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的种类分类

土的种类分类土是指地表上由矿物质、有机物、水、空气等组成的固体物质。
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土的种类和特征,可以将土分为以下几类:沙土、粘土、壤土、砂壤土和黏土。
沙土是由细粒的石英砂颗粒组成的土壤。
它的颗粒较大,排列较松散,容易渗透水分和透气,但保水能力较差。
沙土通常干燥、贫瘠,不适合种植大部分农作物,但适宜用于建筑工程、花园设计和沙滩等场地的铺设。
粘土是由黏土矿物质组成的土壤,颗粒较小,颜色多为暗红或深褐色。
粘土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保水性,但通透性较差,容易粘在一起形成泥浆状。
粘土适合用于制作陶器、砖块和陶土雕塑等工艺品,也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
壤土是由砂、粘土和有机质混合而成的土壤,是较为理想的农田土壤。
壤土富含养分,保水能力适中,通透性良好,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壤土还可以保持水分和养分,减少农田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砂壤土是砂土和壤土的混合物,具有砂土的透水性和壤土的保水性。
砂壤土适合用于做花园的土壤,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帮助植物生长和发展。
黏土是颗粒最小、粘性最强的土壤类型。
黏土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保水性好,但通透性较差。
黏土适合用于制作陶器、砖块和建筑材料等。
此外,黏土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建筑施工,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冲蚀能力。
总结来说,沙土、粘土、壤土、砂壤土和黏土各有其特点和用途。
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对于农业生产、建筑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的分类和特性,进一步认识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
一.一般土的分类
注:定明时应根据粒径分组。
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确定,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
075c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黄土按塑性指数分类:塑性指数大于10为黏质黄土,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为砂质黄土。
二,土的密实程度
土的野外鉴别一.土的野外描述
二.土的野外鉴别
三,土的潮湿程度野外鉴别
四.土的密实程度野外鉴定
碎石类土密实程度野外鉴别
﹙注:碎石土锤击数划分仅作参考﹚
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辽阳至哈尔滨段定测钻探技术质量要求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土类划分的标准

土类划分的标准
土的分类是指按土壤的坚硬程度来划分的,其中干土和湿土划分的标准是以地下水位为准,地下水位以上者为干土,地下水位以下者为湿土。
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
一类土主要包括砂、粘质砂土、种植土、冲积砂土层、泥炭等。
二类土主要包括砂质粘土和黄土,轻盐土和碱土等。
三类土主要包括中等密实的砂质粘土和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工程垃圾的松散土,压实填筑土,粘土,轻微胶结的砂,天然湿度含砾石、石子等杂质黄土。
四类土主要包括坚硬重质粘土,板状黄土和粘土,密实硬化后的重盐土,高岭土和干燥变硬的观音土,松散风化的片岩、砂岩或软页岩,含有碎石、卵石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天然级配砂。
野外土名描述 + 土的分类野外鉴定与别名(顶)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土的分类标准

土的分类标准
根据土壤的结构,土可以分为砂土、粘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砂土的颗粒较大,排水性好,但肥力较低;粘土的颗粒较小,容易结块,通透性差;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结构疏松,适宜农作物生长。
根据土壤的性质,土可以分为酸性土、中性土和碱性土三种类型。
酸性土的pH值低于7,适宜松茸、松树等酸性植物生长;中性土的pH值约为7,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碱性土的pH值高于7,适宜碱性植物的生长。
根据土壤的用途,土可以分为农业土、林业土、园艺土和建筑土等多种类型。
农业土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土壤肥力高、排水良好;林业土适宜树木的生长,要求土壤肥力适中、通气性好;园艺土适宜花卉的生长,要求土壤肥力高、排水性好;建筑土适宜建筑物的基础,要求土壤承载力高、稳定性好。
综上所述,土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成分、结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
了解土的分类标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促进农业、林业、园艺和建筑等行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建筑土壤分为八类土:
1.砂土:粒径不大于2mm的砂类土,包括淤泥、轻粘土。
2.粘土:亚粘土、粘土、黄土、包括土状风化。
3.砂砾:粒径2mm~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指重量比,下同)小于或等于50%,包括礓石、粘土及粒状风化。
4.砾石:粒径2mm~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大于50%,有时还包括粒径20mm~200mm的碎石、卵石,其含量在10%以内,包括块状风化。
5.卵石:粒径20mm~20mm的碎石、卵石含量大于10%,有时还包括块石、漂石、其含量在10%以内,包括块状风化。
6.软石:各种松软、胶结不紧、节理较多的岩石及较坚硬的块石土、漂石土。
7.次坚石.一硬的各类岩石,包括粒径大于500mm、含量大于10%的较坚硬的块石、漂石。
8.坚石:坚硬的各类岩石,包括粒径大于1 000mm、含量大于10%的坚硬的块石、漂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一、工程用土分类(一)工程用土分类1.依据《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 50145,工程用土指工程勘察、建筑物地基、堤坝填料和地基处理等涉及的土类,有机土指土料中大部分成分为有机物质的土。
(二)按照土的坚实系数分类1.一类土,松软土:砂、略有粘性的砂土、腐植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2.二类土,普通土:潮湿的黏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碎石卵石及建筑材料碎宵的堆积土和种植土;3.三类土,坚土: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即建筑材料碎宵的潮湿粘性土或黄土;4.四类土,砂砾坚土:坚硬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含有碎石卵石或体积在10%-30%重量在2.5公斤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
5.五类土,软土:一般指外观以灰色为主,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
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粘性土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以上五类土的详细介绍在这里因为用手机码字内容太多就不多解释了。
二、土的工程性质包括:1.土的强度性质2.土体应力应变三、不良土质的危害1.土体中各点的力学性质会因其物理状态的不均匀而不同,以此土体的剪切破坏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整体破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等。
拓展资料:土的工程性质是在设计和建造各种工程建筑物时所必须掌握的天然土体或填筑土料的工程特性。
不同类别的工程,对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研究重点和深度都各自不同。
对沉降限制严格的建筑物,需要详细掌握土和土层的压缩固结特性;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工程,需要有可靠的土抗剪强度指标;土作为填筑材料时,其粒径级配和压密击实性质是主要参数。
土的形成年代和成因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影响,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其力学性质会有很大差别(见土和土体)。
各种特殊土(黄土、软土、膨胀土、多年冻土、盐渍土和红粘土等)又各有其独特的工程性质。
除土的粒径级配外,土中各个组成部分(固相、液相、气相)之间的比例,将影响到土的物理性质,如单位体积重,含水量,孔隙比,饱和度和孔隙度等。
土的分类和描述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的鉴定标准
1、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碎石土分类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极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
2、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表3.3.3 砂土分类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砂土密实度按标贯分类
砂土密实度按动力触探分类
粉土湿度的分类
粉土密实度分类
目力鉴别粉土和黏性土
黏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并应符合表3.3.11的规定。
淤泥和淤泥质土的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分类与鉴定
土属于第四系的松散堆积物,其结构松散,成因复杂。
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液限或孔隙比可将土分为碎土石、砂土、粉土、粘性土和淤泥质土。
根据形成时代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为新近沉积土。
1.土的描述与定名
在岩土工程中,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粒度成分,并结合其成因和时代进行命名。
因此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划分成因和时代,并详细描述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
碎石土应描述:
砂土应描述:
粉土应描述:
粘性土应描述:
2.碎土石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
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1-11 碎石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
漂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块石
棱角形为主
卵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碎石
棱角形为主
圆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角砾
棱角形为主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对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按表1-12分类。
并按表1-13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63.5进行修正。
表1-12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N63.5>20
5<N63.5≤20
5<N63.5≤10
N63.5≤5
密实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按表1-14分类,并按表1-15的修正系数对锤击数N120进行修正。
或参照表1-16根据野外观察鉴别。
表1-14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120 N120>14
11<N120≤14
6<N120≤11
3<N120≤6
N120≤3
密实度
密实
很密
中密
稍密
松散
3.砂土的分类
粒径大小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17进一步分类,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1-17砂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级配
砾砂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
粗砂
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细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85%
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过总
质量50%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按表1-18确定。
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表1-18砂土密实度分类
标准贯入锤击数N
密实度
标准贯入锤击数N
密实度
标准贯入锤击数N 密实度
N≤4
极松
10<N≤15
稍密
30<N≤50
密实
4<N≤10
松散
15<N≤30
中密
N>50
极密实
4.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按表1-19确定;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按表1-20确定。
当有经验时,也可用原测试或其他方法划分粉土的密实度。
表1-19粉土密实度分类
孔隙比e
e<0.75
0.75<e≤0.90
e>0.9
密实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表1-20粉土湿度分类
含水量w
w<20
20<w≤30
w>30
湿度
稍湿
湿
很湿
5.粘性土
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
粘性土应根据塑
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粘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按表1-21确定。
表1-21 粘性土状态分类
液性指数
IL≤0
0<IL≤0.25
0.25<IL≤0.75
0.75<IL≤1
IL>1 状态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6.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有机质含量Wu按灼失量试验确定。
表1-22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
分类
名称
有机质含量
Wu(%)
现场鉴别特征
说明
无机土
Wu5%
有机
质土
5%≤Wu≤10%
深灰色,有光泽,臭,除腐殖质外尚含少量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出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
1.如现场能鉴别或有地区经验时,可不做有机质含量测定;
2.当wwL,1.0≤e1.5时称淤泥质土
3.当wwL,e≥1.5时称淤泥
泥炭
质土
10%Wu≤60%
深灰或黑色,有腥,能看到完全分解的植物结构,浸水体胀,易崩解,有植物残渣浮于水中,干缩现象明显
可根据地区特点和需要按Wu细分为:
弱泥炭质土(10%≤Wu<25%)
中泥炭质土(25%≤Wu<40%)
强泥炭质土(40%≤Wu<60%)
泥炭
Wu60%
除有泥炭质土特征外,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7.
1.按压缩系数分类
当a0.1~0.2<0.1MPa-1时为低压缩性;
当0.1MPa-1≤a0.1~0.2<0.5MPa-1时为中压缩性;
当a0.1~0.2≥0.5MPa-1时为高压缩性。
2.按灵敏度分类
当St=1~2时为低灵敏;当St=2~4时为中灵敏;
当St=4~8时为高灵敏;当St>8时为特别灵敏。
3.按相对密度分类
当0<Dr<1/3时为松的;当1/3<Dr<2/3时为中密的;
当Dr>2/3时为密实的。
4.按超固结比分类
当Pc等于P0时土层为正常固结的;当Pc小于P0时土层为次固结的;
当Pc大于P0时土层为超固结的。
摇振反应
光泽反应
干强度
韧性
粉土
迅速、中等
无光泽反应
低
低
粘性土
无
光滑、稍有光滑
高、中等高、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