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的理解与翻译探析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
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
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英文政治转喻认知过程及翻译研究

英文政治转喻认知过程及翻译研究【摘要】Political metaphor is a common and powerful rhetorical device in English political discours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and the challenges in translating them.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are discussed,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 involved in understanding them.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difficulties are also examined, along with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researching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cepts. In conclus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discusses future prospects for studying political metaphors, and reflect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language and politic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provides insights for translator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关键词】政治转喻,认知过程,翻译研究,英文,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成果总结,展望,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lies in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metaphor research. Political metapho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 influencing policy decisions, and framing political discourse.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metaphors are constructed, interpreted, and translated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political arena.1.2 研究意义Furthermore, exploring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challenges related to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ranslators and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s. As political discourse becomes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the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is vital for ensuring clear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cross different linguistic contexts.1.3 研究目的Specifically, this research seeks to analyze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studying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in translating these metaphors. Through case studies and in-depth analysis,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unique nature of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2. 正文2.1 英文政治转喻的定义与特点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are linguistic expressions that draw on political concepts and ideas to convey meanings in a figurative or symbolic way. These metaphors are often used in political discourse to persuade, manipulate, or simply make a point.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include:1. Figurative language: Political metaphors involve using words or phrases in a non-literal sense to create vivid imagery and convey complex ideas.2. Conceptual mapping: Political metaphors map abstract political concepts onto concrete, everyday experiences, making them easier to understand and relate to.3. Persuasive power: Political metaphors can be used to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shape perceptions, and frame political debates in a particular way.4. Metonymic extensions: Political metaphors often extend beyond their original context, becoming part of everyday language and shaping how people think about politics and power.2.2 认知过程中的英文政治转喻理解Understanding English political metaphors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 involves decoding the underlying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se metaphors. Political metaphors are often used to simplify complex political concepts, making them more accessible and easier to digest for the general public.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metaphors can vary based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s, beliefs, and knowledge.2.3 翻译策略与困难在英文政治转喻研究中,翻译策略和困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关于中国古诗词中转喻的认知意象视角研究

关于中国古诗词中转喻的认知意象视角研究关于中国古诗词中转喻的认知意象视角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展开以下几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正面剖析:什么是转喻;事物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转喻;事物部分和部分之间的转喻。
意象是诗人们创作的重要方法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研究意象与转喻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传统修辞手法与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共性。
关键词:转喻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修辞手法一、引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转喻有初步的研究。
直至今日,转喻依然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
转喻被视为是一种艺术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西方认知语言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中也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
中国古代转喻手法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而后向唐诗宋词延伸直至今天的现代文学。
唐诗宋词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时期,以它精美绝伦的句子引来大批国内乃至国外学者对它进行深刻的探讨。
其中,古诗词中不乏转喻的写作手法。
这种微妙而细致的手法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借助意象来实现的,因此又可以称之为文化转喻。
二、关于转喻研究的相关回顾(一)关于转喻的研究Lakoff和Johnson(1980)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对隐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细致研究,使得文学界刮起一阵对隐喻研究的狂潮,因而对转喻就相对忽视一些。
即便如此,依然有少数学者对转喻进行了深刻思考:T aylor(1995)提出转喻的本质是一个概念结构中两个实体之间建立的一种意义联系。
国内外关于古诗词的研究很多,但多数学者忽视了对转喻研究的重视。
渐渐地就有学者将隐喻和转喻相结合,研究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
Goossens(2002)在转喻和隐喻互动的背景下,提出了隐转喻概念。
高原在《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的互动》对此理论有深刻体现。
三、转喻(一)转喻的定义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又参与了人类的心理反射过程。
因此,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转喻不是什么特殊的修辞手段,而是一般的语言现象;转喻也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翻译批评视域下浅析《飞鸟集》中的转喻

翻译批评视域下浅析《飞鸟集》中的转喻摘要:转喻通过将相关但不同的概念或事物进行比较,传达出新的意义或形象。
在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中,转喻被广泛使用,创造了奇妙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
转喻的应用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文化视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本文通过翻译批评的视角剖析转喻的翻译,译文保留了原作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触觉。
关键词:转喻;翻译批评;修辞;意象;《飞鸟集》。
一、转喻与翻译批评转喻(Metonymy)该术语来源于古希腊文μετά(改变)和ωνυμία(名称)两个词根,原意是“名称变化”。
其本质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建立关联,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或事物相比较,传达出新的意义或形象。
转喻的变化、混合带来了意义的偏移、不确定[1]。
其可用以创造意象、强化情感色彩、传递观点或启发读者想象力。
转喻能为语言增加深度、丰富性和表现力,使表达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西方修辞研究过程中有众多他科学者介入,并经历多次转向。
因此,运用修辞理论进行翻译批评的时候,跨学科距离和适存性就至关重要[2]。
在对文本进行修辞分析时,可以从翻译批评的角度对译文进行剖析。
概念转喻理论的提出丰富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揭示了人类深层次的认知系统,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暗含在语言背后的复杂的认知思维[3]。
三、译文对转喻的还原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的诗集STRAY BIRDS(《飞鸟集》)有许多典型的转喻诗句,以下从中选取两例源文本和汉译文本,对其转喻手法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批评的视角浅析诗句译文的完成度。
(一)例1SL:My evening came among the alien trees and spoke in a language which my morning stars did not know.TL:我的晚色从陌生的树木中走来,它用我的晓星所不懂得的语言说话。
转喻法提喻法等的区别

转喻法(metony my)提喻法(synecd oche)和换称(antono masia)讲解及举例对比分析转喻(metony my)提喻(synecd oche)换称(antono 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
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
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做些比较。
1.转喻的定义与用法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
(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UncleSam(山姆大叔)——Americ ans or the Americ an govern 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 h nation or a typica l Englis 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 g Shakes peare. 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Shakes peare’sworks用作者指代作品)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 s.他为了玉邻里攀比而负债。
(Jonese s :neighb ors 用“琼斯家”指代“邻里”)We drovea Ford to Hyde Park. 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Ford :a car whosemake is Ford 用品牌名指代实物)(2)根据实物名称Finall y she marrie d money.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探析

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探析
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是指通过比较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从而
对其中一个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转喻是一种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
的转换,它是在表达时将不熟悉的概念引入到熟悉的语言中,从而
使得人们可以理解和解释更复杂的概念。
转喻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即直接转喻和隐喻转喻。
直接转喻
是指在言语中使用直接的比喻,例如“他是一只狮子”或“她的笑
容像一朵花”。
隐喻转喻则是指使用一种更复杂的比喻,其中一些
关键元素隐含在语言中,但并不显然或明确。
转喻的使用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在认知语言学中的探索
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转喻在语言中的作用。
例如,认知语言
学家认为转喻不仅用于翻译和理解语言,还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使用转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情感
和体验,并在人际交流中更加精准地表达自己。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转喻有助于我们将两个不同的概念
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见解。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这句话,将时间与河流比较,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使得完
成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转喻还有助于我们理解难以描绘
的抽象概念。
例如,“爱情是一朵花”,这个比喻有助于我们理解
爱情的特质,例如它太过美丽但又脆弱,需要护理和维护。
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
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概念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它不仅在语言中起作用,还可以用于思考和行为的转换,增进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1。
转喻、提喻、换称等多种万能的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

1.定义: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A metonymy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It wassicknessandpovertytogether that she came to visit.
patientspoor people她来探望的是病人和穷人。
(“疾病”和“贫穷”都是抽象名词,在此分别用来指代“病人”和“穷人”。)
三.换称(Antonomasia)的定义与用法:
1.定义:用头衔、绰号和称呼等代替姓名或称谓或用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的修辞手法叫做换称。(An antonomasia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involves the use of an epithet or title in place of a name, and also the use of a proper name in place of a common noun.)
the legal profession
(the bar原意是法庭围栏,现常用来指代律师职业)
Members ofthe pressweren't allowed into the combat zone.新闻记者不准进入战斗区域。newspaperreporters
(the press原意是印刷机,现常用来指代新闻记者)
提喻和转喻

提喻和转喻
提喻和转喻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它们都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或思想。
提喻是指用一个具体或熟悉的事物来表达一个抽象或不熟悉的事物。
比如说,我们常用“井底之蛙”这个提喻来形容一个人眼界狭窄,缺乏远见卓识。
提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易于理解,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转喻则是将一个事物的特征或性质应用到另一个事物上,从而达到比喻的目的。
比如说,“森林像一个大绿色的海洋”就是一个转喻。
转喻可以使原本平凡或无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拓展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力。
总之,提喻和转喻都是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它们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感受。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喻的理解与翻译探析
转喻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在古今语言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转喻把源语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传达给译语的读者,成为研究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转喻的定义;转喻的理解;转喻的翻译。
一、转喻的定义
转喻在语言学习中有其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读者、听者更好理解文本内容,把抽象的或难以直接理解的概念说明清楚。
转喻是一种隐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质是指比喻性的说明,其基本特征是将由比喻句所构成的语句表达为非比喻句来实现转换。
换句话说,转喻是一种对抽象的观念的描述,它是一种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极大的概念,是以形象表达意义的一种方式,作者在表达和交流中隐含传达一个更深层次、更抽象的意义。
二、转喻的理解
转喻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有效方式,但如何理解转喻比较困难。
比如,在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爱情就像一棵树,它的根必须扎实在土壤里,从根获得养分,然后才能长出多么茂盛的枝叶。
”这种转喻方式让读者联想到爱情也需要努力才能长久。
转喻在文本中方便了读者的理解,它也非常有利于作者表达想法。
转喻更能够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喻成客观存在的象征,从而使概念可以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最终的文字表达目的。
三、转喻的翻译
在文化转换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背景知识,以便将转喻的概念翻译出来,有效传达源语中的信息。
翻译转喻需要考虑语言文化差异。
例如,源语中说“她像一座山般坚强”,在译文中,可以对这句话进行必要的修改,将“山”改为“拳”,使用拳头这样一个比喻,表达她的韧性和坚强。
另外,在将转喻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保留比喻的方式进行转换,以保留原文的艺术表现形式。
有时候,源文与译文在情感表现上可能会有些不同,但根据译者的判断,可以选择删减或增加信息来表达源文的艺术表示。
综上所述,转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表达形式,它具有夸张、图画化和艺术性等特点。
它能够帮助作
者传达抽象或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