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心理统计学课件】1 Effect Size(Chapter1_1)大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北京师范大学20春《心理统计学》离线作业

在线作业试卷列表 单选 1.某班语文期末考试,语文均匀分数为82分,规范差为6.5分;数学均匀分数为75分,规范差为5.9分;外语分数为66分,规范差为8分,问哪一科分数的离散程度最大? 分值:3 A. 语文 B. 数学 C. 外语 D. 无法对比 2.下面哪种状况用区别系数对比数据的离散程度对比合适? 分值:3 A. 单位一样,规范差相差较大 B. 单位一样,规范差相差较小 C. 单位一样,均匀数相差较小 D. 单位一样,不管均匀数相差巨细 3.一个小组共有6人,在一次检验中他们的分数都是80分,则该构成绩的规范差是()。分值:3 A. 0 B. 1 C. 6 D. 80 4.按两个以上质量分组的统计表是: 分值:3

B. 有关表 C. 双向表 D. 复合表 5.若描绘统计事项随时刻的改变其整体目标的改变趋势,大概运用:分值:3 A. 次数散布多边图 B. 依存关系曲线图 C. 动态曲线图 D. 次数散布直方图 6.依照数据的取得方法,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他不一样类型的数据:分值:3 A. 80斤 B. 80升 C. 80米 D. 80条 7.丈量数据10.00的下实限是: 分值:3 A. 9.00 B. 10.005

D. 9.995 8.按丈量数据实限的规则, 组限a~b的实践代表规模应是:分值:3 A. 开区间 B. 闭区间 C. 左开右闭 D. 左闭右开 9.制作次数散布多边图时,其横轴的标数是: 分值:3 A. 次数 B. 组中值 C. 分数 D. 上实限 10.编制次数散布表最要害的两个过程是: 分值:3 A. 求全距与定组数 B. 求组距与定组限 C. 求中值与划记 D. 记载次数与核对

心理测量学笔记——备考北师大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定义 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工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 程。 (2)测量的基本要素 参照点:在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两种: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参照点。划分“有无”的界限。 相对参照点,即以认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人为主观规定的标准。 注:心理测量一般为相对零点;物理测量一般为绝对零点。物理测量也有相对零点的情况,如温度、时间、海拔等。 单位:应具备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等的价值。(一般以标准差为单位) (3)测量的量表 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

物进行分类。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 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 统计方法:百分比、次数、众数、X2检验。 顺序量表: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事物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不能进行代数运算。心理测量量表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等距量表: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的零点,是假定的相对零点。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 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可以知道测量对象之间的相差程度,而且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比例。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t检验、f检验、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1)心理测量的特征 间接性: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 相对性: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

北师19秋《心理统计学》离线作业答案-心理统计学

答案: 一、选择题 1、 简单表 相关表 双向表 复合表 D 2、 次数分布多边图 依存关系曲线图 动态曲线图 次数分布直方图C 3、 80斤 80升

80米 80条 D 4、 9.00 10.005 9.005 9.995 D 5、 开区间 闭区间 左开右闭 左闭右开D 6、 次数

组中值 分数 上实限 B 7、 求全距与定组数 求组距与定组限 求中值与划记 记录次数与核对 B 8、 多10 多,但具体多少无法知道 相等 多10 数据个数 A 9、

9 10 11 12 B 10、 141.4% 41.4% 126% 26% B 11、 两者都可以 可以求平均下降速度但不能求平均下降率两者都不可以

可以求平均下降率但不能求平均下降速度A 12、 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大 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小 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小 单位相同,无论平均数相差大小 A 13、 8.15 8.75 79.5 62 B 14、

语文 数学 外语 无法比较 C 15、 1 6 80 A 二、判断题 1、在统计推断中小概率事件一般被称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对 2、任何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和1之间对 3、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我们均可用标准差来直接比较两组同质数据的离散程度错 4、计算积差相关系数,所用原始数据必须是比率或等距数据对 5、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值都加上10,则所得标准差与原来的标准差相同对 6、当样本足够大时,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相同对 7、事件的概率不仅由事件本身决定,而且也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求它有关错 8、对于数据较多的资料,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值不会相差太大对 9、抽样分布是参数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对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课件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 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何谓次数、频率及概率 次数f: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用f表示

北师大网络教育心理测量学离线作业及答案

心理测量学》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1、首个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一术语的学者是:a a 卡特尔 b 高尔顿 c 比奈 d 桑代克 2、被称为智力测验鼻祖的是:c a 桑代克 b 麦考尔 c 比奈 d 斯皮尔曼 3、测量的基本要素是d a 参照点和量尺 b 单位和量尺 c 量尺和测量工具 d 参照点和单位 4、由于枪的准星歪斜导致的射击精度下降,其误差来源属于:c a 随机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测量误差 5、延迟复本信度的误差方差属于:c a 时间取样和内容异质性 b 评分者差异和内容异质性 c 内容取样和时间取样 d 内容取样和内容异质性 6、不能用于描述一个测验有效程度的概念是:c a 内容效度 b 效标关联效度 c 表面效度 d 结构效度 7、如果经过项目分析,测验中某个项目的区分度是0.35,对此项目的评价是:b a 很好,可以直接接受 b 良好,修改会更好 c 尚可,仍需修改 d 很差,必须淘汰 8、在向测验对象报告测验结果时,下列那种行为是不恰当的:d a 使用报告阅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文字。 b 保证报告阅读者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的是什么,但不必作详细的技术性说明。 c 如采用常模参照,必须告知与什么团体进行的比较。 d 应该强调测验结果的客观性,确保报告阅读者信任测验报告。 9、能力倾向测验的理论基础是:b a 双因素智力理论 b 多因素智力理论 c 三元智力理论 d 层次智力理论 10、从测验的开发方法来判断,MMPI属于:c a 逻辑分析法 b 因素分析法 c 经验法 d 综合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题) 1、投射测验 一种人格测验类型,是向被试题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格结构。 2、结构效度 是指测验对于被称作构想的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的程度。或者说是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列表比较四种测量量表的差异 2、好的效标测量的条件 (1)有效性:效标测量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2)可靠性:有较高的信度(3)客观性:效标测量必须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防止效标污染。(4)实用性:经济实用简述构成良好效标的条件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这是信度的描述性定义。测量信度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随机误差小,信度就高。在测量过程中影响随机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被试、主试、测试内容、施测情境等。①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 ?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 ?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两部分。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 (2)在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3)要做一定的练习。 2.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 (1)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 (2)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分类一 依据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学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别,这是由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如图1-1 所示: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 描述统计 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 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 推断统计 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 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都是离散数据) 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连续数据) 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分类) 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非参检验) 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 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年级) 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 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成绩温度) 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 ,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 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身高反应时) 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连续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的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熟知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称为变量。观测值:是研究中确定的某一变量的取值。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三总体样本个体

心理测量学答案

参考答案:一、问答题(前5题每题8分,第6、7题每题10 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心理与教育测量是间接测量?答:①人的心理是内隐的,但心理会制约人的行为;行为是 外显的,是可以感知的,是可以测量的。 所以可以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进而推测其心理特征。(5分)②在心理测量中,人的行为与其心理品质间的关系只是相关关系,因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3分)2、投射测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确切的意义,这就为受测者提供了针对测验材料进行广阔自由联想 的机会和空间;(2分)②受测者对测验材料的反应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自己对测验材料的理解作任何想象式的解释,因此受 测者对测验材料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测验材料的性质,而是决定于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和当时的心理状态;(1分) ③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受测者事先并不知道施测者对他的反应作何心理学的解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受测者的伪装和防卫,使测验的结果更能反映受测者真实的人格特征;(2分) ④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对某个或某些单个人格物质的关注;(1分) ⑤投射测验的内容多为无明确意义的图片,在测验时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人格的跨文化研究;(1分) ⑥相对于自陈量表,投射测验的最大局限是计分上的困难,这使得研究者对测验结果难以进行确定的定量分析。(1分) 3、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答:①从测验中直接获得的分数,称为原始分 数。它是通过将被试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 (1 分) ②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是指两种情况:一是某个测验的单个分数,无法知道其确切的含义,必须将这个分数与某标准(如平均分、合格要求等)相比,才可以获知其含义;二是不同测验分数之间无法相互比较。(2分) ③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是因为它们缺乏同一的参照点和单位。(5分)4、为什么说在 心理测验中,效度指标是最重要的指标?答:①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1分)②效度是相对于一定的测量目的而言的。同一测量对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效度;不同测量对同一目 的会有不同的效度。(2分)③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效度问题比其他领域的测量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其他领域中,测量都是用一 定的量具直接测量一定的对象,即使有的物理测量是间接测量(如温度),它们之间也是函数关系,因此效度一定是高的。而在心理测量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效度指标是最重要的指标:第一,所测对象是内隐的心理特质,只能通过测量其具有可测性的外部表现,来间接推测;第二,行为与特质之间仅具有相关关系;第三,人会掩饰自己的心理活动。(5分) 5、在选择题中什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 答:①就整个题目而言,难度应在0.2至0.8之间,项目鉴别指数(区分度指标)应高于0.3,那么该题是可以接受的试题;(2分) ②错误选项应至少有2%的人选择,否则谨言慎行备选答案应修改或删除;(2分)③正确选项上,高 分组的被试选答率应高于低分组30%以上;(1分)④错误选项上,高分组的被试选答率应低于低分组。如高分组被试选择错误选项的选答集中在某一个 上,说明该题可能本来就有两种正确答案,或者在某种意义上另一个选择项也有一定的道理;(2分)⑤如果所有被试都选择了同一个错误答案,可能是编制测验时把正确答案搞错了,也可能是在教学中 发生了错误。(1分)6、请分别叙述下列四种信度估计方法的理论依据,并比较它们的应用性能:重测信度、复本信度、 2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重点

一二章、绪论 现代统计学之父:皮尔逊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描述数据的特征。 推断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特征。 变量类型 定类变量:如,性别、学号、颜色类别、教学方法。 特征:没有绝对零点,没有测量单位。变量值之间有“相等”和“不等”的关系,但没有大小之分,不能比较大小,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定序变量:程度、等级和水平。如,比赛名次、品质等级、喜爱程度 特征:既无零点、又无测量单位。变量的值之间具有“等于”或“不等于”关系、序关系(优于、先于、劣于、后于等),四则运算没有意义。 定比变量:除了可以说出名称和排出大小,还能算出差异大小量的变量。 如温度、测验成绩、智商。 特征:有相等的测量单位,无绝对零点。考试成绩为零不表示没有一点知识。可进行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则无意义。 定距变量:如身高、重量、学生人数。既有测量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可进行计算。 降低偏差:利用随机抽样 降低变异性:用大一点的样本 三、描述统计 一、频数: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类型:正态,正(负)偏态,正(反)J 形,U 形分布。 分布性质;集中(分散)程度,偏度和峰度不同。 偏态系数:数据的对称性 峰态系数:数据的峰度 二、集中量数: 包括算术平均数M 、中位数d M 、众数0M (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加权平均数W M 、几何平均数g M 、调和平均数H M 。 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应用几何平均数。 算数平均数的性质(算法必须会):

北师大网络教育心理测量学离线作业及答案

心理测量学》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1、首个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一术语的学者就是:a a 卡特尔 b 高尔顿 c 比奈 d 桑代克 2、被称为智力测验鼻祖的就是:c a 桑代克 b 麦考尔 c 比奈 d 斯皮尔曼 3、测量的基本要素就是d a 参照点与量尺 b 单位与量尺 c 量尺与测量工具 d 参照点与单位 4、由于枪的准星歪斜导致的射击精度下降,其误差来源属于:c a 随机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测量误差 5、延迟复本信度的误差方差属于:c a 时间取样与内容异质性 b 评分者差异与内容异质性 c 内容取样与时间取样 d 内容取样与内容异质性 6、不能用于描述一个测验有效程度的概念就是:c a 内容效度 b 效标关联效度 c 表面效度 d 结构效度 7、如果经过项目分析,测验中某个项目的区分度就是0、35,对此项目的评价就是:b a 很好,可以直接接受 b 良好,修改会更好 c 尚可,仍需修改 d 很差,必须淘汰 8、在向测验对象报告测验结果时,下列那种行为就是不恰当的:d a 使用报告阅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文字。 b 保证报告阅读者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的就是什么,但不必作详细的技术性说明。 c 如采用常模参照,必须告知与什么团体进行的比较。 d 应该强调测验结果的客观性,确保报告阅读者信任测验报告。 9、能力倾向测验的理论基础就是:b a 双因素智力理论 b 多因素智力理论 c 三元智力理论 d 层次智力理论 10、从测验的开发方法来判断,MMPI属于:c a 逻辑分析法 b 因素分析法 c 经验法 d 综合法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

第一章 绪论 1. 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 f 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 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 P 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 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 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 什么叫随机变量? 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 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 N :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 N 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 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 n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 n 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 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 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 =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 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7.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8.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 ? 17.0 千克 89.85 厘米 199.2 秒 93.5 分是测量数据 17 人 25 本是计数数据 9.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 μ 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X 反映样本平均数 ρ 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 r 样本相关系数 σ 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

现代心理和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概念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7)概率: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c.为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和评价打下基础。 3.先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答: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要用何种统计方法去分析,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做到对数据分析正确,才能对统计方法做出正确地选用。选用统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首先,要分析一下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即所或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笔记

概念 (1)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 总体: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 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 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 f 表示。 (6)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 概率: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 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 A 的概率,记为P(A) 。 (8)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 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 观测值: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c. 为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和评价打下基础。 3. 先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答: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要用何种统计方法去分析,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做到对数据分析正确,才能对统计方法做出正确地选用。选用统计方法 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首先,要分析一下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即所或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2)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3)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直方图 D.散点图 【答案】C 【解析】A项,条形图,又称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它是以条形的长短表示各事物间数量的大小与数量之间的差异情况。B项,圆形图,又称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为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C项,直方图,又称等距直方图,是以矩形的面积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D项,散点图,又称点图、散布图,它是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图。 2.一位教师对4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项阅读成就测验。考查原始分数的分布后发现,

高分很少,但低分相当多。如果该教师感兴趣的是学生们对所涉及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她应该报告以下的哪个结果?( ) A .平均数 B .中数 C .众数 D .标准差 【答案】B 【解析】中数由于只和位置有关,因此对数据变动的反应不够灵敏。然而,这恰好又是它的优点,即不受极端数的影响,从这个方面来看中数要优于算术平均数。对于一些总体上分布还算对称的数据,如果某一端有一些极端值,并且不希望它们对集中量数产生太大的影响,可以采用中数作为集中量数的指标。 3.一个总体的均值和标准差是μ=60,σ=30,P (X >50)是(不查表)( )。 A .0.1293 B .0.3707 C .0.6293 D .0.8707 【答案】C 【解析】当X =50时, 33.0306050Z -≈-= 当Z ≥-1时,P =0.85,当Z =0时,P =0.50。Z 为-0.33时,P 值约为0.6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