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用国学智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共44页文档

合集下载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朱越民老师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朱越民老师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朱越民⽼师《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中⾼层管理者的国学智慧主讲:朱越民(沐馨)中华⽂明千年传承绵延⾄今,其中包含了华夏民族特有的哲学⽂化和修⾝智慧,将国学智慧圣贤经典思想与当下的管理者个⼈素养相结合,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格局境界相结合,是把传统国学智慧发扬光⼤的⼀种体现,也是每⼀位企事业单位中⾼管的必修课。

本课程围绕中国⽂化儒释道核⼼智慧展开,系统深⼊⼜浅显易懂地讲解三家智慧的精髓要义,并与管理者当下的⼯作实际相结合,与现代社会的现实实际相结合,使学员在了解国学⽂化知识的同时,能提升个⼈素养、团队建设能⼒和领导⼒⽔平。

√ 在宏⼤的历史背景中理清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髓;√ 以儒家⽂化做好⾃我管理和团队管理;√ ⽤道家思想提升思维拓展⼒和领导⼒⽔平;√ 借佛家智慧提⾼⼼态调整⼒和情绪把控⼒;√ 明⽩当下管理⼯作中融⼊国学智慧的重要性;第⼀讲:国学复兴进⾏时1、国学是什么时代呼唤国⼈⾃⼰的精神家园简析中华⽂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当下国学热背后的社会启⽰⽂化⾃信背景下的民族精神觉醒⼈⼼浮躁道德滑坡后的痛定思痛3、物质⽂明与精神⽂明如何同步提升物质满⾜≠精神快乐⼈的幸福感提升离不开精神层⾯的升华4、中华⽂明⼀枝独秀千年传承的秘密中华⽂化的韧劲与张⼒体现在哪⾥中国⼈的信仰⽂化分析5、国学智慧精髓思想的社会现实作⽤净化⼼灵,规范道德,回归根本借古喻今,传承发扬,重塑⾃信第⼆讲:儒家⽂化思想概述1、百家争鸣在争什么春秋社会转型期的集体思考为何最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儒学思想创始⼈与后继⼈孔⼦的⽣平与【仁】的核⼼思想历代儒家学者的继承与发扬3、儒家思想在国际上的地位各国名⼈论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普世价值观4、儒家经典著作的影响⼒四书阐释的儒家思想精髓五经奠定中国社会⽂化基础5、儒家⽂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效务实,关注现实社会⼤公思想,倡导责任担当第三讲:儒家内圣外王与礼乐兴邦的修⾝启⽰1、儒家基本道德⼋项修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构建以孝悌为基础的道德修养2、儒家领导⼒⼋纲⽬格物/致知/诚意/正⼼/修⾝/齐家/治国/平天下君⼦慎独,⾃我管理你做到了吗3、管理者⾃省⼒培养君⼦三省,我是⼀切的根源⾏有不得者,皆反求诸⼰4、礼序乾坤天地井然礼者,天下之序也,君⼦有礼⾛天下打造组织内部礼仪⾏为秩序5、乐和天地万物安宁乐者,天下之和也,⼼灵宁静的润滑剂⾼尚的企业⽂化活动凝聚⼈⼼第四讲:儒家德政思想与仁爱精神的管理启迪1、德治与法治的⽐较道之以德,⽤企业⽂化感召员⼯齐之以刑,⽤绩效制度监管员⼯2、领导⼒之德风建设君⼦之德风,⼩⼈之德草,⾏胜于⾔⾝正令⾏,管理者的垂范效应3、儒家⽂化【仁】的核⼼精神仁的五个维度:恭宽信敏惠⼰所不欲勿施于⼈:同事关系相处之道4、组织上下级关系相处之道君使⾂以礼,⾂事君以忠民为贵,员⼯关怀第⼀5、中庸之道⽅法论给“中庸”正名:中不偏,庸不易中庸既是道德标准,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智慧第五讲:道家思想的境界1、关于⽼⼦其⼈从历史⼈物到仙教传说守藏史是个多⼤的官⼉2、《道德经》的影响⼒被道教吸收精华,诞⽣本⼟宗教欧洲⼈对《道德经》的追捧3、道家核⼼思想释解道者,宇宙⾃然最⾼法则揭⽰天地⽞妙,倡导遵循规律4、道法⾃然是⼈类⼀切⾏为的准则上善若⽔,夫唯不争管理者柔性领导⼒的彰显5、动反之道的辩证思维法看到事物的两⾯性,看懂事物的变化性居安思危,审时度势第六讲:道家思想管理启⽰1、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道可道,⾮常道管理理念⽅法也要与时俱进2、团队管理之道⽆为⽽⽆不为,有效授权让下属成长不上贤,使民不争,弱化利益驱动3、制度管理之道治⼤国若烹⼩鲜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作于细4、做受下属欢迎的上级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为⽽治,领导⼒最⾼层级5、中⾼层管理者个⼈修为要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守持⼈⽣⼤道之三宝第七讲:佛学智慧的⼼灵开⽰1、佛教诞⽣在古印度的背景特殊历史⽂化孕育佛教产⽣阿育王的幡然悔悟促成佛教传播2、佛家思想何以能与中国⽂化兼容善与仁:⼈性本善,⼈⼼向善空与⽆:参透事物运⽤原理3、佛家智慧核⼼思想世间之法缘起性空,真空⽣妙有涅槃寂静解脱⽣死,⽆常是⾃然4、解读佛家因果论了悟四圣谛,知因果实相⽤今天的付出,获取明天的回报5、勘破红尘,六度修⼼⼤乘之道,布施常喜悦六度修⾏,证般若智慧第⼋讲:佛学理念的管理启迪1、你的员⼯皈依企业了吗当企业⽂化变成企业信仰有归属感才能留住员⼯2、企业⽂化⾝⼝意习惯的养成企业价值观意识建设⼝号要贯穿于⽇常⾏为3、消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苦⽣抱怨,调整⼼态增加幸福感掌控情绪做主⼈,定能⽣慧4、三世轮回珍惜当下有缘在⼀起,珍惜团队同事关系以同理⼼相处,吃亏就是福5、企业永续经营的法宝从⼩乘到⼤乘,企业最终实现社会责任担当企业永续经营的法宝:⽂化、制度、⼈才【朱越民(沐馨)⽼师简介】中国⼗⼤⼥性培训师 /⼼灵成长导师国学智慧哲学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者企业EAP⾼级执⾏师/ DISC性格⾏为学顾问荣膺IPTS“中国⼗佳魅⼒培训师”称号荣膺前沿⾦坛奖“中国⼗佳培训师”称号朱越民⽼师,⼜名沐馨,别号观⼼堂主⼈,资深媒体⼈,知名培训师。

国学智慧与企业领导管理决策之道

国学智慧与企业领导管理决策之道
仁义礼智信
这是儒家提倡的五常,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是塑 造人格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价值观。
国学智慧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国学智慧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 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国学智慧逐渐受到重 视和传承,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有所 发展,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教 育、心理咨询等领域。
同目标。
激励与关怀
通过激励和关怀机制,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团队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
03
国学智慧在企业领导决策中的价值
提升决策者的人文素养
培养道德观念
国学智慧强调道德修养,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从而在决策中注重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
增强文化自信
深入了解国学智慧,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
总结词
阿里巴巴以“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经营理念为核心,形成独特 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详细描述
阿里巴巴注重客户需求,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 度。同时,阿里巴巴强调团队合作和激情,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为企业 创造更多价值。
万科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1 2
社会责任意识
国学智慧强调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助于企业决策 者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可持续发展理念
国学智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鼓励企业决策 者关注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3
长期发展观
国学智慧强调长期发展观,有助于企业决策者关 注企业长期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5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 • • • • • 我是谁? 我是谁?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如何找到自己的本心本性? 如何找到自己的本心本性? 不要让我们的心在外流浪。 如何不被外物所迷? 如何不被外物所迷?

6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 • • • • • 我从何处来?我要向何处去? 我从何处来?我要向何处去? 也就是说从此岸到彼岸。 此岸是什么?彼岸又是什么? 此岸是什么?彼岸又是什么? 此岸是现在波若(智慧), 彼岸是波罗蜜多(到彼岸), 菩提娑婆诃(成就至高无上的觉悟)。
21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 • • • • 采日月之气: 采日月之气: 接受日月的光辉,阳光灿烂,接到光明, 男采日,为天德,天助德润,万物生长。 女采月,为月德。月助德润,万物生长。 让你生长,阴阳相生,才能日月同辉。 让你生长,阴阳相生,才能日月同辉。

• • • • •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福德之方拓复拓,子子孙孙受荣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 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之渠, 覆巢毁卵则凤凰不飞翔翅展。
26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 五福德就是: 五福德就是:
• • • • • 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福德; 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饶财多宝,是为二福德; 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 其人所生即名誉远闻,是为四福德; 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
3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 一命? 一命? • 问命改运, 问命改运, • 解惑知天。 解惑知天。

4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 • • • • • • 我是谁? 我是谁? 我从何处来?我要向何处去? 我从何处来?我要向何处去? 我的方向? 我的方向? 我的方法? 我的方法? 我的使命? 我的使命? 我的价值? 我的价值? 我的未来是什么? 我的未来是什么?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中国博大精深的军事战略思想与百家传统思想的经典智慧结晶,在当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精粹思想却在日本和西方的政商界被广泛研究、引用与发扬,他们都在研究《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甚至于《老子》、《易经》中的战略思想,并实用于外交与政商界取得辉煌成果。

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做这样研究的有多少呢?而能正确理解并善于运用的又有几人呢?本来我们自己就是玩高端战略的祖师爷,可是如今,我们做什么都很喜欢事事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屁大点事也要出国考察学习学习(当然这只是个公费旅游的好借口),以至于自甘堕落成“人家都是高端,我们都是弱智”的局面。

对此,我们何其悲哀啊!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有些人,将其解读为“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就不免令人疑惑:为何不作长远的考虑(远虑),很快就会面临危机(近忧)?反而应该是今天不作长远思考(近虑),未来便会爆发危机(远忧)。

若单纯从表面的字义解释,这句话似乎是本末倒置了。

今日的忧愁是昨日所致。

昨日的哪些相关决定思虑不够周详,行动不够正确,才造成今日的苦果?倘使重新来过,哪些错误是可以避开的?进而去认知、体悟这些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重新检讨下来,不但学得教训、经验,不致重蹈覆辙,并能强化对事物相关影响的认知,增长决策判断力。

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理解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忧愁),是肇因于以前没有深思熟虑的作为;同样的,今天的作为如果未经长远的深思熟虑,未来必会尝到苦果。

所以,这句话除了提醒我们要深谋“远虑”,还点出一个要点:凡事必是“自作自受”,这是每个人都要有的认知。

重新品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除了警惕自己、要对今日的事物深思熟虑外,还应对将来作出打算,即所谓的企业“愿景”。

很多企业之所以总是做不大,在财务上捉襟见肘、关键岗位上人才奇缺、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积压严重等等,都是由于没有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造成的。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2017/10/4
黄帝的五行管理:通天论
2017/10/4
黄帝五行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竞 争模型:驱 动产业竞争 2017/10/4 五种力量
卓越管理者,采取的哲学:
兼容并蓄(太极)而非一分为二
2017/10/4
《孙子兵法》的太极智慧
• 1,《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 易、广狭、死生也。 •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 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 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 2,《形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 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 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2017/10/4
《孙膑兵法》的太极智慧
• • • • 1,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2,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以战止战(举兵绳之)。 3,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形下:让威而后发制人。 4,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用兵时,赏、罚、权、势、谋、诈 固然重要,但必攻不守、战而怀义更为重要。 • 5,设置哨所:高则方之,下则圆之。 • 6,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
2017/10/4
《孙子兵法》的太极智慧
• 7,《行军篇》: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 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 8,《地形篇》: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 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 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在8月底的时候,公司组织了一次高级别、有深度的培训,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教授,为瑞泰人寿的部分员工讲授了一堂丰富、生动的课——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及其与时偕行的转化和创造,它不是古董,而是生命之学、经世之学、发展之学。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文化传统的断裂,出现了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隔膜。

为此,我们有必要回到中华文化的根源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从而促进自身以及整个公司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永恒的话题。

在国学文化中,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义”、法家的“刑罚”、兵家的“权谋”、阴阳家的“平衡”、佛家的“精神修炼”,等等。

各位思想家们对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内容均有不同的见解。

而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王朝变迁,又为这些不同的管理思想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让每一家管理思想都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更有了现实的力量。

张涛教授将儒家的修身之术与管理者的内在培养相结合,讲述了格物致知,说管理者要不断的学习,要终身学习,热爱学习!我想一个企业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需要管理者勤于学习,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需要不断学习、广泛积累。

只有个人得到了发展,企业才有更多的创新元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更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可见,在一个企业中领导者的形象和作为是极其重要的。

《周易》中提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张涛教授将国学与企业管理者的创新精神融合在了一起,提出了要“居安思危”、“革故鼎新”和“自强不息”。

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前进,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现状。

运用国学智慧促进企业管理

运用国学智慧促进企业管理

运用国学智慧促进企业管理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翟鸿燊教授的
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粹博大精深、璀璨夺目。

企业的管理便是管人的工作。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沟通是一件非常普遍而常态的事情。

大家也许都曾经遇到由于沟通不到位而影响工作的现象,现在看来主要还是我们对沟通技巧掌握的不够。

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国学大智慧来解决日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5个基本步骤: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沟通的5个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

这些观点简单易学、实用有效。

企业管理是一种科学
当前,国学热与企业管理创新方兴未艾,要实现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学思想,不断汲取先哲智慧,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提高用人、识人之道,增强组织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

国学管理智慧和企业经营之道

国学管理智慧和企业经营之道

国学管理智慧和企业经营之道--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很多企业高管在接触到国学管理后非常感慨,国学中蕴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智慧。

国学与企业诚信:看《道德经》和《论语》《周易“干”文言》上记载“修辞立其诚”,意思是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老子这句话旨在强调说话要谨慎,处理大事更要认真。

有些人不经过深思熟虑,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事后却做不到甚至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人怎么能有信用呢?所以对别人承诺时,一定要慎重斟酌,量力而行。

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孔子也多次谈到诚信的问题。

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意思是做人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孔子就谈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只有合乎道义本分的话,才可以认真去做。

承诺前,必须考虑承诺的正义性、合理性以及后果。

承诺后,如果发现承诺的内容本身存在失误,就必须及时纠正,避免犯更大的错误而难以自拔。

这才是真正的“信”。

《弟子规》讲到“谨信”,是指要谨而信。

没有言行的严谨,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作风,容易造成轻诺寡信的局面。

即使你不是有意欺骗,但言行不谨,信就得不到保障。

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只雇用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

当微软列出对员工期望的“核心价值观”时,诚信被列为第一位。

甚至可以说,诚信是大多数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一些企业根本不会去雇用没有诚信的人。

如果一个员工发生了严重诚信的问题,他会被立刻解雇。

国学与经营智慧:看孔子如何回答企业的经营智慧,不是小花招,而是大胸怀。

足球假摔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凡是观看的人都一清二楚,裁判也会掏牌,如果太过分,直接红牌罚下场。

《论语》里面的经典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个条件。

孔子回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子贡说:老师,三条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你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 用国学智慧提升企 业管理水平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