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19秋《心理统计学》离线作业答案-心理统计学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秋心理统计学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秋心理统计学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已知n=10的两个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是10.5,其自由度为 A.92.用从总体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 B.点估计3.双侧检验是关于()的检验 B.只强调差异而不强调方向性4.某一事件在无限测量中所能得相对出现的次数是 C.概率5.从变量的测量水平来看,以下数据与其他不同类的变量取值 D.1克6.在3×2×2的设计当中有多少个一级交互作用 A.37.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C.综合的F检验8.进行分组次数分布统计时,关键的一点是 A.确定每组的取值范围9.()表明了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比于真正总体值的变异量 D.取样误差10.关于独立组和相关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独立组问题往往来自组内设计B.相关组问题往往来自组内设计C.独立组的两个样本的容量可以不同D.相关组的两个样本容量必然相同满分:3分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统计分组需要注意的问题是A.分组以被研究对象本质特征为基础B.分组以被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为基础C.分组标志要明确D.分组要包含所有数据E.分组要适当剔除极端数据满分:3分2.对于HSD检验和Scheffe检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检验都是事后检验B.HSD 检验比Scheffe 检验更加敏感C.HSD 检验只能用于n 相等的情况D.只有Scheffe 检验控制了族系误差E.以上说法均正确3.次数分布图可以清晰直观的给出数据的分布趋势,有不同的类型A.直方图B.棒图C.折线图D.茎叶图E.饼图4.二项分布涉及的问题中A.个体要么具有某种特征,要么不具有某种特征B.要么发生事件X ,要么发生事件YC.一个事件具有两个特征D.XY 时间可以同时发生E.XY 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不同时发生5.次数分布图包括:A.直方图B.圆形图C.次数多边形图D.累加次数分布图E.折线图6.下列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有 A.卡方检验B.符号检验C.符号等级检验法D.秩和检验E.中位数检验等。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统计学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统计学作业

《心理统计学》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绘制图表题和计算题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1 按两个以上品质分组的统计表是:DA 简单表B 相关表C 双向表D 复合表2 若描述统计事项随时间的变化其总体指标的变化趋势,应该使用:CA 次数分布多边图 B依存关系曲线图C 动态曲线图 D次数分布直方图3 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数据:DA 80斤B 80升C 80米 D80条4 测量数据的下实限是:DA B 10.005 C D.5按测量数据实限的规定, 组限a~b的实际代表范围应是:DA 开区间B 闭区间 C左开右闭 D 左闭右开6 绘制次数分布多边图时,其横轴的标数是:BA 次数 B组中值 C 分数 D上实限7 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AA 求全距与定组数B 求组距与定组限C 求中值与划记 D记录次数与核对8 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10,则所得平均数比原平均数:AA 多10 B多,但具体多少无法知道 C 相等 D多10 数据个数9 已知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12,另外2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9,那么全部数据的平均数应为:BA 9B 10C 11D 1210 某校1990年在校学生为880人,1992年在校学生为1760人。

那么从1990年到1992年在校人数平均增长率为:BA %B %C 126%D 26%11 可否用几何平均数求平均下降速度及平均下降率。

AA 两者都可以B 可以求平均下降速度但不能求平均下降率C两者都不可以 D可以求平均下降率但不能求平均下降速度12 下面哪种情况用差异系数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适合DA 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大B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小C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小D单位相同,无论平均数相差大小13 一组数据44,45,48,52,60,64,65,89,83,65,87,66,67,81,80,68,79,72,79,73的四分差为:BA B 8.75 C D 6214 某班语文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分;外语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最大CA 语文B 数学C 外语D 无法比较15某校抽取45名五年级学生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数学竞赛,成绩如下表:问用什么作为起差异量的代表值合适BA 标准差B 四分差C 差异量数 D标准分数二、制表绘图题(每题3分)1 某实验从4~7岁儿童中随机抽取若干名,测验他们各项守恒概念的掌握情况,各项达到守恒的百分比如下表,请绘制一条形统计图。

心理学统计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统计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统计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是:A. 方差分析B. 相关分析C. 回归分析D. 卡方检验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3. 标准差和方差之间的关系是:A.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B.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C. 标准差和方差相等D. 标准差是方差的倒数答案:B4. 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100和15,那么95%的观测值将位于:A. 55到145之间B. 85到115之间C. 70到130之间D. 65到135之间答案:B5. 假设检验中,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我们通常会:A. 接受零假设B. 拒绝零假设C. 重新收集数据D. 无法做出决定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效应量(effect size),并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衡量实验处理效果大小的统计量,它提供了实验结果的实质性意义。

效应量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告诉我们实验结果是否显著,还告诉我们结果的实践意义有多大。

2. 解释什么是正态分布,并简述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为对称的钟形曲线。

在心理学研究中,正态分布常用于假设检验,因为许多统计测试都基于数据来自正态分布的假设。

三、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标准差。

答案:平均数 = (3+5+7+9+11)/5 = 7;中位数 = 7(因为数据已经排序且数量为奇数);标准差 = sqrt(((3-7)^2 + (5-7)^2 + (7-7)^2 + (9-7)^2 + (11-7)^2) / 5) = 2.83(保留两位小数)。

四、论述题1. 论述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统计方法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答案:统计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帮助研究者分析数据,检验假设,并得出结论。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在线作业1-0004满分作业参考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统计学在线作业1-0004满分作业参考

心理统计学全新在线作业1-0004
随机抽样的目的是
选项A是:消除系统误差
选项B是:消除测量误差
选项C是:减少随机误差
选项D是:减少样本的偏性
正确选项:C
对于以下哪种情况我们应该拒绝虚无假设
选项A是:已有研究证明其是错误的
选项B是: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小
选项C是: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大
选项D是:研究者确信该变量对于改变人们的行为是无效的
正确选项:B
最小平方法被用于
选项A是:用统计的方法去除混淆变量的效应
选项B是:确定受试者最适合的效标组
选项C是:确定散点图中回归线的位置
选项D是:用统计的方法去除多元共线性的影响
正确选项:C
对于单样本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方法进行检验假设
选项A是:独立样本T检验
选项B是:相关样本假设检验
选项C是:单样本Z检验
选项D是:单样本F检验
正确选项:C
一个N=20的总体,离差平方和SS=400。

其离差的和Σ(X-u)=
选项A是:14.14
选项B是:200
选项C是: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选项D是:0
正确选项:D
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计算出某个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值,所有这些可能值形成一个分布,叫做:
选项A是:正态分布
1。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第一章1 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 f 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 A 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 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统计学作业复习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统计学作业复习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统计学作业《心理统计学》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绘制图表题和计算题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1 按两个以上品质分组的统计表是:DA 简单表B 相关表C 双向表D 复合表2 若描述统计事项随时间的变化其总体指标的变化趋势,应该使用:CA 次数分布多边图 B依存关系曲线图C 动态曲线图 D次数分布直方图3 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数据:DA 80斤B 80升C 80米 D80条4 测量数据10.00的下实限是:DA 9.00B 10.005C 9.005 D. 9.9955按测量数据实限的规定, 组限a~b的实际代表范围应是:DA 开区间B 闭区间 C左开右闭 D 左闭右开6 绘制次数分布多边图时,其横轴的标数是:BA 次数 B组中值 C 分数 D上实限7 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AA 求全距与定组数B 求组距与定组限C 求中值与划记 D记录次数与核对8 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10,则所得平均数比原平均数:AA 多10 B多,但具体多少无法知道 C 相等 D多10 数据个数9 已知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12,另外2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9,那么全部数据的平均数应为:BA 9B 10C 11D 1210 某校1990年在校学生为880人,1992年在校学生为1760人。

那么从1990年到1992年在校人数平均增长率为:BA 141.4%B 41.4%C 126%D 26%11 可否用几何平均数求平均下降速度及平均下降率。

AA 两者都可以B 可以求平均下降速度但不能求平均下降率C两者都不可以 D可以求平均下降率但不能求平均下降速度12 下面哪种情况用差异系数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适合?DA 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大B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小C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小D单位相同,无论平均数相差大小13 一组数据44,45,48,52,60,64,65,89,83,65,87,66,67,81,80,68,79,72,79,73的四分差为:BA 8.15B 8.75C 79.5D 6214 某班语文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最大?CA 语文B 数学C 外语D 无法比较15某校抽取45名五年级学生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数学竞赛,成绩如下表:75~79 1570~74 565~69 360~64 259分以下 645问用什么作为起差异量的代表值合适?BA 标准差B 四分差C 差异量数 D标准分数二、制表绘图题(每题3分)1 某实验从4~7岁儿童中随机抽取若干名,测验他们各项守恒概念的掌握情况,各项达到守恒的百分比如下表,请绘制一条形统计图。

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以下是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计1500字。

试题一:描述性统计1. 什么是描述性统计学?描述性统计学是指通过数值指标和图表等方式来总结和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的统计学方法。

2. 请列举描述性统计学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有哪些?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3. 请简要解释标准差是什么,并描述其在描述性统计中的作用。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合中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在描述性统计中,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和数据点与均值的差距。

4. 解释什么是数据的分布?数据的分布指的是数据集合中不同数值出现的频率或概率分布情况。

答案:1. 描述性统计学是一种通过数值指标和图表等方式来总结和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的统计学方法。

它主要关注数据的整体情况, 并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直观地呈现数据。

2. 描述性统计学的常用集中趋势指标主要有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将所有数值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可以反映整个数据集的平均水平;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的数值,它对异常值不敏感,能较好地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它可以反映数据集中的典型值。

3.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合中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它表示数据集合中每个数据点与均值之间的差距的平均值。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点与均值之间的差距越大,数据的变异程度也越大;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点与均值之间的差距越小,数据的变异程度也越小。

在描述性统计中,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正态分布中大部分数据点距离均值较近,标准差较小;而在偏态分布中,数据点相对较为分散,标准差较大。

4. 数据的分布指的是数据集合中不同数值出现的频率或概率分布情况。

数据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条形图或饼图等图表形式展示,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数据分布形式有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离散分布等。

心里统计课后习题1-6章习题解答

心里统计课后习题1-6章习题解答

统计学参考答案第01章习题解答1. 随机变量:某一变量在实验、调查和观测之前,不能预知其数值的变量。

随机变量的特点是: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总体(population)又叫“母体”,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亦称“单位”、“样品”,统计学术语,统计学术语指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样品或成员。

是统计调查、试验或观测的最基本对象,是构成样本、总体的最小单元。

在心理学研究中,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在某种实验条件下的某个反应,或每个实验结果、每个数据。

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

根据样本容量(通常以30为界线)的大小,可区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

根据两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相关还是独立,可分为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

次数:某一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据多少,亦称频数(frequency)。

频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事件的比率。

概率(probability):某随机事件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表示样本的数字特征的量叫统计量。

如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些统计指标称为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量叫参数。

如反应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总体平均数;反应总体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观测值(observation):实验、调查和观测某些个体在某一变量上的具体的数值,即为观测值。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教育方面由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如何根据这些数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科学工具。

意义:(1)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变化的统计规律;(2)为心理与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3)促进量化研究的发展……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1)实验或调查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将其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2)要分析实验或调查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3)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看数据是正态分布还是非正态分布,方差是否已知,以及是大样本数据还是小样本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一、选择题1、
D
2、
C
3、
D 4、
D 5、
D 6、
B 7、
B 8、
A 9、
B 10、
B 11、
A 12、
A 13、
B 14、
C
15、
A
二、判断题
1、在统计推断中小概率事件一般被称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对
2、任何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和1之间对
3、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我们均可用标准差来直接比较两组同质数据的离散程度错
4、计算积差相关系数,所用原始数据必须是比率或等距数据对
5、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值都加上10,则所得标准差与原来的标准差相同对
6、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相同对
7、事件的概率不仅由事件本身决定,而且也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求它有关错
8、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对
9、抽样分布是参数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对
10、方差分析在综合检验多个平均数间差异的同时也检验了任意两个平均数间的差异错
三、简答题
1、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1. 可加性。

方差分析的每一次观察值都包含了总体平均数、各因素主效应、各因素间的交互效应、随机误差等许多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必须以叠加的方式综合起来,即每一个观察值都可视为这些组成部分的累加和。

在对每种模型进行讨论前我们都给出了适合这种模型的线性统计模型,这正是可加性的数学表达式。

以后的理论分析都是建立在线性统计模型的基础上的,这正说明可加性是方差分析的重要先决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数据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即数据取对数后才服从正态分布)时,各部分是以连乘的形式综合起来,此时就需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变换,一方面保证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另一方面也可保证数据满足可加性的要求。

2. 正态性。

即随机误差ε必须为相互独立的正态随机变量。

这也是很重要的条件,如果它不能满足,则均方期望的推导就不能成立,采用F 统计量进行检验也就失去了理论基础。

如果只是实验材料间有关联,可能影响独立性时,可用随机化的方法破坏其关联性;如果是正态性不能满足,即误差服从其他分布,则应根据误差服从的理论分布采取适当的数据变换,具体方法将在本节后边介绍。

3. 方差同质性(齐性)。

即要求所有处理随机误差的方差都要相等,换句话说不同处理不能影响随机误差的方差。

由于随机误差的期望一定为0 ,这实际是要求随机误差有共同的分布。

如果方差齐性条件不能满足也可采用数据变换的方法加以弥补。

2、简单叙述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答:方差分析三个假定 1. 每个总体都应服从正态分布 2. 每个总体的方差相等 3. 观测值彼此独立即:正态独立同分布
3、什么是假设检验?简单介绍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假设检验是推论统计中用于检验统计假设的一种方法。

2.1、提出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符号是H0;备择假设的符号是H1。

H0:样本与总体或样本与样本间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
H1:样本与总体或样本与样本间存在本质差异;
预先设定的检验水准为0.05;当检验假设为真,但被错误地拒绝的概率,记作α,通常取α=0.05或α=0.01。

2、选定统计方法,由样本观察值按相应的公式计算出统计量的大小,如X2值、t值等。


据资料的类型和特点,可分别选用Z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3、根据统计量的大小及其分布确定检验假设成立的可能性P的大小并判断结果。

若P>α,结论为按α所取水准不显著,不拒绝H0,即认为差别很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在统计上不成立。

如果P≤α,结论为按所取α水准显著,拒绝H0,接受H1,则认为此差别不大可能仅由抽样误差所致,很可能是实验因素不同造成的,故在统计上成立。

P值的大小一般可通过查阅相应的界值表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