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摄影测量外业工作

合集下载

摄影考试重点题目与答案

摄影考试重点题目与答案

名词解释1。

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2。

像点位移:当地面起伏、像片倾斜时,地面点在像片上的构像相对理想情况时产生的位置差异。

3.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当作水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时,这时像片上的一段的水平距L 之比为摄影比例尺.4。

数字影像相关: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数字计算的方式完成影像的相关,识别出两幅(或多幅)影像的同名像点。

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以像点坐标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用少量控制点作为平差条件,解求加密点物方坐标的理论方法或作业过程。

6.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7.航线弯曲度:偏离航线两端像片主点间的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与该直线距离之比。

8.立体像对:在航空摄影时,同一条航线相邻摄站拍摄的两张像片具有60%左右的重叠度,这两张像片成为立体像对。

9.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相对位置的参数10。

绝对定向:确定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间方位。

11。

中心投影:投影光线相互平行的投影12.影像内定向:将仪器坐标系中的像点坐标转换为像平面坐标系中坐标的过程13.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14。

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15。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空间坐标系中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或称为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16。

内方位元素:确定投影中心(物镜后节点)相对于像平面位置关系的参数17。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18.DEM: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19。

影像数字化:将透明正片或负片放在影像数字化器上,把像片上像点的灰度值用数字形式记录下来,此过程为影像数字化20。

模型绝对定向: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求解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间方位元素21。

同名核线: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定的平面22.同名像点: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左右摄影中心在左右像片上构成的像点称为同名像点。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稀疏布点
稀疏布点是指在外业只测定少量控制点,其余大部分 的像控点要通过内业加密手段获取的布点方案。解析空中
三角测量采用的外业布点方案可按航线网布点或区域网布 点进行。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9/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①航线网布点 如果以每条航线段作为独立的平差单元进行解析空中
业的定向精度,像片上像控点要距离各类标志如框 标标志、片号等不应小于1mm。像控点应分布在 航向三度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4/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像片控制点的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 稀疏布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5/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5/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野外像控点的目标选择 无论是平面点、高程点或平高点,野外像控点均要选
择在明显目标点上,明显目标点是指野外的实地位置和像 片的影像位置都可以明确辨认的点。
一般地区较理想的明显目标是近于直角而且又近于 水平的线状地物的交点和地物拐角上,特别是固定的田 角和道路交叉经常作为优先选定的理想目标。除此之外,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3/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图a是山地1:1万测图,以16幅图为单位的一个区域,采用18×18cm 或23×23cm像幅的布点方案。图b是丘陵地区1:5000测图,以8幅图 为单位采用18×18cm像幅的布点方案。平坦地区布点方案如图c,它 是18×18cm像幅的1:5000或1:1万测图以四幅图为一个区域,点位沿 区域四周布六个平面点。

摄影测量工作流程概述

摄影测量工作流程概述

摄影测量工作流程概述摄影测量是一项通过使用摄影测量仪器和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物体或地貌特征的空间位置和形状的科学方法。

它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工程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概述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并介绍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可以大致分为预处理、影像测量和数据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首先,在预处理阶段,在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场地勘测并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控制点是指在摄像机坐标系统中已知坐标的地面点,它们用于将摄像机坐标与地面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勘测人员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工具进行控制点的测量,确保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影像测量阶段,摄影测量仪器的选择和相机设置非常重要。

通常使用航空相机或无人机搭载相机进行摄影测量。

航空相机由航空器上方的固定平台携带,可以在高空对大面积地区进行拍摄。

而无人机则可以小范围、低高度地进行拍摄,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影像。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任务需求选择相机和摄影参数,如焦距、拍摄模式和遥控设置等。

摄影测量的核心过程是影像测量,也就是测量影像中的地面特征。

影像测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外业测量和内业测量。

外业测量是指在野外利用观测设备对拍摄的影像进行测量,确定控制点和获取物体特征的三维坐标信息。

内业测量则是在办公室环境下,根据外业测量获得的数据,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影像解算和地物三维重建。

内业测量是影像测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内方位元素的解算、像控测量和空间后方交会等。

数据处理是摄影测量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将外业测量和内业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阶段,需要进行数据的校正、配准和融合,以得到一幅高精度的地理信息图。

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工具可以对图片进行处理、配准、测量、投影等操作,从而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并帮助用户进行后续的地理信息分析和规划工作。

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可以说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它需要测量人员具备扎实的地理、数学和影像解算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适当的仪器和软件工具。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机和其他测量设备来获取地面信息的测量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土地资源管理、地形分析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摄影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基本流程。

一、外业测量基本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外业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设备,如航空相机、无人机或手持相机等。

需要确定测量区域范围,并进行控制点的布设。

控制点是提供地面坐标的点,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2. 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摄影测量的核心就是通过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来获取地面信息。

在进行拍摄之前,需要规划好航线和相机设置。

航线的规划应考虑地形、测量要求和安全等因素。

相机设置包括曝光时间、焦距和像素大小等参数的选择。

3. 控制点测量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点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校正。

控制点的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GPS仪器或其他测量设备来完成。

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控制点的精度和准确性。

4. 数据采集与处理完成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的拍摄后,需要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图像的几何校正、图像的配准和三维测量等环节。

其中,几何校正是将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几何变换,使之符合实际地表的几何特征。

配准是将不同航线或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进行位置和方位的匹配,以建立全局的地理坐标系统。

三维测量是通过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中的特征进行测量,获取地物的三维坐标。

5. 数据质量检查与验证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

这包括对控制点精度的评估、图像配准的准确性检查以及地物三维坐标的误差分析等。

通过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1. 数据导入与管理在进行内业处理之前,需要将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管理。

数据包括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控制点坐标、地物三维坐标等。

通过数据管理,可以方便后续处理和查询。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和技术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作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可以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基本流程。

本文将对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的基本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分享一些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外业是指在实地进行影像采集和相关测量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1. 项目准备:在进行外业工作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准备。

包括确定测量区域、规划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仪器和设备等。

2. 摄影测量仪器设置:在实地进行摄影测量之前,需要正确设置和校准摄影测量仪器。

这包括对摄影测量仪器进行初始设置、参数调整和标定等。

3. 影像采集:摄影测量外业的核心工作是对地面进行影像采集。

通过航空摄影或者地面摄影等方式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参数、重叠度、高程控制等因素。

4. 控制点测量:为了提高摄影测量的精度,需要在实地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量仪器进行控制点的测量,以便获得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5. 影像处理:在采集完影像之后,需要对影像进行处理和校正。

这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色彩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等。

6. 特征提取:在影像处理后,需要提取地物特征点和地物特征线。

这些特征点和特征线将作为后续测量和分析的基础。

7. 数字地图生成:通过对特征点和特征线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生成数字地图。

这些数字地图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应用。

二、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内业是指在办公室进行影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1. 影像处理:在摄影测量内业中,首先需要对已采集的影像进行处理。

这包括影像的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影像配准等。

2. 特征点测量:在影像处理完成后,需要对特征点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影像中的特征点和已知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可以计算出特征点的地面坐标。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内外业一体化的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质量控制是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图像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配准、特征提取等操作,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1. 数据预处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和噪声,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去噪等预处理操作,确保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配准:由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来自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需要进行图像配准操作,将不同图像之间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3. 特征提取:根据测量要求和目标,需要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并计算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

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特征点的选择和提取算法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生成数字地图、计算测量结果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正。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是指对采集图像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校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使用的无人机和摄像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2. 摄影计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摄影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和角度、确定航线和观测点等。

合理的摄影计划能够保证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图像采集: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需要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姿态,以及摄像设备的参数设置,确保图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 数据验证:在图像采集结束后,需要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验证,包括对图像的重叠度、覆盖范围、影像质量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相关推荐摄影测量实习报告(精选5篇)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进步,需要回过头来对这段实习经历认真地分析总结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实习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摄影测量实习报告(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摄影测量实习报告1一.实习的目标外业实习包括像片控制点的布测和相片的调绘两部分,内业实习有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数字产品和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实习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位同学熟练掌握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技能和内业处理的方法。

包括掌握像控点布设的基本原理;熟悉室内选点和野外验证的一般要求;了解像控点测量的方法掌握航空像片调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航空像片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掌握航空像片调绘的步骤。

基于MapMatrix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数字测绘产品实习的目的是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全数字摄影测图过程。

包括掌握MapMatrix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主要模块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线画地图(DLG)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二.实习的具体安排这次实习共有5天,前三天为外业实习,后两天为内业实习。

其中像控点布测一天,像片调绘两天,数字线划图生产一天半,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处理半天。

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处理主要是由老师演示,了解就可。

像控点布测和相片调绘由小组根据的组的像片在野外共同完成,数字线划图个人在实验独自是完成。

三.所做的工作概况1.每组布设一定数量合理分布得像控点(一般为4个),完成选点工作和测量工作;2.每组完成一定区域的外业调绘,根据像片内容认真判读,完成像片勾绘工作;3.进行全数字摄影测量生产作业,每人完成1个像对的定向、数字产品生产工作;4.根据指导教师安排,按组进行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处理;四.实习过程分为外业实习过程和内业实习过程外业实习过程:像片控制点的布测(1)室内布点根据室内布点原则,在像片的重叠区,布置四个像控点。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图、测量、监测等领域。

摄影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基本流程。

一、外业测量基本流程1. 布设控制点:在测区内布设控制点,控制点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2. 拍摄航空影像:使用航空相机或无人机等设备对测区进行拍摄,拍摄时应注意相机的参数设置和拍摄角度,以保证影像质量。

3. 采集地面控制点数据:在控制点上进行地面测量,获取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以便后续影像处理时进行校正。

4. 影像校正:将拍摄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包括影像配准、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等步骤,以保证影像的几何精度。

5. 特征提取: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如道路、建筑物、水体等,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6. 制图:根据需要,将影像和控制点数据进行制图,生成各种地图产品,如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道路图等。

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1. 影像预处理:对拍摄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等步骤,以便后续处理。

2. 影像匹配:将不同角度或不同时间拍摄的影像进行匹配,以获取三维坐标数据。

3. 点云处理:将匹配后的影像生成点云数据,包括点云滤波、配准等步骤,以便后续处理。

4.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根据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包括插值、平滑等步骤,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5. 特征提取:根据需要,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如道路、建筑物、水体等,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6. 制图:根据需要,将数字高程模型和特征数据进行制图,生成各种地图产品,如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道路图等。

总之,摄影测量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测量方法,其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判绘,野外补绘
3. 像片调绘的一般要求
判断准确,描述清晰、图式符号恰当,注记 无误; 图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只作性质和数量 说明; 影像模糊或遮盖的地物可在调绘片上补调; 补调面积较大、新增的地物,变化的地形和 地貌,需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进行补测; 拆除的建筑物应在像片上用红×划去,范围 较大时应加注说明。
1. 像片调绘的主要内容 地理名称(地名、单位、街道、居民地、 河流等的名称); 地类及地类界; 独立地物; 居民地; 道路及其附属设施; 屋檐改正信息; 工农业设施; 地上管线设施; 水系、地貌和植被等信息。
2. 像片判读调绘方法: (1)全野外判调法 野外判读要领 选好立足点,定像片方位 远看近判 (2)综合判调法
正面
转刺点 照顾图幅布点时:点号仍用邻图幅的原编号, 并在编号后面简注邻图幅图号; 不照顾图幅布点:点号仍用邻测区的原编号, 并在编号后加注邻测区代号
A3(9312-953)
点编号 95年航测外业工作区的第三区
93年进行航摄的第12摄区
反面
反面整饰与注记一律采用黑色铅笔。 只对已刺点或转刺点进行整饰和注记。 根据透刺到像片反面的刺孔位置,仍用像片 正面整饰的相应符号标出点位,并注记点名和 点号,签刺点者姓名和刺点日期。经现场实地 检查后,签检查者姓名和检查日期。 反面不需要注出点的高程,但要绘制局部放 大的点位略图,加注说明。
密集型布点案
野外像控点的选刺、整饰及像片联测
一、野外像控点的目标选择 选在明显目标点上
固定田角、固定道路交叉、平屋顶大型建 筑物的墙角等 顾及地形测量的一些要求
二、像控点的刺点
选择所有相邻像片中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 片用于刺点; 刺孔要小,但要刺透,刺孔直径最大不得 超过0.1mm; 平面和平高控制点的刺点偏离误差,不得 大于像片上的0.1mm; 对于每个像控点,一般只在一张像片上有 刺孔;
一个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不能 有双孔,以免内业无法判断。 在像控点野外选刺时,还需要将测区内所有 国家等级的三角点、水准点、图根点等刺出; 一个人刺点,一个人检查,均需签名,并签 注日期。 自由图边的像控点,由专职人员现场检查, 并签注姓名、日期
三、像片控制点的整饰 1. 像控点的编号
当照顾图幅编号时,每幅图内的控制点不能 重号;当不照顾图幅布点时,同期的测区控 制点不要重号。 编号最好在航线内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航线 间按从上到下的顺序
像控点的整饰 正面
三角点、埋石点、 图根点、平高点或平 面点,红色,边长或 直径7mm 水准点或高程点, 绿色,直径7mm圆 点名、点号、高程 注记在符号右侧,红 色
刺孔
0.1mm
c8 110.75
刺点者:***,日期 检查者:***,日期
c8刺在路口东南角
正面 背面(点之记)
四、像片控制点联测
实地测定像片控制点的方法称为像片控制点 联测。
平面测量:导线法、交会法、线形锁、
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独立 交会高程点
像片的解译与调绘
一、像片解译概念
纹理:影像内部色调的变化。表现为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图案在某一确定 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
2. 间接解译特征
通过与之有联系的其它地物在图像上反 映出来的特征,推断地物的类别属性。 例如地物与环境的关系:根据有代表性的植物 类型推断当地的生态环境 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航片目视解译方法分类
(2)区域网布点
一般只在区域网的四周布设平高点,中间多加 一个高程点
常用的布点方案
当像片的重叠度过小时,应在重叠部分增设高 程点
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通常是平高点与高 程点间隔布设,为了加强布点的可靠性,关键 部位布设双平高点
当采用GPS进行像片联测时,有时也在区域网的 四周,密集型布设平高点
(1)航带网法布点 应满足航带网的绝对定向及航带网变形改正 六点法:标准布点形式,优先和普遍采用的 方法 按每段航带网的两端和中央的像主点,在其 上下方向上旁向重叠范围内各布设一对平高点
八点法:在每条航带网内,布设八个平 高点
五点法:当某段航带网的长度不够最 大允许长度的3/4,而又超过1/2的短航带 网,可按五点法布设 在航带网中央的像主点上方或下方或 附近只布设一个平高点
航空摄影测量作业
航 空 摄

航 测 外 业
空 三 加
内 业 成


摄影测量外业工作
1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及作业流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像片控制点的布设
3野外像片控制点的选刺、整饰及像片联测 4像片解译与调绘
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及作业流程
一、摄影测量外业工作任务
1. 像片控制测量
2. 像片解译及调绘
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联测) 在实地依据若干已知国家平高控制点,利用 外业仪器测定出所选像片控制点的地面坐标,并 在像片上标示出点位的工作。 像控点:直接为摄影测量加密或测图需要, 在实地测定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控制点。 控制像片(像控片):标绘像片控制点 和选刺加密点位的像片。
(1)像控点一般应布设在航向三片重叠和旁向重 叠中线附近,困难时可布在航向重叠范围内。 在像片上应布在标准位置上,即通过像主点 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附近。
方位线
像主点
(2)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cm(18×18) 或1.5cm(23×23) (3)距像片压平线和各类标志不小于1mm (4)旁向重叠较小(<15%)使相邻航线的点不 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两控制点之间裂 开的垂直距离应小于1cm,困难时不得大 于2cm。
3. 外业工作施测
包括控制测量及像片判断调绘。 控制测量:踏勘已知点,根据像片上预选的 控制点到实地选点、并在像片上刺点,进行 点位观测、计算及成果整理。 像片的判读调绘 一般与控制测量同时进行。
作业流程: 制定联测计划
实地踏勘选点 像控点的刺点、整饰得控制像片
外业观测、计算得控制成果表
(5) 点位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 的距离大于3cm(18×18)或4.5cm(23×23) 时应分别布点。
旁向重叠中线
像控点的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
像片控制点全部由外业测定。 精度高,但外业控制测量的工作量大。 常用于特殊要求及特殊地形,如测图精度要求很 高的测量,地面测量条件良好,或者小面积测图 时使用。 稀疏布点(非全野外布点) 在外业只布设测定少量控制点,室内利用摄影 测量加密的方法获取内业测图所需的全部控制 点。
应补测的内容:
影像模糊的地物



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 航摄时的水淹、云影地段 不满幅的自由图边 新增地物
像片解译俗称像片判读,是根据影像所显示的 各种规律,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和相关资料, 采用一定方法对影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 影像所表达的地物属性、特征,为测制地形图 或其他专业部门提供必要的地形要素。
二、像片解译的方法
目视解译:用肉眼或借助立体镜、放大镜等仪器 来分析观察航片。
自动解译:由计算机在一定的算法和法则的支持 下,依据图像的解译标志达到对图像信息所对应 的目标实现识别。
联测成果:控制像片
控制成果表
4.外业成果检查与验收 包括作业组的自检与互检;作业队检查并对成果 组织验收、上交。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
像片控制点类型: 平高控制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一、像控点布设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1. 一般原则 像控点一般按航线全区统一布点,可不 受图幅单位的限制; 布在同一位置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应尽 量联测成平高点;
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控点应尽量 公用,当不能公用时,则须分别布点 位于自由图边(测区的边界线)或非连续 作业的待测图边的像控点,一律布在图廓 线外,确保成图满幅。 像控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以提 高刺点精度,增强外业控制点的可靠性。 点位必须选择在像片上的明显目标点。
2. 像控点的位置要求
像片解译(判读)及调绘 像片解译(判读)是指根据航片上地物影 像的特征,识别出与像片影像相应的地物的类 别、特性和某些要素或者测算某种数据指标的 过程。 像片调绘利用像片进行判读、调查和绘注有关 地理要素等工作的总称。 调绘像片(调绘片):经实地调查用规定符 号绘出必要的地物、地貌并注记相关名称的像 片。
三、目视解译特征
目视解译是根据影像信息特征进行的,这些特 征称为解译标志。 包括直接解译特征和间接解译特征。 1.直接解译特征: 直接根据影像特征确定地物属性。 形状:物体的一般形式或轮廓在图上的反 映。 大小:地面物体的尺寸。与成像比例尺相 关。
色调:地物的亮度和颜色在像片上的反映 阴影:高出地面物体受阳光斜射而产生 本影:地物本身未被阳光照射到的阴暗部分 的影像。 落影:物体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图案:图像上由地面物体形状、大小、 阴影、色调所形成的影像的组合。 地理位置:物体所处的环境位置
除上述一般要求外,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对于航带网两端的上下两像控点: 1)最好布设在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 线上; 2)在受地形条件限制下,不得已互相偏离时, 一般不要大于半条基线; 3)个别极困难的情况下,最大不能超过一条基 线。
对于航带网中间的一对像控点:
1)最好布设在两端像控点的中央,至少也要 求其中一点位于中央,而另外一点偏离不 超过一条基线; 2)受地形条件限制,在航带网中央不可能布 设像控点时,允许这对点在中央线同侧偏 离不超过半条基线,在中央线异侧不超过 一条基线。
2.准备工作
(1)各种资料的收集
航摄资料 基础控制点成果 各种地图资料,如各种旧地形图、交通 图、水利图、行政区域图、地名录等 (2)对不熟悉情况的地区,应进行测区踏勘, 了解测区内的生产和生活有关情况,以保 证作业的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