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起源假说

合集下载

音乐的起源

音乐的起源
操作 模式:
心理操作 水平:
情感状态 与效应:
感知
表象与记 忆 情绪与感 情愉悦
感受
感悟
心象与想象 意象与领 悟
情境与精神 意境与精
愉悦
神升华
父亲
•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 直到长大以后 才
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 装做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 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 去安康
•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
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 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
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 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感谢一路上有你
• 个人欣赏喜好及音乐现状
情感说
• 这一观点是认为人类
的音乐天才是由其动 物祖先而得,因为雌 雄淘汰使动物需利用 其声音引诱异性,用 声音来发泄自己的感 情。
巫术说
巫术说是指音乐从原始民族巫术中产生, 许多民族的音乐依存于仪式祭典等宗教 性活动,一些开化民族,其古代生活中 的音乐也不例外。不过,用巫术说去解 释艺术起源,实际上也就是用实用论去 解释艺术起源。因为在原始人心中,艺 术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 劳动号子
模仿说
• 模仿说是指人类从大自
然中模仿各种动物的鸣 叫声,动人的啁啾,起 伏的旋律感,从而演变 为音乐。不过时至今日, 用模仿说来解释艺术起 源问题已成强弩之末, 取而代之的是介乎模仿 与劳动之间的游戏说。
游戏说
• 这一观点的始作俑者是哲学家康德。他
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 害关系”的论断,指出美的超功利性。 同样,艺术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它是不受对象的感性存在和理性概念的 束缚而获得的一种自由的活动。

音乐的起源

音乐的起源

音乐的起源:1,异性求爱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0-1882)2,模拟自然说(英国出版家克威斯特古希腊哲学家漠克利特)3,信号说(德国心理学家修顿普特)4,劳动语言说马克思5,语言抑扬说(法国哲学家卢梭英国哲学家史宾塞)6,太一说7,音乐与巫术(法国音乐家孔百流)音乐的内容:1,有关狩猎活动的:黄帝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2,有关农牧生产的:葛天氏之乐3,有关自然灾害的:朱襄氏之乐:士达五弦乐4.关于战争的:舜时,禹对苗人的战争原始乐舞的内容:葛天氏之乐蜡辞朱襄氏之乐云门咸池萧韶大夏大大武主要乐器:1击乐器:最重要的乐器是鼓磬:一种石制乐器编磬2,吹管乐器:1,埙:我国最古老的旋律乐器2.骨笛骨哨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9000年可考的依据。

20支,距今9000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1.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礼乐制度:公元前1058年制定了礼乐制度,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如:八佾之舞佾:舞队八人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雅乐制度:是在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典雅纯正)特点:1,以齐秦为主2,曲调简单3,节拍缓慢后雅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内容与颂相似,所以场合亦大体相同;小雅比较接近于民歌或者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常用于士大夫饮酒礼中,唱时用瑟或琴伴奏,称为弦歌西周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颂雅雅房中乐四夷之乐1,颂:大典乐歌,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以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内容:史诗性的,往往带有一些神话色彩,音调也以缓慢为特色,但比六代之乐可能要清越一些唱时用瑟伴奏2,房中乐:后妃们在宫中侍宴时演奏的乐歌,以周南,召南之类民歌为主,唱时不用钟,磬,只用琴,瑟伴奏3,四夷之乐:秦,楚,吴,越等边区各名族的音乐,多属歌舞性质,伴奏以吹奏乐器为主4,六代之乐: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黄帝云门祭天神;尧大咸祭地神;舜大韵祭四望;禹大夏祭四川;汤大祭先砒;周武王大武祭先祖西周的音乐机构:1,周王朝为施礼乐,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2,周朝王家的音乐机构归大司乐领导3,周朝音乐机构的主要职能:音乐行政,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西周的音乐教育:1,音乐教育的目的:为巩固周王室的阶级统治2,教育对象:主要是王和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周子)3,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音乐美学理论演唱艺术和舞蹈艺术4,音乐的学习年龄:13-20岁音乐发展:1礼崩乐坏2,郑卫之音:a褒:音声之至妙b贬:乱世之音也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大约在公元前1066-541年左右)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大多是江汉,黄河流域一带的民歌诗经中歌曲的分类:风土之音“风”:十五国风,共有106篇,黄河流域以及江汉流域一带的民间歌曲,最优秀,多达十几种曲式手段,表现手法丰富。

浅谈中国史前史“音乐起源”问题

浅谈中国史前史“音乐起源”问题

浅谈中国史前史“音乐起源”问题1. 引言1.1 中国史前史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研究中国史前史时期的音乐起源问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

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通过对史前史时期音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对中国史前史的音乐起源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我们对音乐起源理论的认识,为世界音乐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史前史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还在于对人类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1.2 音乐起源的探讨中国史前史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中关于音乐起源的探讨更是引人关注。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

在探讨中国史前史时期的音乐起源时,人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还能探讨史前史时期人类的音乐表现形式。

通过考古发现与音乐起源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古代中国社会的音乐传统和发展历程,探讨音乐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于音乐起源的学术争议仍然存在,不同学者对于音乐起源的观点各不相同。

尽管存在争议,但音乐起源的可能性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过对中国史前史的音乐传统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可以为人类音乐起源研究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2. 正文2.1 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可以追溯至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

在中国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中,如宫廷乐队、祭祀仪式、农耕活动和娱乐表演等。

古代中国人将音乐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和精神,传达情感和意义。

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受到周代乐律制度的影响,音乐被分为雅乐和俗乐两种类型。

雅乐在宫廷和祭祀中演奏,具有庄重高雅的气质,俗乐则是民间音乐,更注重娱乐和欢乐。

古代中国的音乐器乐丰富多样,包括琴、瑟、笛、鼓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特定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音乐的起源

音乐的起源

音乐得起源音乐不仅就是艺术门类得一脉,而且就是作为人类得一种社会现象,就是伴随着人类得出现而产生得;或者更确切得说。

它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

那么音乐就是什么?音乐究竟就是如何起源得?古今中外有不同得说法。

我把它分成就是国外说与国内说。

国外说:在古希腊语中,“mousike”意为属于缪斯女神得东西,她并不仅指音乐,虽然音乐(music)一词由此派生而来。

缪斯就是希腊神话中九位美丽得文艺女神得通称,她们住在帕尔那索斯山,各司其职,分别掌管诗乐,舞蹈,抒情诗,历史,喜剧,悲剧,颂歌,史诗与天文。

因此对希腊人来说,音乐与诗歌密不可分,有时还与舞蹈、戏剧相结合。

音乐在古希腊人得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

古希腊神话宣称神就是音乐得发明者与最早得实践者,而在圣经得故事中,神就是一种至高无上得存在,神创造了人。

因此人始终坚信着神给了自己所需要得食物,房子,山水,也包含了音乐。

音乐之所以存在,也就是因为神。

而国内说却有四种不同得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音乐就是巫术说: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中得一些自然现象不理解,她们认为一定就是这些自然现象由某一位神(图腾)所操纵,这样有了为祈求神得保佑而搞一些活动,由于这些礼仪活动得需要就产生了音乐。

这一观点与西方神创说得观点基本一致。

第二种观点,认为音乐就是劳动说:我们得祖先主要从事集体得体力劳动,像打猎、采野果、砍树木、搬石头等。

集体劳动需要一种整齐得声音来指挥大家统一行动。

体力劳动也需要一种有号召得声音来鼓劲。

于就是,一种有规律,有力量得声音就出现了:“哎嗬,吭哟”,这就就是最早得音乐。

而当打猎成功或获得丰收时,人们又需要一种有节奏得声音来表示欢庆,于就是最早得舞蹈音乐就产生了。

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直立行走,于就是手与脚分下,胸腔也发达了,声带及其她器官也健全了,大脑也发育成熟了。

这样人们才有能发声得嗓子,能演奏得双手与能进行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得头脑。

这些都说明音乐来源于劳动。

关于音乐的知识

关于音乐的知识

关于音乐的知识标题:关于音乐的知识导言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和谐的声音和旋律传递情感和感受。

在各个文化中,音乐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充当娱乐的媒介到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起源、音乐的分类、音乐的作用以及如何欣赏音乐。

一、音乐的起源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

早期人类利用简单的乐器,如用骨头或石头制成的打击乐器、用兽皮和竹子制成的吹奏乐器,以及自己的声音创造音乐。

这些原始的音乐形式起初可能是用来表达情感、交流和庆祝特殊事件的。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复杂的乐器,如弦乐器和管乐器。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被认为是与神灵相通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逐渐与宗教、娱乐和艺术结合,并在不同的文化中发展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二、音乐的分类音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音乐的风格和流派。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音乐流派,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传统音乐等。

每个流派都有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点。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音乐的用途。

这包括娱乐音乐、宗教音乐、庆祝音乐、治疗音乐等。

每种类型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传达信息或创造特定的氛围。

三、音乐的作用音乐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许多影响力,包括情感、认知和社交方面。

首先,音乐有能力影响人的情感。

通过旋律、和声和歌词,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喜悦、悲伤、激动和平静等情感。

这种情感影响使得音乐成为人们在喜怒哀乐中的伴侣和宣泄的媒介。

其次,音乐对人的认知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听音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使人更加专注和集中。

另外,音乐也具有社交的功能。

音乐可以促进社会联系和交流,尤其是在群体活动、音乐会和社交聚会中。

音乐鼓励人们共同享受和参与,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四、如何欣赏音乐欣赏音乐是一种学习和培养的能力。

音乐起源的说法

音乐起源的说法

音乐起源的说法1、音乐起源的说法: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太一说、巫术说、语言抑扬说、异性求爱说、信号说2、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德国“万年骨笛”距今约三万五千3、《神奇秘谱》明代朱权4、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中记载了黄帝时期的一首民歌《弹歌》5、《葛天氏之乐》是一部载歌载舞的乐舞,表演时有三个表演者手中拿着牛尾巴,边舞边唱,一共有八首歌曲。

6、《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7、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贾湖古笛为我国最早的古笛。

8、周代的礼乐制度王贵为天子,因而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周代掌管音乐的乐官有大司乐。

9、音乐教育机构:6~9阶段在家学习,如干支、数目、四方之名等;10~20主要学习儿童的礼仪、器乐、诵读诗文、跳《勺舞》;20岁以后开始学习,成年礼仪,舞《大夏》。

10、六代乐舞:黄帝的《云门》、唐尧的《咸池》、虞舜的《箫韶》、夏禹的《大夏》商汤的《大濩》、周代的《大武》。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余约500年内出现的15国的民间歌曲,共160篇,是诗经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12、荀子《成相》篇,是我国音乐说唱的元祖。

13、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秦青“生振林木,响遏行云”伯牙的“高山流水”14、八音分类法依据乐器制作的材料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金类乐器:铜铃、铜鼓。

石:磬、排箫。

土:陶鼓、陶玲等。

木:柷、敔。

丝:瑟、筝。

革:应、鼍骨等。

匏:笙、竽、竹:箫、篴。

15、三分损益最早记载于《管子·地员》中。

16、十二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17、汉承秦制,汉乐府设立“太乐”和“乐府”。

汉哀帝取消。

18、“协律都尉”李延年1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保存了汉至唐的大量乐府歌词。

20、徒歌(情场无伴奏)—但歌(一个人唱三人和)—相和歌(一人持节者歌,以管弦相伴奏)—相和大曲(歌舞伴奏一起)。

音乐起源的说法

音乐起源的说法

1、音乐起源的说法: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太一说、巫术说、语言抑扬说、异性求爱说、信号说2、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德国“万年骨笛”距今约三万五千3、《神奇秘谱》明代朱权4、东汉赵晔撰的《吴越春秋》中记载了黄帝时期的一首民歌《弹歌》5、《葛天氏之乐》是一部载歌载舞的乐舞,表演时有三个表演者手中拿着牛尾巴,边舞边唱,一共有八首歌曲。

6、《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7、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贾湖古笛为我国最早的古笛。

8、周代的礼乐制度王贵为天子,因而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周代掌管音乐的乐官有大司乐。

9、音乐教育机构:6~9阶段在家学习,如干支、数目、四方之名等;10~20主要学习儿童的礼仪、器乐、诵读诗文、跳《勺舞》;20岁以后开始学习,成年礼仪,舞《大夏》。

10、六代乐舞:黄帝的《云门》、唐尧的《咸池》、虞舜的《箫韶》、夏禹的《大夏》商汤的《大濩》、周代的《大武》。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余约500年内出现的15国的民间歌曲,共160篇,是诗经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12、荀子《成相》篇,是我国音乐说唱的元祖。

13、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秦青“生振林木,响遏行云”伯牙的“高山流水”14、八音分类法依据乐器制作的材料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金类乐器:铜铃、铜鼓。

石:磬、排箫。

土:陶鼓、陶玲等。

木:柷、敔。

丝:瑟、筝。

革:应、鼍骨等。

匏:笙、竽、竹:箫、篴。

15、三分损益最早记载于《管子·地员》中。

16、十二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17、汉承秦制,汉乐府设立“太乐”和“乐府”。

汉哀帝取消。

18、“协律都尉”李延年1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保存了汉至唐的大量乐府歌词。

20、徒歌(情场无伴奏)—但歌(一个人唱三人和)—相和歌(一人持节者歌,以管弦相伴奏)—相和大曲(歌舞伴奏一起)。

简述音乐的起源

简述音乐的起源
◎ 音 乐 文化
简述 音 乐 的起 源
贯 之 户 uI6寸 印 l/圳 心 一-u yJ
汤 磊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 :音乐源 自于人类的生活 ,它诞生 于人 类社会 ,但对 于音 乐是何时期 诞生的却无从得知 。关于音 乐的起源有 以 下三个观点 。音 乐起源于模仿说认 为音 乐就 是源 自于人 类对 自然界声音 的模仿 ;音 乐起 源于感情说认 为音 乐源 自于 人 类的感情 ,离开情感音 乐就 失去存在的 意义;音 乐起 源于劳动说认 为音 乐源 自于人 类的生产劳动 。每一个学说观 点都 有一定的推论依据 ,每一个学说 派 系都 有其支持 者。 关键词 :音 乐的起 源;音 乐模仿说 ;音 乐感情说 ;音 乐劳动说
一 、 音 乐 的 神 话 说 关 于音 乐 的起 源最 早 的学 说应 该是 音 乐 的神话 说 。在 人类 对 世界诞 生的认知缺 乏 的时期 ,人们认 为世界万物都 是 由造物 主神所 创造 的。上帝七 日创世 ,盘古 开天辟地 。无论是 中国的还是 国外 的 神话故事 ,神在人们 的眼 中都 是全知全 能的存在 ,人们都对 神充满 了崇拜 、敬畏 的心情 。人们认 为世 间万物都是 由神 所创造 的 ,那么 音乐应该 也出 自于神 之手 。在 我 国的神 话故事 中就有 关于乐神 的记 载 ,传说 中我 国的乐 神是太子 长琴 ,他 是火神祝融 的儿子 。 《山海 经 》中曾记载 : “火 帝正农桑 ,忽 闻天 地欢歌 ,从 而叹 日有 神出于 世 ” 。古 希腊的音乐 之神是 阿波罗 ,他 是众神之 主宙斯 的儿子 ,也 是 太 阳神 。无 论是 中国的神话 故事还是 国外 的神话故 事 中都有音 乐 之 神的存在 ,从侧 面也说 明了音 乐起源 于神 ,是神将音 乐传授给 了 人 类 。 随着人 类 思想 不断 的进 化 ,无 神论 的提 出否 定 了神 的创世 说 。音乐起 源于神 话说的观点也就无法成立 。 二 、音乐 的模仿说 人类 天 生就 善 于模 仿其 他 的一 些事 物 ,这也 许是 区别人类 和 其它 动物 的关 键所在 。有些人认 为最初 的音 乐可能就是 人类单纯 的 模仿 自然界 的各种声 音 ,而创作 出 了最早期 的音乐 ,也 就是说音 乐 起 源于人类 的模仿 。音乐的模仿 说代表人物 是德谟克利 特。他认 为 最早 期的音乐 是人类模仿 自然界各 种声音并 从中得到 了启发 ,形 成 了最 早期 的音 乐 。例 如人 们模仿百 灵鸟等各种 鸟类 的声 音 ,能用 口 哨展 示 出鸟类 呜叫 的音 高和特有 的节奏 。我 国也有一些 史料证 明音 乐起 源于人类 的模仿说 。传说伶 伦是皇帝 时期的乐官 ,他模仿 自然 界凤 鸟的 呜叫声 ,用 内腔和外腔 生长均匀 的竹管制作 了十二律 。他 模仿 雄鸟 的鸣叫得 出了 “雄鸣 为六” 即六个 阳律 ,模仿 雌鸟 的呜 叫 得 出 了 “雌 亦为六 ”即六个 阴律 。二者相互 结合共 十二 律 ,又名 吕 律 。 吕律 的诞 生也 为音 乐 的创作 奠定 了基础 ,伶伦也被 后世称 为制 乐 的始祖 。虽然这 只是 一则神话 故事 ,但也从 侧面表现 出 了最初 的 音乐起源 于人类对 自然界声音的模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音乐的起源假说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

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弦乐器起源的传说墨丘利(Mercury )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

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

于是墨丘利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

后人考证弦乐器出现在墨丘利之前,但弦乐的发明有可能正是从此得到了启发。

管乐器起源的传说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

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

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

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异性求爱”的产物关于音乐的起源,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异性求爱”的产物。

这种说法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

这一学说曾在当时轰动一时。

达尔文认为史前动物常常是以鸣叫声来追求异性的。

他们的声音越优美则越能吸引异性,于是动物们纷纷竟相发出婉约优美的声音来得到对方的青睐,这种鸣声。

为声音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便具有的。

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一、音乐的起源(一)音乐起源于对自然的恐惧音乐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经无法得知了,但是可以做这样的假设:正如神话和图腾以及宗教等都起源于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恐惧一样,音乐也是这样的。

早期音乐的一个公用就是原始图腾的原始伴奏和简单的吼叫和敲击声。

形象地比喻的话就好比是新西兰毛利人的舞蹈一样,把自己的脸涂上百色色斑,嘴里面发出“呜呜咦咦啦啦”的叫喊声。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叫喊声呢,同样源自于恐惧。

也许我这样说各位看官还是很难以明白,那么我们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不管是动物也好,人类也好,嘴里面的呜呜啦啦的声音可以壮胆,也是示威,好比李小龙在决斗前总要呜呜的叫一样,狗见了生人也会汪汪叫,它也是在给自己壮胆,同时也是示威,女孩子见了害怕的东西也会惊叫,在没有人的夜晚,在坟地里面走夜路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吹着口哨,同样也是给自己壮胆,这样的话可以化解内心的恐惧。

在原始图腾和祭祀的时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和制度,因此祭祀和图腾少不了音乐,这就是起源于人们恐惧心理而发之与声音的一种表现(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原始图腾的案例分析了),同时声音也可以驱赶野兽,似乎还可以避邪,因此最早的鞭炮(过“年”的起源也是出于噼里啪啦的声音可以避邪逼兽)就产生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声音也在进步就变成了有节奏的声音,为了节省人力,就发明了一些乐器,这些乐器同样起源于在劳动和生活中人们发现带孔的东西经过风吹可以发出简单的美妙的声音,例如贝壳、秸秆、竹子等,等到生产力进一步发达,产生了丝绸之后,产生了弦乐,这就是“丝竹”(就是古代乐器的代称)。

其实原始的音乐也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模仿,要不然就不会有“天籁之音”这个说法。

宗教和祭祀以及仪式都是少不了音乐的,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音乐,生老病死红白喜事人们也会吹吹打打,也就是这种传统的延续,而究其原因就是源自于恐惧。

(二)早期音乐的形成年代音乐是人类才有的一种审美形式(当然动物也有审美感和快乐感,当忙碌了一天的毛驴得到了主人的晚餐的时候毛驴就会欢快的叫出声来,这就是动物最简单的审美),马克思说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进步”,我相信比较成型的音乐(至少具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乐器)最早应该是在石器时代人类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产生的。

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个时候的人类已经会制造工具,思维较发达,对于简单的乐器的制作应该不难。

其二,这个时期的人类能够通过劳动谋生,把自己从完全依赖狩猎里面解放出来,人类有了“剩余”,这个剩余表现在时间上的剩余(有农忙就有农闲,农忙的时候需要音乐解乏,农闲的时候音乐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还表现在物质上的剩余,只有物质上有了剩余,人类有了丰收的快乐和喜悦,这个时候人们才会有闲情雅致去欣赏音乐。

(三)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

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公元前433 年入葬) 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

古乐器一般都具有双重功能——表现性和实用性。

即是说这些乐器既是表现音乐的工具,又是劳动生产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

如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有:“帝尧立,乃命质为乐。

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文中所说用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而成鼓。

而“拊石击石”则是先民们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以伴奏化装成百兽的原始舞蹈。

又在《汉书·杨恽传》:“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

”这一记载,描述了人们酒后兴趣大发,一面敲击盛酒用的器皿缶,一面仰天歌唱。

古时的石磬可能导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工具。

可以这样设想,先人们在长期劳动过程中,逐渐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于是发明了磬。

乐器的实用性不仅表现在某些乐器原来是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器,并且人们用它们来传递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

如击鼓出征、鸣金收阵、晨钟暮鼓、打更报时、鸣锣开道、击鼓升堂等。

在中国有些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以吹奏口弦传递爱情的信息,口弦成了表达爱情的工具和信物。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达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和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是绝无可能,只有当人类掌握了较高的冶炼技术才成。

也只有当养蚕业和缫丝业的发明和发展,才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

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 种。

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即有29 种,打击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21 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 6 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 种。

由于乐器品种的大大增加,于是在周代时产生了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 件古乐器。

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64 件编钟,或是在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它是中国古代乐器光辉创造的见证。

二、音乐的概念和缘起琴作为乐器的总称,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艺术工具。

或者,换一种说法,所谓琴也就是乐器,是一种能奏出音乐的工具。

关于琴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乐器的历史也随同人类历史发展一样,有着自身存在、发展的规律。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的文化古国,其乐器的最初形式,由于没有详尽的文字记载,只能依靠出土文物以及遗留下来的极少的文字记载,从而得以某种程度上的认识。

在原始时期,伴随着智慧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了工具,而大量工具的使用,又启发了人们的智慧。

这种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使得人类的祖先就在生产劳动中萌发了乐器这一最初的创造。

例如:人们喝水时利用某种果壳饮水直接用嘴饮水更为方便,于是就造出了瓶、碗等器皿。

与此相仿,人类不仅利用嗓音歌唱,而且在竹管上凿出孔或者张弦抚弄以奏出奇妙的声音来伴奏游戏,于是就产生了乐器。

“音”在商代甲古文中和言语的“言”是一个字,言在甲古文中是单管乐器的象形字,下边是口,上边是一支竖立的古代箫管,用嘴吹箫管而发音,这就是言的本意,这正反映出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音乐(歌唱)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乐”字在甲古文中其形如木上张弦,也是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的象形。

音和乐两字的含意相近,在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大乐篇》中便已经连用:“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

”古代中国的帝尧时代就有了《击壤歌》,其歌词大意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饮,耕田而食”。

这里的“壤”就是指大地。

人们在没有乐器出现的时候,大地被当作了可以发声的乐器,在生产劳动中一边击地,一边唱歌。

不难推测,这种劳作下的“击壤”实际上已起到了伴奏的作用。

同时,“击壤歌”也说明了乐器的缘起与人类的生产劳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生产劳动创造了乐器。

中国古代的乐器,最早的可以说是土鼓。

《礼记·明堂经》记载:“土鼓,蒉桴,伊耆氏之乐也。

”“夏后氏之足鼓。

”以上记载说明了最初土鼓的形式。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

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形制在后代有多种变化,以致从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

钟,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

商代以来的钟为铜制,多为大、小三枚组合起来的编钟,成为按一定音列组成的乐器。

埙,是古代的一种泥土制作的吹奏乐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埙为陶制,是橄榄形、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

有一音孔、二音孔、三音孔、五音孔等多种。

后代的埙主要用于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

关于弦乐器,由于没有有关文献的记载或文物的证明,只有存疑。

当代世界上已有乐器几万种,但意的说来,原始社会乐器的创造与发展是当今乐器迅猛发展的根缘。

而原始乐器的发展也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即:形式上由不定型到定型;种类上由少到多;音律上由不定音到固定音;由不相联属的单音到有一定高低关系的音列。

若把乐器分类,大致可分为: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

(一)管乐器1. 笙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殷代(公元前1401-- 前1122 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

当时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筑、十七簧、十三簧。

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

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

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的笙的形制。

笙的构造是,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匏制、木制或铜制的带有吹孔的斗子上。

吹时用指按着竹管下端所开的孔,使簧片与管中气柱发生共鸣而发出乐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