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版)刘庆昌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遗传学(刘庆昌第二版)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答案

遗传学(刘庆昌第二版)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答案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第九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p203)3. 假设有3对独立遗传的异质基因,自交5代后群体中3对基因杂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中2对基因杂合、1对基因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均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提示]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1对基因杂合体自交r 代,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12r ⎛⎞−⎜⎟⎝⎠,杂合的比例为12r ⎛⎞⎜⎟⎝⎠;n 对独立遗传基因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类型及比例符合二项分布:11122n r r ⎡⎤⎛⎞⎛⎞−+⎜⎟⎜⎟⎢⎥⎝⎠⎝⎠⎣⎦。

[答案] 1对基因自交5代,纯合体的比例为3132,杂合体的比例为132; 由于3对(n=3)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自交5代,x 对基因纯合(3-x 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33!311!3!3232x x x x −⎛⎞⎛⎞××⎜⎟⎜⎟×−⎝⎠⎝⎠。

3对基因杂合(x=0)的比例为:3.05×10-51对基因纯合,2对基因杂合(x =1)的比例为:2.84×10-33对基因纯合(x =3)的比例为:0.9099. A 、B 、C 、D 是4个高粱自交系,其中A 和D 是姊妹自交系,B 和C 是姊妹自交系。

四个自交系可配成6个单交种,为了使双杂种的杂种优势最强,你将选哪两个单交种进行杂交,为什么?[答案] 影响杂种优势最主要的因素是双亲间基因型差异,双亲间基因型差异越大,杂种的杂合程度越高,杂种优势越强;同时,亲本的纯合度越高,杂种群体的整齐度越高,杂种优势最明显。

单交种A ×D 与单交种B ×C 均由姊妹自交系产生,具有较高的纯合度;同时两个单交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因此双交种(A ×D)×(B ×C)的杂种优势最强。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刘庆昌版《遗传学》增刊刘庆昌版《遗传学》增刊生物学1301荣誉制作总编辑侯帅李兵泽光工作人员李泽光、、刘新禄、徐泽谦、宋新宇、侯帅冰(排名第一)如何证明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证明了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可以设计两个实验来直接证明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球菌的定向转化试验:毒性Sⅲ(65℃杀死→小鼠存活→无细菌无毒Rⅱ→小鼠存活→Rⅱ毒性Sⅲ繁殖→小鼠死亡→Sⅲ型Rⅱ毒性Sⅲ繁殖(65℃) →小鼠死亡→Sⅲ繁殖。

将IIIS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细菌混合,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成功地将少数IIR细菌定向转化为IIIS细菌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但只能被脱氧核糖核酸酶破坏。

因此,可以确定引起转化的物质是DNA (2)噬菌体的感染和繁殖试验大肠杆菌中的T2噬菌体的DNA不仅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的材料复制其自身的DNA,还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的材料合成其蛋白壳和蛋白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生噬菌体。

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因为磷是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蛋白质。

硫是蛋白质的一种成分,但不是脱氧核糖核酸。

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感染大肠杆菌。

10分钟后,用搅拌器振掉附着在细胞外部的噬菌体外壳。

人们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所有的放射性都是在细菌中发现的,而没有被倾倒和转移给后代。

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度主要在倾倒的贝壳中发现,细菌的放射性活度很低,不能传给后代。

2.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征简介(1)两条多核苷酸链呈右旋螺旋形式,并围绕同一轴以一定的空间距离相互平行,像一个扭曲的梯子。

(2)两条多核苷酸链是反平行的也就是说,一个磷酸二酯键链在5-3’方向,另一个在3’-5’方向,这两个方向正好相反。

也就是说,一条链反向于另一条链,这叫做反平行。

(3)每个长链的内侧是一个扁平的盘状碱基,一方面通过氢键与脱氧核糖连接,另一方面与互补碱基连接,并像梯级一样一个接一个堆叠。

最新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

最新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

刘庆昌版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2 •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4.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 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 48 (2) 24 ( 3) 24 (4) 125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3)n+1 和n—1。

6. 人的受精卵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46;46;46;23;237 .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小麦中有42条染色体,黄瓜中有14条染色体。

理论上它们各能产生多少种含不同染色体的雌雄配子?12 21 7水稻:2小麦:2黄瓜:2&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 B、C来自父本、A' 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

(整理)刘庆昌普通遗传学答案-

(整理)刘庆昌普通遗传学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庆昌第二版)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2页)1.中期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染色体的形态有哪些类型?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随体。

中间着丝粒染色体、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顶端着丝粒染色体。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

⑴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⑵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⑶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⑷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⑸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3. 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核小体是由组蛋白核心和盘绕其上的DNA构成,是一个八聚体。

DNA包装成染色体需要经过三级压缩,其具体过程是:1)首先组蛋白组成盘装八聚体,DNA缠绕其上,成为核小体颗粒,两个颗粒之间经过DNA连接,形成外径10nm的纤维状串珠,称为核小体串珠纤维,是为染色体一级结构。

2)核小体串珠纤维在酶的作用下形成每圈6个核小体,外径30nm的螺旋结构。

是为染色体二级结构3)螺旋结构再次螺旋化,形成超螺旋结构,此为三级结构4)超螺线管(或者说微带),形成绊环,即线性的螺线管形成的放射状环。

绊环再非组蛋白上缠绕即形成了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结构。

4.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48(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24(3)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数;24(4)减数分裂末期1I的染色体数。

125.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假设在减数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被拉向同一极,那么:(1)二分子的每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单体?(2)若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所有的姊妹染色单体都分开,则产生四个配子中各有多少条染色体?(3)用n表示一个完整的单倍染色体组,应怎样表示每个配子的染色体数?(1)一个子细胞有10条染色单体,另一个子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2)两个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另两个配子中有3条染色体。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补充生科1301 荣誉出品主编侯帅兵李泽光参编李泽光岳巍刘新露徐泽千宋新宇侯帅兵(排名不分先后)主审刘洋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怎样证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有毒SⅢ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无毒RⅡ型→小鼠成活→重现RⅡ型有毒SⅢ型→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RⅡ型有毒SⅢ型(65℃)→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将III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数IIR型细菌定向转化为IIIS型细菌。

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

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试验T2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DNA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

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

因为P是DNA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而S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DNA。

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

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

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代。

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地环绕于同一轴上,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2)两条多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antiparallel)。

即一条链磷酸二脂键为5-3’方向,而另一条为3’-5’方向,二者刚好相反。

亦即一条链对另一条链是颠倒过来的,这称为反向平行。

刘庆昌遗传学复习资料

刘庆昌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代表的是性状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异代表的是性状的不稳定性,是绝对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内在因素。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生物进化就是环境条件(选择条件)对生物变异进行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保存的变异传递给子代(遗传) ,变异逐代积累导致物种演变、产生新物种。

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选育(育种)实际上是一个人工进化过程,只是以选择强度更大的人工选择代替了自然选择,其选择的条件是育种者的要求。

生物所表现出的性状变异分为:可遗传(heritable)变异和不可遗传(non-heritable)。

变异考察生物遗传与变异应该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进行。

达尔文:泛生假说(hypothesis of pangensis)达尔文在解释生物进化时也对生物的遗传、变异机制进行了假设,并提出了泛生假说,认为: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生物器官中的“泛子/泛生粒”;遗传就是泛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和表现达尔文也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观点,认为生物性状变异都能够传递给后代。

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遗传因子假说认为:生物性状受细胞内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控制。

遗传因子在生物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基本规律。

这两个遗传基本规律是近现代遗传学最主要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遗传学研究生物在少数几个世代繁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遗传、变异现象与规律,生物进化研究生物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规律及发展方向。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育种实践,防止遗传疾病,提高医学水平,造福人类。

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

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

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遗传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基因在遗传传递和表达中的规律。

对于考研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遗传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备考过程中,一个好的题库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保障。

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就是备考生的首选。

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是一套经过精心编撰的题目集合,涵盖了遗传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这套题库不仅题量大,还注重题目的难度和质量,能够帮助考生全面了解遗传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在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中,题目的形式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

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解析,解析过程中会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概念和原理。

此外,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还特别注重题目的实用性。

他们会结合考研真题和历年考试的趋势,选取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解析。

通过做题,考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考试的命题思路和出题规律,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还提供了一些辅助性的学习材料,如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等。

这些材料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遗传学的知识,提高备考效率。

同时,他们还提供了一些经典的例题和习题,供考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的使用方法也很重要。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进行练习。

可以先从简单的题目入手,逐渐提高难度,以此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自信心。

此外,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还提供了一些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环境和节奏。

通过模拟考试,考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总之,刘庆昌遗传学考研题库是备考生物学专业考研的必备工具。

通过做题,考生能够全面了解遗传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备考效果。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材料和模拟考试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备考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刘庆昌 遗传学 精品课程60页PPT

刘庆昌 遗传学 精品课程60页PPT
刘庆昌 遗传学 精品课程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

★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

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近交(Inbreeding)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

近交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 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 or hybridization)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交配。

可以使原本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

一、近交的种类★自交(Selfing)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杂交子代和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 mating)。

★全同胞交配(Full-sib mating)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

★半同胞交配(Half-sib mating)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回交(Backcross)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

★纯系与纯系学说:纯系(Pure line),即:纯系是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

并认为:♣自花授粉植物天然混杂群体,可以(选择)分离出许多纯系。

因此,在一个混杂群体内选择是有效的。

♣纯系内个体间差异由环境影响造成,不能遗传。

所以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杂种优势(Heterosis/Hybrid vigor)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①. 平均优势:以F1超过双亲平均数的%表示,也叫中亲优势(heterosis over mean of parents) 。

②.超亲优势:F1超过双亲中最优亲本的杂种优势(Heterosis over better of parents)③. 对照优势:以F1超过生产对照品种的%表示。

F2的衰退表现♣原因由于杂种F1具有很高杂合性,因此F2代必然出现性状分离和重组。

♣F2代衰退现象与F1相比,F2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和产量等各方面均显著下降的现象。

♣衰退表现①.亲本纯度越高,性状差异越大,F1优势越强,F2衰退就越严重。

②.F2分离严重 个体间参差不齐,差异很大。

♣显性假说内容:认为杂种优势是一种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F1引起的互补作用。

就单对基因而言,杂合显性等于纯合显性(Aa=AA)。

一般,有利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多由隐性基因控制。

★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超显性假说也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认为双亲基因型异质结合所引起基因间互作导致杂种优势,等位基因间无显隐性关系,但杂合基因间的互作大于纯合基因间的作用。

即Aa > AA作用。

(说明异质等位基因的作用优于同质等位基因,可以解释杂种远远优于最好亲本的现象)★其它①. 非等位基因互作(上位性)②. 核质互作与杂种优势③. 基因多态性与杂种优势④. 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三、杂种优势的固定:(一)无性繁殖法(二)无融合生殖法:不经过两性细胞融合,仅用无性胚或无性种子繁殖后代。

(三)多倍体法:双二倍体由于“同源联会”,可使具有杂种优势的F1中来自双亲的全部杂合染色体加倍变成双二倍体。

这样杂种以后各代即不再发生分离现象,而成为“不分离杂种”或“永久杂种”,那么其杂种优势可以常时间保持,不会再因分离而衰退。

(四)平衡致死法:带有“易位”突变的配子,在纯合时会致死,所以可使一切同质结合(纯合)的个体自行死亡,而被自然淘汰,即产生“平衡致死效应”,故其后代全为异质结合体,永远保持杂合性,而获得所谓“永久杂种优势”。

第十章一、细菌的特点及培养技术所有细菌都是比较小的单细胞生物。

★大小(Size)长约1-2 μm 、宽约0.5 μm ;★结构(Structure)细胞壁、质膜、间体、核质体、核糖体、鞭毛;★遗传物质(Genetic material)DNA主要以单个主染色体形式存在,不与组蛋白相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而是一个共价闭合的环状结构。

此外,还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即质粒;★繁殖速度快由于是无性分裂,生长速度快,周期短,20分钟一个世代。

每个细胞在较短时间内(如一夜)能裂殖到107个子细胞 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或克隆(clone)。

★易培养简单的基本培养基即可培养。

★易突变由于繁殖速度快,很易发生突变。

①营养缺陷型(Auxotroph)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可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测知突变的特性。

如细菌丧失了合成组氨酸的能力,则该细菌将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当加入组氨酸,该细菌就能生长,也称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 –lethal mutation)。

②抗性突变型如抗药性或抗感染性。

例如:青霉素(penr)抗性突变。

病毒的特点★体积微小需通过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到。

自然界中病毒大小差别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不等。

★结构简单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包绕一团核酸组成。

有些病毒还有一层包膜。

核酸位于病毒核心部位,是决定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这是生物界的独特现象。

★不能独立繁殖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不具备完成独立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仅含少数几种酶,因此必须在适合的活细胞中,依赖活细胞提供的酶系统、能量及养料等才能增殖。

★通过复制进行繁殖病毒的繁殖是依靠其组成中的核酸(DNA或RNA)侵入宿主细胞内,以亲代病毒为模板,复制出大量相同的子代拷贝。

★分布广泛按照病毒感染的宿主类型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菌类病毒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1、繁殖快, 世代短。

细菌20分钟一代,病毒一小时可繁殖上百个。

2、易管理和化学分析。

个体小,一个试管可装很多个体,易于获得足够的数量用于遗传分析。

3、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易于进行基因定位、结构分析和分离。

4、便于研究基因的突变和重组。

裸露的DNA分子(有的病毒为RNA分子),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突变;单倍体生物,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问题,隐性突变也能表现出来。

细菌具有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可以进行精密的遗传分析。

5、便于进行遗传操作。

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的结合,更宜于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

6、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

高等生物复杂,可用细菌来代替某种研究。

一、噬菌体的结构★结构简单基本上是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其中包含的核酸组成。

★多样性的原因结构的多样性来源于组成其外壳的蛋白质种类以及其染色体类型和结构的差异。

★两大类依据噬菌体DNA在宿主细胞内的特点,分为:①烈性噬菌体:T噬菌体系列(T1~T7):溶菌酶裂解细菌②温和性噬菌体:具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即在噬菌体侵入后,细菌并不裂解一个细菌DNA与另一个细菌DNA的交换重组可以通过四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即转化、接合、性导和转导★转化(Transformation)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只有当整合的DNA片段产生新的表现型时,才能测知转化。

★转化的机制转化的条件:细菌活跃摄取外源DNA分子;具备重组程序所必需的酶。

感受态与感受态因子:♣感受态(Competence)指细菌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分子进行转化的生理状态。

♣感受态因子(Competence factor)感受态主要受一类蛋白质(表面蛋白)影响,感受态因子可以在细菌间进行转移,从感受态细菌中传递到非感受态细菌中,可以使后者变为感受态。

供体(Donor):在转化中提供遗传物质DNA的一方称为供体;受体(Receptor):在转化中接受供体遗传物质的一方称为受体;转化的第一步是使供体DNA与受体细胞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①. 结合(Binding)当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时,外源双链DNA分子可结合在受体细胞受体位点上,该过程是可逆的,可被DNAase降解掉。

受体结合位点饱和后,将阻止其它双链DNA的结合。

②. 穿入(Penetration)稳定结合在受体位点上的双链供体DNA,由外切酶或DNA移位酶(translocase)降解其中一条链,并利用降解产生的能量,将另一DNA单条链拉进细胞中,该过程不可逆。

③.联会(Synapsis)单链DNA进入后与其相应的受体DNA片段联会。

④.整合(Integration)单链DNA与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从而稳定地渗入到受体DNA中。

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传重组的过程。

★接合(conjugation)在原核生物中,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特点:需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性导(Sexduction):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转导(Transduction):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是细菌遗传物质传递和交换方式之一。

★特点:以噬菌体为媒介,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个受体细胞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