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能力训练十一文言文阅读(二)
2018版二轮语文训练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卷1 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06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导学号:76934044】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
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
母死,蔬食庐墓三年。
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
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
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
太祖嘉纳之。
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
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
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
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
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曰:“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
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
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
”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
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
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
令休兵归藩。
”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
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
胜败之机明于指掌。
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
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
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
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洒泣流涕也。
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
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
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
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
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
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
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旌.孝行旌:表彰B.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辟:征召C.亦易罢.矣罢:停止D.必蒙宽宥.宥:宽恕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解析: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 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 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作”等断开一些比 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 /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 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 径仅容双趾。 以 匹 布 缚 胸 使 人 从 后 挽 之 扶 滕 侧 足 盘 跚 而 步 危 甚 刘 子 先 之 徐 子 与 余 相 去 数 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解析:画线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缚、使、从、 挽、扶、盘跚、步、去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 缚、使、从、挽、扶、步、去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 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答案: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 /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 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 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 “故” 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 /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 鄙俚。
2.句式 (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 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 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 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 断 句 提 供 帮 助 ) ; “ 不 亦 …… 乎 ”“ 孰 与 …… 乎”“其……乎”“安……哉”“何……为”
(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 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 语句的停顿点。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精准对练一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
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含答案)(全国)

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
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
祖恢,南康太守。
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
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
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
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谋乱)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
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
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
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
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
”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
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
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言,适可以慰四海之望。
”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
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
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① 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B.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C.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D.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创新文档: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含答案 精品

基础保分课选择题——准做快做不失分[认定、排除、巧比对,3法准解文言文客观题]所谓“认定”即直接对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选项的正误做出判断;所谓“排除”是指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或与文章信息内容不符的干扰项。
这两种方法都要建立在综合考虑文章(段落)内容、题干和选项等各种信息的基础之上。
“比对”包括选项与原文、选项与选项之间的比对,它不仅是方法,更是思维的过程。
比对时要调正心态,更要注重细节。
上述方法往往不单一使用,而要综合运用;要明确某一方法侧重对应的题型,且能够运用娴熟,甚至内化为一种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高效,在考场上“过关斩将”。
[典例]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件(33张)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 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 意的基础上, 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 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冠” 结合上下文分析应为“成年”。
参考译文: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郡武康人。他的兄长沈敞之,是 赵伦之的征虏参军。庆之自幼就有志气和勇力。孙恩叛乱, 派遣人侵犯武康,庆之当时还未成年,随着家乡氏族的人一 起击杀孙恩,从此庆之凭着勇气远近闻名。灾荒兵乱过后, 乡村里的人都流转失散,庆之亲自耕种田地,辛勤劳苦独立 生活。三十岁时,庆之到襄阳去看望兄长敞之,赵伦之见到 他对他十分欣赏。当时赵伦之的儿子伯符做竟陵太守,竟陵 之地的蛮人多次进犯,庆之为伯符安排规划谋略,每次都打 败蛮人的进攻,伯符据此获得将帅的职衔。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众蛮族大为骚乱, 征西司马朱修之讨伐蛮人失败, 皇上任命庆之担任建威将军, 率众帮助修之。修之因为战事失利被关进监狱,庆之独自掌 管军队进兵讨伐,大败缘沔各地众多蛮兵,捉住俘虏七千人。 庆之患有头风病,平日好戴着狐皮帽,众蛮人恼恨他,称他 为“苍头公” 。 蛮族人每次见到庆之的军队,总是畏惧道: “苍 头公不多时又来了! ”二十七年,太祖想要向北征讨,庆之进 谏道: “我们的步兵难以与北方的骑兵相抗,这种状况时日已 经很久了。
伯符离开竟陵,又到别处讨伐西陵的蛮人,没有让庆之跟随, 结果无功而返。永初二年,庆之被授予殿中员外将军,又跟 随伯符隶属于到彦之而出师北伐。伯符之忠诚谨慎通 晓兵法,皇上便让他统领军队防守东掖门,渐渐地得到延见 接待,出入皇宫。不久转调为正员将军。等到刘湛被收押的 那天晚上,皇上开宫门召见庆之,庆之来不及换下戎装就穿 着袜子缚着裤子跑进去。皇上见到他如此装束吃惊道: “你为 什么如此急速整装?”庆之说: “君王半夜召唤我这个禁卫军 队长,没来得及穿宽大舒适的官服。 ”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
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
迁辽东属国都尉。
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
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
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
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
刑竟,征拜议郎。
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
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盛,颎众恐。
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
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
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
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
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党中常侍王甫。
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训练十一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
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
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
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
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
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
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
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
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
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
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
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
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有改动)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古代一种官职,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属员外级,分掌各司事务,是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B.“通漕”,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C.“羌胡”,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
D.“我曹”,即我们。
曹,辈,类。
其他如“尔曹”“汝曹”“吾曹”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
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
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
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
羌胡之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B.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C.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D.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文学体裁。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张辅字文弼。
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
安南黎季犛弑其主,自称太上皇……帝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
自凭祥进师,檄.季犛二十罪。
道.芹站,走.其伏兵,抵新福。
晟军亦至,营.于白鹤。
安南有东、西二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造船图进取。
敕拜辅为将军。
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夜四鼓,越重濠,云梯傅其城。
都指挥蔡福先登,士蚁附而上,角鸣,万炬齐举,城下兵鼓噪继进,遂入城。
贼大溃。
尽焚缘江木栅。
进克东都,辑吏民,抚降附,来归者日以万计。
遣别将李彬、陈旭取西都,又分军破贼援兵。
季犛焚宫室仓库逃入海。
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进太师,并支二俸。
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
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
帝叹曰:“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
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
事平,加禄三百石。
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
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
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
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季犛二十罪檄:发檄文。
B.道.芹站道:取道。
C.走.其伏兵走:击退,使……退。
D.营.于白鹤营:经营。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B.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C.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D.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辅治军整肃,善于带兵打仗。
安南黎季犛以下犯上,杀了国王。
张辅率兵讨伐,尽管黎季犛凭借地势险要兵员众多抵抗,却根本无法挽回败局。
B.张辅办事知礼,受到皇上称赞。
成祖丧期满二十七日时,皇上戴素冠穿麻衣临朝,而群臣都已改为吉服,只有张辅和大学士杨士奇穿戴与皇上一样。
C.张辅威名远扬,为人谨慎小心。
他三次平定交趾,经历四朝天子,与帝室联姻,却不恃宠,与蹇义、夏原吉等同心辅政,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
D.张辅刚毅威严,处事遵守尺度。
高煦谋反,张辅与其断然划清界限。
王振专权,文武大臣远远见到就行叩拜礼,只有张辅与他当面讨论礼节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
(2)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答案:一、1.C “皆言”的主语为“湟中诸胡”,所以,“皆言”后面停顿,据此排除A、B两项;“内”为通假字,接纳的意思,“妻子”为妻子、儿女,接纳妻子、儿女,所以,“妻子”后面停顿,据此排除D项。
2.C C项,“南方”错,应为“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