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命》读后感

合集下载

复命读后感-报告_42

复命读后感-报告_42

复命读后感-报告复命读后感所谓复命,简单的说,就是执行命令后的答复,是下级对自己肩负的任务所达成的状态及时做出回复。

仅仅认识到“复命”重要性或者对于执行力的培养的意义是不够的。

本书将复命上升到复命的执行力、复命精神、复命文化的理论层次,作者认为,为什么很多组织有完善的制度、聪明的员工,天天讲忠诚、责任、敬业、激励等,但却在执行和完成目标时落空,因为这些组织没有培育出“复命精神”。

复命要成为一种文化,需要全体员工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坚持复命的观念、责任和意识,并养成一种职业习惯,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成为全体员工自觉执行的行为。

在工作中,我有许多毛病,不负责任、爱找借口、消极怠慢、应付了事、轻率疏忽、虎头蛇尾、遇事拖延等。

十分影响工作效率。

复毕业论文命要到位,不做“差不多先生”。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到位,半到位和不到位是不可行的。

在电力系统工作,差不多就会造成事故。

要主动复命,自觉地复命,并且出色的地做好一切。

我要培养良好的复命习惯,“行动培养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复命习惯是一种坚定不移的高贵品质,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是依靠人对自身惰性的否定。

坏习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复命拒绝任何借口,复命时,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这个原则就是永不放弃,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

不要放弃,不要寻找任何借口为自己逃避复命。

一个真正的复命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全力以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以求得不断的进步。

复命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复命不仅是要做事,更是要做成事。

复命不是追求有苦劳,而是要求有功劳。

光像老黄牛那样低头做事是不够的,没有效率的忙是穷忙,瞎忙。

我的工作质量往往决定我的生活质量。

在工作中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完成百分之九十九。

不论工资是高还是低,我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把自己看成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

复命读后感

复命读后感

读完《复命》这本书,我感触很深。

作者从全新的视角,以独特的思维,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深刻剖析,阐述了复命的本质、如何看待复命、接受复命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怎样高效、聪明的完成复命及如何卓越升华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更对我们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用心做事是成功的关键:当今社会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对于工作,最重要的事要用心做事,不要计较报酬,不应局限于福利,这些都是短浅的诱惑。

工作其实是一种投资,只要你多学习,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各层次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机会总会眷恋你。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担负、完成重要或重大的复命,大多数人更多是默默奉献着,看似平凡的工作,正是领导、团队给予的复命。

对复命要敢于接受,一个“敢”字,不仅仅体现了忠诚和敬业,更体现了胆识、魄力和自信。

工作、生活中有太多的新鲜事物,有太多的第一次,要紧紧把握住第一次,给自己创造机会,在机会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敢”字,并不意味着盲目,而是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在复命征途,我们要以饱满的热忱,竭尽全力去复命;以聪明才智,通过多元化思维,敢于创新,负责任、高效的完成复命任务。

有命必复,使命必达,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执行,更需要的是执行的结果,没有结果的执行对企业没有意义,只有把工作落实到位,赢得结果,企业才有生命力,结果是企业与个人需要实现的目标,做大做强是一个结果,但如果没有对结果负责的员工,就没有强大人企业,概括而言结果就是你要达成的目标,结果要经过周密的战略规划,缜密的策略思考,精心准备,积极行动,不断变通,执著地寻找解决方法,不断尝试突破才能达成。

进入职场,意味着在你人生中,每天都要用结果来交换自己的报酬,上半也要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怎样,与他人无关,只关乎你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员工,关乎你是否地企业有价值!因此对结果负责的人,就是对自己负责人的。

工作必须是勤奋的,勤奋不能保证工作一定成功。

学习“复命”一书读后感

学习“复命”一书读后感
复命也是考验我们的执行力,在现实工作中不管领导决策对不对,执行首先是第一位,而且必须通过及时复命把结果反馈回来。为了使我们所做的工作有条理,不仅要明确你所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我们还必须要有一套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说明了复命流程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复命是我们对自己所负的职责与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内完,也不要消极怠慢,应付了事,事情做了确没什么实际效果。作为一名员工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职责,任何一个岗位的工作疏忽和延误都会给整个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复命能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和问题,使问题能够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
追求效率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复命不仅要做事,更要做成事,做好事。因此我们作为一名真正复命者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做公司发展需要的事,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公司,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用我们的全部热情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靠有效的制度及流程来保证复命的落实,做到真抓实干、务实求效、不折不扣、有命必复。
学习“复命”一书读后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对现代管理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坚持培养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所以就要求我们坚持复命观念责任和意识,养成一种职业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推动公司不断发展创新。
通过对复命一书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的12章节全面详细的讲述了复命精神、复命文化、受命、复命等,还列举了一些事例,学习此书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复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是一种基本的职业要求、是一种忠于使命的精神、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价值观、是一种拒绝借口的态度、也是一种重视结果的责任。下面就复命一书读后的感想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复命读后感——张凯

复命读后感——张凯

从我做起完美复命——午间读《复命》,有感而发薛家岛:张凯“复命”是对他人的承诺,在限定时间内必须给出的一个结果。

这是一个全新的称谓,但却不是全新的命题。

“复命”应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且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得以体现。

“复命”让我们深刻学习和了解了复命的本质、如何看待复命、接受复命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怎样高效、聪明的完成复命及如何卓越升华等一系列问题,她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执行力,她让我们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取得事业成功。

复命要有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明确,方可步伐矫健,目标一经确立,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去实现。

就像我们的企业自成立至今一直为建设富足、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而矢志奋斗,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便有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几十年来,石油人以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石油的发展中,立足岗位,履职思成,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身为一名石油人,要将“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品牌做大做强,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奉献祖国,造福子孙后代。

想方设法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需要和不足。

我们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今天,我要做到什么,这一周,我要做到什么,这一段时间,我要做到哪些提高,只有目标明确了,我们才会想方设法的去为之努力,才能实现,如果我们的目标是 100%,那么就要为之付出 100%的努力,不能出现哪怕是 0.1%的纰漏,才能够完美的复命。

复命必须是勤奋的,勤奋不能保证工作一定成功。

但勤奋的结果却一定丰富,因为在过程中的不辞辛苦,客服困难,我们已经获得生命的经验和成长。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的上,可以代替勤奋的意志,唯有勤奋才能成全你的人生和事业。

复命需要义无反顾的执行力。

当我们踏入林业事业的那天起,我们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自己愿意做什么,而是企业需要我做什么。

在工作中,上级领导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反应、有落实、有结果、有答复。

复命读后感

复命读后感

延续复命精神——浅谈《复命》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臧克家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几日的静心翻阅后我发现,其实《复命》就是这样一个珍宝,一个益友。

给心灵以航灯,给事业以方向。

正如本书中序言部分所说,“当今中国的管理知识大多是舶来品,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并不多见”。

而《复命》一书中所讲的“复命”是真正的基于中国国情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

本书将“怎样理解复命”“如何具备复命精神”和“怎样将复命落实到位”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理论——精神——实践”的锁链式结构。

在科学的框架结构中,用一个个或寓言,或实例的故事来论证深刻的道理,使道理深入浅出,既充分的吸引读者,又易于读者的理解。

作者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读罢此书,对“复命”一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诚如作者所说,“复命”,就是员工对自己肩负的职责与任务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并回复,对自己肩负的任务所达成的状态及时做出回复,对自己岗位上的一切工作都要负责到底。

简言之,“复命”就是针对自己所负的职责,与领导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人与人之间的交集不可否认的要靠沟通来维系。

而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沟通不再像过去一样直白容易,而变得需要更多的思维和语言技巧,这诚然会让许多人伤透脑筋。

而《复命》告诉我们,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上下级之间了解彼此的工作状态,增加彼此的信任,从而真正的做到上行下效,下情上达。

而我觉得,“复命”应包括两层含义:向外,对别人进行及时的回复;向内,扣问本心,给自己一个交代。

自己所完成的任务,一方面,要搏得别人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想,这才是复命的意义之所在。

当今时代,“效率”,“效益”,“责任”,“创新”等词汇层出不穷。

不可否认,“复命”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词汇,它的内涵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和充实。

而高效的复命则可以理解为“高效率”和“高效益”。

复命读后感版

复命读后感版

复命读后感版复命读后感精选版作者从全新的视角,以独特的思维,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深刻剖析,阐述了复命的本质、如何看待复命、接受复命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怎样高效、聪明的完成复命及如何卓越升华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更对我们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复命读后感。

复命,单纯的讲,就是对工作任务的无条件接受、无条件完成和兑现,并在第一时间内答复和回馈。

对复命的理解,不应该仅局限在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浅层次上,而应将它渗透到生活中去,对朋友、他人甚至陌生人的求助和需求,也应当作一种复命,在第一时间内做到最好,这是对复命的最好注解,也是展现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担负、完成重要或重大的复命,大多数人更多是默默奉献着,看似平凡的工作,正是领导、团队给予的复命。

对复命要敢于接受,一个“敢”字,不仅仅体现了忠诚和敬业,更体现了胆识、魄力和自信。

工作、生活中有太多的新鲜事物,有太多的第一次,要紧紧把握住第一次,给自己创造机会,在机会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敢”字,并不意味着盲目,而是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在复命征途,我们要以饱满的热忱,竭尽全力去复命;以聪明才智,通过多元化思维,敢于创新,负责任、高效的完成复命任务。

让我们把复命精神当作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乃至于一种素养,渗透到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中去。

------------------------自2004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有了6年的工作经历,可以说简单的复命,即“对他人的承诺,在限定时间内必须给出的一个结果”,已经存在于心中。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有时会做“差不多先生”,将领导交办的任务敷衍了事;有时会“爱找借口”,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麻烦、太花费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有时会把原本属于自己的“猴子”还给领导。

如何真正的复命,其实,每一个人都在内心当中对复命有着自己清晰的理解,读后感《复命读后感》。

复命读后感

复命读后感

延续复命精神—-浅谈《复命》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臧克家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几日的静心翻阅后我发现,其实《复命》就是这样一个珍宝,一个益友。

给心灵以航灯,给事业以方向。

正如本书中序言部分所说,“当今中国的管理知识大多是舶来品,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并不多见".而《复命》一书中所讲的“复命”是真正的基于中国国情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本书将“怎样理解复命”“如何具备复命精神”和“怎样将复命落实到位”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理论--精神——实践”的锁链式结构.在科学的框架结构中,用一个个或寓言,或实例的故事来论证深刻的道理,使道理深入浅出,既充分的吸引读者,又易于读者的理解。

作者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读罢此书,对“复命"一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诚如作者所说,“复命”,就是员工对自己肩负的职责与任务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并回复,对自己肩负的任务所达成的状态及时做出回复,对自己岗位上的一切工作都要负责到底。

简言之,“复命”就是针对自己所负的职责,与领导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人与人之间的交集不可否认的要靠沟通来维系。

而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沟通不再像过去一样直白容易,而变得需要更多的思维和语言技巧,这诚然会让许多人伤透脑筋。

而《复命》告诉我们,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上下级之间了解彼此的工作状态,增加彼此的信任,从而真正的做到上行下效,下情上达.而我觉得,“复命"应包括两层含义:向外,对别人进行及时的回复;向内,扣问本心,给自己一个交代。

自己所完成的任务,一方面,要搏得别人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想,这才是复命的意义之所在。

当今时代,“效率”,“效益",“责任”,“创新”等词汇层出不穷.不可否认,“复命”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词汇,它的内涵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和充实。

《复命》读后感

《复命》读后感

《复命》读后感第一篇:《复命》读后感让复命精神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复命》读后感何谓“复命”,“复命”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深邃的理念和重要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基本的职业操守,是一种忠于使命的精神,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价值观,是一种完美的执行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复命是一种拒绝借口的态度,是一种重视结果的责任,是一种蔑视困难和问题的心智,是一种高效完成任务的策略,ta是一种无往不胜的竞争力,是一种迈向成功的模式。

在西点200年的历史中,无数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复命精神”,诠释着“工作无借口”的西点军规。

当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必须设法尽快与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而此时的加西亚远在古巴的崇山峻岭之中,没有人知道他藏身的确切地点,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获得他的合作.中情局找来罗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此事的特别之处在于,罗文拿了信,并没有问“他在何处?”“我如何才能找到他?”“我如何避免这许多的危险?”“谁能帮我?”之类的问题,也没有抱怨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把信封装进一个油布封制的口袋,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于四天之后的一个漆黑的夜里,躲过哨兵,在古巴登陆上岸,消失在茫茫的丛林之中,三星期之后,从古巴的另一边出来,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设法找到了加西亚,成功地将信交给了他!罗文上校的事迹从此成为西点经典,成为敬-1-业、服从、勤奋的象征,也是对复命精神的最好解读!在第一时间内做到最好,这不仅是对复命的最好注解,也是展现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复命不是交差,而是要完成任务,复命不是做事,而是要创造价值。

它有如“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快者胜。

在这个充满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我们需要弘扬一种新时代的“复命精神”,它不仅仅体现了忠诚和敬业,更体现了胆识、魄力和自信。

我们需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第一次作为一个新起点,紧紧把握住第一次,给自己创造机会,在机会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命》读后感
wzm
根据局2009年上半年中层领导干部培训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赵琛先生的著作《复命》一书,感触很深。

作者把复命精神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从全新的视角,以独特的思维,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深刻剖析,阐述了复命的本质、如何看待复命、接受复命所具备的基本要素、怎样高效、聪明的完成复命及如何卓越升华等一系列问题,讲述了一种基本的职业操守,强调了忠于使命的精神,激发了源自内心积极主动的意识和价值观,打造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力模式,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基石。

本书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更对我们人格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而且对剖析、解决单位执行力问题也是大有裨益。

“复命”是最为关键的理念、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之一,同时也是员工们的第一行为准则。

复命是对他人的承诺,在限定时间内必须给出的一个结果。

是一种基本的职业操守,是一种忠于使命的精神,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价值观,是一种完美的执行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意识;是一种拒绝借口的态度,是一种重视结果的责任,是一种蔑视困难和问题的心智,是一种高效完成任务的策略,是一种无往不胜的竞争力,是一种迈向成功的模式。

单纯的讲,复命就是对工作任务的无条件接受、无条件完成和兑现,并在第一时间内答复和回馈。

对复命的理解,不应该仅局限在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浅层次上,而应将它渗透
到我们的生活和价格上去,对朋友、他人甚至陌生人的求助和需求,也应当作一种复命,在第一时间内做到最好,这不仅是对复命的最好注解,也是展现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更是人的一种内存精神、深邃的理念和重要的行为准则。

对复命要敢于接受,一个“敢”字,不仅仅体现了忠诚和敬业,更体现了胆识、魄力和自信。

工作、生活中有太多的新鲜事物,有太多的第一次,要紧紧把握住第一次,给自己创造机会,在机会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敢”字,并不意味着盲目,而是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在复命征途,我们要以饱满的热忱,竭尽全力去复命;以聪明才智,通过多元化思维,敢于创新,敢于负责、高效率地完成复命任务。

复命最关键的环节是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强调执行高于一切,对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

作为执行者对事情要懂得“有结果”这个理念,完成了任务不等于获得了结果。

大道决定一切,抽象决定具体,本质决定现象,本源决定结果,这也是毛主席常讲的抓住主要矛盾,而次要矛盾会迎刃而解。

有结果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只有通过修炼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才能真正有结果。

具备复命精神,就是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能够在指定时间内将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复命制的核心是有命必复。

复命制度旨在增强干部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发挥全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培育“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
企业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我们自己的影子,或者是心里羡慕别人的辉煌,或者是身上顽固存在的缺点。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观念,虚心的工作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不断丰富前进的现代复命意识,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历练自己,成就自己,也才能够完成好上级和领导交办的每一份任务,做到优质复命。

复命之法,是在工作中一种复命,要有结果,是你能力的体现。

但真正的复命之根、复命之道就是要回归自我,认清自己。

要懂得学习之道、成功之道、管理之道、经营之道、修炼之道、智慧之道、健康之道等等,这些道理必须要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复命的本质表面上是积极地、主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而实际上是最后实现为自己复命。

《复命》一书观点鲜明,案例生动,针对书中提出的观点、要求,对照自身的工作实际,我受到许多启发和教育。

让我们把复命精神当作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乃至于一种素养,渗透到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