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古镇 琴满黄桥

合集下载

黄桥古镇,被烧饼勾动了味蕾散文

黄桥古镇,被烧饼勾动了味蕾散文

黄桥古镇,被烧饼勾动了味蕾散文黄桥古镇,被烧饼勾动了味蕾散文我最初知道黄桥这个地名的时候,是因为黄桥烧饼,其后才知道北宋神宗年间始建黄桥,抗金英雄岳飞麾下的名将牛皋就曾在黄桥驻兵洗马,而明朝的永乐大帝,也曾为黄桥人的孝行留下过墨宝,新四军在黄桥打响了著名的黄桥战役。

可见,当年的我,是个多么忠诚的吃货一枚啊!朋友说她在海安红色旅游,我说我们在黄桥也是红色旅游,因为黄桥有不少红色景点,包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黄桥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支前委员会旧址、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塔、第三纵队指挥部等等,不过我们到得比较晚,这些景点估计也看不到,还是更想游古镇的主景区。

所以,我们直奔景区大门,谁知道门被紧紧地锁着,旁边是一块告示牌:“因连续下雨,园内多处建筑出现险情,考虑安全因素,故暂不开放,敬请谅解。

”我一点都不想谅解,大老远地跑到黄桥来,我容易吗?太湖涨水的时候,也没让人家不能游鼋头渚啊,只不过拉根警戒线,水景苑和仙岛不能去而已。

旁边的游客也意见很大,问了带着狗到门口来的工作人员,并非今天才不开放,估计会有好几天维持紧闭大门的现状,大家都十分扫兴。

好在我的主要目的还是黄桥烧饼,所以很爽快地就转身离开,在古镇的大街小巷随意乱逛。

走过很多江南的古镇,大多是小桥流水人家,家家户户尽枕河的风貌。

黄桥古镇却让我有一种新鲜感,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江南,古镇区居然保存得很不错,历史街区仍保留着原貌,真不容易。

在古镇,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样在古镇上瞎转悠,也不必有特定的目的地,看看一些古老的巷子,尤其是这里的街道就是街道,而不像江南的古镇那样,开后门就临着河。

在这里,一条巷子完了,是另一个巷子,一条街道旁边是另一条街道,水系并不发达,所以,只能感受到一种古韵端庄,而没有小桥流水的婉约。

黄桥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二千余间,还有少量的宋代建筑,现在东、南、西三片有传统古街区,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一些唐宋明清遗留下来的石刻和木匾。

黄桥古镇乡情微调研.doc

黄桥古镇乡情微调研.doc

黄桥古镇乡情微调研泰兴黄桥古镇乡情微调研泰兴素有“一市两块”,及一个市内东西部发展也不平衡的问题。

东部的黄桥作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相对滞后。

近年来,虽力图打破区域界限,通过与江阴南北共建发展工业,利用老区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等来提振经济发展,但总体来看,效果不够明显。

利用春节回老家的机会,再次走访黄桥,从发展红色旅游的角度浅谈一些观感。

行走在黄桥古镇历史建筑之间,能充分感受到这座古镇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黄桥镇作为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

古镇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

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古街区,总面积近30公顷。

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

有影响的文物古迹有工明清建筑群、御史府、何氏宗祠、福慧寺、宋顾孝子亭等。

黄桥也是历史上人文荟萃之地。

宋孝子顾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棐、清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著名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都诞生于黄桥。

同时,黄桥又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

抗日救国时期,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成为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一曲《黄桥烧饼歌》更使黄桥和黄桥烧饼享誉全国。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07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入选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但是迄今为止,黄桥红色旅游的发展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游客人群比较固定,多是老年团和学生团,游客人数也无很大突破,细细想来,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整体基础设施设备不到位、旅游接待人员能力不足、宣传力度小、开发模式单一等,大大影响了黄桥红色旅游的发展。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黄桥红色旅游发展。

历史文化名镇黄桥的旅游开发设想

历史文化名镇黄桥的旅游开发设想
21 0 0年 l 2月 第2 6卷 第 1 2期
江 苏教 育学 院学 报 (自然科 学 )
Jun l f i guIstt f d ct n( a r c ne ) ora o a s ntueo u ai N t M S i cs Jn i E o u e
De ., 01 c 2 0
[ 基金项 目]江 苏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课 题 ( 目编 号 :8 Z 09 ; 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育 厅 高 校 社 科 基 金 课 题 ( 目编 号 : 项 0Z D0 ) 江 项
黄桥 是 苏 中苏 北 地 区 规 模 最 大 的集 镇 , 国历 中 史文化 名镇 之 一 . 镇 自古 商 贾 云 集 , 才 辈 出 , 小 人 交 通发 达 , 是全 国红 色旅 游 的著名 景 区. 也


旅 游 资 源 概 述
1 以人 文旅游 资 源为 主导 。 . 景观 丰 富 20 0 2年我 国政 府 颁 布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文 物

特 色 的黄 桥烧 饼 . 2 红 色旅游 文化 知名 度 高 。 响深远 . 影 “ 黄桥 人走 遍 全 国 , 要 报 出 乡镇 名 称 , 往 就 只 往 会 得 到热烈 的 回应 . 毛 主 席 都 知 道 黄 桥 烧 饼 . 一 连 ” 位 泰兴 黄桥 籍学 者在 文 章 中如此 介绍 自己的家 乡. 黄桥是 一 个 为 革 命 作 出 重 大 贡 献 的军 事 重镇 . 1 4 陈 毅元 帅所 指挥 的黄 桥决 战 , 惊 中外 , 桥 9 0年 震 黄 烧 饼 随之也 飘 香全 国 , 首 《 桥 烧 饼 歌 》 是 唱 遍 一 黄 更 大 江南 北. 桥 至 今 仍 保 留着 不 少 革 命 历 史 遗 迹 遗 黄 址 . 四军黄 桥 战 役 纪 念 馆 为 江 苏 省 革 命 传 统 教 育 新 基 地 , 被 国务 院确定 为全 国红 色旅 游经 典 景 区. 并 3 千 年古 镇 。 史悠 久 。 . 历 名人 辈 出 。 古迹 众 多 黄桥 镇建 于 北 宋 神 宗 元 丰 年 间 , 一 座 具 有 悠 是 久历 史 的千 年 古 镇 和 具 有 丰 厚 底 蕴 的 文 化 名 镇 , 也 是 江苏省 首批 命名 的 “ 百家 名镇 ” 一 . 至 明 清 , 之 溯 仅 何 氏家庭 就 出 了 四名 进 士 、 名 举 人 、 百 多 名 秀 十 一 才. 黄桥现 有 东 、 、 3片传 统 古街 区 , 面积 近 3 南 西 总 0 公 顷. 5处省 级文 物保 护单 位 ,5处 市级 文 物保 护 有 l 单位 , 有古 街 巷 2 4条 、 古寺 庙 3座 、 祠 7座 , 有大 宗 还 批 唐宋 明清石 刻 、 匾. 孝 子 顾 昕 、 太 仆 寺 少 卿 木 宋 明

黄桥花鱼浇: 乡愁乡恋一符号

黄桥花鱼浇: 乡愁乡恋一符号

黄桥花鱼浇:乡愁乡恋一符号作者:来源:《华人时刊》2021年第04期古镇黄桥,有一家叫做“赵义兴”的老字号饭店,始创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赵义兴”的招牌菜有入口即化的“狮子头”,满嘴生香的“蟹黄包”,脆嫰爽滑的“特色炒”,最具特色的首推独家私房菜“花魚浇”。

花鱼又名为鲤鱼,“鲤鱼跳龙门”寓意深远,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

“花鱼浇”原本是面的浇头,因味道独特鲜美,客人们毎次来店用餐,往往都要另加一份或两份浇头才大呼过瘾。

后来,饭店反复试厨,将“花鱼浇”独立成菜并打造成招牌菜。

要做好“花鱼浇”,食材的选择、油温的控制、挂糊的厚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选用三四斤以上的鲜活花鱼开膛破肚,洗净后去骨切片,用调料腌制入味,挂糊下油锅,炸至外表酥脆金黄待用。

另起锅将鳝鱼骨反复煸炒,加老母鸡、发好的干贝、虾籽等一并下锅煨至汤浓翻滚,倒进刚刚炸好的鱼浇,随着“咝咝咝”的响声,一阵阵香气随之袭来,令人垂涎欲滴。

台湾作家唐鲁孙这样评价“花鱼浇”:酥脆绵软,是下酒的隽品。

旅游宣传片《寻味黄桥》对“赵义兴”饭店这样描述:“赵学诗,是古镇黄桥制作鱼浇的高人,名为学诗,也好读诗,便把锅碗瓢盆当成了他的文房四宝,鱼浇便是他完成的一首小令……”“花鱼浇”中投入的情趣,使得这道普通菜肴诗化为了乡愁乡恋。

白发苍苍的老新四军将领重返黄桥,点名要吃“花鱼浇”,在美食中重温那段铁马峥嵘的岁月;离家半世纪的原国民党老兵回到黄桥,从“花鱼浇”中品味到了儿时的美味、妈妈的味道;远渡重洋的青年学子出国留学,一碗“花鱼浇”让乡情乡味从此牵肠挂肚。

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小镇有一位王姓裁缝,解放前夕逃往香港谋生前,悄悄来到饭店点了一份鱼浇为自己送行,在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几十年后,老人返乡养老,家门未进先到饭店,急切地点了一份鱼浇为自己接风,洗涤浪迹天涯的风霜。

有人说过,传承中国文化的不光是唐诗宋词、昆曲京剧,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去泰兴黄桥古镇游玩写一篇作文

去泰兴黄桥古镇游玩写一篇作文

去泰兴黄桥古镇游玩写一篇作文嘿,小伙伴们,今儿个我要带你们“穿越”一回,不是去故宫紫禁城,也不是飞到埃及看金字塔,而是咱家门口的宝藏地——泰兴黄桥古镇,走起!一提起黄桥,你脑海中是不是立马浮现出那些斑驳的石板路,还有那悠悠的古镇韵味?但我得说,黄桥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个穿着老布鞋,戴着金丝眼镜的老学究,既有岁月的沉淀,又不失几分俏皮。

那天,阳光正好,我带着一颗探险的心,踏上了前往黄桥的旅程。

路上我就琢磨着,这古镇啊,不会真像网上说的那样,只有古色古香的外壳,内里却是一片“商业化”的海洋吧?但当我真正踏入那片土地,嘿,我发现自己想多了!走在青石板路上,两旁是各式各样的老店铺,有卖手工烧饼的,那香味儿,简直能勾人魂魄;还有茶馆,几位老爷子围坐一桌,一壶清茶,几盘瓜子,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我突然想,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岁月静好”吧?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偶遇了一位正在作画的老先生。

他不像是在卖画,更像是在与自然对话,每一笔都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故事。

我忍不住上前搭讪:“老先生,您这画里藏着的,是不是黄桥的灵魂啊?”老先生哈哈一笑,说:“小伙子,你看到的,只是表面。

黄桥的灵魂,在于这里的人,他们的故事,比这画还要丰富多彩。

”那一刻,我仿佛被点醒了。

是啊,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灵魂,而黄桥的灵魂,就藏在这些平凡却又鲜活的故事里。

继续逛着,我还尝试了一次“古早味”的小吃——黄桥烧饼。

刚出炉的烧饼,外酥里嫩,芝麻香四溢,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我一边啃着烧饼,一边想,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吧?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品尝生活的味道,感受那份独属于某个地方的温度。

当然,旅行中也不乏小插曲。

比如,我差点迷路在一座古老的宅院里,那些错综复杂的回廊,简直让人晕头转向。

但转念一想,这不也是旅行的乐趣之一吗?迷路的时候,总能发现一些平时错过的美好。

最终,当夕阳的余晖洒满古镇,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回望黄桥,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游苏州的文案

游苏州的文案

游苏州的文案姑苏的景色,伴着吴侬软语,和着咿呀的江南小调,悄然显露。

苏州,就是这需要慢步细行的温柔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

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如果说北方山水的美像一杯烈酒的话,那毫无疑问苏州的美就像一杯才沏好不久的茉莉花茶,清丽,淡雅,令人回味。

苏州的美在于水的灵动,山的俊俏吧,苏州有太多景点值得你去,让我们领略她的魅力吧。

畅游苏州乐园,欢乐无极限。

要玩就去苏州乐园,幸福美满。

走在苏州水乡,缓慢的节奏,淡淡的欢喜,不进园林不摇船橹,只是走着,路过平江路一个小店,尝过山塘街一份甜点,简简单单就让心情好上一下午。

偶尔一两句软糯婉转的评弹飘入耳中,无需刻意,就已不知不觉爱上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去不去都可,西湖不去却是人生遗憾。

那一抹淡淡的容颜,被风吹动着的柳丝,落日下西湖之上的游人,一切宛然如画。

去西湖吧,也做一回画中人激活你的心灵苏州甲天下,游乐嘉年华。

苏州乐园,今生必游。

看乐园奇迹,到苏州乐园。

苏州乐园,你我共欢乐。

乐在苏州,开心世界。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上有天堂,下有苏州乐园。

享你也快乐名冠苏州,乐享天下。

苏州乐园,唤醒你的自由。

活力动感,尽在苏州乐园。

就是花繁草茂满园的华丽,就是翠竹落英山石的雅致,就是鱼戏绿波花浓的和谐,就是出水芙蓉连天的古典。

苏州的园景,有如持伞而过的江南少女,凌波微步,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

好喜欢苏州西塘古镇之类的安静又美好的地方,也好想去古寺古庙里面去。

我太喜欢苏州了,淡淡的山水竹影,吴侬软语,句句斟酌,世间,相爱无须多言。

美景胜地来观光,心情自在又舒畅。

桂林山水甲天下,柔情满怀醉天涯。

苏州杭州似天堂,一片风光正芬芳。

西藏高远又神秘,飞天壁画最美丽。

中国旅游日,愿你开心出游,快乐永久。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溱潼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

溱潼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

溱潼古镇导游词最新溱潼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溱潼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溱潼古镇导游词最新范文1今天是个好日子,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们终于可以去溱湖玩了!上午,我们游览了溱潼古镇,看到许多我们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房子也跟我们这儿的不一样,都是青砖小瓦搭成的,饱经沧桑的砖瓦都可见日月侵蚀的痕迹,上面都有小洞洞了。

那里的小巷又幽又深,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四通八达,这条路通到这里,这一条通到那里。

突然一个拐弯,是卖香喷喷的黄桥烧饼。

再往前走一点,又是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能映出我们的倒影,传说:姑娘的影子映在这古井里面,就会变得漂亮,小伙子的影子映在里面,就会变得帅气。

我们再往前走,又看到美丽的古茶花树,听导游说:“这古茶花树春天花开万朵,可美了,是溙潼古镇的八景之一。

”这里最令我惊奇的是新房,特别是那张床,床上有许多的红被子,床柱上还雕刻着美丽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鸳鸯戏水,有喜鹊报喜,真是漂亮极了……溱潼古镇真是古色古香,真是名不虚传啊!下午我们乘坐着漂亮的画舫去溱湖湿地公园游玩,我第一次坐画舫,感觉很兴奋。

湖面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湖面真宽呀!我们第一个看到了有38米高的佛塔,上面还有3座佛像,都是医师,在阳光的照耀下,佛像显得金光闪闪、巍峨壮观。

我们上民岸,就赶进入溱湖湿地公园。

溱湖湿地公园到处长满了桔黄的芦苇,到处开满了雪白的芦花,到处长满了又细又长叶子的菖蒲。

秋天水里到处长满了枯萎的荷叶,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一点精神也没有了。

突然,一群群鸟儿从芦苇中飞了出来,它们飞到空中,从我们头顶上飞过,像是在说:“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下次再来公园玩!我不禁地赞叹道:“不愧是湿地公园啊!有这么多鸟儿!”到处都是木头铺成的路,只要沿着这羊肠小道上溜达溜达,就会把整个溱湖湿地公园通通欣赏完。

江苏中考满分作文《古镇情》

江苏中考满分作文《古镇情》

江苏中考满分作文《古镇情》古镇情竹林在晚风中掀起浪潮,于橙黄的夕阳下,美得如一块琥珀。

携清风,醉流云,忘却红尘纷扰,我来到了这个可以涤净心尘的千年古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美好。

这里的民居贴水而筑,临水而建,错落有致,黛瓦灰墙的屋檐下不知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

想着望舒的诗情?——我穿过你的长发,你穿过我的心尖人生的长巷啊!我们只许相遇,不许擦肩,只许今生我在你身后,你跟我来,我带你去……我走进一家茶馆,店主给我推荐新到的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红楼梦》里的妙玉用梅花上的积雪来烹制的老君眉茶吗?开水冲下去,果然竖立如群笋出土,沉落像雪花下坠。

正沉浸在妙玉的意境里,店主又捧着一张荷叶过来了,说是送的,上面放的却是蒸熟的藕,藕孔中填满了糯米,再行切片,又撒了亮晶晶的白糖,又松又软,又糯又香。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笑语流年,淡看沧桑。

春去夏又到,空气里飘着温暖的桨洗棉线的味道,院子里树影婆娑,搭在木杆子上晾开的蓝色布料,青中透翠,翠中含蓝,在风中摆动着它色泽朴实厚重,浓艳之中隐隐透出灵动与朝气,犹如蓝精灵一般。

草木染,有草木的灵性在里面。

临走时,买了一块蓝印花布床单、一件草木染的衣服。

回城后铺在床上,急慌慌往上面一躺,就像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里,心情都是湛蓝湛蓝的。

穿上那件草木染的衣服,似乎感到了植物的脉动,闻到了它们轻微的呼吸身心顿时感到格外熨帖和舒展。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世间冷暖始终要自己都尝遍,世间艰难始终要自己去体验,历经干帆后最难得的就是拥有一颗祥和恬静的心颗温润如玉的心。

在老街的尽头,我祥和恬静的心坐在这狭小砖屋内了。

守一份家业,为世代承袭。

老手艺人专注与坚持着,把自己一生的心血投注在手艺上。

无求功名利禄,专注手上的功夫。

熟能生巧,技艺在身。

这双匠人之手,锻打之中绵延火种,隔绝着喧嚣,传承着一门古老的纯粹手艺,传递着人间的温度。

铁锤声里,老街的光阴开始泛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飘古镇琴满黄桥黄桥烧饼黄又黄哎,黄黄烧饼慰劳忙。

嘿!烧饼要用热火烤哎,军队要靠老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70多年前的那场黄桥战役,让这座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古镇名扬天下。

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黄桥烧饼歌》,唱出了新四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每一句歌词,就像是一杯陈年老酒,唱醉了人们的心,唱暖了老区的河湖港汊,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为之动容。

红色古镇的历史画卷1940年10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指挥不足7000人的战斗部队,击败了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的3万多兵力的围攻,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新四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苏北伪顽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年新四军的条件十分艰难,为了保障战役胜利,黄桥镇的老百姓几乎家家烤烧饼支前,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支前歌”。

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黄桥战役的胜利,就是黄桥人民用烧饼支援出来的。

话说战斗正酣时,黄桥镇的老百姓在几天时间内烤出数以万计的烧饼送上前线,支援新四军。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剧作家、词作家李增援为这股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所感动,挥笔写下一首歌词,并由作曲家章枚谱曲,一首表现黄桥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的《黄桥烧饼歌》应运而生,一直传唱至今,成为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见证。

如今,记者在黄桥街头,依旧可以听到这首《黄桥烧饼歌》,当年战斗硝烟的遗痕也隐约可见。

古镇的中心大道,名为东进路,表达了对当年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永久性纪念。

矗立在东进路口的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表现了先烈们“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的豪迈气概!东进中路北面有一个古街区,包括珠巷、罗家巷、米巷在内的七条小巷,至今仍保留着鲜明的清代建筑特色,且人文景观密集,诸如何氏宗祠、何御史府、大香台、潜龙渊、四牌楼、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故居、中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丁西林故居等等。

步入小巷,阵阵古风扑面而来。

米巷深处的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更是浓缩了整个黄桥战役的历史。

坐落在文明路大街上的原黄桥中学工字楼是一幢仿德国式建筑,战时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曾在此办公住宿,并在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作战方案。

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决战动员大会、决战胜利的盛大祝捷大会都在这里召开,操场上还留下了陈毅和战士们打篮球的足迹。

如今,工字楼已开辟为市民健身广场,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新竖立的陈毅、粟裕塑像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当年战斗最激烈的场所致富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陶勇将军曾在此跃马扬刀指挥战斗,支前物资也从此关隘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如今已是小城一处著名的景观,弯弯的护城河水中倒映着古桥的丽影,别有一番韵味。

福慧寺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天圣四年的千年古刹。

1940年秋,新四军子弹厂和新四军修枪厂就设在福慧寺的大雄宝殿及其配殿上。

“文革”期间,这座既是历史文物又是革命遗址的古刹被拆除殆尽。

黄桥镇政府顺应民意,筹资1100万元加以修复,2000年以来,香客、游客络绎不绝。

这就是黄桥古镇,漫步其中,犹如翻开一页页历史画卷。

黄桥在城镇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把历史馈赠的财富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重金投入旅游开发,始终保持古镇原汁原味的风貌。

黄桥烧饼的发展之路是黄桥因烧饼而闻名,还是烧饼因黄桥而载誉?谁也说不清楚。

只是记者跟朋友们说起黄桥时,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哦!黄桥烧饼!”的确,如今黄桥烧饼已经成为黄桥镇的代言词,二者密不可分,街头巷尾处处能闻到烧饼的香味。

黄桥烧饼之所以出名,与黄桥战役紧密相连。

其实,黄桥烧饼的历史由来已久。

元末时期,江淮一带,曾流传过刘伯温的《烧饼歌》,笔法曲折,语言隐晦。

该歌未必出自刘伯温之手,也并非是专事研究烧饼的,它是为召唤农民起事而歌的,不过由此可见烧饼在当时的江淮一带已是大众化的食品了。

黄桥民间流传着一个小故事,说是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颊留香,念念不忘。

如皋、黄桥两地相距30多公里,总不能专程来吃呀,这位县太爷竟不怕人说他搞特权,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

这个故事不仅让人联想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同时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6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

1952年4月,毛泽东主席与身边的警卫队长陈长江交谈时说:“黄桥烧饼好出名的。

”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指名要吃黄桥烧饼。

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上世纪70年代,顾寄南的散文《黄桥烧饼》在《人民日报》发表;80年代,电影《黄桥决战》在全国播映,大量反映黄桥决战的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端……这一切,更使黄桥烧饼名声大噪。

然而,黄桥烧饼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要想把黄桥烧饼打造成中国一个响当当的知名品牌绝非易事。

在长江两岸,在全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黄桥烧饼几乎无处不在。

“奇怪”的是,黄桥烧饼并不存在“假冒伪劣”!无论是何方人士,也无论他是否了解黄桥烧饼的配料和工艺,一台火炉、一张面板,再挂上一个“黄桥烧饼”的牌子,就可以开张了。

不少人尝了这些所谓的“黄桥烧饼”后说:“没品出什么道道来。

”黄桥镇镇长钱军表示:“黄桥烧饼虽然全国知名,但并未形成品牌。

在制作方式上,多为‘前店后场’作坊式的生产;在经营手段上,仍是‘诸侯割据’,‘杂牌军’、‘游击队’主导市场。

最关键的问题是,黄桥烧饼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营养构成、安全指数等一系列符合国家食品若干规定的要素。

要解决这些难题,必然涉及到配料这一敏感问题。

倘若配料规定了标准,又涉及到黄桥烧饼是做‘传统’还是做‘创新’,而‘创新’后的烧饼还能否称为真正的黄桥烧饼?”这一切问题,都摆在黄桥镇党委和政府领导者面前。

如何让真正的黄桥烧饼走出苏北、走向全国?如何让“小小的烧饼”唱出一台兴业致富、拉动一方经济的“大戏”?这一切,都需要黄桥人去实践。

2004年,黄桥宾馆的“黄桥”牌黄桥烧饼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并被东航南京公司指定为航空食品。

“为群”牌黄桥烧饼已与苏果超市签定长达10年的供货合同……目前,全镇有近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黄桥烧饼产业的生产、制作、销售,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公司5家,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品牌企业15家,年销售额20万元以上会员企业50家。

目前,黄桥镇正在向国家工商总局积极申报“黄桥烧饼”集体商标,以品牌带动产业,唱响新世纪的黄桥烧饼歌。

中国“提琴产业之都”如今在黄桥穿街走巷,除了能闻到烧饼的香味,还总会听到依依呀呀的提琴声,或滞涩,或流畅,因熟练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一座曾经战火纷飞的小镇,已经被温柔的提琴声暖暖地包围。

一间间小提琴工厂在这个小镇中鳞次栉比。

“黄桥现在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提琴产业之都’了!”黄桥镇政府工作人员将记者带进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小提琴生产企业——江苏凤灵乐器集团。

一棵七人合抱的88米高巨型原木,被精心装饰后置于厂区最显眼处,上书金字“神木”。

凤灵集团董事长李书向记者介绍:“它取自美国拉什莫尔山脉,是一棵有1188年树龄的巨松树干中部的一段,是制作提琴面板的顶级材料,是我们厂的镇厂之宝。

”随后,记者参观了凤灵集团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乐器博览馆。

这是一座外形奇特的、整体像一把躺着的提琴的建筑物。

建筑物内收藏了包括美国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使用过的吉他、尼古拉·阿玛蒂手制的阿玛蒂小提琴等珍品以及其他1000多件各类乐器展品。

置身其中,彷佛走进了神奇的乐器王国,扑面而来的,都是纯纯的音乐。

“世界上每三把小提琴中,就有一把是凤灵生产的。

”李书自豪地说。

2001年,企业改制后他成为负责人,经过10多年时间,凤灵乐器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

凤灵集团的崛起,离不开改革开放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像我们这样的劳动密集型、教材型企业,一直享受13%的出口退税,而且省里还有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商务部、文化部近五年都有额外补贴。

”凤灵集团原来的产品90%属于低档大路货,现在则以中端产品为主,同时拓展高端市场。

李书说,凤灵集团确立了高端化、多元化的转型升级思路,成立了高档提琴制作室,由国际提琴制作大师郑荃指导,不断提升和创新提琴的品质和款式。

“我们准备在全国开设十大琴行和十大培训中心,而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已经把凤灵小提琴,当成国际交流的文化礼品。

”面对未来,李书信心满满。

上世纪60年代,几名知青从上海提琴厂下放到黄桥,因生活所迫,私下加工琴头和弓弦。

70年代,有提琴作坊冒着风险开始生产整琴。

80年代中后期,黄桥提琴产业与上海提琴厂合作,引进对方资金和整套提琴制作核心技术。

90年代,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他们与海外合作,成立了凤灵乐器等合资企业,面向世界市场找突破口。

又是十年,世界提琴制造业因为成本和原料制约开始产业转移,此时已拥有完善产业基础的黄桥迎来了黄金机遇,逐渐成为全球制造基地。

提琴这个发源于西洋的乐器,彻底进入了“黄桥制造”时代。

黄桥镇党委书记耿元进介绍,黄桥老区现有提琴生产及配套企业18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这里每年制作出占全世界产量70%的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总收入超过5亿元。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黄桥被西方人誉为“东方小提琴之乡”。

2010年1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乐器协会授予黄桥“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的称号。

耿元进打趣道:“以前黄桥人送礼都送烧饼,现在可以把小提琴当土特产送亲朋,更显风雅。

”千年古镇的华丽转身古镇黄桥,银杏树下的古迹和沿街的黄桥烧饼店,处处诉说着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昔日的辉煌。

尴尬的是,一个时期,受制于有限的财力,这座古镇坐拥大量“红”与“古”的资源,却始终裹足不前。

2009年,泰兴市委决定把黄桥镇作为泰兴“副中心”、“小城市”规划、建设,并出台了10条政策从财力上大力扶持。

在两次区划调整后,原溪桥镇、刘陈镇、南沙镇并入,黄桥镇版图空前扩大。

调整后的黄桥镇总体规划,既策应泰兴主城区,又统筹协调黄桥老区,促进泰兴东部地区人口向黄桥集中、产业向黄桥转移、生产要素向黄桥集聚,从而实现以黄桥镇为中心,带动老区乡镇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在政策带动下,古镇黄桥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年来,黄桥镇累计投入50多亿元,新开工建设商业中心、规模商场6.9万平方米,综合市场群27万平方米,星级酒店3.6万平方米……如今,黄桥镇已经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主干道骨架网络,城区面积由7.1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12个国字号招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