进程工作区2.进程的基本特征1)动态性2)并发性3)独立性4)异步性5)共享性3.进程与程序的区别1)进程是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是动态的,程序是有序代码,是静态的;2)进程能够并发执行,程序只能顺序执行;3)进程有生命周期,在计算机运期间才有可能存在,而程序可以永久在外存;4)进程有程序,数据及相关控制块组成,程序只是进程执行中的一段代码;5)程序与进程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4.进程控制块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5.进程状态及转换2.2.进程控制1.进程创建1)申请一个空闲的PCB,为之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2)新进程分配内存资源,3)分配其他的资源4)初始化PCB5)将进程插入就绪队列2.阻塞原语和唤醒原语的作用正好相反。
2.3.进程互斥与同步1.进程访问临界区应遵守的原则:1)空则让进2)忙则等待3)有限等待4)让权等待2.开关中断指令又称硬件锁3.实现进程互斥与同步的方法1)硬件法2)软件方法3)信号量机制4.管程的组成:1)管程内部的数据结构2)对数据结构操作的一组过程3)对共享数据结构的初始化2.4.进程通信1.信箱通信的同步规则1)如法的信箱已满,则发送进程转变成等待信箱状态,直到有空格时才唤醒;2)如信箱中没有信件,则接受进程转成等待信件状态,直到有信件时才唤醒。
2.管道通信的基础是文件系统2.5.线程1.引入线程后,线程与进程的工作分配线程:能够并发执行的实体,能够被系统独立调度与分派的基本单位进程:资源分配的实体2.线程分类1)用户级线程2)内核支持线程3)混合式线程3.线程有点1)用户级线程的切换速度高于支持内核线程的切换速度2)用户级线程可以在任何操纵系统上运行3)线程调度灵活第三章处理器调度与死锁3.1.处理器调度1. 定义按一定的规则分配处理器批处理作业:需要高级和低级调度中断作业:低级调度3.作业用户交给计算机所做的工作。
由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组成。
交换式作业又称终端作业或连击作业批处理作业又称脱机作业4.选择调度算法的评判指标(1)CPU的利用率(2)系统吞吐量(3)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4)周转时间(5)响应时间(6)截止时间(7)优先权原则(8)公平原则5.调度算法(1)先来先服务算法调用后背队列中最先进入队列的一个或多个作业。
属于非剥夺式调度。
特点:利于长作业,不利于短作业。
简单易实现。
效率低。
只顾等待时间,不过执行时间。
(2)短作业/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调用运行时间短的作业,属于非剥夺式调度。
特点:降低平均等待时间,提过系统吞吐量。
对长作业不利。
(3)最高优先权调度算法调度优先权高的作业,分为:非抢占式:被调进程一直运行,直到结束或等待事件发生才主动放弃CPU。
抢占式:运行中的进程将CPU的使用权让给优先权高的(4)最高响应比算法系统响应时间作业等待时间+作业要求时间R= =作业要求运行时间作业要求时间属于非剥夺式调度。
(5)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进程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结束,系统将产生一个中断。
属于剥夺式算法(6)最短剩余时间优先调度算法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改造得到的剥夺式算法。
(7)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1)设置多个不同优先权队列,从上往下队列优先权依次降低。
各队列时间片不等。
优先权越高,时间片越短。
同一级进程,执行时间相同。
(2)新进程进入队列时,首先排在第一个就绪队列队尾,按照先来先服务原则等待调度。
调度中,按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执行。
(3)仅当第一个就绪队列空闲时,才调用第二个就绪队列中进程执行。
依次类推。
(4)执行中,按最高优先权剥夺式调度算法执行。
6.实时调度任务的空闲时间=任务的截止时间-任务剩余执行时间-当前时间7.进程切换处理器模式切换:(1)保存中断进程的处理器现场(2)将处理器由用户态转向和心态(3)根据中断级别设置中断屏蔽位(4)根据系统调用号或中断号,调用相关处理程序。
进程切换模式:(1)保存CPU现场(2)修改PCB(3)给PCU挑选新进程(4)修改新进程PCB设置新进程地址空间,恢复存储管理信息(5)根据新进程PCB中保存的CPU环境,恢复CPU现场,执行新进程。
3.2.死锁8.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2)请求和保持条件(3)不剥夺条件(4)循环等待条件9.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预防:破坏4个必要条件避免:分配资源前,进行安全性检查。
检测:根据资源分配图进行检测。
解除:第四章存储管理4.1.程序的链接和装入1.程序运行需经过的阶段编译、链接和装入2.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逻辑地址空间:一个目标模块(程序)或装入模块(程序)的所有逻辑地址空间结合称为逻辑地址空间或相对地址空间4.将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成机器能够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这种转换称为地址映射、地址变换、重定位。
4.2.分区式存储管理(1)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原理:内存空间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两部分,用户程序有装入程序从地地址开始装入,且一次只能装入一个程序。
(2)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原理:在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基础上,将用户区划分成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区域,系统允许同时装入多道程序进入内存使他们能够并行执行。
(3)可变分区存储管理1)原理:程序装入前不建立分区,而是在程序运行时很据内存空间的需要而动态建立。
2)分配算法a)最先适应算法:有低地址找到能够满足程序要求的空闲分区。
b)最佳适应算法:按空虚分区的长度从小到大组织空虚分区,然后从小的开始寻找能够满足程序要求的空虚分区。
c)最差适应算法:将内存中最大的分区分配给请求装入的程序。
3)回收4)覆盖于交换技术覆盖技术:程序内部的内存扩充技术除了跟程序外,其余的所有程序有属于可覆盖程序。
交换技术:程序间的内存扩充技术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交换是指进程交换。
4.3.分页式存储管理采用离散分配内存的方式,基本单位时页面。
1)原理一个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区域,称为页。
并对进程的所有页面从0开始进行编号物理地址空间也按同样的方法换分与页面长度相同的区域内存地址的所有页框也从0依次进行编号2) 页内碎片由于最后一页往往不能装满物理块,于是会有一定的内存空间浪费现象,我们称为页内碎片。
3) 逻辑地址结构每个页面大小是212=4K地址空间最多允许有220=1M 个页面逻辑地址=页号X 页长+页内地址4) 地址变换a) 地址变换机构自动将一维逻辑地址划分成页号和页内地址b) 将页号和页表寄存器中的页长进行比较若页号大于页表长度,系统产生中断否则继续根据页表寄存器中页表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c) 在找到的页表中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从而形成物理地址。
5) 快表一般允许存放32~1024个页表项6) 两级页表对一个大页表进行分页,分的的各个页面称为页表页面或页表分页每个越帮越忙在外层表中有一个外层页表项,用来记录页表页面在内存中所存放的物理块的块号。
31 22 21 12 11 04.4.分段式存储管理1) 实现原理将程序的逻辑地址划分才若干个子程序,每个子程序为一个段,每个段从0开始编址,一段为单位将程序存放于不相邻的内存空间。
2) 二位逻辑地址31 24 23 0一个作业最得多允许28=256个段3) 4.5.段页式存储管理1)原理将程序的逻辑地址分成若干个段,每个段分成若干个页。
2)逻辑地址结构31 24 23 12 11 04.6.虚拟存储管理1.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特征1)离散性2)多次行3)部分装入4)逻辑扩充5) 交换性2.虚拟存储器的大小由内存和外存容量之和决定。
3.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在分也是存储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支持虚拟存器而形成的一种存储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