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审核把好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文审核把好四

篇一: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

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

公文审核,又叫核稿,顾名思义,就是对文件草稿的审核。核稿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文件质量,有利于贯彻执行。因此,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核稿工作,起到公文把关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实践和体会,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

一、行文确认关。首先,是否需要行文?凡是可以口头、电话等方式请示事项,报告情况和通知事情,只要能解决问题,就不要行文。对不需要行文而行文的,审稿人有责任提出建议。其次,以什么名义行文?是以职能部门的名义行文还是以办事机关(办公厅或办公室)的名义行文,涉及到行文的权限问题,必须加以区分。内容属于业务性的,一般应以职能部门名义行文,不能以办事机关名义行文,反之一样。第三,以什么形式行文?是以通知形式行文还是以函的形式行文,是由其内容的需要而决定的,不能随便混用。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审稿人都要及时提出意见,请有关领导裁决。

在行文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情,本属部门或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不必报上级机关审批发文;有些专业会议纪要,内容大部分是会议讨论的问题,涉及的面比较广,有的还未定论,不宜领导批准发文。这两个问题,需要上下共同注意,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尽量不发。

二、政策法规关。公文的基本功用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因此,公文中的观点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措施是否具体而切实可行;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界限是否明确、清楚。对不符合方针、政策的,不应该呈批,对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要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修改后再送批送印。三、文字质量关。公文的内容,是以一定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字表达如何,直接关系到公文的质量,影响到对公文的贯彻执行。审稿时,要看公文的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简洁、明白、通顺,语气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合乎逻辑和规范。对文字表达不准确的词语要修改。例如,一份关于台胞探亲问题的文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台湾同胞回国探亲。”这句话因表达不准确,会给人造成

错误的概念。台湾是我国一个省,怎么可以说台湾同胞回国探亲呢?!那不把台湾说成是外国了嘛!经审核改为“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不仅准确,而且表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如,一件公文中说:“企业抓质量的根本动力并不是来自市场自发的竞争,而是来自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这个表述不全面,只强调了人的思想,否定了市场竞争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商品经济,是计划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不可避免存在市场竞争的一面。这段话改成“企业抓质量的根本动力,既来自市场自发的竞争,又来自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就比较全面了。

公文的文字表达,不是简单的修辞等技术性问题,而是能否正确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问题,我们在审核时决不能疏忽,应该把它作为审核的重点。

四、内容协调关。公文中提到的事项,往往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协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这方面的审核,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关系到有关部门和地区的规定,是否与这些部门和地区协商一致,经协商未取得一致意见的,各方的意见是否写清楚了;(二)需要会签的是否经过有关部门会签了,会签的意见是否一致。(三)有的部门如把有分歧的文件直接上报,要求上级机关转发,审稿人有权提出意见,并将原稿退回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商,如有特殊情况,请有关领导协调。

五、体例格式关。文件体例是否准确、格式符不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为准;不是国家行政机关,除党的系统外,可以

参照该办法或按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办)。审核中要五检查:(一)检查标题是否概括了文件内容,有无文不对题的现象;(二)文种是否恰当;(三)主送机关是否正确;(四)抄送机关有没有遗漏或滥抄乱送的;(五)秘密等级和缓急程度是否标得合适。

总之,在审核文稿时,要一丝不苟,对不符合要求和有关规定的,要及时商有关同志加以改正,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把关,保证公文的高质量。

篇二:把好公文审核五关提高公文处理质量

做好审核把关工作提高公文处理质量

公文是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方式

之一。公文处理是政府部门办公厅(室)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公文处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就是公文核稿。公文的核稿把关工作,就是要为领导及时审阅和妥善处理公文、正确决策和果断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审核把关不严,往往直接影响公文的质量和行文的不规范,影响领导的正确决策和行政的效率。因此,做好公文处理过程中的核稿把关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心全意为领导决策服务,是秘书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公文的核稿把关工作呢?

第一,在对公文进行核稿把关时,应当依据国务院《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原则和要求,并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从全局出发,仔细审核、客观

分析,对公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具体来说要重点把好四关:即体例格式关、行文关、政策法规关、文字关。

(一)把好公文格式关。为了使公文规范化,必须按《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体例格式行文。首先要弄清楚所核稿公文的体例是规范性公文、指令性公文、指导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公布性公文、商洽性公文、报请性公文,还是记录性公文。其次,要对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

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等公文的组成要素,按照《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要求,全部认真审核一遍,不能认为这些不重要,没有涉及公文的核心内容就一带而过。

(二)把好公文行文关。根据发文机关与受文机关之间的组织关系、发文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公文的运行方向来把好公文的行文关。一是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尽可能不发,以减少发文,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把好行文关的关键就是要正确确定和使用公文文种。公文文种的确定和使用,一要按照公文管理法规的统一规定确定和使用,不能乱起名称;二要依据发文机关的权限,不可超越职权;三要依据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确定和使用;四要依据行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确定、

使用。如对上级机关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还是请求给给予支持帮助;对下级机关、单位是布臵、指导工作,还是答复、批准有关事项等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和使用文种。

(三)把好政策法规关。这一关主要是审核公文的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对与之相悖的,要退回相关拟稿人员进行修改完善,特别是对规范性文件,要本着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不成熟的,坚决不呈批或发文。否则,文件一旦发

出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甚至会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四)把好公文文字关。公文在文字上要求明确、简洁、通畅和准确无误,篇幅长的应当压缩,空话、套话也应删除。对错字要改正、漏字要补充,对文字、句子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要修改。把好文字关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相关专业业务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到怎么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的重大问题。在文字表述上,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重要概念的提法是否准确、恰当。

第二,做好公文的核稿把关工作,要加强责任心、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收集积累。

一要加强责任心。在公文核稿中,对词不达意,丢字错字、错数等问题,应当及时发现并予以修改,不能把这些低级错误留给领导去纠正。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是要有责

任心,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公文核稿是一项责任心很强的工作,责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灵魂,工作负责是对秘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工作责任心不强,做事马马虎虎,应当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应当提出修改意见的没有提出修改意见,加之,领导事务繁忙,很容易导致公文质量低下,不能很好地发挥公文领导指导、规范约束等作用,影响行政效率。

二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规范的内容越来越细。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情况比过去更复杂了,新情况、新问题更多了,对办文的要求也更高了。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

办文中会经常遇到一些煤矿生产技术专业性比较强的

问题。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煤矿安全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文秘专业业务的学习,并学以致用,才能把好公文的核稿关。因此,公文核稿工作不仅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而且要熟悉自己分管的业务,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三要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公文核稿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这种“文字功底”主要是指文字表达能力,

就是要通过书面方式把领导的意图及反映的事情、事项,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明白。这也是一种“学问”和“技能”。这种“学问”和“技能”,不完全是从教科书上学到的,也不是通过大学中文系就可以直接培养出来的,有许多是长期实际经验的积累,是通过实践逐步锻炼出来的。因此,平时要注意从多方面学习锻炼,不断总结经验,用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

四要注意材料的积累。对情况了解不够或掌握的不是第一手材料,心里就没底,据此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但没有参考价值,而且很可能会给领导造成误导。因此,了解情况一定要做到细致、全面、准确,要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另外还要注意积累有关重要问题的历史过程和信息资料,一旦需要,就能够及时提供给领导参考。

篇三:怎样把好公文审核关

怎样把好公文审核关

赵绣雪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回应了多年来各地各部门的期盼,对于提高党政机关公文权威,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内容丰富,亮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规定了“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即“审核前臵”。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特别是公文审核把关

的人员,我对这一规定尤为赞同。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公文审核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提高三个认识

一是“审核”并非可有可无。公文代表着机关的形象,反映着机关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反映着机关的作风——文风,人们常常形象地把公文称之为机关的“脸面”。公文如果出现了错字、漏字、词义表达不准确甚至扭曲原意时,就可能对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造成重大损害,甚至对贯彻落实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造成重大影响。审核文稿是机关公文处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办公厅(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这项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强,对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政策理论水平、文字水平、经验积累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是难以承担起相关任务的。无论是对公文处理方面的规定掌握不全面,还是拟稿时从自身局部出发或者是对全局的情况不了解,都会出现形成的文稿站位不高、考虑不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的问题。因此,要挑选站位

全局、了解全局、相对固定、相对专业的人员来总揽把关,这样才能保证公文质量,维护机关权威。

二是“审核”并非“校对”。“审核”包含“校对”又高于“校对”。“校对”侧重技术性,具体、硬性要求多,如格

式是否符合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准确,是否有错字、漏字等;而“审核”侧重思想性,强调从宏观的角度,注重政治性和政策性,原则性、软性要求多,如是否确需行文、文种使用是否恰当、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所提出的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文中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等。审核不但要核“字”,更要审“事”,发挥的是参谋助手作用,实现的是以文辅政目的。记得几年前,一份关于报送信访法立法计划的文稿送到我手里审核,我认真阅读了国务院法制办来文中关于报送立法计划的相关要求,感到当时有关信访立法的基础工作还未开展,时机还不成熟,局领导层也未作出推动信访立法的决策,一旦报出立法计划,可能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我建议拟稿司室慎重考虑并报请局领导研究审定。最后,这个报送立法计划的文稿撤销,改为暂不申请立法项目的复函。所以说,如果只是把公文审核工作简单地看成“找错别字”,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是“审核”并非一个人、一个环节的事。一般来说,每个单位都设有核稿岗位,但要保证文稿的质量,仅靠核稿岗位上的一两位同志还不够,而是需要文稿拟制每个环节上的每位经办同志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公文处理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工作。只有将核稿工作贯穿于公文起草、审阅、签批、校核、印制、分发的全过程,只有每一位经办的同志

和审阅审批的领导认真把关,确保文稿在每个环节的零差错,才能保证文稿的高质

量。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稿出现问题,并非拟稿和审阅审批的同志水平低、责任心不强,而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要加强公文处理特别是公文写作和公文审核方面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帮助大家准确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公文格式、行文规则,以及公文拟制中起草、审核、签发等相关程序规定和要求,才能使每一位同志真正有能力把好自己这一关。

二、注意把住三个环节

一是起草拟制环节,既要避免张口就说、提笔就写,又要避免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有些同志在起草文稿时不假思索、不经推敲,速度倒是很快,就是质量不高,甚至闹笑话。如,有位同志在起草函件时写道:“请你们派人前往××同

志家中,代表我们对××同志的逝世表示亲切慰问,对其家属表示沉痛哀悼……”令人啼笑皆非。还有的同志写完稿子后,不认真校对,结果送到上一级领导手中的稿子错别字连篇,处处“挖坑”“埋雷”“设套”,令人防不胜防。有的是

字词使用上的错误,如将“倍受鼓舞”写成“备受鼓舞”;

有的是同音字,弄混了词意,如“竖起一个榜样”,其中“竖”应为“树”;有的纯粹是打错字,如将“衔接”打成“衍接”,“列席”打成“例席”,“梳理”打成“疏理”,“收集”打成

“手机”;有的是多字或漏字,等等。起草文稿时,要想清楚再下笔,遇到把握不准的内容和字词,要多借助“拐杖”,学一学文件、查一查字典、想一想规定,不要仅凭经验办事、仅凭感觉写稿。遇到引用领导批示和原著、数字、日期、人名、文件名等,更要认真核对。我还清晰地记得多年前核过的一份关于申请用水指标的文稿,文稿不长,只用几分钟就核完了,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正当我要签字时,突然想起还没有对其中的数字进行专门核对,经与

拟稿的同志核对,其中的小数点整整差了一位!

二是审阅审批环节,既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又不能“抓大放小”。审阅审批文稿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既要审文稿的主题是否鲜明、思路是否清晰,又要看文稿的谋篇布局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还要看句子是否通畅、词语使用是否恰当、标点是否规范,内容是否涉密、能否公开等。就公文审核而言,有时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要素,把握不好,也会产生大的影响。记得有一次,一位领导同志的秘书给我来电话说,前一天晚上10点多,通信处给他打电话,请他回机关签收办理一份呈报领导同志的限时件,尽管累了一天刚到家,但他不敢怠慢,赶紧返回办公室,可拆开一看,所收公文并非需要立即处理,顶多是一个“特急”件。他很委婉地建议,今后在呈报公文时,注意把握一下“紧急程度”。虽然这个件不是经过我核发的,但也给我

一个深刻的教训:核文无小事,除了要对文稿内容严格把关外,对密级、紧急程度、分送范围、版头使用、用印等相关要素的审核同样不可忽略。

三是核稿校对环节,既要避免侥幸依赖心理和老好人思想,又要避免程序上的不到位。虽然文稿运转到核稿环节时,已经经过层层把关,但最后的审核至关重要,不可忽视。如果认为已经经过几个环节的审阅,不会出现什么错误;或者觉得审阅这些稿子的领导职务比你高,你提出修改意见会得罪人;或者任务很急,要求立即印发,为赶速度一目十行,甚至减免了核稿必需的程序等,就有可能出错。有一次,我负责起草一份报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时间非常紧急,局长和一名副局长都跑到我办公室来,站在我身后指导直接在电脑上修改。修改完后,局长指示马上打印。就在要用鼠标点击打印选项时,我想到文稿还没校核,便松开按钮,用最快的

速度开始校核。此时,我能感受到身后局领导焦急的目光,但我没有时间解释,全神贯注进行全文校核,当我把文稿递到局长手里的时候,他赞许地说:“对待工作,就要这样一丝不苟。”

核稿环节,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一定要严格对照核文的要求、内容和程序逐一校核,甚至在文稿清样印出来后和文件材料封发之前还要认真细致地看一看,因为有时印制环

节也有可能出错,如用错版头、拷错电子版文件、忘了用印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把错情最大限度地消灭在“出口”环节。

三、注意掌握三种方法

一是“看”。要把起草好的文稿多看几遍,每看一遍都能发现文稿中的问题,从而不断修改完善。那么,究竟看几遍合适鲁迅先生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作参考。

二是“读”。拿着文稿读几遍,读着读着,就能发现文稿中丢字落字、句子不通顺、表述不准确、语言不精练等问题,从而细细推敲,使之更加精准。

三是“换”。换一双眼睛看看,即请其他同志帮助审看。有时候文稿写出来之后,起草人会出现“审看疲劳”的情况,这时,换个人看一看,能更加敏锐地发现被起草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时间允许,还可换个时间再看,即把写好的文稿放几天再看,你就会发现原来觉得挺完美的文稿还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瑕疵.甚至在此期间,你会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思路,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文稿。

把好公文审核关 不断提高公文质量

把好公文审核关不断提高公文质量 公文是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党政机关实施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其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到机关形象和发文效果。公文审核就是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和要求,在公文文稿付印之前,对文稿内容、政策界限、决策意图、实施措施、条理结构、文字表达、事实数据、行文程序、公文格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核对,保证文稿表述准确,内容完整。公文审核是公文起草工作的延续,是对公文的进一步完善,是确保公文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对公文的审核把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审核政策界限是否清晰 公文作为传达政令的工具,其本身具有强烈的政策色彩,这就要求公文审核人员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不断强化政治观念和政策意识,把好政策关。 政策界限的审核主要看公文所反映和体现的基本立场、观点,所提出的意见、措施、办法和要求以及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同现行有关规定是否衔接、有无矛盾之处。文稿中的内容有无政策界限不清,或把政策界限规定得过死、过宽的情况;有没有党政不分、内外不分的问题。对于因情况变化需要对原有政策作出变更或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的,是否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文稿中的观点、提法是否正确,提出的工作意见、要求、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有无主观武断或者片面的、绝对化的问题。文稿中所下的结论是否恰当,理由是否充足,收文机关是否能够接受。 如果公文内容与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一致,审核人员应提请起草单位弄清情况,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完善。特别是对规范性文件,要本着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不成熟的,坚决不呈批或发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 审核决策意图是否明确 决策既是集思广益的结果,又是领导集体智慧的体现。从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方面看,领导意图就是今后单位发展的大政方针。因此,公文文稿所承载的决策内容,一定程度上就是领导意图的体现,也是制发文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决策意图的审核就是要保证公文观点明确体现领导意图,保证公文承载的内容与领导集体和领导者思路的一致性。 决策意图的审核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决策会议的记录或者会后纪要,结合领导人的表述,力求使领导决策精神在公文文稿中得以充分展现;二是要审核公文的引文和引言部分,保证领导的决策表述原汁原味、不差分毫。 3 审核实施措施是否可行 实施措施是公文的主体所在,也是公文审核的着力点之一。 实施措施的审核主要看公文所列措施内容是否切实可行,各种措施的依据是否真实充分;各种措施之间是否符合逻辑,各种概念是否恰当准确;各种措施或具体事项由哪个部门执行,谁是负责人,怎样执行,有怎样的期限和要求以及对这些具体要求交代得是否明确,是否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有了周详恰当、切实可行、具体明确的实施措施,便于公文的运行和贯彻执行,防止公文成一纸空文。 4 审核结构条理是否清晰 公文的实用性相当强,印发公文的目的就是明确收文单位在阅读完公文后,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标准。这就要求公文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了。因此,结构与条理在公文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也是公文审核的环节之一。 结构条理的审核主要看公文的层次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清楚,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公文一般采用凭析断的结构,凭是公文的目的,常用为了、依据、遵照等词语,表述

公文审核把好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文审核把好四 篇一: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 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 公文审核,又叫核稿,顾名思义,就是对文件草稿的审核。核稿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文件质量,有利于贯彻执行。因此,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核稿工作,起到公文把关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实践和体会,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 一、行文确认关。首先,是否需要行文?凡是可以口头、电话等方式请示事项,报告情况和通知事情,只要能解决问题,就不要行文。对不需要行文而行文的,审稿人有责任提出建议。其次,以什么名义行文?是以职能部门的名义行文还是以办事机关(办公厅或办公室)的名义行文,涉及到行文的权限问题,必须加以区分。内容属于业务性的,一般应以职能部门名义行文,不能以办事机关名义行文,反之一样。第三,以什么形式行文?是以通知形式行文还是以函的形式行文,是由其内容的需要而决定的,不能随便混用。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审稿人都要及时提出意见,请有关领导裁决。

在行文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情,本属部门或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不必报上级机关审批发文;有些专业会议纪要,内容大部分是会议讨论的问题,涉及的面比较广,有的还未定论,不宜领导批准发文。这两个问题,需要上下共同注意,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尽量不发。 二、政策法规关。公文的基本功用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因此,公文中的观点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措施是否具体而切实可行;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界限是否明确、清楚。对不符合方针、政策的,不应该呈批,对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要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修改后再送批送印。三、文字质量关。公文的内容,是以一定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字表达如何,直接关系到公文的质量,影响到对公文的贯彻执行。审稿时,要看公文的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简洁、明白、通顺,语气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合乎逻辑和规范。对文字表达不准确的词语要修改。例如,一份关于台胞探亲问题的文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台湾同胞回国探亲。”这句话因表达不准确,会给人造成 错误的概念。台湾是我国一个省,怎么可以说台湾同胞回国探亲呢?!那不把台湾说成是外国了嘛!经审核改为“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不仅准确,而且表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

县委办公室公文审核把关制度

县委办公室公文审核把关制度 县委办公室公文审核把关制度 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驻平区(市)属各单位: 为严格规范公文报送程序,切实提高公文质量,现就公文报送、处理等事项提出明确要求,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严禁公文体外循环 各乡镇、部门、单位报送公文必须严格履行文件登记手续。除县人民政府领导明确要求直接报送其本人和明确需直接报送的密级文件外,一律不得将公文直接报送领导个人,不得以呈阅件、信函等形式直接报送领导个人签批。 二、严格执行公文阅批程序 凡报请县人民政府审批或阅知的公文,必须统一由县政府办公室文书室按规定程序送领导阅批,县政府办公室接到报送县人民政府的公文,要认真审核并提出拟办意见,附公文处理单送领导阅批。对未附公文处理单的公文,县人民政府领导不作批示处理。 三、严格执行客情通报制度 需县人民政府领导出席的对外接待公务活动活动,承办单位要提前报送客情通报,县政府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呈送领导阅批后安排参加。 四、严格执行公文制发规范要求 公文制发不规范的不得上报。上报县人民政府的公文,文种、体例、格式要符合规定。请示和报告要分开,要标注签发人,请示类公文要一文一事,不得多头报送。需要报请县人民政府审批的请示事项,必须以正式公文上报县人

民政府,不得以非正式公文报送。各部门下辖机构和非国有企业等,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属地管理单位报送公文,不得直接向县人民政府报送公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将进一步加强对受理公文的审核把关,对不应报县人民政府审批的公文,违反公文处理程序报送的公文以及制发不规范的公文等,严格实行退办制度。因不按程序报送公文耽误工作的,由呈报公文的单位负责。 五、严格审核文稿质量 报请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公文,或确需县人民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制发的文件,公文报送部门和文稿代拟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把关审签,全面负责。县政府办公室对部门报送文稿中出现明显错误的,直接退回报送部门修改或重新报送。文稿内容涉及其他部门职责权限的,主办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会签,要保证代拟文稿符合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向县政府办公室报送代拟文稿时,要将行文依据、会签情况等相关资料一并报送。其中,规范性文件先送县人民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后,再报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要对代拟文稿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在政策、文字和体例格式等方面准确无误。 六、严格抓好领导批示件督办落实 对县人民政府领导在正式文件上作出的批示,各承办部门要高度重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协调,督办落实,严格按时限办结,并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县政府办公室。确因情况复杂等原因难以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要及时向县政府办公室说明理由和办理的进展情况。对县政府办公室转交各部门提出意见的请示办理件,各部门要及时提出具体意见,以供领导决策参考。领导批示件及其它转办件、紧急事项要立即办理,一般事项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

县委办公室公文审核把关制度

县委办公室公文审核把关制度 一、背景介绍 为了规范县委办公室的公文发布工作,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流程。 二、审核把关流程 县委办公室的公文审核把关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起草环节 2.审核环节 3.签发环节 2.1 起草环节 起草环节通常由具体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他们需要认真收集和研究相关材料和背景,书写公文草稿。在起草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准确把握文件主题,明确书写目标和要求。 •严格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排版,包括文件类型、公文编号、主体、正文等等。 •逐句逐字地进行校对和修改,保证信息准确。

2.2 审核环节 审核环节是整个公文审核把关过程的核心。此环节通常由秘书处、法制办公室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负责。对于每一份公文,必须经过严格 的审核才能进入下一步流程。具体的审核工作包括: •对于公文的主题、格式和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 •确认公文的各项信息的完整性,避免误导甚至不实。 •在审核的过程中,代表县委办公室的立场和形象。 2.3 签发环节 签发环节是公文由本部门向上级单位正式提交的过程。签发通常 由县委办公室主任或者其工作人员进行。具体流程如下: •根据审核结果处理签发意见并确定征询意见的范畴。 •签发公文和附件,对电子稿件进行审洲并打印出正本、副本和抄 送件等等。 •最终提交给上级单位并通报下级各部门。 三、责任分工 公文审核把关的责任分工包括以下方面: 1.立项落实。由县委办公室牵头,同时与秘书处、法制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协同配合。 2.起草环节。由各部门派遣专业人员进行。

3.审核环节。由秘书处、法制办公室等专业人员负责审查。 4.签发环节。有县委办公室主任或其工作人员负责。 四、质量控制 针对公文审核把关的质量控制,在审核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文 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具体包括: •对公文的主题和声明进行确认,无误后方可展开起草工作。 •正式的文件是不能有任何遗漏和错误的,审核中注意各种信息是 否完备、合适和真实,有利于符合预期的文件顺畅通过。 •利用专门的审核标准,确定各项事宜,包括起草规范,文艺写作等。 五、文件管理 •根据文件的类型、主题、流转人员,进行各种文档的归类和组织。 •定时对各中类别的文件进行整理和归档。要求各部门原件留存, 同时交接归档的备份文件。 •对于重要文件,要求并定期进行备份,以保证文件的安全可靠。 六、总结 本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县委办公室的公文审核把关工作,提 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公文管理工作的全面规范

强化四种意识 严把四个关口 提升公文处理能力

强化四种意识严把四个关口提升公文处理能力 作者:田夏 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7年第12期 【摘要】切实把握“思想关”“质量关”“审核关”和“程序关”,是政府工作人员提升 公文处理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公文处理;意识;关口;提升;能力公文处理是指 对公文的起草、传递与管理,这一系统工作,是党政机关实现其管理职能的重要形式。为了进 一步推进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质检总局、国 家标准委制定、发布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并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行。通过学习揣摩,本人对公文处理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强化学习意识,切实把好公文处理的思想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 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某种意义上说,公文处理,相当于机关运行的中枢。公文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处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机关运行水平和运转效率,同时 也展示着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作为政府办公室的秘书,必须加强新《条例》的学习,以更加认真踏实的态度对待公文处理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勤 于学习。一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二要学习业务知识,熟悉掌握部门 的中心工作,做业务上的行家里手;三要学习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掌握谋篇部局、起承转合、 语法修辞等技巧,夯实文字功底。二是敏于思考。针对自己逻辑思维不够缜密、思考问题不够 深刻等短板,对标找差,用心思考,以学促思,以思促进。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把实际问题装 在脑子里,带着问题学,潜心用脑悟,时常“反刍”消化,激发自身潜能,做到常思常明、常 悟常进。三是精于训练。一要训练自己“口手并用”,只有善于积累各种信息和材料,才能在 公文写作过程中信手掂来,为我所用,进而达到熟能生巧、下笔自如的效果;二要训练自己 “眼观六路”,只有善于用眼用心观察事物,才能在工作中了解情况、寻找方法、掌握更多的 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三要训练自己“耳听八方”,只 有善于倾听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公文处理 的技能和水平。 二、强化精品意识,切实把好公文起草的质量关公文具有法规和准绳作用、领导和指导作用、凭证和记载作用、宣传教育和公务联系作用等。因此,提高公文起草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 成了每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必修课,我们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一 是吃透“两头”。在起草公文之前,一定要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围绕中心,把握主旨,全 局在胸;一定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潜心琢磨,超前思考,创新谋划;一定要全面掌握基层情况,深入一线,不避矛盾,求真务实。在此基础之上,起草公文时就能灵感频发了。二是把握“三度”。一要有高度,要有全局观,善于从对一个单位、一件事情的处理上联想到对整个系统、整体工作的影响;二要有深度,要由表及里,把握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高度统一; 三要有新度,要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在继承基础之上出新。三是反复推敲。公文材料需要非 常严谨,非常规范,初稿完成后不要匆忙交稿,而要反复改几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领导 修改过的稿件,自己更要逐字逐句、逐行逐段地进行对照分析,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秘书工 作人员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多学多思,勤奋笔耕。 三、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把好公文行文的审核关公文审核是公文制作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 键环节,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由部门代拟的公文,审核中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对待每一篇代拟公文的审核都要准确、细致、严谨、周到。努力实现公文的高质量、零差错, 重点做到:一是把好格式关。一看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式是否合理;二看文种是否正确,特别注 意避免请示一文多事、报告夹带请示事项或者生造文种等常见现象;三看格式是否规范,严格

改进公文审核把关“六要点”

改进公文审核把关“六要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一份好的公文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形象,而一份糟糕的公文则会影响效率和形象。因此,对公文的审核把关至关重要。如何让公文审核把关更加严谨、规范化和高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六要点”入手进行改进。 一、意图准确 公文的审核把关首先需要保证意图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审核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公文的内容和目的,并确保它们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审核公文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检查意图是否准确: 1. 仔细阅读公文,确保每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2. 检查公文的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3. 评估公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与相关人员沟通,确保公文意图明确,没有误解。 二、语言精准 公文涉及的话题往往比较重要,因此,语言精准是必不可少的。不准确的语言可能导致误解,并影响组织形象。因此,公文审核把关需要精确地检查每一个词汇和句子。在审核公文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检查语言是否精准: 1. 确保公文中用词准确,没有拼写或语法错误;

2. 检查语句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 3. 检查段落是否组织得当,是否具有连贯性; 4. 确保公文中的用语得体,没有冒犯或误导内容。 三、内容充实 公文的内容应该充实且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一个空洞或不恰当的公文很容易被忽略,并影响组织的效率和形象。因此,在公文审核把关中,需要确保公文内容充实,符合要求。在审核公文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确保内容充实: 1. 检查公文的完整性,并确保没有遗漏或重复的信息; 2. 通过补充数据或背景来充实公文内容; 3. 对每个段落进行评估,确保每一段都有收获; 4. 对公文进行评估,确保它能够完成其任务,并为组织带来益处。 四、时效性高 公文的时效性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公文过时,或者不能及时传达信息,组织将会面临很大的困境。在审核公文时,需要确保公文具有良好的时效性,以便组织能够及时作出相应决策。在审核公文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确保时效性高: 1. 确保公文中的日期、时间和期限都准确无误; 2. 检查公文的传达方式是否适当,并满足时效性要求; 3. 尽量避免使用过时或无关的信息;

公文起草应从八个方面进行审核把关

公文起草应从八个方面进行审核把关 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文字材料,泛指各种公文、电报、信息简报、领导讲话等等。公文起草,是指执笔人(个人或集体)遵照领导人或者领导机关的指示精神,从领命、准备、构思到写就公文初稿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统计工作者,除布置报表、收集数据外,也必须具备公文起草和审核的业务技能,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起草公文应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审核把关: 一、文种要正确。行政机关除电报外,主要有13个公文种类: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文种不同,性质不同,作用有别,选择的对错,直接影响着公文效力和行政行为。经常容易出现文种使用不当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的该用“请示”却用了“报告”,有的属于报告类公文却用了请示,有的“请示”、“报告”合用。如“XXX局关于XXXXXX的请示报告”。二是有的该用“通知”却用了“意见”,有的该用“函”却用了“通知”。三是有的该用“复函”却用了“批复”。 二、标题要准确。公文标题应当准确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突出表述行文的主要目的,并准确选用需要的文种。不同的公文标题有各自的结构模式。总体结构以“三要素”为主,即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发文机关之后通常用介词“关于”引出涉及对象,和事由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作为文种的定语。其结构形式可表示为:发文机关(即行文单位名称)+“关于”+事由(公文主要内容)+“的”+文种(公文种类)。文种是公文标题不可或缺的名称标志,事由则是公文标题的核心要素。 公文标题中非法规规章不宜用书名号,无歧义的情况下,可用可不用标点符号的最好不用。但下列特殊情况除外:一是公文标题中出现法规规章名称或书刊名称时,可用书名号。如“关于印发《XXX管理办法》的通知”。二是公文标题出现缩略语以及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时,可用引号。如“关于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有关情况的报告”三是公文标题中某一部分需要注释或说明时,可用括号。如:“关于印发《XXX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四是公文标题中出现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时,可用顿号。如“关于XXX、XXX任免职务的通知”。应该指出的是,当标题中出现两个以上单位并列时,也可不用顿号,在单位之间空格以示区别。 公文标题拟制得简明、规范的几种做法: 一是批转、转发、印发多份文件时,不必把每份文件都一一列出,可适当概括或采取主要文件名称后面加“等文件”(等XX)形式。如:“XX区人民政府批转XX同志在全区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及区财政局、商务局关于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和XX同志关于加强我区外贸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可修改为:“XX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全区第二次外贸工作会议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赔偿案件案由的暂行规定(试行)》的通知”。可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赔偿案件有关规定和文书格式的通知”。 二是批转、转发多部门的联合发文时,不必把每个部门都一一列出,可采取主办部门后面加“等部门”的形式。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 三是层层转发发文时,不要弄成“XXX关于转发XXX关于转发XXX……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形式,可采取“自拟摘要法”和“适当修辞法”等方法解决。如:XXX市XX 局XXX分局关于转发《XXX市XX局关于转发〈XX省XXX厅关于转发XX部关于开展集中整治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专项行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修改为:“XXX

我们是怎样进行公文稿审核把关的

我们是怎样进行公文稿审核把关的 协助领导做好公文稿的审核把关工作,是办公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公文质量的重要一环。按照公文处理的规定和要求,我们对政府机关所属各部门、单位代拟的上报和下发的公文文稿,在报请领导同志签发之前,从方针、政策、文字以及公文体式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审核把关,使公文数量大大减少,体式比较规范,质量不断提高。我们是怎样进行公文稿审核把关工作的呢? ????一、把好内容关,抓住重点审核 ????我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上报和下发的公文文稿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审核把关:看所拟文稿内容是否需要行文;看文稿的基本精神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文稿中提出的要求、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可行;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1)坚持行文的严肃性。我们坚持凡属重大的方针、政策或重大事件,非以政府名义发文不可的,就以政府的名义发文;凡可由政府发文,也可以政府办名义发文的,就以政府办的名义发,不发政府文件;能用便函可以解决问题的,就不发正式文件;属于职能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又由职能部门发文可以解决问题的,就不由政府或政府办发,由职能部门自己去发。按照这个原则处理,文件大大减少了。政府的发文数量,一九八五年一至八月,政府只发九十二个文件(包括布告、通告),比一九八四年同期减少六十九件,减少百分之四十二点八;政府办发文七十二件,比上年同期减少一件。 ????(2)坚持文稿的基本精神同上级机关、平行机关以及同本机关的有关规定的一致性。我们的办法是两个:一是查阅上级的有关规定进行核对。例如一九八五年税务局代政府拟了一个关于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文件。文稿中提出的征收标准,有一项是办在农村建制镇的乡镇企业,按百分之一的税率征收。我们在审核中,查阅了国务院的文件,不是按百分之一的税率,而是按百分之五的税率征收。这样,使国家政策得以正确贯彻。二是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商讨。例如,一九八五年八月初,教育局代政府办草拟了关于中、小学集资办学的文稿,其中收费标准是按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的最高标准定的。我们在审核时,认为这样的收费标准太高。经与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同意改为按中等标准收费。????(3)坚持公文体式规范化。统一严整、清晰鲜明的公文格式,体现出机关严肃庄重的精神面貌和严谨周密的工作作风。遵守公文格式规范,也是文书工作原则在公文撰写中的具体化。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审查发文机关同受文机关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文种、语气是否协调,主送、抄送是否准确,以及是否符合有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等。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的是:对主送单位和发送范围搞不清楚,往往是对上行文不是一个主送单位,而是几个主送单位;对下行文就不单是发直属单位,而是越级指挥,甚至越过几级。比如我们发文的受文单位一般是“各区公所,镇、乡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单位”,有的便写成“各区公所,镇、乡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单位,公司、厂矿、商店等单位”。文种也有用得不当的,特别是对“请示”与“报告”弄不清楚,多是混为一谈,把“请示”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还有在文件的字号、落款、文尾部分的处理等,都有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我市政府一九八五年度文件的字号是醴政发[1985]X号,有的把“醴政发”写成“市政发”,把“[]”写成“()”,把“1985”写成“85”,把“X号”写成“第X号”或“0X”号,很不一致。落款处本来要写机关名称和年、月、日,有的就只写年、月、日,不写机关名称,有的干脆什么都不写。文尾部分也是名堂很多:有附件的文件就夹在附件之前;有的从尾页中间写起;也有的干脆不写,等等。在审核时,我们都按公文的统一格式处理,从而使文件比较规范。 ????二、把好文字关,力求通顺简练

公文审核的五要诀

公文审核的五要诀 公文审核的五要诀 公文是一个机关的“脸面”,公文质量高低,是决定发文效果的关键。在整个发文链条上,对文件草稿的审核,贯穿始终,特别是办公厅(室)的审核把关,好比是公文签发前的“二传”或“助攻”,因其综合性、技术性、专业性强,尤显重要。这里,谈谈在工作中总结的公文审核“五要诀”。 要诀一:明意图,坚持实事求是 意图是核稿的出发点,体现了发文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探明意图,是做好公文核稿的第一步。核稿伊始,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发文?核稿人员收到文稿后,首先要了解发文意图,可通过查阅近期领导批示或讲话、本机关重要活动或会议的文件资料和新闻报道、相关收文或发文,以及与拟稿人电话沟通(要勤沟通、多请教),请其在办文要报上说明发文缘由和文稿起草的来龙去脉、补充相关背景资料等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能不能不发文?发文应当确有必要,核稿首先要把好“可行关”。凡法律法规或现行文件已有明确规定,或能通过电话、传真、口头协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一律不发文。 发什么样的文?为达成某一意图确需发文的,核稿人员需要一一考虑:发给谁,写什么内容,篇幅是长是短,以什么发文规格,用什么文种,是上行文、下行文还是平行文,是用文件格式还是函的格式,是普通件还是急件或密件?先通过这番“望闻问切”,对文稿逐项作出初判后,再仔细核稿。 要诀二:守规范,坚持依法依规 核稿必须依法依规,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不能大笔一挥、乱改一气。说到底,核稿就是寻找标杆、对标分析的“达标”过程,就是查漏补缺、增光添彩的'“化妆”行为。工作中的规范大致可分为“两应两避免”: 应熟练掌握各级党政机关的共性规范。包括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

把好公文办理各环节 提高公文办理质量和效率

把好公文办理各环节提高公文办理质量和效率 公文办理应当遵循立法程序,确保各环节合法、规范、高效。针对此问题,为提高公 文办理质量与效率,本文试就“把好公文办理各环节”这一主题加以探讨。 一、拟定公文 拟定公文是公文办理的第一步。这一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公文的质量。首先,公 文拟定人应仔细研究已有的文件和资料,遵循上级文件、规定和规范的原则,合理阐明问 题和提出课题;其次,遵循公文规范格式,切实把握必要要素和明确表述意思。 二、审核公文 公文审核是公文办理的重要环节。这是为了确保公文的严谨和流畅。公文审核人需要 对公文内容和表达进行全流程审查,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和规范要求,确保公文科学、合理、严谨、流畅。在审核过程中应当注重公文的语言规范,尤其是对于敏感词汇要格外谨慎。 三、签发公文 公文签发是公文办理的最后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环。被签发公文的性质和重要性往 往较高。因此,签发人要认真审核公文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公文符合规范要求,合法、准确、明确;同时,还要注意下列两个问题: 1.时间问题:立即签发和及时送出,确保公文的流通和实际效果。 2.命令性问题:若是“请示”、“通知”等文种,则需确定签发公文的权利和范围。 签发人应当具有签署文稿的正当权利。 四、归档公文 公文的归档环节是很重要的,可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重要资料和信息。公文分类、 组织和管理要科学、合理、高效。公文档案管理要求实行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及时存档,并能够随时检索,以方便日后的查阅和使用。 综上所述,在公文办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其自身的重要性。拟定公文、审核公文、签发公文以及归档公文,都应该高度重视。同时,公文办理也需要全面提高效率和质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公文处理技术朝着数字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加速发展。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公文办理将更加科学、高效和规范化。

公文审核把关实施方案

公文审核把关实施方案 一、加强审核流程管理。 为了确保公文审核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审核流程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审核流程的每个环节,明确审核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一份公文都能够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其次,要建立公文审核的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据可查,确保审核过程的透明和规范。 二、加强审核人员培训。 公文审核人员是公文审核的关键环节,他们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公文审核 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审核能力和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审核技巧、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以提高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审核标准。 制定公文审核的标准是确保审核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核标准,明确文字表达、格式规范、内容要求等方面的审核标准,以便审核人员能够有据可依、依据标准进行审核工作。 四、加强审核结果监督。 公文审核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审核结果监督机制,及 时发现和纠正审核中的问题和不足。可以通过定期抽查、交叉审核等方式,对审核结果进行监督,确保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

公文审核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审核流程的顺畅和高效。可以通过建立审核信息平台、定期召开审核工作会议等方式,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审核工作的高效进行。 六、加强宣传教育。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公文审核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对公文审核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宣传教育计划等方式,提高全员对公文审核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 总之,公文审核把关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我们从加强审核流程管理、加强审核人员培训、建立审核标准、加强审核结果监督、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加强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公文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共同推动公文审核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严格把好公文审核这道关

严格把好公文审核这道关 前段时间,我在单位牵头制定并执笔修改了两次文件:一项是《关于进一步提升我部政策性文件制定质量的通知》;另一项是《关于进一步强化和改善我部公文文稿审核把关工作的通知》。这两次通知可以说是“姊妹篇”,由此引出的两堂课也是“姊妹篇”。 上一讲,我讲的是《仔细守护质量这条“政策生命线”》;这一讲,再专门就《严格把好公文审核这道关》讲一讲自己的认识、体会和心得。 思贵求异,文贵创新。为了达到“出新”的效果,我在“讲法”上也变一变,采用和上一讲不一样的方法——先亮出《通知》中的内容(注:蓝色字体部分),再结合内容进行讲析,引出我的思考,特殊是《通知》内容背后的思考。 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想工具,体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体现治理能力和水平。“好文稿”历来是××部门的一张特别名片,我部的文稿质量总体是好的,但一些文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不深、考虑不周、推敲不够、把关不严等问题,影响了部机关运转质效和××部门形象。为严格把住把好公文审核这次关键一环,确保文稿质量,经部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强化和改善我部公文文稿审核把关工作通知如下。 这一段,概述了公文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问题导向,阐明了制发这次《通知》的目的。文中指出的“研究不深、考虑不周、推敲不够、把

关不严”这“四不”问题,不是大家单位特有的,可以说是很多机关干部在公文拟制中的通病。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一项程序一道关口,每一关都直接关系到公文质量。其中,审核这道关非常重想,因为绝大多数“问题公文”都是在这一关被挡住的。上面所说的“四不”问题,只想审核关把住把好了,什么问题也无处遁形。

严把四关 细致办文

严把四关细致办文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办公室工作就是由无数细微的服务构成的,把握住每一个细节就能成就办公室的优质服务。反之,一个电话、一个通知、一篇信息、一次活动稍有疏忽,就会由小错酿成大问题,将小事变成大事。因此,我们在办文工作中坚持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以“严谨、严密、严格”为准则,以“全满意”、“零失误”为标准,严把起草、审核、印刷、校对“四关”,抓住影响整体效果、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性环节,不放过微小细节,不马虎细小工作,确保了文件质量。 一、严把起草关 对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严格遵循主任牵头理思路、分管副主任出提纲、文秘人员收材料、千锤百炼成文稿的办文流程与方法。一是精心准备。文秘人员提前介入,共同参与有关工作,了解真实情况,及早收集有关材料,积累素材,做到在起草文件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而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二是反复推敲。强化公文出精品意识,既注重“文以载道”,又讲究成文之法,追求文字表达“准、实、新”,把握细节,注重积累,从领导平时讲话中琢磨其思路,从每次领导改稿中体会其要领,力求思路清、高度够、表达清、特色明,彰显领导风格。如制发《中共XX县委关于印发<中共XX县委工作XX>的通知》一文,我们从起草拟初稿,到正式定稿开始送审,先后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召开有关单位联系会议进行讨论,然后召开室务会和办公室各科室负责人会进行讨论,再送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等多种形式,根据领导和各单位的意见,注重修改细节和一字一句的表达,反复琢磨和推敲,再进入送审程序。由于能提前做好材料积累的准备,从而确保了文件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对由其他单位草拟的以县委、县委办名义下发的公文,在接收文件的同时强调“六项注意”,即注意是否确需行文、是否符合办文的程序和手续、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简练、文件是否工整和完整,力求准确、精炼、及时、严谨,做到了“内容上求实、格式上求严、文字上求精、篇幅上求简”。 二、严把审核关 公文代表着机关的形象,做好办文工作对于提高领导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一方面注重审格式。实行多级审核、层层把关制,首先初步审核数字和文字的使用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漏记附注内容,简称是否规范等内容;公文送负责人签发前,主要审核公文文种是否恰当,眉首、主体以及版记中的各要素是否齐全,标题的要素是否齐全,标识是否规范,眉首是否要加秘密等级、保密期限和紧急程度,是否要加签发人姓名,发文字号、主题词是否规范,函、会议纪要等特殊公文格式是否符合新公文格式的要求等等。如今年3月由县总工会起草的《中共XX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XX工作的意见》一文,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意见”这种文种更适应于上级部门对此项工作的一些指导性建议,而县委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县的工会工作在文件中有明确要求,根据该文件的内容,我们修改为《中共桃江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的决定》,确保了公文的严肃性。另一方面,注重核内容。凡是公文中涉及的事例、数字、引言等,均要求起草人员提供准确的发文依据和详实的参考材料,坚决杜绝“似是而非”或拿不准的材料。对一时拿不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我们就谦虚地向市委办、省委办咨询,做到公文里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于法有据”。今年8月县公安局请求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转发《湖南省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暂行管理办法》一文,审核时发现该局提供的省里文件是2003年省公安厅、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联合行文,市委办已于2004年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进行了转发,综合考虑到此文件的时效性和市里对我县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要求,我们结合XX实际,重新起草了《关于认真做好“按需申领护照”工作中特定身份人员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并根据省市

公文审核须掌握“五大要诀”

公文审核须掌握“五大要诀” 2021-07-29 | 阅读: 325 0 公文是一个机关的“脸面”,公文质量高低,是决定发文效果的关键。在整个发文链条上,对文件草稿的审核,贯穿始终。那么,应该如何审核公文、提高公文质量呢?下面介绍五个公文审核的“要诀”。 要诀一:探明意图多问几个为什么 意图是核稿的出发点,体现了发文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探明意图,是做好公文核稿的第一步。核稿伊始,应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发文?核稿人员收到文稿后,首先要了解发文意图,可通过查阅近期领导批示或讲话、本机关重要活动或会议的文件资料和新闻报道、相关收文或发文,以及与拟稿人电话沟通(要勤沟通、多请教),请其在办文要报上说明发文缘由和文稿起草的来龙去脉、补充相关背景资料等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能不能不发文?发文应当确有必要,核稿首先要把好“可行关”。凡法律法规或现行文件已有明确规定,或能通过电话、传真、口头协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一律不发文。 发什么样的文?为达成某一意图确需发文的,核稿人员需要一一考虑:发给谁,写什么内容,篇幅是长是短,以什么发文规格,用什么文种,是上行文、下行文还是平行文,是用文件格式还是函的格式,是普通件还是急件或密件?先通过这番“望闻问切”,对文稿逐项作出初判后,再仔细核稿。 要诀二:守住规范坚持“两应两避免” 核稿必须依法依规,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不能大笔一挥、乱改一气。说到底,核稿就是寻找标杆、对标分析的“达标”过程,就是查漏补缺、增光添彩的“化妆”行为。工作中的规范大致可分为“两应两避免”:

应熟练掌握各级党政机关的共性规范。包括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国务院机构设置及各机关的全称、规范化简称、排序及职责,中央领导同志的姓名、职务、排序及分工,现代汉语语法,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用法等国家标准,以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办理程序,等等。 应熟练掌握各个党政机关的特殊规范。以安全生产工作为例,核稿的特殊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重要文件、“三定”规定。 避免出现无从下手,找不到合适的规范,或依据不准确、不权威的“规范”,导致将错就错、画蛇添足。 避免出现死守规范、故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不知变通创新,将原本活泼生动的文稿改成了千人一面的“八股文”。 要诀三:参考先例学会“有扬有弃” 先例怎么找?从形式上看,既包括本单位的先例,也包括外单位的先例;既包括正面的范例,如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也包括反面的典型,如发过的有“硬伤”的文件、被领导颠覆性修改过的花脸稿;既包括近期以来的相关重要文件、会议资料,又包括档案馆中存档的文件资料甚至历史典籍。核稿人员要勤于学习和积累,善于从领导、前辈身上学习传承,随时发现、甄别和归纳为核稿所用、称得上是先例的素材。 先例怎么用?一方面,先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遇到要不要发文、是否重复发文、前后左右的文件是否“打架”,发什么样的文、写什么内容,如何选用发文规格、文种、格式、缓急、密级、程序等问题,都可以参考先例。遇到一个文稿同时有几个先例时,要认真比对、筛选,以最恰当的先例为参考。另一方面,与依据规范一样,遵循先例要区分新旧惯例。绝不能拘泥于错误、被淘汰、已失效的先例,更不能一味抄袭。核稿人员应当在依法依规、参考先例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因时因事而异,不断创新。 要诀四:严守程序做到“两个务必两个避免”

公文的审核

公文的审核 公文的审核,是公文稿付印之前的全面审核、把关,是各级行政机关的文书处理综合部门的核稿人员对承办处、科(室)草拟的文稿和部门代拟稿的审查、核对、把关,并提出审核意见或写明审核情况,最后呈领导人审签的全过程。公文的审核,是公文制作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文字、格式校核的把关,更重要的是确保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规定以及领导意图的准确体现,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因此,公文的审核是确保公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严谨的工作。它要求公文核稿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文稿从内容、文种、格式到会签手续等方面严格衡量,逐字逐句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准确、不规范的文件印发。审核的总的要求是:全面审核,认真负责,仔细推敲,反对粗枝大叶,反对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努力使文稿准确、全面、完整。 公文审核应注意的六个方面 (一)是否需要发文。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必要的发文。 1、为应付上级而发文。对某些工作,上级已发文,上级只需贯彻执行即可。但由于一些地域和部分把是否行文纳入了目标管理,就逼得上级发“应付文件”。

2、为搪塞下级而发文。一些地方和部门为向上级表明重视,便对上级下发的文件依样画葫芦,再发一个内容雷同、全无新意的文件,以便对上对下都有交代。 3、属部分职权规模内的事、专业会议纪要、不成熟的文件以及可以口头或用电话等别的方式处置惩罚的事项,可以不另行文。 (二)文件内容是否吻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现行有关规定有无矛盾。(三)涉及有关部分和地域的问题是否协商同等。 一些文件内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其贯彻实施需要得到有关地域和部分的配合与支持。办文机关不主动与涉文地域或部分协商、会签,也不送有关领导审批,便草草发文,造成认识不统1、意见不同等,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贯彻落实。因而,凡未经协商的,应退返来文单位从头会签。如协调中不能取得同等意见,应将分歧意见如实汇报,并由主理处、科(室)在拟办中提出建议和意见,一并报请有关领导同志审定。 (四)文件提出的政策界限、措施和要求等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对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大概脱离实际、过于烦琐之处,应与报文单位研究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