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西游记第17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17回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游记第17回读后感西游记第17回读后感【精选5篇】《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小说告诉我们要勇往直前坚持下去,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战胜。
西游记第十七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十七回读后感当我们在读到西游记的第十七回时,如果需要写读后感,那么你会如何写?以下XX给大家带来西游记第十七回读后感作文,以供参阅。
西游记第十七回读后感1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
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
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们还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
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
只有擦亮眼睛,明辩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
西游记第十七回读后感 2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真是惊天动地。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西游记17回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西游记17回读书笔记篇一:《西游记》读后感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作者:吴承恩注释:黄肃秋校订:李洪甫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55年2月此版为20XX年12月第38次印刷却说孙大圣一筋斗到来到黑风山上。
正观山景,忽见三个妖魔,席地而坐,正论锦襕佛衣之事,悟空轮棒只打了一条白花蛇怪。
悟空来到黑风洞叫战,那怪戏言弼马温惹恼了悟空,战了许久不分胜负,那妖回洞筹备“佛衣会”去了。
悟空回寺院与唐僧复命返回山中,打死小妖,拾了寺院师祖金池的请帖去赴佛衣会,却被巡山走了风信,一通交战后,那妖再不出来。
悟空来到南海请教观音。
观音化身凌虚道人,悟空为成盘中仙丹,设计将黑熊怪降了,菩萨用一个箍儿套在妖头上,收他为守山大神后径去。
悟空手捧袈裟回观音院了。
感想:悟空太没脑子,本就是自己的过错丢了袈裟,还敢一把火烧了“观音院”,这可是南海观音留云下院。
菩萨就是菩萨,慧眼识得本质,所以收了黑熊怪在其手下。
菩萨、妖精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不过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本质上两者都是超脱的,而一念之差就导致了他们的性质的不同。
妖即是仙,仙即是妖。
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XX年12月9日记录篇二:《西游记》读书笔记《西游记》读书笔记一.1书名:西游记2(1)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
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
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
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
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点评:这一段对蟠桃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将蟠桃水灵灵的样子完全的表现了出来,生动活泼,物态毕现.(2)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点评:这一段描写将猴子们嬉戏打闹时的动作神态写的活灵活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写出了这群猴子的可爱与机灵,3故事梗概:《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并克服了取经路上的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4作品社会意义: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西游记的第十七回的读书笔记

西游记的第十七回的读书笔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
这本书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充满了奇幻色彩和人生哲理。
本次读书笔记主要针对第十七回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情节概述第十七回的标题为“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为了寻找被黑风山妖怪抓走的唐僧,与黑风山的妖怪展开了一场激战。
最终,观音菩萨出面收服了黑风山的妖怪,解救了唐僧。
二、主题思想1. 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孙悟空为了救师傅,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挑战黑风山的妖怪。
这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是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重要品质。
2. 团结协作:观音菩萨出手相助,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 善恶有报:黑风山的妖怪作恶多端,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告诉我们,善恶终有报,我们要多做善事,远离邪恶。
三、人物形象分析1. 孙悟空:孙悟空是本回的主要人物,他聪明机智、勇敢善战,为了救师傅不顾个人安危。
这一形象展示了孙悟空的忠诚、勇敢和智慧。
2.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本回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慈悲为怀、法力无边,帮助孙悟空收服了妖怪。
这一形象体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3. 黑风山妖怪:黑风山的妖怪代表了邪恶势力,他们作恶多端、欺压百姓。
这一形象警示我们要远离邪恶,坚持正义。
四、感悟与思考通过阅读第十七回,我对《西游记》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为,《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奇幻小说,更是一部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观音菩萨的慈悲和善良,远离黑风山妖怪所代表的邪恶势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时刻保持警惕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读后感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读后感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罴怪》这一章节,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
它以生动的人物描绘和紧张的剧情,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机智以及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首先,这一章节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描绘。
他不仅拥有超凡的武艺,更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面对黑风山的险恶环境和熊罴怪的威胁,他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他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也展现了他的仁慈和正义感。
其次,这一章节也表现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面对孙悟空的困境,她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及时出现并给予帮助。
她以无尽的慈悲心肠和卓越的智慧,成功地收服了熊罴怪,帮助孙悟空化解了危机。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这里被描绘得既慈悲又智慧,令人敬仰。
此外,这一章节的剧情也十分紧凑。
从孙悟空遭遇熊罴怪,到他与观世音菩萨合力收服熊罴怪,情节跌宕起伏,令人目不暇接。
这种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故事中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最后,这一章节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孙悟空与熊罴怪的斗争,既是一场武力的较量,也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则启示我们要有包容和宽恕的心态,以慈悲心对待世间万物。
这些哲理不仅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娱乐和享受,也能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总的来说,《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罴怪》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出色的章节。
它以丰富的人物描绘、紧张的剧情设置、深刻的哲理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西游记第17回读书心得(精选13篇)

西游记第17回读书心得(精选13篇)西游记第17回读书心得篇1“白龙马,头朝西,驮着唐玄奘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耳熟能详的旋律让这部经典家喻户晓,而我的整个暑假也都浸润在这部经典里。
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灵山取经,途径九九八十一难,遭遇各种强险,着实让人胆战心惊。
而在这部著作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大闹天宫。
莫名的被孙悟空顽劣不羁的性格所吸引,他机智又诙谐好闹,同时正义大胆,在一个强权的天庭里,作为弼马温的他,竟然敢斗玉皇大帝。
而正因为他的勇敢而大无畏,注定了一生的不平凡,当他遇见唐僧的时候,故事变得深远而又意义,因为是那是取经,是正果。
一路上降服妖魔,造福百姓。
师徒四人的取经路,我想不仅仅是充满坎坷的,更是充满正能量。
回过头去看,这一路的成功是离不开各位师徒的团结协作,而勇敢的孙悟空理所当然是一路上的大咖,更是我生活中的偶像。
事实上我个是胆小懦弱的孩子,虽然我特别讨厌自己的性格,但却无法突破。
就像现在我开始做牙齿矫正,在矫正前需要拔出两颗牙齿,我只去了一次,就觉得自己忍受不了,哭哭闹闹的在诊所里,尽管老爸一再的安慰,也无济于事。
沉默的气氛,一直僵持到回家为止。
一张臭脸,吓的老妈都不敢多问什么。
书桌上,《西游记》一直安静的躺在那里。
封面上,俏皮的猴哥诡异的笑着,似乎在小看我。
“亲爱的自己,我是否也要勇敢一次呢?”豁出去了,不就是再拔一颗牙么,有什么好怕的。
直至我觉得西游记给我启示,在我的生活里才开始蔓延。
我希望,是更多的正能量,教会我勇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西游记第17回读书心得篇2这本书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个具特色的可爱人物的形象:如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善良的唐僧。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顽皮勇敢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孙悟空是花果山上的一块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石猴,从小行动敏捷,心机灵巧。
从须菩提祖师那里学来了高超的本领,从龙宫得到了如意金箍棒和盔甲,太白金星劝说玉皇大帝让孙悟空上天当官。
西游记第十七回读后感受

西游记第十七回读后感受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这一回可真是精彩绝伦,让我看得那叫一个过瘾!这一回开篇就是孙悟空和唐僧来到了一座叫黑风山的地方。
这黑风山啊,光是听名字就感觉透着股神秘和阴森。
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那枝叶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整个山都罩在里头。
山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什么秘密。
话说这孙悟空,生性机灵,一个跟头就上了山去探路。
唐僧呢,就在山脚下老老实实等着。
可谁能想到,这山上居然有个黑风洞,洞里住着个熊罴怪。
这熊罴怪可不是一般的妖怪,长得那是又高又壮,一身黑毛,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闪闪发光。
这妖怪正在和一群小妖商量着要举办一个“佛衣会”,为啥呢?原来他偷了唐僧的袈裟。
这袈裟可是个宝贝,金光闪闪,上面绣着的图案那叫一个精美。
这熊罴怪也真是贪心,见着好东西就想据为己有。
孙悟空探路回来,发现袈裟不见了,那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二话不说,拎着金箍棒就去找那妖怪算账。
到了黑风洞,他也不客气,直接叫骂起来:“你这不知死活的妖怪,竟敢偷俺老孙师父的袈裟,赶快给我交出来,否则让你吃俺一棒!”那熊罴怪也不是吃素的,听到孙悟空叫骂,提着黑缨枪就冲了出来。
这俩一见面,那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孙悟空手舞金箍棒,上下翻飞,那棒子虎虎生风,打得周围的石头都飞了起来。
熊罴怪也不示弱,手中的黑缨枪左挡右刺,和孙悟空打得难解难分。
他们从洞里打到洞外,又从山上打到山下,直打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我在看这段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啊,就好像自己也在旁边观战一样。
我不停地想,这孙悟空到底能不能打败这熊罴怪,把袈裟给夺回来呢?打着打着,这熊罴怪发现自己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就使了个诈,逃回洞里,紧闭洞门,不肯出来了。
孙悟空那个气啊,围着洞口转了好几圈,也没办法。
就在孙悟空着急的时候,他想到了去南海找观音菩萨帮忙。
这观音菩萨可厉害了,她听了孙悟空的诉说,微微一笑,心里就有了主意。
她变成了一个凌虚子,拿着一个丹药,去骗那熊罴怪。
西游记中第十七回的读后感(精选7篇)

西游记中第十七回的读后感(精选7篇)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你会写西游记中第十七回的读后感集锦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游记中第十七回的读后感集锦,希望大家喜欢!西游记中第十七回的读后感(篇1)谈到《西游记》,大多数人都会先想到有着通天本领、敢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继而是身体强壮、长相可爱的八戒,最后是只会做好人、深知佛理的唐僧。
几乎是没有人会感觉到他的存在——沙和尚悟净。
其实,我曾经也是不太在意他的,谁让导演总是将在前线杀敌的机会都给了悟空和八戒,而悟净却永远只有喊“救命”的份呢!荧幕上的他就是个懦弱的人。
可今年暑假,我突然心血来潮地翻出名著《西游记》,准备看看原汁原味的西行究竟是怎样的,沙僧是否真的如此没有存在感。
终于,悟净的形象开始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他勤劳。
西行奔波的路上,他永远是尾随其后。
因肩上重重的行李走得有些慢,却从未停止过。
他从不会像大师兄那样乱用法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绝不会像二师兄那样动不动就喊苦,耍小聪明。
他的抱怨声从未存在过,真实存在的只有他一次又一次踩过青草,踏过沙砾,碾过冰雪的脚步声。
悟空好比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驹,世人无不惜无不爱,八戒就像体型硕大的黄牛,也能帮你干许多重活粗活。
而沙僧则是沙漠里的一头骆驼,他没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可以穿越千里马望而生畏的沙漠;他没有黄牛的力气,但黄牛总是吃了睡,睡足了再干。
而骆驼却即使几天滴水未进,仍可以踏着稳健的步伐,驮着货物,顶着骄阳穿过沙漠。
他是重情重义的,面对大师兄的怄气离开,他虽明白西行的路上亦会更危险,更艰难,可他从未说过放弃,也从未放下过肩上的担子,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
他只是忠诚的守候在一旁,不离不弃。
即使是面对师傅被妖怪抓了去,大师兄在一旁无计可施,二师兄说着丧气话收拾行李打算回高老庄的场景,他也绝不会气馁,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营救师傅,哪怕粉身碎骨。
沙僧的人生的确无趣,担子似乎是他唯一的伴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作者:吴承恩注释:黄肃秋校订:李洪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55年2月
此版为2014年12月第38次印刷
却说孙大圣一筋斗到来到黑风山上。
正观山景,忽见三个妖魔,席地而坐,正
论锦襕佛衣之事,悟空轮棒只打了一条白
花蛇怪。
悟空来到黑风洞叫战,那怪戏言
弼马温惹恼了悟空,战了许久不分胜负,
那妖回洞筹备“佛衣会”去了。
悟空回寺院与唐僧复命返回山中,打死小妖,拾了寺院师祖金池的请帖去赴佛衣会,却被巡山走了风信,一通交战后,那妖再不出来。
悟空来到南海请教观音。
观音化身凌虚道人,悟空为成盘中仙丹,设计将黑熊怪降了,菩萨用一个箍儿套在妖头上,收他为守山大神后径去。
悟空手捧袈裟回观音院了。
感想:悟空太没脑子,本就是自己的过错丢了袈裟,还敢一把火烧了“观音院”,这可是南海观音留云下院。
菩萨就是菩萨,慧眼识得本质,所以收了黑熊怪在其手下。
菩萨、妖精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不过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本质上两者都是超脱的,而一念之差就导致了他们的性质的不同。
妖即是仙,仙即是妖。
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15年12月9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