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并能够应用电磁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电磁波这一概念,例如使用手机或无线电等电子产品,说明它们是通过电磁波传输信息的。
二、概念解析(20分钟)1.定义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2.电磁波的分类: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3.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既能传播能量,又能携带信息,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1:利用光栅进行白光干涉实验,观察可见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2.实验2:使用光栅或狭缝片进行光的衍射实验,观察可见光的衍射现象。
3.实验3:利用遥控器等遥控设备,观察红外线的遥控原理。
四、案例分析(20分钟)以手机通信为例,讨论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手机通信信号是如何传输的,了解无线电波的特性以及手机通信的原理。
五、扩展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例如医学影像技术中的X射线、微波炉的工作原理等。
理解电磁波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小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探究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并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波的小论文。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的质量以及实验操作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科研院所或企业,了解电磁波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教学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结合实物和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
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认识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

初中六年级物理教案认识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认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教学难点: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雷达图,向学生介绍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认知(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的特性,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探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材料:电脑、网络连接、音频文件、音箱、尺子、计时器步骤:1)将电脑和音箱连接,选择一首音乐。
2)将尺子放置在距离音箱一定距离的位置。
3)同时播放音乐,并用计时器计时尺子震动的次数。
4)根据计时结果计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二:探究电磁波的反射材料:平滑的金属板、激光笔、白纸、直尺步骤:1)将金属板放置在桌子上。
2)将白纸固定在金属板上方,并用直尺直立在白纸上。
3)用激光笔照射金属板,观察激光反射到纸上的现象。
4)通过观察,总结电磁波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深入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
4. 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医疗、天文等领域,并展示相关设备和技术的运作原理。
5.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电磁波的特性和应用,并进行概念梳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教材中有关电磁波的知识,了解更多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电磁波的特性。
四、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磁波五、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加深他们对电磁波特性的理解和记忆。
《电磁波》教学设计教案

《电磁波》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电磁波的概述1.1 电磁波的定义介绍电磁波的概念,波长、频率、速度等基本参数。
通过实例说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电磁波的产生解释电磁波产生的原理,电荷的运动产生磁场,磁场变化产生电场。
探讨电磁波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1.3 电磁波的传播阐述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介绍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和波动方程。
第二章:电磁波的波动性质2.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推导电磁波的波动方程,探讨波长、频率、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释波动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2.2 电磁波的相位和振幅介绍电磁波的相位和振幅的概念。
分析相位和振幅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2.3 电磁波的干涉和衍射解释电磁波的干涉现象,探讨干涉的条件和结果。
阐述电磁波的衍射现象,探讨衍射的条件和规律。
第三章:电磁波的谱分析3.1 电磁波谱的分类介绍电磁波谱的分类,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分析不同谱线的特性和应用。
3.2 电磁波谱的分布和特性探讨电磁波谱的分布规律,包括能量分布和波长分布。
解释不同谱线的产生机制和特性。
3.3 电磁波谱的应用分析电磁波谱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医学、材料科学等。
探讨电磁波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四章: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4.1 电磁波的传播过程阐述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反射、折射等现象。
分析不同传播环境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4.2 电磁波的接收和检测介绍电磁波接收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如天线、放大器、滤波器等。
探讨电磁波检测的方法和技巧,如幅度检测、相位检测、频率检测等。
4.3 电磁波的应用实例分析电磁波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探讨电磁波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五章: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1 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解释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如电磁波的吸收、散射、反射等。
探讨不同物质对电磁波的响应特性和规律。
5.2 电磁波在物质中的应用分析电磁波在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物理电磁波教案范文

物理电磁波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掌握电磁波的波动性质,了解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3. 电磁波的波动性质4. 电磁波谱及其应用5. 电磁波与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波动性质、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理、波动性质的数学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电磁波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 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波动性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共安排10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相结合。
3. 教学过程:(1)第1-2课时: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第3-4课时:讲解电磁波的波动性质,结合数学表达式进行阐述。
(3)第5-6课时:介绍电磁波谱及其应用,展示电磁波在科技、医疗、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第7-8课时: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波动性质。
(5)第9-10课时:进行章节总结,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电磁波与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验学生对电磁波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波动性质、电磁波谱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磁波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磁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4)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理电磁波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15.1 电磁波【教案】

15.1 电磁波【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磁波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传播形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磁波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掌握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电磁波的特性和分类;3.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演示法: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3.讨论法:分组讨论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加深对电磁波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和相关资料;2.实验器材: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导线等;3.实物道具:手机、电视、无线鼠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信,引出电磁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实验心得,总结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5.拓展(5分钟)讨论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通信、电视、电脑等,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电磁波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电磁波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磁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波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背景2.伟大的预言3.知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电磁场和电磁波【自主学习】: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1831年6月13日出生于爱丁堡.1847年入爱丁堡大学听课,专攻物理.他很重视实验,涉猎电化学、光学、分子物理学以及机械工程等等.他说:把物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得到的物理科学知识,比之一个单纯的实验人员或单纯的物理家所具有的知识更加坚实、有益而牢固. 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学位,留校工作.1856年起任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直到1874年.经法拉第举荐,自1860年起任伦敦皇家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1871年起负责筹划卡文迪什实验室,随后被任命在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什实验室并担任第一任负责人.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因患癌症在剑桥逝世,终年仅48岁.【课堂点拨与交流】一、电磁波的发现1、电磁波的发现背景A、麦克斯韦---科学神童B、法拉第对麦克斯韦的激励C、前人的工作成果2、伟大的预言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磁感应现象B、假设-----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C、预言电磁场的存在-----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
二、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波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A、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B、电磁波的速度---光速!C、光是一种电磁波3、赫兹实验赫兹证实:(1)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掌握电磁波产生的方式和原理。
3.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一、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它既有波动性质,也有粒子性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恒为光速,是一种能量传播方式。
二、电磁波的产生方式和原理1.电磁波的辐射产生当电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会释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
常见的产生电磁波的装置包括:天线、电视、电台等。
2.电磁波的感应产生当磁感线在导体上运动时,会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磁波。
常见的产生电磁波的装置包括:微波炉、电磁炉等。
3.电磁波的共振产生当电磁波在一定介质中传播时,若该介质的属性与电磁波的频率一致,则会产生共振现象,并产生电磁波。
常见的产生电磁波的装置包括:激光器、雷达等。
三、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和应用1.电磁波的频率分类电磁波被分类为不同频率的波,常见的分类方式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2.电磁波的特点(1)速度恒定,远远高于声速。
(2)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不需要媒质进行传递。
(3)电磁波携带能量,能够产生光感。
(4)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决定了它的特性,如能够辐射能量大小,穿透物质的能力等。
3.电磁波的应用(1)无线通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息。
(2)雷达:通过微波信号测量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3)医疗:通过X射线和γ射线来进行透视和治疗。
(4)能源: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电磁波能源来供给电力。
(5)导航:通过GPS定位设备来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
教学方法:讲授 + 实验教学步骤:一、引入问题老师问学生:“你们在通讯中用过哪些设备?这些设备利用了什么原理进行通讯?”二、讲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电磁波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三、展示电磁波的产生方式和原理通过展示生动的实验视频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方式和产生原理。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

2023年电磁波教案(精选13篇)电磁波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谱的构成,知道各波段的电磁波的主要作用及应用。
2.知道电磁波具有能量,是一种物质。
3.了解太阳辐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与电磁波谱中各种频段波的应用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电磁波的应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明确不同的电磁波具有的不同用途和危害,感悟现代科技的正反两个方面,培养辩证唯物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磁波的范围很广。
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光波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
我们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大小的顺序排列成谱,就叫电磁波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作用。
(二)进行新课1.电磁波谱(投影)师:请同学说出电磁波家族中,主要有哪些种类?波长最长的是什么?波长最短的是什么?他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观察图谱,发表见解。
生:电磁波家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
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
师:下面我们依次认识这些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2.无线电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2)无线电波有哪些主要应用?3.红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哪两种电磁波之间?(2)红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哪些?4.可见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可见光包括哪几种颜色的光?(3)天空为什么看起来是蓝色的?傍晚的阳光为什么比较红?5.紫外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紫外线的波长范围?(2)紫外线有什么特点?(3)紫外线有哪些应用?6.X射线和γ射线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这两种射线的波长有何特点?(2)X射线和γ射线有什么特点?(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主要用?7.电磁波的能量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哪些证据能够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2)怎样理解电磁波是一种物质?8.太阳辐射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太阳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有哪些种类?(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在哪一个波段附近能量最强?(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学习电磁波谱的构成,了解了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主要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教学设计
电磁波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讨论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科学的兴趣教具
收音机,电池,导线,真空罩,抽气机,水槽和水,木棍,音叉和锤,铁丝网
教学方法
交往活动式
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收听电台广播,教师隐蔽地用遥控器干扰收音。
师:收音机没有电线通向电台,这些信号是靠什么传播?(电磁波)除此之外,电视、手机、遥控器都利用电磁波来工作,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
(板书)二、电磁波的海洋
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我们桌面上的器材,大家能让它们产生哪些波?
学生讨论、实验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波的原因,类比引出电磁波的产生:水波由木棍上下振动产生;声波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电磁波是不是也由什么物体的振动产生呢?
(板书)1.电磁波的产生
(实验)图92-2。
导线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另一端与负极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收音机里发出“喀喀”声,因为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迅速变化的电流,是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
(板书)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
师: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能产生电磁波,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能够产生电磁波的一些例子,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电视机等,它们产生的电磁波的强度虽不一样,但都是由一些复杂的电路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而产生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师: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呢?
(板书)2.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师:水波是通过水把振动向外传播;声波通过空气等介质把振动向外传播,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学生猜想、讨论。
(演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手机放在真空罩内,拨打该手机,手机收到信号同时听到铃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抽掉,再拨打该手机,听不到铃声但仍收到信号。
师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板书)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又如何?
我们以水波为例来学习波速的计算,再类比水波来讲解电磁波速的计算。
出示水的波形图,
讲解波峰、波谷、波长、频率(一秒(下转第41页)(上接第39页)内电流振荡的次数)及单位,波速(即一秒内振动从A点传到B点的距离),得出波速=波长×频率,波长越长,频率越小。
科学测量表明,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c=2.99792485×108m/s≈3×105km/s,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由此产生什么联想?(说明光也是电磁波)。
(板书)光也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485×108m/s ≈3×105km/s。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92-3电磁波波谱让学生大致了解。
电磁波是个大家庭,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各小组汇报、介绍收集到的利用电磁波的资料。
2.探究:用金属网能够防止电磁波的泄漏吗?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电磁波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
2.记住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二)教具
水,水槽,水木棍,麻绳,电池,半导体收音机,钢锉,导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2.引入新课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3.进行新课
板书:<第一节>
(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2)电磁波
板书:<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
电磁波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演示课本上图13—2的实验,实验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上“实验”后的两个自然段,再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3)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讲解课本图13—3水波在1秒内传播的波形图,结合小木棍振动时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说明: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
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板书:<1千赫=103赫,1兆赫=106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3—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
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对电磁波同样有波速=波长×频率>
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米>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2.9979×108米/秒)(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
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4.小结(略)
5.想想议议:教师演示并提出问题。
打开半导体收音机,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
然后开大音量,让收音机靠近220伏特的交流电线,从收音机会听到“杂音”。
这是为什么?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2)阅读本节教材。
(四)说明
1.本节内容知识多,范围广,要注意掌握教学要求,使初中学生常识性了解电磁波的有关知识,如波长、频率、波速等。
有些知识只宜点到为止,不能求深求全。
2.用“类比”水波的办法通俗讲解波的形成和波长、频率、波速的概念;用半导体、钢锉、电池、导线演示电磁波的存在是本节教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