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

合集下载

分析水平岩层及倾斜岩层地质图

分析水平岩层及倾斜岩层地质图

2021/6/16
17
4、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4.2 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
①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 “V”字形,山脊处形成指向下游的“V”字形;
②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倾角大于坡角,沟谷中形成 尖端指向下游的“V”字形,山脊上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 字形;
③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河谷中 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但界线弯曲的紧闭度大于等高 线弯曲的紧闭度。
3、绘地质剖面,即将地 质界线,不整合面、断 层、岩体界线等(剖面 所经过的)投影至地形 剖面图上,若岩层走向 与剖面斜交(小于80°) 时,要按视倾角绘制分 界线;
4、标绘花纹,代号; 5、整饰剖面图。
2021/6/16
26
6、总结阅读分析地质图-读图步骤
1、比例尺:各类地质图都有一定的精度,从比例尺大小就可 以看出,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地质现象表达的就越清楚, 同时也可根据比例尺,计算该图区的面积。
二、地质构造分析:
据读图分析可知,xxx地区白垩系(K)上、下统地层为倾斜地层,其他地层均 为水平岩层,而且,北部地层倾向与地表坡向倾向相同,但地层倾角大于地表坡角;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倾角大于坡角沟谷中形成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倾角大于坡角沟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尖端指向下游的vv字形山脊上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字形山脊上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v字字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河谷中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河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v字形但界线弯曲的紧闭度大于等高字形但界线弯曲的紧闭度大于等高线弯曲的紧闭度
K2
1000
K2
K2
C2

地质图阅读

地质图阅读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臵用一细线标出,两端注 上剖面代号,如I—I‘,Ⅱ一Ⅱ’,或 A—A,等。在 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 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下边先 选定比本区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可选至0以下)一 条水平线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 明各高程数。如剖面图垂直比例尺放大,则应注明 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图框外左上侧注明编图单位,右上侧写 明编图日期,下方左侧注明编图单位,技 术负责人及编图人,右侧注上引用的资料 (如图件)单位、编制者及编制日期。或者将 上述内容列绘成“责任表”放在图框外右 下方。 、’


2.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 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规定格式。 剖面图如单独绘一幅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 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区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 (如山峰、河流、城镇和居民点)作为图名,如周口 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一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只以剖面标 号表示,地质剖面图或A—A剖面图。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一 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 岭,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 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 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四川省 江油县马角坝地质图}。图名用端正美观的 字体书写于图幅上端正中或图内适当位臵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注明剖面方向(用方位角表示)。 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地名应注明在剖面的上 面所在位臵。为醒目美观,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 平位臵上。 剖面图的放臵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右西 左,南西和北西在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 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的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如 剖面图与地质图在一幅图上,地层图例可以省去。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序、构 造特征推断绘出。 ·

实习1地质图基础

实习1地质图基础

6、综合分析
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 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共相互关系。对 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 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类型、 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或先后顺序。
(三)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1、地质界线与地形等 高线平行或重合; 2、在沟谷处界线呈 “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 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 呈封闭的曲线; 3、在岩层未发生倒转 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 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 4、岩层顶底面之间的 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水 平岩层的厚度即顶底标高差。


• 1、阅读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判断哪些是 水平岩层 • 2、求凌河地形地质图K1厚度
(5)图框 分外框和内框。内框用细实线,外框用粗 实线,两框之间用数字注明经纬度并画出经纬 线格。 (6)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 要构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规定。 ①图名 ②剖面位置用细线标出,注上剖面代号。 ③比例尺和地质图比例尺一致 ⑤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的符号一致。 ⑥剖面图内一般不留空白,可根据地表来 推断出深部的构造特征。
构造地质实验
课程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地质图的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在地质图上求取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并判断地层接触关系 根据放线距编制倾斜岩层地质图 编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读褶皱区地质图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编制节理极点图和节理等密度图 构造模拟实验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利用钻井资料编制断层构造图 应用赤平投影方法换算真、视倾角并求岩层厚度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 根据共轭剪节理求主应力方位并绘制主应力迹线图 应用赤平投影方法求取褶皱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同沉积构造分析 平衡剖面编制

地质图

地质图

地质图是客观地质条件的科学反映,它按一定比例、利用一定的图例符号描绘一个地区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反映它们的形成时代、分布和相互关系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1、水平岩层2、直立岩层3、倾斜岩层“V”字型法则二、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一)褶曲1、背斜和向斜的区分两翼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从核部到两翼,岩层越来越新的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2、褶皱类型的判读1)根据两翼产状2)根据褶曲轴的长短褶曲轴用平面上各岩层转折端的顶点连线3)根据枢纽产状3、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地层的角度不整合关系来确定,即根据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相时代来确定。

二)、断层1、纵断层或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大体一致•上升盘和下降盘判断方法:断层线上任一点,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下降盘;当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较老岩层一侧为下降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2、横断层或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或褶皱轴向垂直或斜交•上升盘和下降盘判断方法:横向或斜向断层切过褶皱时,使褶皱核部(或轴部)在断层两侧发生宽窄变化,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为上升盘,反之为下降盘;横向或斜向断层切割褶皱时,断层两盘核部只有位臵的错移而无宽窄变化,则为平移断层。

3、断层时代的确定1)、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2)、根据断层的相互切割关系或断层与岩体的相互关系来判定三、岩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1、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表现为岩层时代延续,产状一致,岩层界线劈刺平行延伸。

2、平行不整合接触:表现为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一致,岩层界线平行排列,期间有地层缺失,岩层时代不连续。

3、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同,地层时代不延续,期间有地层缺失,在图上表现为较老的一套岩层界线被不整合线切割,而新的一套岩层的界线则与不整合线大致平行延伸。

四、火成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1、岩基或岩株-岩体界线常穿过不同的围岩界线,规模较大为岩基,规模较小为岩株;2、岩盘-岩体界线与围岩界线一致,且规则;3、岩床-岩体为长条状,延伸方向与围岩走向一致;4、岩墙-岩体为长条状,穿过不同的岩层。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必备】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形图读图报告

地形图读图报告
鸡公岩(16-17、88-89)与龙王洞间的实地距离:1850m
高家堰镇(05,87)的经纬度范围:经度:111°2′30~111°3′8
纬度:30°36′14~30°36′46
五、【读图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地图学读图实习,在以下三个方面我有所收获。
首先,我巩固了专业知识。我们之前从书本上了解了专题地图与地形图各自的类型、内容及其表示方法、用途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是通过读图,我们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面对色彩丰富、版面活跃、形式多样的专题地图,我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清楚了每个图的表示内容以及表示方法,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同表示方法的含义与差异,为我今后对于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基础。另外,我对于专题地图的用色很感兴趣,只有多接触这些专题地图,注意不同地图用色习惯以及设色方法,培养审美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地图设计中取得良好的色彩效果。面对地形复杂、图例繁多、内容丰富的地形图,我对各种地图符号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并了解的其设计原则。通过读图,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各区域的地势、居民地分布、水系、交通网等等。另外,通过对比,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间的差异更清晰的展现了在我的面前,这是光看书所收获不到的。
居民地及地势分布:在公路水系附近,居民地分布多,高程在300-400区域的居民地分布多,在高家堰、四方山、龙沿山、野应山、千佛山、轿顶山、青龙山、仙进山、鸡公岩等山地地区居民地分布少或没有分布。
根据高程信息,地形图所表现的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且该地区多山,北部有大片平原。最高地势在(00-01,81-82)女儿寨、淹水埫附近地势较高。
由该图的了解到的龙岗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信息为:
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布吉(55.32)
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布吉(9.85)

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

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

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形图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形图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本次地形测量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掌握所有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任务1、以5秒网中各点为已知点布设单一导线(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

要求导线边为6到8条,边长为100米到150米左右,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是野外选点、埋设标志(木桩及铁钉),画观测略图;二是利用经纬仪进行测角,致意左右角,要求测水平角及垂直角,记录要清楚,特别是觇标的高度及仪器的高度要即使量取、三是室内进行解算,求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三角高程)。

2、以四等水准要求测设水准网,高程系统采用1956不黄海高程系统。

水准点起算为丹东市规划设计院三等水准网点,校墙角III-3(高程为13、430米)3、利用已布设的导线点进行图根二次加密:布设单三角形交会、侧方交会、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各作出一个点并进行解算。

4、测绘山地地形图,比例尺的1:500(根据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定)三、仪器设备1、水准测量:DS3水准仪、水准尺、尺垫。

2、经纬仪导线观测:DJ6光学经纬仪、全站仪、花标、钢卷尺。

四、测区概况本次实习区域为校外实习基地,其地势较为平坦,其中部分地区为耕地、厂矿、居民区、坟地。

植被种类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

山路略为崎岖,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技术要求1、水准测量:⑴方法采用S3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⑵每测段进行往返测。

往返测限差:仪器检校i角<20″;前后最大视距<100米,视距差≤3米,每站视距累积差≤10米;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3㎜,黑红面高差之差<5㎜;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环线闭合差限差<㎜(公式中K为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03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03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3)超覆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四、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 选择剖面位置
(1)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出露,分布和 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要使所作 剖面图通过地层较全的图区主要构造部位。 (2)剖面线方向尽量垂直区内主要构造的地 层走向。 (3)选定后,将剖面线标定在地质图上。
四、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2. 绘制地形剖面
(1)在方格纸上定出剖面基线,两端画上垂 直线条比例尺(与图上比例尺相同),并标 明标高。 (2)基线标高一般取比剖面所通过的最低等 高线高度要低1-1.5CM (3)然后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 相交的各点逐一投影到相应标高的位置,按 实际地形用曲线连接相邻点形成地形剖面。
四、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3. 完成地质剖面 (1)将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的各个 交点投影到地形剖面曲线上。 (2)按各点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角绘出分层 界线。 (3)如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斜交时,则应按 剖面方向的视倾角绘分层界线。(视倾角可 查表获得)
四、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3. 完成地质剖面
二倾斜地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二倾斜地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1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2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四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四图切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选择剖面位置选择剖面位置1在分析图区地形特征地层出露分布和产状变化以及构造特点的基础上要使所作剖面图通过地层较全的图区主要构造部位
构造地质学实习三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 地质图并作图切地质剖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河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
⒈该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20000,图区面积约9.72km2。

图副的正上方为正北。

该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东北部和东南部及北部地势较高(海拔1000~1162m),中部及西部较低(海拔200~300m),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凌河从东向西流经该区的中部,南北两岸有数条支流汇入凌河。

⒉由图例可知,本地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中泥盆统白云岩、砂岩(D2);下石炭统页岩、煤层(C1);中石炭统页岩、砂岩(C2);上石炭统薄层石灰岩(C3);下二叠统泥灰岩(P1);上二叠统页岩、砂岩(P2);下白垩统砾岩(K1);上白垩统砂岩(K2)。

下石炭统(C1)与中泥盆统(D2)之间缺失上泥盆统(D3)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为不整合接触。

下白垩统砾岩(K1)与上二叠统(P2)之间缺失三叠系(T)和侏罗系(J)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为不整合接触。

⒊根据地层分布和露头形态特征,该区的K1和K2新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东南和北东及北部的山顶,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K1和K2为水平岩层。

出露的D2、C1、C2、C3、P1、P2老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中部及凌河的两岸岸坡上,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现不同的交截关系,应为倾斜岩层。

根据“V”字形法则,在凌河的北岸岸坡,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表明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即岩层向南倾斜,倾角大于坡角。

在凌河的南岸岸坡,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而地层界线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表明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即岩层向南倾斜。

⒋根据地层出露和分布特征及岩层产状,该区的下石炭统(C1)与中泥盆统(D2)之间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下白垩统K1与下伏老地层(D2、C1、C2、C3、P1、P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⒌该区的地质构造比较简单,K1和K2为水平岩层,D2、C1、C2、C3、P1、P2为倾斜岩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