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豆子大变身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豆子大变身》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豆子大变身》一、教学内容《豆子大变身》这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植物生长变化》,详细内容围绕豆子生长过程、不同种类豆子以及豆制品制作。
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让幼儿解植物生长奥秘,认识到豆子在日常生活中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解豆子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豆子;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食物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豆子生长过程、豆制品制作;2. 教学重点:观察豆子生长变化,解豆子种类及豆制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豆子生长过程实物展示、豆子标本、豆制品样品;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豆子生长过程实物,引导幼儿观察;(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豆子生长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讲解豆子生长过程,让幼儿解豆子生长奥秘;(2)介绍不同种类豆子,让幼儿观察、触摸,增强认知。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豆子生长过程;(2)组织幼儿用彩泥、豆子制作豆子贴画。
4. 豆子大变身(10分钟)(1)讲解豆制品制作过程,让幼儿解豆子用途;(2)组织幼儿动手制作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
(1)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收获;(2)教师点评幼儿制作成果,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豆子大变身》2. 内容:(1)豆子生长过程(2)豆子种类(3)豆制品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豆子生长过程;制作一份豆子贴画。
2. 答案:(1)观察记录表:记录豆子生长变化;(2)豆子贴画:创意发挥,以豆子为主要材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PPT讲解、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充分解豆子生长过程、种类及豆制品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豆子大变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豆子大变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豆子大变身》。
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豆子的生长过程,了解豆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观察、记录、表达豆子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豆子生长的过程和原理。
重点:观察、记录、表达豆子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生长过程的幻灯片、实物豆子、豆子生长观察记录表。
学具:画笔、画纸、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实物豆子,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外观,讨论豆子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讲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注豆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观察豆子生长的过程,记录豆子的变化,完成观察记录表。
4. 交流分享(5分钟)5.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豆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豆子大变身》2. 内容:豆子的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豆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
作业答案:例:我观察到了一颗小草,它从土里钻出来,慢慢地长出了叶子,叶子变得绿油油的。
2. 作业要求:用画笔和画纸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简单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自然科学的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豆子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方式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与记录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与引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本节课来说,理解豆子生长的过程和原理是难点,而观察、记录、表达豆子的变化是重点。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小豆子大变身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小豆子大变身一、教学内容主题活动:小豆子大变身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1. 认识豆子:了解豆子的外形特征、种类及生长环境。
2. 豆子的生长过程:观察豆芽的生长,了解豆子发芽、生根的过程。
3. 豆子的变身:探索豆子在生活中的各种变身,如豆腐、豆浆、豆瓣酱等。
4. 豆子手工活动:通过制作豆子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豆子,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和变身情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豆子,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和变身情况。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豆芽、豆腐、豆浆等实物或图片;种植豆子的容器;观察豆子生长的工具。
学具:每人一份豆子手工材料包(如豆子、彩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豆子种植容器,引导他们发现豆子的变化。
2. 观察与讨论:组织幼儿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3.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豆子的种类、生长过程和变身情况。
4.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豆子手工,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5. 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豆子手工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心得。
6. 课后拓展: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豆子生长过程,记录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豆子大变身板书结构:1. 豆子的种类2. 豆子的生长过程3. 豆子的变身4. 豆子手工活动七、作业设计1. 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尝试制作一种豆子食品,如豆腐、豆浆等,并与家人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幼儿们对豆子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在观察豆子生长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在动手制作豆子手工活动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豆子大变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豆子大变身》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探索发现》第四章《生命的奇迹》中的第二节《豆子大变身》进行教学。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以及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幼儿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细节,用手触摸豆子的质地。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通过捏、揉、压等动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豆子变成各种形状。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细节,用手触摸豆子的质地。
难点:让幼儿通过捏、揉、压等动作,将豆子变成各种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豆子、放大镜、实验桌、实验盘、画纸、彩笔、泥巴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颗豆子、一个放大镜、一张画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带来一颗豆子,放在实验盘上,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细节,用手触摸豆子的质地。
2. 实验操作:让幼儿将豆子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捏、揉、压等动作,将豆子变成各种形状。
3. 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豆子创作的实验,可以用泥巴固定豆子的形状,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豆子的变化过程。
4. 展示与分享: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豆子变化的过程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1. 豆子的细节:放大镜观察豆子的形状、颜色、纹路等。
2. 豆子的质地:用手触摸豆子的软硬、光滑、凹凸等。
3. 豆子的变身:用泥巴固定豆子的形状,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豆子的变化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颗豆子,用放大镜观察豆子的细节,用手触摸豆子的质地,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发现。
2. 作业答案:幼儿观察到的豆子形状、颜色、纹路等细节,以及触摸到的豆子软硬、光滑、凹凸等质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豆子的生长过程和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年级作文】豆子“变身记”_400字

【四年级作文】豆子“变身记”_400字豆子“变身记”
我家种了一些豆子,它们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旅。
现在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讲这场豆子“变身记”。
首先,是黑眼豆豆。
它刚萌芽时很小,叶子像个小伞。
它由小生长到大,叶子由淡绿色变成了深绿色,摇曳在风中。
柔软的叶子让我不禁想起了毛茸茸的小兔子。
接着,是红豆。
初见时,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种子,长成苗后,一粒红豆长成了一个大豆荚,荚里的小豆子随着时间成长,豆荚不断变形。
最后,豆荚的两端都开裂了,红豆变成了一串一串的红宝石,闪闪发光,十分美丽。
再来是大白豆,刚萌芽时,我以为是普通的小草。
没想到这小草一天天长大,越来越粗,最后变成了大白豆的样子。
白色的豆子硕大无比,直接破坏了我的想象。
最后,我们来看看绿豆。
绿豆属于快速生长的豆子,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就生长成了茂盛的绿色。
长成之后,它成了一个小小的绿色果实,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有点像龙虾。
豆子们的“变身记”虽然短暂却很美好,从小豆子到萌芽,再到生长、成熟,每个阶段都有它不同的美丽,让我更加喜欢它们了。
主题:小豆子大变身【精选】

主题名称:小豆子大变身主题由来:一次吃点心时,听到孩子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最喜欢喝牛奶。
”“我也是!”……“除了牛奶以外你们还喜欢喝什么呢?”我问道。
“我还喜欢喝阿华甜。
”“我喜欢喝桔子汁。
”“我奶奶喜欢喝豆浆。
”只有乐乐一个人想到了奶奶喜欢喝的饮料。
这时琪琪也嚷起来:“我妈妈也喜欢喝豆浆。
”“我妈妈也是。
”突然孩子们的话题都转到了豆浆上了。
“呀,老师早上每天都要喝一杯豆浆,你们知道豆浆是怎么来的吗?”我立刻加入孩子们的谈论中。
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做豆浆必须要有黄豆,于是孩子们决定大家一起动手收集豆豆。
如何根据幼儿的实际,从关注幼儿身边的变化入手呢?教师如何对当前幼儿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有足够的敏感度,并以此引领幼儿进行探索,这对老师提出更大的挑战。
老师除了面对幼儿对豆浆这一问题充分关注的同时,也由此引出各个有价值的活动并通过材料的收集投放或者活动的设计来满足幼儿的需要,调整幼儿的认识。
主题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豆类的外形特征,了解豆类的生长过程及用途。
2、探索豆类的生长,帮助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与交流他们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利用各种各样的豆类进行艺术创作,感受日常生活中具有美感的事物。
4、乐意参加种子发芽的实验,知道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空气。
5、知道豆制品是营养食品,喜欢吃豆制品,能大胆地交流有关豆制品的经验。
环境创设:1、主题墙饰:和幼儿一起布置主题环境豆豆家族;关于豆豆家族的图片、故事、游戏、小制作等。
2、实物展览:各种各样的豆豆展,如黄豆、豌豆、赤豆等;豆豆装饰的物品;豆豆发芽等。
区域融合:语言区:提供各种精致的图书或磁带供幼儿欣赏(如故事《老豆过生日》等)除此以外还提供一些与故事有关的实物、精美的底版、指偶和许多头饰,让幼儿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熟悉感受整个故事。
美工区:经典豆豆作品欣赏;自制连环画《豆豆的变化》;提供蛋糕小盆子、提供贴有即时贴的盒子让幼儿先画再按轮廓贴豆豆作品。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小豆子大变身2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小豆子大变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中的第二章《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围绕小豆子的生长过程展开,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小豆子的结构、生长环境及简单的生物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小豆子的结构,了解其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豆子生长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小豆子结构的认识、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豆子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小豆子、花盆、土壤、水、肥料等。
2. 学具:小铲子、浇水壶、观察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小豆子植物,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小豆子是怎么长大的吗?”让幼儿对主题产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小豆子的生长过程,讲解小豆子的结构、生长环境等,让幼儿对小豆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小豆子的生长过程为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豆子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种植小豆子的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观察小豆子的结构,记录生长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种植的小豆子进行观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收获,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小豆子结构图2. 小豆子生长过程图3. 观察记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小豆子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小豆子种植比赛,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
同时,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小豆子的喜爱。
幼儿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小豆子大变身

幼儿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小豆子大变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展开一场关于“小豆子大变身”主题活动。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植物》中第三章“有趣种子”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豆科植物种子结构与生长过程,特别是绿豆和黄豆发芽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解种子生长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知豆科植物种子基本结构,理解种子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爱护植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豆科植物种子结构及生长过程认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绿豆、黄豆、花盆、土壤、浇水工具、放大镜、种子生长过程幻灯片等。
学具:小铲子、喷壶、观察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绿豆和黄豆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外观特征,激发他们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豆科植物种子结构,通过幻灯片展示种子生长过程,让幼儿对种子生长有一个直观认识。
3.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绿豆和黄豆发芽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生长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种子生长过程,鼓励他们用画笔描绘种子变化。
5.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包括豆科植物种子结构图、生长过程图解等,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植物生长过程,用画笔描绘出来。
2. 答案示例:观察记录表+植物生长过程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豆科植物种子认知和观察力得到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有所提高。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实践,鼓励他们发现身边植物,解植物生长变化,进一步培养他们探究兴趣。
同时,可以组织相关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名称:小豆子大变身主题由来:一次吃点心时,听到孩子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最喜欢喝牛奶。
”“我也是!”……“除了牛奶以外你们还喜欢喝什么呢?”我问道。
“我还喜欢喝阿华甜。
”“我喜欢喝桔子汁。
”“我奶奶喜欢喝豆浆。
”只有乐乐一个人想到了奶奶喜欢喝的饮料。
这时琪琪也嚷起来:“我妈妈也喜欢喝豆浆。
”“我妈妈也是。
”突然孩子们的话题都转到了豆浆上了。
“呀,老师早上每天都要喝一杯豆浆,你们知道豆浆是怎么来的吗?”我立刻加入孩子们的谈论中。
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做豆浆必须要有黄豆,于是孩子们决定大家一起动手收集豆豆。
如何根据幼儿的实际,从关注幼儿身边的变化入手呢?教师如何对当前幼儿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有足够的敏感度,并以此引领幼儿进行探索,这对老师提出更大的挑战。
老师除了面对幼儿对豆浆这一问题充分关注的同时,也由此引出各个有价值的活动并通过材料的收集投放或者活动的设计来满足幼儿的需要,调整幼儿的认识。
主题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豆类的外形特征,了解豆类的生长过程及用途。
2、探索豆类的生长,帮助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与交流他们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利用各种各样的豆类进行艺术创作,感受日常生活中具有美感的事物。
4、乐意参加种子发芽的实验,知道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空气。
5、知道豆制品是营养食品,喜欢吃豆制品,能大胆地交流有关豆制品的经验。
环境创设:1、主题墙饰:和幼儿一起布置主题环境豆豆家族;关于豆豆家族的图片、故事、游戏、小制作等。
2、实物展览:各种各样的豆豆展,如黄豆、豌豆、赤豆等;豆豆装饰的物品;豆豆发芽等。
区域融合:语言区:提供各种精致的图书或磁带供幼儿欣赏(如故事《老豆过生日》等)除此以外还提供一些与故事有关的实物、精美的底版、指偶和许多头饰,让幼儿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熟悉感受整个故事。
美工区:经典豆豆作品欣赏;自制连环画《豆豆的变化》;提供蛋糕小盆子、提供贴有即时贴的盒子让幼儿先画再按轮廓贴豆豆作品。
1、看图示了解豆豆粘贴的创作步骤,尝试用各种豆豆粘贴出简单的物象2、能创造性地把各种图形进行拼贴。
3、豆制品菜场:准备各种各样的成品蔬菜及豆制品和半成品豆制品让幼儿制作并进行游戏。
科学区:1、观察豆豆的变化,对豆豆变化的不同做数量统计。
2、准备各种豆豆让幼儿按数取物。
3、摸一摸、听一听豆豆再不同的道具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建构区:提供更重积木让幼儿为豆豆建构豆豆家园。
表演区:提供通话故事的磁带、道具等供幼儿表演“豆豆成长”;听着音乐用豆豆作品进行艺术造型展示。
舞蹈:拾豆豆家长工作:1、带幼儿去菜场了解各种各样的豆豆,指导幼儿记录调查表。
2、提供关于豆豆的藏书,让幼儿了解豆豆的知识,知道豆豆的基本特征。
3、提供一些豆制品让幼儿动手剥一剥、尝一尝,培养幼儿在家也爱吃豆制品的习惯。
4、与幼儿一起制作豆豆作品,因早亲子活动的氛围,培养正确的活动姿势。
5、与班级与同伴共享。
活动一科学:豆子总动员目标1、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各种豆子,了解豆子的名称及外型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基本特征及观察的结果。
重点:了解各种豆子的特征难点:认识不常见的豆子及特征准备:1、各种常见的豆子,各种不常见的豆子及图片,水果盘若干2、和爸爸妈妈一起填写《豆豆大家知》调查表过程:一、认识常见的豆子1、幼儿将搜集到的豆子,分类摆放在水果盘中,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豆子。
——你认识哪种豆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2、教师帮助幼儿分类并随时介绍豆子的名称,引导幼儿观察豆子。
教师一一介绍豆子的名称、用途,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形状特点,认识更多的豆子。
——这种豆子长的什么样?叫什么?(重复老师介绍的名字)二、认识不常见的豆子将搜集到的不常见豆子的图片事先分类,与幼儿一同认识不常见的豆子——除了这些我们经常能看到的豆子,还有一些有趣的豆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幼儿交流《豆豆大家知》调查表内容幼儿自由玩豆豆,感受豆子的外形特征活动二名称:会唱歌的豆子(制作、瓶子的大小、豆子的声音)目标:1、学习自主探索制作好玩的响罐,体验成功的乐趣。
2、对探索声音感兴趣。
知道物体碰撞会发出声音,并学习辨听不同的声音。
准备:1、幼儿搜集的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罐子(塑料、铁的)2、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豆3、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重点:制作豆子响罐难点:知道豆子多少、罐子大小和声音变化的关系过程:一、导入(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杯子跳到盘子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二、观察、探讨不同材料响罐的声音特点。
幼儿自选玩各种响罐,教师启发幼儿联系实际生活,边玩边想:响罐声像生活中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2、组织讨论:哪种响罐发出的声音最好听,哪种响罐声不好听?3、引导幼儿辨别声音高和低以及音色的变化等。
怎样做出两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响罐?4、在不同容器里装同种同量的容物;②、在同种容器里装不同的容物;③、在同种容器里装同种不同量的容物。
5、分辨幼儿提供制作好的响罐,并分别编1—4号。
教师分别取1—4号的响罐,让幼儿进行比较。
三、制作响罐1、幼儿与教师共同利用废旧物制作响罐。
2、幼儿分享制作成果,随音乐玩6、这几个响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②、猜猜里面装什么东西?③、幼儿游戏:“对对碰”玩法:幼儿听1号罐子响声,猜里面的东西,并将持有与1号罐子相同声音响罐的幼儿围在一起,看看是否与原来1号罐子里的东西一样的。
以同样方法猜2—4号罐子,帮助幼儿检验自己对声音的听辨能力。
幼儿用自制的响罐为歌曲伴奏,兴致更高且表现得更专注。
那么,除了响罐能当乐器外,还有什么材料也能制作乐器呢?3、将自制的小乐器投放音乐区,使科学区与音乐区融合,相互渗透。
活动三名称:打击乐《小小乐队》目标:1、尝试按乐器不同分为六声部打击乐器演奏2、体验用废旧打击乐器合作演奏的乐趣。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欣赏过乐曲《小小乐队》物质准备:鼓、镲、三角铁、碰铃、自制沙锤、铃鼓。
音乐《小小乐队》重点:根据节奏型打击乐器难点:能够合拍的集体演奏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今天我的心情真好,因为早上,我收到了一封邀请函,(出示邀请函)我来看看里面写了些什么?哦…. 原来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寄来的,它们要在森林里举办一场“音乐会”,想邀请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去表演节目;你们想去吗?(想)那我们要好好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1、听音辨乐器师: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小小乐队去参加演出。
瞧,这里有六种乐器,谁能举手告诉我它叫什么名字?——它们还会唱歌呢,一起来听听。
请小朋友模仿乐器的声音,可轻轻拍手。
(注意强弱)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手拍得很不错,模仿小乐器的声音也非常动听。
现在我们来听一首以前学过的音乐,并请小朋友用小手为乐曲伴奏。
2、听音乐,幼儿跟随歌曲节奏拍手(1)、幼儿集体拍手,有节奏拍打完A段的音乐。
师:谁能告诉我,这是一首几拍子的音乐?(2/4拍乐曲的特点就是前一拍重,后一拍轻。
)(2)、播放音乐B段音乐,幼儿分组在X X | X—处拍手三下。
(强、弱、强 - )演奏方法:现在我把小朋友分为四组:第一组的小朋友在沙沙沙的时候站起来拍三下手,拍完后坐下。
第二组站起来在卡卡卡的时候拍三下手,拍完后坐下就这样,一组接一组。
当第四组小朋友拍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坐着伴奏,(注意别的组在拍手的时候自己组要保持安静;注意强弱拍、一重一轻;小眼睛一定要看着老师)——播放音乐,教师指挥,幼儿分组拍手练习。
3、集体与分组练习。
(1)——教师唱节奏,幼儿集体练习两个八拍的强弱;接着集体练习X X |X—。
——现在我们要分组练习,但是练习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当有一种乐器在唱歌的时候其他三种乐器都不能发出声音。
(2)随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三、幼儿演奏再次播放音乐,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演奏一遍。
活动四作品分析: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豆子以生命,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黄豆可以制作成酱油、豆油和豆浆这些常见的物品。
同时故事内容更开阔了视野、从故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黄豆还可以制作成轮胎、肥皂、油漆、小红帽等不常见的物品。
是一个内容有趣、丰富、开阔视野的作品。
语言活动:老豆过生日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积极参与活动,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倾向。
3、按照作品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
准备:1、操作卡:老豆过生日2、与家长共同记录图表重点:能清楚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里豆子变成的各种物品。
难点:能继续探索黄豆可以做成什么过程:一、启发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出示图片,启发提问:——小朋友喜不喜欢过生日?为什么呀?今天老豆儿也要过生日了,它也非常地开心。
它请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它请了哪些客人呢?二、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第一批来的客人是谁?(酱油、豆油和豆浆)它们是用哪种原料做成的?(黄豆)——第二批来的客人是谁?(肥皂和油漆)它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你们现在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第三批来的客人是谁?(轮胎)你们猜轮胎是用什么原材料做出来的?它和黄豆是一家吗?请幼儿学学轮胎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最后来的是谁呀?(小红帽)小红帽优势怎样做出来的?请幼儿学学小红帽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师生共同小结三、启发谈话:——你喜欢黄豆吗?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也是用黄豆做成的?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因为黄豆的用处很大,不仅能做出很多好吃的东西,还能做出很多有用的东西。
黄豆全身都是宝,它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组织幼儿围绕“如果我是科学家”进行谈话:如果你是科学家的话,你会利用黄豆制成什么东西?故事:老豆过生日老豆过生日老豆小豆都是黄豆,爷爷是老豆,孙子是小豆,老豆过生日乐坏了小豆。
就在老豆过生日的那一天,豆豆家的亲戚都要来祝贺,小豆一大清早就在门口等着,哈哈,客人来了,来了三个客人这三个客人都藏在玻璃瓶子里,一个客人是黑色的,她是谁阿?酱油!一个客人是黄颜色的,她是谁阿?豆油!一个客人是白色的,她是谁阿?豆浆。
三个客人恭恭敬敬得像老豆爷爷鞠躬并夸小豆孙子将来一定会大有用处。
小豆心里想,酱油、豆油、豆浆都是黄豆做的,我以后能做什么呢?这时候又来了两位客人,肥皂和油漆他们都来祝贺,小豆觉得奇怪,他们哈哈大笑说:我们都是豆家的亲戚,豆油加上一些别的东西就把我们做出来了。
咕噜咕噜,一个汽车轮子滚来了,来给豆爷爷祝贺生日小豆子乐了,你来干吗呀,你不是橡胶做的吗?轮子笑笑说:是阿,橡胶就是豆儿加上酒精做出来的。
屋子里真热闹,这是来了一顶小红帽,大家都呆住了,只有豆爷爷明白小红帽看见大家都看着她,挺不好意思的,说:人们把豆豆加上酸,纺成线,织成布,在染上红颜色,就做成小红帽了。
大家听了真高兴,一起说:我们大豆本领大,咱们大豆用处多活动五名称:剥豆豆(打豆浆)目标:1. 认识各种豆类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