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2)
两小儿辩日 (2)

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当太阳初 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就显得大 些;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 就显得小些。
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 下册
新课导入 猜谜语: 天上一伙伴,相貌常在变。 正面光灿灿,背面永不见。
太阳
作家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 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
知识备查
论语: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 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 流传于世。
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句意:(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 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 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判断
孔子不能决也。
谁你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你从孔子和两小儿辩日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 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 应当实事求是。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这种多角度思 考,探求真理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主旨概括
这则小故事通过写两个孩子围绕着太阳什 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进行辩 斗,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 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 实事求是的态度。
2024年秋小升初入学分班语文测试卷(四)(统编版)

2024年秋小升初入学分班语文测试卷(四)(统编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卷面书写。
(共3分)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将作品中的诗句用正楷字补充在下面的横幅中。
(注意:书写端正、行款整齐)二、填空题。
(共25分)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格子里填写正确的词语。
(5分)2024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这一刻,所有的中国人都为祖国在航天lǐng yù取得的成就感到fèn wài自豪。
观众们的目光紧紧盯着电视屏幕,不曾nuó yi 别处,wéi kǒng错过精彩的shùn jiān。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10分)①喜出( )外②头晕目( ) ③不可思( ) ④焉知非( )⑤语( )心长⑥翻( )倒柜⑦三长两( ) ⑧无独有( ) (1)听到爸爸回来的消息,他,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向家门口跑去。
(2)毕业典礼上,校长地对我们说:“你们将来一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4.积累与运用。
(10分)(1)习近平主席在谈到变革创新时,用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古语。
(2)文中有哲理:回想六年的成长历程,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就如《长歌行》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有情感:王建望月表达思亲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谦借石灰言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共8分)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挪.移(nuó)聊.天(liáo)徘徊.(huái)勃.勃生机(bó)B.蒜.瓣(suàn)腊八粥.(zōu)燕.山(yàn)沧.沧凉凉(chānɡ)C.蚯蚓.(yǐn)酷刑.(xín)正.月(zhēnɡ)歪歪扭.扭(liǔ)D.魔.鬼(muó)含糊.(fú)瞻.仰(zhān)一声不吭.(kēnɡ)6.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焉知非福兴国安邦弄巧成咄负荆请罪B.万不得以见异思迁见微知著顾名思义C.翻箱倒柜匠心独运应接不暇波澜状阔D.栩栩如生神采奕奕心有余悸一视同仁7.下列语句表述得体的一项是()(2分)A.校园草坪上有一则提示语:“小草微微笑,请从旁边绕。
两小儿辩日的范文(共12篇)

两小儿辩日的范文(共12篇)篇1: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大修订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册中新增的课文。
编者的意图旨在通过这个短小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认识自然的科学态度。
一、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要举行一场很有趣的辩论赛,不过辩论的双方是距离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一些什么?生1:我知道它写的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生2(抢着说):两个小孩子在争论太阳的远近。
生3:他们争得不可开交。
生4:我还知道连孔子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师(微笑):看得出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也善于动脑筋,我似乎觉得站在我面前的就是两千多年前的那两个爱动脑筋的小孩。
同学们,这两个小孩争辩的话题竟然难住了一代圣人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现在想通过什么途径弄清楚这个问题什么?生:读书。
师:对,让我们随心所欲地读读课文,你想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
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跟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学生自由读书,有的在讨论)生1:老师,我知道了,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太阳是在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生2:一个孩子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太阳离人远。
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师接话:你是从哪儿看出的?生2(语气较平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师(微笑着对生2):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孩,听你刚才的语气大概说服不了别人吧。
生3(急切地):老师,我知道了。
那是一个反问句,他应该读出反问的语气,这样的语气强烈一些。
师:你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服我们大家吗?(生3读,边读边做手势比划出)师(向生2):他的话有说服力吗?生2(点点头):他读“大如车盖”时音重一些,还用手比划出车盖的大小,仿佛我们面前就有一个大得像车盖一样的太阳,读“则如盘盂”读得轻一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中午的太阳很小很小。
部编语文六下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练习(含答案)2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2)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
(3)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4)弗若之矣(__________)
(5)孔子东游(__________)(6)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
(7)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8)问其故(__________)
7.下列加点字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惟弈秋之为听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为是其智弗若与D.孰为汝多知乎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8.孔子不能决也。( )
A.决定B.判断C.决心
9.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A.因为B.以为C.为了
10.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A.表示感激B.调落,衰退C.推辞
35.“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6.“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薛谭“辞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反”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
5.绝胜烟柳满皇都(________)
6.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
20.按课文内容填空。
(1)深蓝的天空中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____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今日,端午节当晨,阳光初照,一对小儿在村庄中辩日。
两小儿名为小白和小黑,一白一黑,果然相争不下。
小白道:“今日是端午节,我料风清云淡,日月同辉,必是日。
日乃太阳之象,光明之源,岂能与其夺日?”小黑闻之,略一沉思,不悦曰:“贤哥之言深奥,朕岂可折服?然我观日尤似夜,乃黑矣,非白也。
日乃光之主,如何与其夺日?”小白闻之,大惊曰:“今日截至,子非认之?我有见一玉兔上食,内中珠翠,岂是日乎?”小黑闻之,恍然大悟曰:“玉兔乃月中兽也,早愿,不可谋夺。
”小白闻之,顿觉大错,遂叹道:“尔言颇是,非我所及,吾辱乃忘。
”小黑闻之,微笑曰:“贤哥有失,勿忧心。
”二小儿言乎,遂放声大笑,相约今夜尽燃烛:曰:“光明之源,若以汝照之,日月俱辉,非辩日而不可也。
”范甘等《国民教育知识丛书》收第173集《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该文是一篇记叙文。
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说明文明交流,讨论问题,永志不衰。
文章描述了两个小孩因为端午节,辩论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归属的故事。
通过两个小孩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争执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文章语言简洁,清晰,适度的运用对话,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让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深入的思考。
第二篇示例: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还能让人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们学习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也接触了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其中《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位小儿在辩论中展现了自己的聪慧和机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敬佩。
两小儿辩日,一日之中。
吾于学堂,闻二儿雅言。
余思二儿早生其智,言语兢兢,不可不悉。
两儿心致,斗志昂扬,怀奇思而捐己智,辨正误而表诚心。
日沦依依,东高西低。
二儿相逢,遂生辩日。
一言一辩,寸积寸累,时有斗志而感无奇。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课件) (2)

日初出沧沧 凉凉及其日 中如探汤
远者凉 近者热
温度感知
观点
人物
原理
活动
新课导入 背景知识 字词学习 课文解读 拓展升华
谦逊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任然“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观点
人物
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
对于自己不懂得问题大胆质疑, 还敢于争辩。
原理
活动
新课导入 背景知识 字词学习 课文解读 拓展升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朗读
句子
译文
因果
新课导入 背景知识 字词学习 课文解读 拓展升华
人物
观点
现象
理由
小孩甲
日始出时去人 近而日中时远
日初出大如 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
近者大 远者小
依据
视觉效果
小孩乙
日初出远而日 中时近
知:同“智”,聪慧
句义: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新课导入 背景知识 字词学习 课文解读 拓展升华
朗读
句子
译文
因果
新课导入 背景知识 字词学习 课文解读 拓展升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近者大?
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 山和一小角的天空,此时的 太阳就显得大。
远者凉?
因为在夜里太阳照射到 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 以早上感到寒凉。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表达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慎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展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气氛,以承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
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那么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由于学生初学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
孔子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孔子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两小儿辩日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鲁国。
一天,孔子在路上碰到两个孩子正争得面红耳赤。
孔子上前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事争得不可开交呀?”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孔子,他们正在争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哪一个离我们近。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早晨太阳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有车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只有菜盘子那么小。
这不就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才显得大,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才显得小吗?”孔子听了觉得有道理。
但还没等他点头称是,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说:“早晨太阳出来时,到处凉气袭人,中午却热得像站在沸水边一样难受,这不是因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才觉得凉,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觉得热吗?”孔子一听也觉得有道理。
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断定两个孩子谁说的真有道理了。
两个孩子看到孔子似是而非的样子,急得直跺脚,一个拉着孔子一只手说:“孔大人,您可得给我们评个准理,看到底谁说得对呀!”两个小孩子给满腹经纶的孔子出了个难题,大学问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搞不清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十分失望,望着孔子远去的背影取笑说:“还说他学问大得很呢!原来也不过如此而已!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和老子有关的故事。
______(判断对错)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有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故事和孔子有关。
故答案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剧本
牛文明
角色:孔子、甲山(小儿)、乙川(小儿)、颜回、子路、孔子学生数人
时近中午,日光强烈,两小儿嬉戏玩耍、争辩不已,孔子及弟子缓步走来。
甲山:你说的不对!
乙川:你说的不对!
两人做争吵状
孔子:颜回啊——
颜回:(趋步向前)(垂手恭立)
学生在!敢问老师有何吩咐?
孔子:回啊,你去看看那两个小孩在争什么呢?能劝就劝劝吧。
颜回:是,弟子这就前去,老师您就坐在这树下歇息歇息吧。
子路等扶孔子坐,颜回前去探问。
颜回:嗨!小朋友,请问你们在争论什么,能给我的老师找点水喝吗?
乙川:嗯,大哥哥,你评评理——
甲山:(拉乙川一把,打断),嘿!请问你什么人啊,你老师又是谁呀?
颜回:两位小朋友,我们是鲁国人,我老师是孔老夫子,我们前往齐国求学,你能给我的老师找点水喝吗?
乙川:你老师就是那个有名的孔子呀?听说他很有学问哩,我们哥俩在争辩一件事呢,他输了还不服。
你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做个评断呢?
甲山:对,如果说的有道理,我们就给你们端水喝。
颜回:好吧,咱们去请教老夫子吧,没有他老人家不知道的事。
三人前往见孔子,三人躬腰行礼,孔子起身点头还礼。
孔子:弟子们哪,看见了吧——谁说齐国是蛮夷之邦?这两个孩子都这么彬彬有礼,可见是礼仪之邦嘛。
子路:喂!小子,有水吗?给我老师端一碗。
孔子:(白子路一眼)子路退后,不得无礼。
甲山:你真是孔子吗?
孔子:是啊,我就是鲁国的孔丘啊。
乙川:那你很有学问喽?
孔子:不敢这么说,孔丘正是知识匮乏才来贵国求学的。
颜回对孔子耳语,孔子微笑点头。
孔子:听说两位小朋友在争辩一个问题,能否让我们都听听啊?
甲山、乙川争抢:我先说!我先说!
孔子:两位小朋友谁为兄,谁为弟啊?
甲山:我叫甲山,8岁,他叫乙川,7岁。
孔子;喔,(指甲山)那你就是兄长了,为兄的先说。
甲山(故意挤挤乙川,清清嗓子):嗯,事情是这样的,我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乙川说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远,老人家你说呢?
乙川:您老人家要判断正确呀,他输了可是要给我当牛骑的。
孔子沉吟,这个嘛——乙川你先说说你的道理行吗?
乙川(迫不及待地、指着烈日):老夫子,你说这会热呢还是早晨热呢?
孔子:当然是现在热了,热乎哉,不堪忍受矣。
乙川:您烧过柴禾吗?
孔子:烧过呀,我小的时候经常帮母亲做饭哪。
乙川:那您说离火近了热呢还是离火远了热呢?
孔子: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离火近了热呀。
所以说,要远离水火才能保证安全嘛。
乙川抓住甲山,“爬下,爬下!给我当牛!”
甲山:别得意的太早啦!老先生,你看过初升的太阳吗?
孔子:看过啊,我登泰山的时候,看到太阳从东海上升起,那真是壮哉!美哉!
甲山:什么意思?
子路:就是多么壮观啊,多么美丽啊!
甲山:那您说说,是初升的太阳大呢,还是这阵子的太阳大呢?
孔子:当然初升的太阳大喽!
甲山:就是嘛,刚上来的太阳比车轮还要大(比划),中午的太阳小的像烧饼(比划),离我们近的东西大,离我们远的东西小,难道不是这样吗?
孔子众弟子:(点头)嗯,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甲山、乙川:那您说到底谁对呀?
孔子:(捻须、沉吟)日初出如车盖,那就是说初升的太阳离我们近?不过,日初出苍苍凉凉,那就是初升的太阳又离我们远了?嗯,这个官司还真不好断,你们以为呢?
颜回等:夫子不能断,弟子们更断不了啦。
孔子:有道理,都有道理,甲山、乙川,你们说的都对。
来,拉拉手——争论归争论,别失兄弟和气。
哈哈哈……
甲山/乙川:(失望地)净吹牛,还说你是无所不知的老夫子呢?不给你水喝了。
转身跑开
子路:喂,小家伙!
孔子(摆摆手):走吧,上路。
甲山、乙川跑回来,端着碗,提着水:请喝水,解解渴。
孔子:意味深长地,弟子们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太阳的问题嘛——
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