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水利现状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

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

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利工程作为维护和改善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的角度探讨水资源的保护,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工程设施来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的工作。

而水资源保护则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建设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调度。

例如,修建水库可以蓄水调节河流的水量,保障下游的水资源供应;修筑引水渠道可以将远处的水资源引入到需要的地区。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人们的需求。

2. 优化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还可以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方式来实现水资源保护。

例如,在农业灌溉中,可以采用滴灌和喷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城市供水中,可以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加强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规范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行为。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损害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挖土方、填埋物等活动,会对水体和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建设水库会淹没大片土地,破坏植被和湿地生态系统;修筑引水渠道会影响河流的自然流动。

这些环境损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 水利工程运营中的水质问题水利工程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水质受到污染。

水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水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水利行业现状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目前,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占全国国土面积比重大约为7.4%,但分布十分不均匀,河流比重低、地下水比重高,地表水及内河水、利用率较低,浅层水的利用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数量不够多。

2.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状况随着社会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该项建设中,已建成水库和淹没片等大中型水利工程300余个,建设了护坡、抗洪排涝、灌溉等二十几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供水和排污等供水设施得到了普遍改建和改造,满足了国家经济社会需求。

二、水利行业发展趋势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弱、结构单一,人类活动的负荷程度持续增加,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许多新挑战。

因此,在水资源开发中,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到节水高效利用、在资源保持期间减少污染排放等,实现水资源的高度利用及合理应用。

2. WEF水资源和河流治理为了解决全球性水资源问题,联合国在1992年颁布了《全球框架公约》,2002年3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环境基金会联合颁布的《世界水资源水域环境与生活品质估计指南》(WEF),确定了水资源及河流的联合管理,遵循资源择优利用、联合规划河流进行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促进水资源及河流改善与短期决策的衔接,以实现水资源及河流治理的持久经典。

3.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早已形成了完备的水利行业技术和管理体系。

随着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管理已经步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应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将成为水利行业的发展方向。

水利工程总结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总结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总结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在水利工程领域中,水资源利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对当前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全球水资源利用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些地区和国家面临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1.2 水资源浪费严重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农业灌溉方式低效、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浪费、居民生活中的浪费行为等。

1.3 水质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

1.4 水资源跨界争端增多一些河流和湖泊跨越多个国家,因此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争端。

这些跨界争端给水资源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2.1 不平衡的地区水资源配置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水资源贫乏。

因此,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平衡配置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高耗能、高排放的开发利用方式目前,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问题。

这不仅增加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工程的运维成本。

2.3 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当前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仍然较为滞后,需要加强改革和创新。

2.4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些过度开发水资源的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需要寻找更为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水资源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水资源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水资源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的不断加剧。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水资源治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水资源治理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水资源治理的现状1. 水资源短缺全球范围内,很多地区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等因素导致的。

一些地区的人民不得不面临缺水的困扰,而一些地区甚至面临严重的水荒。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水资源补给和建设水库等。

2. 水质污染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质污染不仅危害了人类健康,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水质,各国政府推行了严格的污染治理政策,并加强了监测和执法力度。

3. 水生态破坏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破坏。

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会影响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水生态系统成为了水资源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各国政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监测等方式来保护水生态系统。

三、水资源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创新的应用科技创新在水资源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例如,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高效的水利设施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理策略。

2. 跨界合作的加强水资源治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跨界合作。

未来,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问题。

这包括水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培训和教育合作等。

全国水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国水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国水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现状当前,全国水利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益明显增强。

首先,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特别是大型水库、水电站、排灌工程等的建设。

这些工程的建设对于提供灌溉水源、发电和防洪减灾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水利工程运行效益也不断提高,水电站发电量稳步增长,灌溉效果显著改善,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

其次,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全国各级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强了水资源的调控和保护。

此外,水利科技的进步也为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和管理中。

然而,全国水利行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衡是当前水利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相对富水,而北方则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其次,水污染和水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水体受到了各种污染物的严重影响。

此外,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一些老旧工程的更新改造任务繁重。

二、发展趋势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全国水利行业将走向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全国各级政府将加大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加强水资源的调控和保护。

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益。

全国水利行业将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力度,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益。

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实现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3.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

全国将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4.推动水利科技创新。

全国将加强对水利科技的研究和创新,推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在各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和投入。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1.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随着人们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成为重要的指标。

现代水利工程注重节水、节能以及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利工程建设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湿地恢复和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等手段,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3. 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如水库、通航工程、灌溉系统等。

这些工程对于水资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水灾防治能力提高: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和防止干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建设堤防、抽排站和灌溉设施等,提高了抗灾能力,减少了灾害损失。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1. 生态环境保护导向:未来水利工程建设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工程规划和设计中,将更加注意生态恢复和生态系统保护,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 利用智能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调控。

3. 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面对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等全球性挑战。

4. 探索可再生能源与水利工程的融合:水利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发展。

例如,水电站可以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5. 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全国水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国水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国水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现状水利行业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全国水利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 基础设施完善: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各地水库、水闸、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推进,有效保障了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2. 水资源保护: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水资源保护成为全国水利行业的重要任务。

各地积极开展水资源调查和监测,制定并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3. 技术创新:水利行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装备。

例如,水利工程建设中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推广,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4. 水利服务水平提升:水利行业注重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为农业、工业、城市和生态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治理服务。

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水利行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1. 资源综合利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优化供水结构、推广水资源回用和再生利用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将加快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智能管理和运维,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生态保护与修复:未来水利行业将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国际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水利行业也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共享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水污染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未来水利行业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水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全国水利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保护、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水利发展现状

水利发展现状

水利发展现状
水利发展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致力于水利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在中国,水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国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面临的洪涝灾害和农田灌溉问题。

例如,三峡大坝的建设为中国的电力供应提供了稳定的基础,解决了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并提供了农田灌溉所需的水资源。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政策措施。

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控,中国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水环境治理的力度,提高了水质的监测和治理能力,改善了人民生活的水平和环境质量。

全球范围内,水利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其次,气候变化带来了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

此外,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威胁着水利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水利发展。

包括促进水资源交流和共享,加强水利技术研发和创新,制定和实施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等。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与水利现状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加上区域水土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水问题更严重。

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减少洪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兴修高水平水利设施及加强人们对水资源及水利的认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修水利不仅可以除去水害,还可用于发电,水能发电绿色环保在中国以至世界未来的发展中将占据重要地位,造福人类。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困局,水利建设,水力发电。

正文: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跨越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等9个气候带,从东南到东北,呈现出由湿润、半湿润到干旱、半干旱乃至极端干旱的变化趋势,各地水文循环情势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有很强的地域性。

因此,中国降水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区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区域年降水量因水汽条件,气团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呈随机性变化,使得丰、枯水期年水资源量相差悬殊,丰、枯年交替出现,或连涝、连旱持续出现都是有可能的。

汛水期水量集中,不便利用;枯水期水量锐减,又满足不了需水要求。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人均
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

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3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分析估计,全国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年缺水量为300亿~400亿m³。

同时,水质污染又大大加重了缺水问题。

且由于缺少统筹规划,缺水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而水资源开采过度又会带来河川断流,湖泊干涸等环境问题。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五个“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水资源、粮食和油气资源的安全列为我国三大安全问题,从分体现了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所以,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建设水利工程设施,提高人民节水环保的意识迫在眉睫。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是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为达到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目的,需要修建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来控制和支配水流,这样的建筑物统称为水工建筑物。

而水利枢纽就是集中建造的几种水工建筑物配合使用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多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证明,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配不均匀,以及来水和用水不相适应的矛盾,兴建水利
是唯一的途径。

水利工程的根本任务是除水害和兴水利,前者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和渍涝成灾,后者则是从多方面利用水资源为人民造福,包括灌溉、发电、供水、排水、航运、养殖、旅游、改善环境等。

水工建筑物可按使用期限和功能进行分类。

(1)按使用期限可分为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后者是指在施工期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建筑物,如围
堰、导流隧洞、导流明渠等。

(2)按功能可分为通用性水工建筑物和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两大类。

通用性水工建筑物主要有:
①挡水建筑物,如各种坝、水闸、堤和海塘。

②泄水建筑物,如各种溢流坝、岸边溢洪道、泄水隧洞、分洪闸。

③进水建筑物,也称取水建筑物,如进水闸、深式进水口、泵站。

④输水建筑物,如引(供)水隧洞、渡槽、输水管道、渠道。

⑤河道整治建筑物,如丁坝、顺坝、潜坝、护岸、导流堤。

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主要有:
①水电站建筑物,如前池、调压室、压力水管、水电站厂房。

②渠系建筑物,如节制闸、分水闸、渡槽、沉沙池、冲沙闸。

③港口水工建筑物,如防波堤、码头、船坞、船台和滑道。

④过坝设施,如船闸、升船机、放木道、筏道及鱼道等。

有些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并非单一,难以严格区分其类型,如
各种溢流坝,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闸门既能挡水和泄水,又是水力发电、灌溉、供水和航运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时施工导流隧洞可以与泄水或引水隧洞等结合。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其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各种各样的不利影响。

还是以三峡水电站为例,从它建造完工的那日起,就代表了昔日的古城白帝城将永远从中华大地上消失。

三峡水电站的建造使得库区的大量文物在见到世人之前永远失去了重现的机会。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影响就是三峡建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植物等等有影响。

中国已建各类水库大坝86000余座,其中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这些水利建筑的安全标准低,建设质量差,配件设施不全,有的运行二三十年来已严重老化,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一旦失事将损失惨重。

水利工程是改造自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举措,所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的成功与失败,将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成功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一旦失败将可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以至人员伤亡。

水利工程发电
水电站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

又称水电厂。

它包括为利用水能生产电能而兴建的一系列水电站建筑物及装
设的各种水电站设备。

利用这些建筑物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并将它输向水轮机,经水轮机与发电机的联合运转,将集中的水能转换为电能,再经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等将电能输入电网。

有些水电站除发电所需的建筑物外,还常有为防洪、灌溉、航运、过木、过鱼等综合利用目的服务的其他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的综合体称水电站枢纽或水利枢纽。

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

在地球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普遍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利用水能资源。

中国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居世界第一位。

截至2007年,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45亿千瓦,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率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10%提高到25%。

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还带动了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繁荣。

三峡机组全部国产化,迈出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可喜一步。

小水电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成为小水电行业技术输出国之一。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长江水电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大亚湾核电站,每年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

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

大江截流后6年内,三峡电站首批机组即可投入发电。

到2009年全部机组发电后,三峡电站向华东、华中、川东供电,并与华北、华南联网,成为中国电力布局的“中枢”。

不仅如此,与火电相比,三峡电站等于省了10个500万吨的大型煤矿,如果加上运输专用线、电厂、供水、污染处理、煤渣运输等投资费用,效益更为可观。

与此同时,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减少5000万吨煤炭运量,大大减轻煤对交通运输的压力。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资源和环境制约趋紧,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据此,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大力发展水电事业将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推进地方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电开发通过投资拉动、税收增加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将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力强的产业集群,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