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合集下载

语文微格课教案

语文微格课教案

语文微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掌握微型课《语文微格课》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微型课教育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观看微型课《语文微格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感受微型课《语文微格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看微型课《语文微格课》,了解微型课的教育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知识,复习课堂上学到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2. 学习(15分钟)学生观看微型课《语文微格课》,了解微型课的教育方式和特点。

3.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作为组长,其他学生作为组员。

要求组员根据观看微型课《语文微格课》的内容,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整理学习成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

4. 深化学习(15分钟)学生提出对微型课《语文微格课》的问题,交流彼此的学习体会和心得体会。

5.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语文微格课教案导入:复习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学习:观看微型课《语文微格课》分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深化学习:分享学习体会和心得体会总结: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通过观看微型课《语文微格课》,学生了解了微型课的教育方式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置,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体会,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加深了对微型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整堂课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4篇)教学目标1、熟悉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娴熟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问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教师叙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教师在旁订正错误;指出留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教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教师订正错误之处。

供应记忆策略: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4)运用生字、词特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非常、很、极)用“特别”这个词造句。

教师提示:教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快乐。

二、稳固与检测依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准时订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缘由学问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头新授课教学(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日我们就来答复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争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其次自然段之后,发觉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问:为什么?大家争论一下。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2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2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

(3)学会课文中的一种写作手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课文朗读: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难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4.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

5.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朗读能力、写作手法的运用等。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

3. 评价周期:每节课结束后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教材、参考书、相关文章等。

最新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最新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微型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根据老师提示的重点词语)齐读课题。

2. 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教师要精心提炼文中的重点词语):谁愿意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的?请这位同学送给来,我们一起来看,请这位男生读一下,咱们一起批改。

其他同学同桌交换批改,写错的订正两遍。

3.看着屏幕上这两组词语,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你来说。

很好,你抓住课文中的主要词句,概括得很准确,相机板书重点词句导入。

二、精读品悟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活动一:读读、写写、议议1.一边读一边标画出(一个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写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体会,你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小组里交流得也很热烈,下面请看大屏幕活动二:说说、读读、悟悟说说自己的收获,读读相关的语句,想想自己领悟到了什么。

1.现在就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全班同学分享吧。

谁有愿意第一个来汇报,你画的句子是?读了这句,你感受到?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好的,老师知道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如果()读,就会让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

2.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请你来读。

还有谁想读一读的?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体会()了。

读得这么好,一定有好方法,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只要(),就读出了(),这是个好方法。

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一起读一读。

3.你还在哪里读出了(),请同学们继续汇报……4.(删词或换词训练)同学们看,如果老师把()这个词去掉,换成()好不好?为什么?是啊,()这个词更准确,更能表现()。

同学们要向作者学习,准确使用词语。

语文完整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语文完整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微课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 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和段落。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或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看微课视频- 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3. 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微课视频中的重点、难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查阅资料-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5. 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6. 总结归纳-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 实践运用- 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作、口语表达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8.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掌握程度。

3. 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高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调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学资源整合:-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反思总结:-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标准语文微格教案模板

标准语文微格教案模板

标准语文微格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详细内容包括:阅读理解《秋天的雨》一文,学习并掌握文章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默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秋天的雨》。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了解文章大意。

3. 精讲课文:(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雨2. 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秋天的感受。

答案:(1)作者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

”(2)开放性答案,只要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和感悟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秋天的雨》,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秋天的变化,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微课优质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微课优质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X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意境。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PPT课件、教学视频、生字卡片、小黑板等。

2.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发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以故事、图片、音乐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注自然段序号。

-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 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适时讲解、指导。

- 多媒体展示:利用PPT、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巩固练习:- 生字词测试: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 篇章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改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5. 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 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朗读、书写、背诵等基本技能。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第1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1、“的”的用法(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名词+“的”+名词)(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代词+“的”+名词)2、“地”的用法悲伤地说高兴地写甜甜地笑认真地听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形容词+“地”+动词)3、“得”的用法写得快读得好玩得高兴笑得开心红得发紫白得发光(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六、巩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跑(得)飞快飞快(地)跑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学重难点:
()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根据老师提示的重点词语)齐读课题。

2.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教师要精心提炼文中的重点词语):
谁愿意在上展示一下的?请这位同学送给来,我们一起来看,请这位男生读一下,咱们一起批改。

其他同学同桌交换批改,写错的订正两遍。

3.看着屏幕上这两组词语,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你来说。

很好,你抓住课文中的主要词句,概括得很准确,相机板书重点词句导入。

二、精读品悟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活动一:读读、写写、议议
1.一边读一边标画出(一个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写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体会,你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小组里交流得也很热烈,下面请看
活动二:说说、读读、悟悟
说说自己的收获,读读相关的语句,想想自己领悟到了什么。

1.现在就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全班同学分享吧。

谁有愿意第一个来汇报,你画的句子是读了这句,你感受到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好的,老师知道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如果()读,就会让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

2.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请你来读。

还有谁想读一读的?
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体会()了。

读得这么好,一定有好方法,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只要(),就读出了(),这是个好方法。

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一起读一读。

3.你还在哪里读出了(),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4.(删词或换词训练)同学们看,如果老师把()这个词去掉,换成()好不好为什么是啊,()这个词更准确,更能表现()。

同学们要向作者学习,准确使用词语。

5.同学们读得认真,找得准确,理解得也很深刻,我们一起来读(重点段落),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请看大屏幕
活动三:问问、写写、说说
1.学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教师出示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

2.叙述文中(或是看着........),你会对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

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感悟。

3.请你说。

你真是一个()的孩子,想象很贴切,语言表达也很流畅。

你再说说。

你说的真好,是啊,此时他一定()。

谁还想分享的?
四、师生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讨论了(),明白了()。

五、作业超市
课后请同学们光顾作业超市,请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作相关的作业。

1.必做题:
请打开补充习题,完成本课作业。

2.选做题: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试用几个词语写关于()方面的一段话。

(2)推荐阅读(例如《补充阅读》)相关篇目,以()为题,写一篇。

(3)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出一期与()有关的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