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小班入园常规教案

小班入园常规教案

小班入园常规教案教案:小班入园常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和适应入园的常规,包括进门、放松、换鞋、洗手等。

2.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穿脱衣物、整理自己的物品等。

3.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和集体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入园常规图表或图片。

2. 幼儿衣物、鞋子。

3. 洗手设备和浴巾。

教学过程:一、引导进门(5分钟)1. 在入园门口迎接幼儿,对幼儿表示欢迎并称赞他们的到来。

2. 给予幼儿一个小任务,如“请大家按顺序进入教室”,引导幼儿按照规定的顺序进入教室。

二、放松活动(10分钟)1. 在教室里为幼儿准备放松活动,如音乐放松、伸展运动等。

2. 引导幼儿放松身心,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三、换鞋(5分钟)1. 引导幼儿将外鞋脱下,然后穿上室内鞋。

2. 指导幼儿正确穿脱鞋子的方法,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四、洗手(5分钟)1. 带领幼儿到洗手台前,教授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

2. 给予幼儿实际操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洗手。

五、整理物品(10分钟)1. 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的物品,如书包、衣物等。

2. 帮助他们培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六、合作游戏(15分钟)1. 组织幼儿参与合作游戏,如拼图、搭积木等。

2. 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结束活动(5分钟)1.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夸奖他们的努力和合作。

2. 引导幼儿准备离开,告别并鼓励他们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教学扩展:1. 继续巩固幼儿的自理能力,如开合书包、系鞋带等。

2. 建立日常活动的规则和习惯,让幼儿熟悉并遵守。

小班幼儿的入园与离园环节的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的入园与离园环节的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的入园与离园环节的指导策略一、幼儿入园与离园环节的常规要求(一)入园的常规要求<纲要>讲到,坚持保教并重,寓教育一日生活之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合租十一日生活,使幼儿逐步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制定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根据俄动静交替的原则合理安排各个环节。

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包括:来园、离园、锻炼、进餐、睡眠、盥洗和入厕等。

1.保育员的常规要求(1)提前到班级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活动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根据气温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

门窗桌椅要湿性擦拭,室内外环境要整洁。

准备充足的图书,玩具供幼儿早活动时间自由选用。

(2)热情接待家长,并与家长进行简短交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及要求。

幼儿衣物,药品等交接清楚。

(3)亲切的接待幼儿,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品;对幼儿的皮肤,五官,精神情况认真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对其仪表和礼貌等也要提出要求,如见到老师和小朋友要问好,有礼貌的和家长说再见等。

(4)安排丰富多彩的晨间活动,各类游戏和玩具材料应该让幼儿自由选择,使幼儿情绪稳定,愉快。

(5)指导中大班幼儿的值日生工作,如热情的为小朋友服务,做事认真,协助老师管理自然角和整理玩具柜,写气象日记等。

(6)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教育谈话,提出要求,组织幼儿收拾好玩具等。

2.幼儿常规要求小班:(1)高高兴兴来幼儿园,会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与家长再见。

(2) 愉快接受晨检。

(3) 在成人帮助下,将衣物放到指定位置。

(4) 在成人指导下,愉快的参与到各种游戏及活动中去。

中班:(1) 衣着整洁,愉快来园,能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2) 愉快接受晨检。

(3) 学会将脱下的衣物,叠放在指定位置。

(4) 主动参加到各种游戏和活动中去,活动结束时整理好玩具。

(5) 学会做值日生工作。

大班:(1) 衣着整洁,愉快来园,热情的向老师及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与家长再见。

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幼儿入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然而,入园适应问题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1.情绪波动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由于环境陌生、亲人分离,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这种情绪波动表现为哭闹、不愿上学、拒绝与老师交流等。

2.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这导致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困难,影响适应能力。

3.社交能力欠佳小班幼儿社交能力相对较弱,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容易产生孤独感。

这使他们难以融入幼儿园生活。

4.亲子关系紧张入园后,幼儿与家长分离,亲子关系受到影响。

部分家长过度担忧幼儿在园情况,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二、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对策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幼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2.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同时,鼓励幼儿在园内自主完成这些任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提高幼儿社交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

4.加强家园沟通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探讨适应策略。

同时,家长要理解幼儿入园适应的困难,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5.创设温馨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应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

还可以设置亲子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前就能熟悉环境。

6.逐步过渡入园时间幼儿园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入园生活。

例如,先从每周一上午入园开始,逐步增加入园时间。

三、结论幼儿入园适应状况调查研究——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记得那个周一的早晨,幼儿园门口聚集了一群焦虑的小宝贝和他们的家长。

小班新入园育儿知识

小班新入园育儿知识

小班新入园育儿知识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小班新入园育儿知识,供大家阅览!幼儿园小班的育儿知识幼儿园小班的育儿知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基本的自我生活服务能力2.学会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3.学习和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对运动有初步的兴趣在适应环境方面1.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喜欢上幼儿园,并能坚持每天上幼儿园。

2.能独立使用调羹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穿脱衣服、大小便(大便会叫老师帮忙擦干净),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3.初步养成了较好的饮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和睡眠习惯,初步懂得遵守各项常规4.知道说话、待人接物要有礼貌,会说一些日常礼貌用语;愿意和同伴友好相处,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5.学习和初步习惯了使用普通话交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说出来,能回答别人的提问;6.认识了自己,喜欢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探索和认识各种事物。

7.喜欢玩游戏,并懂得要遵守游戏规则。

对角色游戏感兴趣,知道扮演角色来进行游戏。

卫生保健方面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1.按照幼儿园作息调整宝宝作息时间,培养午睡习惯在家中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如早上7点起床;午睡从12点开始,时间大约有两个半小时。

让宝宝养成早起早睡、按时午睡、进餐、盥洗、活动、娱乐等,这样宝宝入园后会较快地适应新生活,同时能培养宝宝从小就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独立入睡,改变要大人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的不良习惯。

2.教宝宝学会自己大小便宝宝在家里上厕所一般是坐式,但幼儿园一般是蹲式,很多宝宝对此不习惯,所以入园后如厕的问题最多。

家长首先要解除宝宝的心理紧张,告诉宝宝在幼儿园里蹲厕比坐厕要干净、方便,扶着小把杆很安全,并可帮助宝宝做一些模拟练习;此外,家长还要告诉宝宝憋便的害处,平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大小便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入园前应该重点教会宝宝说“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这样的话,免得到时候尿裤子。

[做好小班新入园孩子工作几步骤]幼儿园小班入园准备

[做好小班新入园孩子工作几步骤]幼儿园小班入园准备

[做好小班新入园孩子工作几步骤]幼儿园小班入园准备每年九月一日我们都会迎来新的一批小班孩子,他们是最可爱的,但是,能让小班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最不容易的。

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难免会产生哭、闹、依恋等情绪,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时期,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

那么,怎样缩短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来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聊聊。

一、做好环境准备。

首先我们在环境上要让孩子觉得,这个地方不陌生,不害怕,消除对环境的恐惧感,怎样布置呢?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在墙饰环境上应该突出可爱、有趣、好玩的特点,如,一些小动物的布置,或者小动物故事情节的布置,让孩子在视觉上觉得这个地方很好玩。

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多准备一些适合小班年龄的玩具,如,摇来摇去骑的小马、可以拉着走的毛毛虫、会发出声音的娃娃、可以摆动手脚头的机器人等,让孩子觉得,这里是一个好玩的乐园,从而喜欢这里。

二、老师热情的接待。

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当然是非常信任老师的,老师应该让幼儿把从依恋父母等家人的情节转移到老师身上,从而让孩子信任老师,喜欢老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孩子本来对陌生人有一种戒备或排斥心里,因此,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要格外的亲切,才能让孩子消除这种戒备,乐意接受你。

当我们接过一个孩子,更甚哭闹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他,并且用亲切的口吻跟他说话,用鼓励的语气肯定他,而不是用训斥的态度吓住他,孩子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好,自然而然会亲近你。

三、给孩子创造一个心里温馨的环境。

在平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讲话的语气不要生硬,应该用亲切的、儿童话的语言与他们交谈,这样可以拉近与孩子的心里距离,让孩子觉得,我是可以与老师说话的,即便孩子有时犯了错误,或者没有遵守规则,如孩子把玩具弄了一地,我们也不要用一些责备的话来训斥孩子,如,你怎么可以这样;谁叫你这样做的等。

幼儿园入园方案与指导要点

幼儿园入园方案与指导要点

一、入园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喜欢教师和同伴,愿意上幼儿园。

感受幼儿园环境的整洁、美观,体会到教师的辛苦,懂得感恩。

能够带齐所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懂得不带危险物品来园。

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并且能开心地和家人说再见。

愿意和教师、同伴做游戏,有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情愉快,有安全感。

学习表达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愿意接受晨检,并懂得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告诉保健大夫或教师。

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能够自主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自信和能干。

学做值日生工作,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喜欢晨练活动,懂得安全自护,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和感受,能独立完成任务,并逐步提高任务意识。

二、入园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的年龄阶段人手,分别阐述教师在入园环节的指导要点。

1、托、小班幼儿教师提前10分钟进人活动室,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理工作,为幼儿营造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

将已消毒的口杯、毛巾摆放在固定位置,供幼儿入园后使用。

营造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对班级的亲切感与熟悉感。

及时调整和更新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主动问好并以鼓励的口吻评价幼儿的细微变化,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及对自己的喜爱。

采用多种方式安抚并疏导个别幼儿的不良情绪。

协助保健大夫做好幼儿的晨检工作,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了解原因并妥善处理。

向家长了解生病或体弱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及时记录家长的嘱托和要求并随时关注幼儿的具体表现。

以游戏的口吻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如有,在下午离园时与家长做好沟通。

协助保健大夫做好药品的交接工作,准确掌握药品的服用剂量、时间、方式等注意事项,确保幼儿不漏服、不重服、不错服。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3篇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3篇

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幼儿小班安全教案《入园我知道》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入园我知道》教案类型:幼儿小班(3-4岁)安全教育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入园安全知识,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学会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110报警。

3. 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入园适应技巧,减少入园产生的不安和抵触情绪。

教材与资源:1. 幼儿绘本:《安全小小书:“入园我知道”》。

2. 卡片:一些与安全知识相关的图片卡片。

3. 视频资源:一些关于入园安全的教育视频。

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 与幼儿一起看绘本《安全小小书:“入园我知道”》,了解入园安全知识。

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画,与绘本中的角色一起想象入园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情景。

2. 引导幼儿提出一些入园的不安和疑问,例如:“进入园区时要注意什么?”“如果看不到妈妈,该怎么办?”等等。

步骤二:讲解入园安全知识(10分钟)1. 准备一些与入园安全相关的图片卡片,例如:“停车场”、“门禁卡”、“校车”等,在卡片上写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2. 展示图片卡片,一边与幼儿解释图片上的内容,一边问幼儿相关的问题,例如:“这是什么地方?”“我们在进入园区时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3. 强调幼儿进入园区时要注意遵守规则,不要乱跑乱闯。

步骤三:演示如何拨打110报警(5分钟)1. 展示一段关于拨打110报警的教育视频,向幼儿解释何时应该拨打110报警,例如遇到陌生人、遇到危险、走失等情况。

2. 逐步教导幼儿如何拨打110报警的操作流程,例如掌握拨打电话键盘上的数字“110”,知道在电话那头回答警察叔叔的问题等。

步骤四:入园适应技巧(10分钟)1.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入园的不安和抵触情绪,例如不舍得离开妈妈、害怕和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相处等。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分享一些适应入园的技巧和经验,例如与老师和小朋友合作玩耍、参加园内活动、互相帮助等。

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须知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须知亲爱的家长:您好!孩子从家庭走入幼儿园,是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标志着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辛勤培育的又一个阶段的开始,为了帮助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希望家长们能配合做好以下工作:一、家长看到孩子的第一句话:〔1〕好孩子,你真棒!〔2〕好宝宝,和妈妈说一说:今天都帮小朋友做什么事情了?〔3〕看到你的表现,妈妈真开心!二、准时接送,不中途探望送孩子入园,由于不适应引起的哭闹是不免的,但不管孩子怎么哭,走就走的干脆,"一步三回头'只会让孩子哭的更凶。

有的家长走后不忍心,又中途返回,在窗口、门缝张望,这样做是一大忌,一旦孩子发现,不仅使您的孩子会整天心神不宁,无心适应,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另外,在开学初接孩子时,最好要准时或稍早一些,免得孩子在其他幼儿被接走后产生孤独感。

三、"坚持平静'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

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

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

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坚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

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合格外部环境。

四、"分享快乐'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

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

例如,你熟悉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合格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五、"主动沟通'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

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爱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六、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用积极,轻松的情绪去感染幼儿〔1〕用愉快的口气谈论与幼儿园有关的人或事,把孩子入园当作一件喜事来讨论与迎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入园需注意
孩子入园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无所适从,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家长需了解的新生入园的十一忌:
一忌:一味妥协,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

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

去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二忌: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

家长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

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三忌:孩子哭,我也哭。

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实在太强了,这种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司空见惯,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
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四忌:“我在外面等着你!”
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五忌:“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忍心拒绝孩子吗?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会早来接你!”“妈妈四点来接你!”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长欺骗了自己,会推理到其它,那么家长会不会来接他?孩子便没有把握了。

六忌:“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可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却常常听到。

家长这话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
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

七忌:“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会就好了!”
许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的,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会,就一定能够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长说再见。

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家长的多呆一会儿,只会让孩子的适应时间拉长,让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时间拉长。

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可能走,分离焦虑已产生,便开始哭闹。

而家长毕竟是要离开,那是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着去适应。

八忌:休息的时候无节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

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3至5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