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状态,常见于多种疾病。
在医学实践中,对于患者的发热症状,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与诊断,以找出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般情况下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
一、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首先,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的时间、频率、伴随的症状,如头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还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接下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并对各个系统进行仔细观察。
二、常见病因的排查基于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首先要排除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
针对这些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液分析、血培养等,以明确病因。
三、涉及系统的特殊检查对于一些明确的系统相关病因,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特殊检查。
例如,对于心脏病引起的发热,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发热,可以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
四、血液学与免疫学检查在发热时,血液学检查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信息。
例如,全血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白细胞升高表示细菌感染,白细胞降低表示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肝功能与肾功能的检查则能协助评估器官功能。
免疫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发热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结核病的诊断可通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结核抗体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ANA(抗核抗体)等的检查来辅助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在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诊断。
例如,对于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胸部X线或CT扫描检查;对于疑似腹部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腹部超声或CT扫描。
六、其他辅助检查根据具体病例需要,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细胞学检查等,以帮助明确病因。
综上所述,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以确保查找到正确的病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发热原因待查诊断思路

*
产热器官
安静时:骨骼肌、肝脏
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
散热器官
直接导致 发 热
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
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
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体温调节中枢
*
下丘脑
后 部
少数冷觉感受器
散热反应
产热反应
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位
前 部
密集的温觉感受器 刺 激
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咽炎(所谓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
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单核细胞增加
恶心、呕吐、腹泻
结 核 病
*
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
结核病是FUO 中最常见的全身性感染之一
不典型结核常见 粟粒性结核并非少见,且结素试验常可阴性 肺外结核约 50% 胸部放射学检查正常
(2) 皮疹、粘膜疹
*
玫瑰疹(roseola) 、巴氏线(Pastia lines.可以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呈皮折红线 )、柯氏斑(Koplik氏斑) 、搔抓状出血点 慢性移行性红斑:莱姆病 淡紫色眼睑Gotton 征:皮肌炎 皮下结节:结节性脂膜炎
(3)淋巴结肿大
*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兔热病、弓形虫病、HIV感染,以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局限性感染、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的转移等
6、辅助检查及化验
*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等
感染病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冷凝集试验、嗜异凝集反应、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
发热待查临床思路

活
复合物
物 类固醇
致炎物
② EP
Na+/Ca2+
cAMP
③
PGE
“调定点”上移
①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寒战
散热
④ 产热
体温升高
发热可作为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发热的目的:
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 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几个发热相关概念
急性发热:2周以内 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3周
血常规WBC 16.16×109/L,N 80.5%,Hb 108g/L,PLT 519×109/L 血沉104mm/H CRP 9.71mg/L
2015-3-19 腰椎CT
现病史
考虑“腰椎结核”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建议手术治疗 转院治疗
入院体检
• T:38.3℃,P:110次/分,R:20次/分,BP: 103/68mmHg
现病史
患者2014年3月开始出现腰骶部疼痛,伴明显盗汗,当时无发热, 2014年10月开始在当地就医,予腰部针灸治疗
2014-10 -17 腰椎MRI:腰椎退行病变,L3-4、L5-S1椎间 盘轻度膨出,L3、4、5椎体信号异常伴椎旁不规则异常信号, 结核伴椎旁冷脓肿形成
2014-10 -17 腰椎MRI
尿路感染分类
按照感染部位 上尿路感染(肾盂 、输尿管) 下尿路感染(膀胱、 尿道) 按照复杂因素 单纯性 复杂性 按照发病时间 急性、慢性、反复发作(1年3次或半年2次)
复杂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留置导尿管,支架管,或间歇性膀胱导尿 残余尿>100ml 任何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和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课件

如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 来说,预防措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进行预后评估。
通过定期的医学检查和观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 后续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沉、 C反应蛋白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 感染情况、免疫状态等。辅助检查包括X 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患 者体内可能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诊断性治疗与观察
总结词
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病因后,医生可能会采取诊断性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发热待查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发热情况,包括发热时间、体温变化、 伴随症状等,同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皮肤、淋巴结等状况,以寻找可能的异常表现。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总结词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是诊断发热待 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血液、尿液、 影像学等方面的检查,可以进一步明 确病因。
Hale Waihona Puke 细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扁桃体 炎等,通常有明显的细菌 感染症状,如高热、白细 胞升高、咳黄痰等。
寄生虫感染
如疟疾、阿米巴病等,通 常有明显的寄生虫感染症 状,如寒战、高热、腹痛 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通常有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症状,如关节痛、 皮疹、口腔溃疡等。
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针对非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可给予适 当的对症治疗,如抗过敏药、止痛药 等。
发热诊断思路

发热分类
低热:37.3 ~ 38 ℃ 中度发热:38.1 ~ 39 ℃
高热:39.1 ~ 41 ℃ 超高热:> 41 ℃
生理状态
儿童因高代谢状态,可比成人略高,老年人低代谢率比 成人低;个别人体温可比正常范围略高或略低0.5℃。
早上略低,下午略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 妇女在排卵期和妊娠期体温较高,月经期较低。 不同环境也会影响体温的波动。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3.持续或反复发热,病程长,疑诊风湿性疾病而又无法确诊时,或检查过程中 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者,可进行经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4.对于高热患者,除必要的物理方法降温外,可短时应用解热镇痛药,此外, Naproxen(萘普生)只降低恶性疾病的发热,而对感染性疾病无效,可用作鉴 别诊断。
发热的诊治思路
目录
CONTENT
发热的病理生理 发热的热型 发热伴随症状体征的提示 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 发热诊断思路遵循原则 发热经验性治疗原则 病例分析 体会
发热定义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维持人体体温在相对恒定的状态。
口温:36.3-37.22℃ 直肠内温度比口腔约高0.3-0.5℃ 腋窝温度比口腔约低0.2-0.4℃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药疹; 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单纯疱疹: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脑、流感;
热伴随症状或体症的提示
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 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结缔病;
出血:重症感染、某些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败血症;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流行性型脑炎、斑疹伤寒; 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巴比妥中毒等。
经验性治疗遵循的基本原则
发热原因待查诊断思路

发热原因待查诊断思路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或内部异常情况的一种生理反应。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体温范围介于36.1℃和37.2℃之间,超过此范围即可被视为发热。
当出现发热症状时,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可能的发热原因。
以下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发热诊断思路。
1.全面了解病史:首先,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特殊暴露风险、用药史、旅行史等信息,以排除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潜在原因。
2.体格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检查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淋巴结肿大、皮肤疹和其他特殊体征等,以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关键的信息。
特定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的特异性检测(如血液培养、病毒检测、抗体测定等)也可能需要进行。
4.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
5.其他特异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免疫学检测、基因检测等,以排除或确定潜在疾病。
基于上述诊断思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热病因:1.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病毒感染(如流感、登革热等)、真菌感染等。
2.免疫系统相关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相关疾病等。
4.恶性肿瘤:一些肿瘤,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常伴有发热。
5.药物反应:一些药物使用可能导致发热,例如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等。
6.结缔组织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
在对患者进行发热原因的待查诊断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逐步缩小可能的病因范围,进一步进行特异性检查以确定最终诊断。
需要强调的是,发热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可能有多种潜在原因,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其他临床表现,以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从而确定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寒战与输液反应相鉴别:
•输液后不久即开始
•输液前无反复发作的病史 输 液 反 应
•颤抖更剧烈,而无明显的乏力、纳差、萎
靡等全身毒血症表现
•停止补液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处理后, 10~
15分钟内寒战即可终止。
2.面
容
伤寒面容、酒醉貌、蝶形红斑、口围苍白等
口 唇 疱 疹
•多见于:大叶性肺炎、间日疟、流行 性脑膜炎等 •一般不见于:小叶性肺炎、干酪性肺
医生遗漏或忽视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一)起病姿态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 伤寒、结核等除外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Willie Sutton
“为什么?那个地方有钱啊。”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也要带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 寒战,继之高热 菌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炎、恶性疟和结核性脑膜炎
3.皮疹、粘膜疹
玫瑰疹、巴氏线、柯氏斑、搔抓状出血点、恢复 期袖套样脱皮等
认识几种特征性皮疹:
莱姆病———慢性移行性红斑 皮肌炎———淡紫色眼睑 Gotton 征 结节性脂膜炎———皮下结节
常见传染病出疹大致时间顺序
• • • • • • • 第一天:水痘、风疹、手-足-口病。 第二天:猩红热。 第三天:天花 第四天:麻疹。 第五天:斑疹伤寒 第六天:伤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在发病1-2周出疹,持续时间 长短不一。 • 幼儿急诊在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 水红花麻斑伤。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PPT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需要使用免疫抑制 剂治疗。
肿瘤
恶性肿瘤可引起发热,需 要针对肿瘤进行治疗。
病因不明发热
诊断困难
由于病因不明,诊断较为困难, 需要仔细排查各种可能的病因。
持续高热
通常持续高热,需要采取降温措 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治疗困难
由于病因不明,治疗较为困难,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
病例三:病因不明发热
总结词
病因不明发热是指经过全面检查后仍无 法确定发热原因的病例。
VS
详细描述
病因不明发热的病例较为复杂,可能涉及 多种疾病。诊断时需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 特殊检查,如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 PET-CT等,以寻找病因。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发热待查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逐步缩小病因范围。
确定病原体类型。
病例二:非感染性发热
总结词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无畏寒、寒战 等症状。
详细描述
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病因包括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等。诊断 时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药物检测等,以确定病因。
第三步
根据调整后的治疗方案和检查 结果,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
并确诊病因。
第四步
根据确诊的病因,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感染性发热
总结词
感染性发热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表现为体温升高、畏寒、寒战等 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
(Category of endogenous pyrogen)
❖ 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 IL-1)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
❖产EP细胞的激活
LPS LPS结 合蛋白
激活NF-κB
启动基因转录,EP表达 产EP细胞
来源 成分
内生致热原(EP)的性质比较
内源性致热原(EP)
IL-1
TNF
IFN IL-6
单核、M M 淋巴 单核 糖蛋白 蛋白质 糖蛋白 蛋白质
分子量 耐热性
7KD
不耐热
17~25KD 15~17KD 21KD
(%)
Number of HCW affected
(%)
Date onset first probable
case
Date onset last probable case
Australia
4
2 6 15 (1-45)
0
12
Canada
151
0 5 49 (1-98)
43
01
China
2674
2 6 0 7
❖ 负调节中枢位于: 中杏仁核
(medial amygdaloid nucleus,MAN)
腹中膈
(ventral septal area,VSA)
(二) EP信号传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
(Pathways of EP signal transduction to the thermoregulation center)
过热和发热的比较
过热
发热
病因
无致热原(体内因素、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有致热原
发病
调定点无变化(体温调节 中枢损伤、散热障碍、
调定点上移
机制 效应器障碍)
效应 体温可很高,甚至致命 防治 原则 物理降温
体温可较高, 有热限
对抗致热原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fever)
不耐热 不耐热 不耐热
致热
双峰热 小:单峰热 单峰热 单峰热
大:双峰热
耐受性 不产生 不产生 产生 不产生
体
单峰热
温
双峰热
单峰热: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时间(分)
双峰热:第一峰多由于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
第二峰由于产生另一种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三、EP升高体温中枢 “调定点”的机制
(Mechanisms of set point elevation caused by EP)
(一) 体温调节中枢
(Thermoregulation center)
传入神经
发热激活物
调节中枢
❖ 正调节中枢 ❖ 负调节中枢
调定点 上升
❖ 正调节中枢位于: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
冷敏神经元 兴奋产热 热敏神经元 兴奋散热
化 学 成 蛋白质
分
脂多糖
稳定性 差、60-80℃ 30分钟破坏 好、160℃ 2-4小时破坏
毒性作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
用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引起休克,发热,DIC等
抗原性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第六章 发热
(Fever)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生理教研室 杨吉春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一、正常体温的相关概念
(Concepts of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正常体温
正常人体温相当稳定,维持在37C 左右,波动一般 不会超过1C 。
散热
产热
15oC
50oC
四、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血温刺激窦房结
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兴奋
(三) EP升高调定点的机制
(Mechanisms of Set Point Elevation Caused by EP)
EP并不直接作用于set point 神经元,而是通 过刺激相应的细胞或神经元,释放某些中枢
介质来改变调定点。
发热 激活物
产EP 细胞
EP
中枢介质
体温
调定点
Set point 神经元
一、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兴奋性升高 ❖ 烦躁、失眠、谵语、幻觉 ❖ 小儿高热易出现热惊厥
二、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适度发热可使免疫系统功能增强
• IL-1刺激T、B淋巴细胞增殖和增强吞噬细胞活性。 • IL-6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毒淋巴细胞增
❖ 中枢发热介质
前列腺素E2 (PGE2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环磷酸腺苷 (cAMP) 中枢Na+/Ca2+
“调定点”上移的本质是POAH的热敏 神经元被抑制(阈值升高,如从37 C 升至39 C ),而POAH的冷敏神经元 被兴奋。 “调定点”上移后,调节体温的功能 依然正常,只不过在高水平(比如在 39C)下进行调节。
21-Mar-03 9-Mar-03
3-May-03 6-May-03
❖ 非微生物发热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Ag-Ab complex)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皮肌炎等)
非传染性致炎刺激物
(noninfectious inflammationgenesis irritants) (尿酸盐结晶,硅酸盐结
❖非微生物发热激活物
(non-microbe pyrogenic activator)
❖ 微生物及其产物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 在 部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位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
一、发热激活物
(Pyrogenic activator)
Fever是由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物质刺 激机体产生内生致热原引起的。
能刺激机体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物质都称 为发热激活物。
二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
(Category of pyrogenic activator)
❖ 微生物及其产物
(microbes and their products)
(三) 内生致热原的生成和释放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endogenous pyrogen)
❖产EP细胞的种类
单核巨噬细胞 肿瘤细胞 其它细胞
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能分泌包括leptin, resistin, adiponectin, IL-1, TNF-α在内的众多cytokine 肥胖患者体温较正常人高
❖ 微生物及其产物
体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温 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外 生
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毒
热
其他微生物
原
感染时间
Areas
Femal e
M a l e
T o t a l
Median age
(range)
Number of
deathsa
Case fatality ratio (%)
Number of imported cases
5 3 2 7
b
Not available
349
China,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
977
7 7 8
1 7 5 5
40 (0100)
299
ative
Region
China,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0
11
28
0
Region
China, Taiwan
生理性 病理性
剧烈运动 女性月经前期与 妊娠期 应激
发热(fever) (体温=调定点)
过热 (hyperthermia) (体温 > 调定点)
(一) 发热 (Fever)的概念
调节性体温升 高(>0.5 C )
1
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上移 2
致热原
3
(二) 过热 (Hyperthermia)
癫痫大发作 甲亢,某些全麻药
中暑,汗 腺缺陷症
下丘脑损伤, 出血,炎症
过度产热
散热障碍
被动性体温 升高
体温超过 调定点水平
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
障碍
Pyrogen cytokine & Set-point-mediated
Heat Exhaustion
Firefighters at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heat exhaustion, and hypoxia
218
1 2 8
3 4 6
c
42 (0-93)
37
France
1
67
49 (26 61)
1
Germany
4
5 9 44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