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香精香料概述()
食用香料香精---天然香料介绍

5、评价植物性香原料质量的标准
一般对送到加工地点的植物性原料,应该检查的指标有:外形、 颜色、香气、味道、湿度(含水率)、夹杂率等。
(2)香叶收割对气候的要求,基本上与薄荷相同。夏季7~ 8月份气温最高,香叶的含油量最高;春季和秋季天气 凉爽,含油率低,香叶的收割以夏季收割为最重要。 无论什么品种雨季都不能收割。有露水时,应待露水 吹干后再收割或采摘。
3、采摘与气候的关系
(3)茉莉花摘收也是选择连续晴天,气温高的情况下采收。 连续雨天的花,要留在田间开放至明晨破晓时迅速采收。
(1)外形:外形是否完整、整洁。这常常说明该植物原料采收后的 保藏和运输条件的好和坏,可简单地评定原料的初步质量。
(2)颜色:每种植物原料都应该具有它本来的颜色,如果保藏的条 件不好或保藏时间过长,植物内的酶活动会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丧失原来应有的颜色;有时是采摘时间过早,原料还没有成熟, 长时间堆积,未能很好通风引起自身发热,也是颜色变深的原 因;此外,发霉也会导致颜色发生变化。总之,原料颜色的变 化,标志着可能会影响精油的质量。
总之,植物性香原料的采摘都有一定的要求,否则不 但精油的含量少,而且质量也比较差。
1、采收部位的要求
(1)不同品种要求的采收部位不同 花:玫瑰、水仙、茉莉、金合欢、桂花、树兰花、栀
子花、依兰依兰花、铃兰、橙花等。 花和叶:薰衣草、迷迭香、薄荷、百里香。 叶和茎:柠檬草、香茅草、香叶。 树叶和嫩枝:橙叶、桉叶、芳樟、藿香。 树皮:肉桂。 树干:柏木、檀香、杉、楠木。
食用香料(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食用香料(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食用香料(flavorings)是食品用香料的简称,是指能够用于调配食用香精,并增强食品香味的物质。
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食品用香料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在食品中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产生、改善或增强食品的香味。
食品用香料包括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种。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有400种,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有1453种。
二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1.在食品中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产生、改变或提高食品的风味。
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也不包括增味剂。
2.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所列没有加香必要的食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法律、法规或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另有明确规定者除外。
除所列食品外,其他食品是否可以加香应按相关食品产品标准规定执行。
3.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品种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用物理方法、酶法或微生物法(所用酶制剂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从食品(可以是未加工过的,也可以是经过了适合人类消费的传统的食品制备工艺的加工过程)制得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或天然香味复合物可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
(注:天然香味复合物是一类含有食品用香味物质的制剂。
)4.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的食品用香料,在食品中发挥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例如: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纳提取物、二醋酸钠、琥珀酸二钠、磷酸三钙、氨基酸等。
5.食品用香精可以含有对其生产、贮存和应用等所必需的食品用香精辅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和食品)。
食品用香精辅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食品用香精中允许使用的辅料应符合QB/T1505《食用香精》标准的规定。
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品种。
(2)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用香精中的食品添加剂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食品香精香料概述

日期 @地点
日期 @地点
天然等同香料
具强烈、甜的香气,类 配制草莓、奶油、杏、白兰地、樱
苯甲醛 似新鲜、压破的苦杏仁 桃、烈、扩散的果香,配果香精 丁(乙)
甜的似杏、香蕉、菠萝 酸异戊酯
的香气
具焦糖奶油香气 麦芽酚
是菠萝和草莓的重要香味组分,而 且常作为增香剂使用。
食品香精香料
常见的添加香精香料的食品 吉百利巧克 力怡口莲
日期 @地点
常见的添加香精香料的食品 李锦记生抽--加香
日期 @地点
常见的添加香精香料的食品 好丽友无糖 口香糖
日期 @地点
目录
1.食品香精香料定义 2.食品香精香料应用 3.食品香精香料分类 4.香精香料使用管理
日期 @地点
食品香精香料定义
植物性天然香料 ➢指从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芳香植物提制的精油 、浸膏、净油、油树脂、酊剂等(花、果、 叶、茎、根、动物分泌物)如:胡椒、丁香 果汁、麝香等。 ➢我国的八角茴香(油)、肉桂皮(油)、生 姜(油)等享有国际盛誉。
日期 @地点
植物性天然香料
种类 肉桂油
桉叶油
小茴 香油
香型
作用
强烈辛香,暖甜而 糖果、糕点、肉制品、冷饮、
微带木香
软饮料、胶姆糖
有 樟 脑 和 药 草 气 止咳糖、胶姆糖、含嗽剂、
息,有凉味。
牙膏、等
具有小茴香的特征 饮料、冰淇淋、焙烤食品、
香气,适合于辛香 布丁、肉类等
香精等。
日期 @地点
植物性天然香料
日期 @地点
八角茴香
干果实含精油8%-12%, 主要成分为反式大茴香醚。 中国八角茴香油产量占世 界总产量的80% 主要分布于华南各省及福 建南部,尤以广东、广西 最多 果实入药;果实、叶精油 可作食品保鲜剂;叶是生 产精油的主要原料;干果 和叶精油合成莽草酸的原 料
食用香精香料概述

食用香精香料概述摘要:食用香精香料作为调谐食品香气的主要配料, 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本文对食用香精香料的分类、应用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食用香精香料;分类;应用;分析方法1概述食用香精香料是以改善、增加和模仿食品的香气和香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也称增香剂。
它是一类能使嗅觉器官感受到气味的物质,由于有些物质具有刺激味觉器官的能力,故常将凡能刺激味觉或嗅觉器官的物质统称为“风味物质”。
2香料分类香料是指在一定浓度下具有香气或香味、用于配制香精的物质。
香料都是有机化合物,可以是混合物,也可以是单一化合物。
目前,允许食用的食用香料约3000种。
根据香料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三类[1]。
天然香料是用物理方法从天然香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
天然等同香料是用合成或从天然芳香原料经化学过程分离得到的物质。
人造香料是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中尚未发现的香味物质。
前两种香料的安全性较高,后者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3香精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有时加有一定量的溶剂和其它添加剂) 调配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香型,可直接用于产品加香的混合物。
3.1按香型分类3.1.1花香型香精如玫瑰、水仙等,多用于化妆品中。
3.1.2非花香型香精如檀香、粉香。
多根据幻想而调配,如力士、古龙、黑水仙等,多用于化妆品中。
3.1.3果香型香精模仿果实的香气调配而成,如桔子、香蕉、苹果等,多用于食品、洁齿品中。
3.1.4酒用香型香精如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兰地酒香。
3.1.5烟用香型香精如可可香、桃香、薄荷香、山茶花型。
3.1.6食品用香型香精如方便食品中多用肉香型、海鲜香型等。
3.2根据香精的形态分类3.2.1水溶性香精该香精以醇类为溶剂,主要是乙醇,也有丙二醇、丙三醇,一般溶剂用量为40 - 60 %。
3.2.2油溶性香精以油性溶剂为载体,一类是天然油脂,如花生油、菜籽油、茶油等;另一类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苯甲醇、甘油三乙酸、酯等。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和制造方法

香兰素
和口味,在食品香精 油、。以冰淇淋、巧克力和饼干生
产中消耗最多。
* 人造香料
乙基麦芽酚 乙基香兰素
庚炔羧酸甲酯
同麦芽酚 同麦芽酚 同香兰素 同香兰素 具有强烈的 可用于配制黄瓜、浆 而且扩散的 果、桃、麝香、葡萄 新鲜的蔬菜 酒和其它酒类香精 叶青气
• 作为香料的条件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和制造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 第二节 调香 第三节 辨香与评香技术 第四节 食品香精的制造方法
第一节 食用香料与香精概述
一、香料的基本概念
香料——又称香原料,是能被嗅觉嗅出气味或味 觉品出香味的物质,是调制香精的原料,可以是 单体也可以是混合物。
迷迭香
丁香
二、香精的基本概念
• 香精——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香料和某些辅料 (载体、溶剂、色素、抗氧化剂等)按照一定的 配比和调配工艺所制成的香料混合物,又称调和 香料。
• 调香——调配香精的过程。 • 单体香料和天然香料香味比较单调,除极个别品 香种水外,一般不能单独使用,须调配成香精后,才
能用于加香产品中。 ——香精+酒精等+固定剂,产生持久且悦人的 气味。
* 按性能分:分为水溶性香精、耐热性(油溶性)香精、乳化香精、 粉末香精、微胶囊香精等。
1、 水溶性香精
以蒸馏水、乙醇等水溶性溶剂为稀释剂的香精,主要用于饮料、 冰淇淋、酒类等以水为介质的食品。 例如: • 苹果香精:苹果香基10%,乙醇55%,苹果回收食用香料30%, 丙二醇5%; • 菠萝香精:菠萝香基7%,乙醇48%,柑橘香精10%,水25%, 柠檬香精10%; • 草莓香精:麦芽酚1%,乙醇55%,草莓香基20%,水24%;
(三)香精的分类
食用香精香料

人造香料大都来自石油化工产品和煤焦油等原料, 分酯类、酸类、醇类、酚类、酮类、醚类、类脂等。 由于原料及配方不同,人造香精有不同的气味。香 精单体种类繁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要保证人 工食用香精的安全使用,必须从香精单体着手。
• 国家标准将香精单体分为①允许使用的香精单体, ②暂时允许使用的香精单体,③禁止使用的香精 单体
*相对密度: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比重,当物质纯 度变化时,比重也随之改变。故测定比重是检测物 质纯度、溶液浓度大小的一种方法。
*折射率: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不 同物质有不同的折射率,对同一种物质而言,折 射率的大小取决于该物质的浓度大小,故测定折 射率的大小可反映其均一程度和纯度。 *澄清度:试样与标样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比色 皿中,无色背景下,目测观察是否澄清透明,有 无杂质。
食用香精是食品工业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在食
品添加剂中它自成一体,有千余个品种。 • 食用香精种类可分为: (1)天然香精。它是通 过物理方法,从自然界的动植物(香料)中提取 出来的完全天然的物质。通常可获得天然香味物 质的载体有水果、动物器官、叶子、茶及种子等。 其提取方法有萃取、蒸馏、浓缩。用萃取法可得 到香草提取物、可可提取物、草莓提取物等;用 蒸馏法可得到薄荷油、茴香油、肉桂(桂花)油、 桉树油等;用精馏法可得到橙油、柠檬油、柑橘 油等;用浓缩法可得到苹果汁浓缩物、芒果浓缩 物、橙汗浓缩物等。目前全世界有 5000多种能提 取食用香精的原料,常用的有1500多种。
(2)等同天然香精。该类香精是经由化学方法自理 天然原料而获得的或人工合成的与天然香精物质完
全相同的化学物质 3 )人工合成香精。它是用人工合成等化学方法得 到的尚未被证实自然界有此化学分子的物质。若 在自然界中发现且主宰有与此相同的化学分子, 则为等同天然香精。只要香精中有一个原料物质 是人工合成的,即为人工合成香精。
食用香精香料知识总结(详细全面)

食用香精香料知识总结(详细全面)香料是指赋予食品以香气或同时赋予特殊滋味的物质。
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混合配成的物质。
作用:使食品产生香味,增进食欲,有利消化吸收,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提高食品质量;恢复食品香味,强化特征味道;消杀食品中的不良味道。
杀菌、防腐。
一、食用香料1、定义:能够用于调配食用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也不包括增味剂。
2、作用:不但能够增进食欲,有利消化吸收,而且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提高食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特点:是一类特殊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多、用量少、大多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4、分类:按来源和制造方法等不同分为三类: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人造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都属于2760中的合成香料范畴。
(一)天然香料用纯粹物理方法从天然芳香植物或动物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通常认为安全性高。
动物(麝香、海狸香、麝鼠香)植物(白兰花油,玫瑰花油等)。
a.香辛料(S p i c e)b.精油(E ss e nt i al Oi l)c.酊剂(T i n ct u r e)d.浸膏(C on c r et e)e.香树脂(R es i n oi d)f.净油(Abs ol ut e)g.油树脂(Ol eo r es i n)一)香辛料各种具有特殊香气、香味和滋味的植物全草、叶、根、茎、树皮、果实或种子,如桂皮、茴香和胡椒等,用以提高食品风味。
因其中大部分用于烹调,故又称“调味香料”。
不少香辛料已有上千年的食用史。
在正常使用范围内无毒性问题。
按美国香辛料协会(Am e ri c an S pi c es A ss o ci at i on)的定义为:“凡主要用来供食品调味用的植物,均可称之为香辛料。
”二)精油以芳香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如花蕾、果实、种子、根、茎、叶、皮等)或分泌物为原料,采用压榨、冷磨、萃取、水蒸汽蒸馏、吸附等方法,提取得到的由萜烯、脂环族、脂肪族等组成的混合物称之为精油。
食品用香料

食品用香料、香精简介食品用香精香料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食品用香料和食品用香精。
两者目前均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香料香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设在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负责审查组织和管理,目前我省的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审查由审查部委托我省自行组织。
一、食品用香料定义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附录E的定义,食品用香料是指用于调配食品用香精,并使食品增香的物质。
二、食品用香料分类按照香料的来源分为三类,即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GB2760)。
1、天然香料指从香料动物和香科植物(体内含有香成分的动物和植物)的某些生理器官(香囊、香腺、花、叶、根等)以及分泌物中经加工提取的含有香成分的物质,也就是经常说的精油、浸膏、香树脂、酊剂、单离品等。
天然香料大多是混合物,而单离品是化合物。
单离品是从精油分离出的单一物质,如从薄荷油分离出的薄荷醇(即薄荷脑)。
单离品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合成其他香料,在调香时要注明来源。
2、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两者都属合成香料,是单一化学物质,有一定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和香气。
两者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再经精制得到具有一定化学结构、香气、香味和理化规格的香料产品。
人造香料与天然等同香料的区别在于人造香料的化学结构至今尚未在自然界中发现。
3、目前批准使用食品用香料(1)GB2760附录B食品用香料目录中的香料;(2)凡列入GB2760附录B中天然等同香料目录的香料,其对应的天然物(其结构完全相同的对应物)视为已批准使用的香料;(3)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增补公告中食品用香料新品种目录中香料。
4、食品用香料使用范围(1)食品用香料仅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不得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依据:a、GB2760附录B.1的规定,“食品用香料指能够调配食品用香精的香料,本附录中的香料仅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
”b、《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精氨酸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9)221号))复函“GB2760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品种,不是食品,不得作为食品原料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香精香料概述摘要:食用香精香料作为调谐食品香气的主要配料, 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本文对食用香精香料的分类、应用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食用香精香料;分类;应用;分析方法1概述食用香精香料是以改善、增加和模仿食品的香气和香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也称增香剂。
它是一类能使嗅觉器官感受到气味的物质,由于有些物质具有刺激味觉器官的能力,故常将凡能刺激味觉或嗅觉器官的物质统称为“风味物质”。
2香料分类香料是指在一定浓度下具有香气或香味、用于配制香精的物质。
香料都是有机化合物,可以是混合物,也可以是单一化合物。
目前,允许食用的食用香料约3000种。
根据香料来源,可将其分为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三类[1]。
天然香料是用物理方法从天然香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
天然等同香料是用合成或从天然芳香原料经化学过程分离得到的物质。
人造香料是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中尚未发现的香味物质。
前两种香料的安全性较高,后者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3香精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有时加有一定量的溶剂和其它添加剂) 调配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香型,可直接用于产品加香的混合物。
3.1按香型分类3.1.1花香型香精如玫瑰、水仙等,多用于化妆品中。
3.1.2非花香型香精如檀香、粉香。
多根据幻想而调配,如力士、古龙、黑水仙等,多用于化妆品中。
3.1.3果香型香精模仿果实的香气调配而成,如桔子、香蕉、苹果等,多用于食品、洁齿品中。
3.1.4酒用香型香精如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兰地酒香。
3.1.5烟用香型香精如可可香、桃香、薄荷香、山茶花型。
3.1.6食品用香型香精如方便食品中多用肉香型、海鲜香型等。
3.2根据香精的形态分类3.2.1水溶性香精该香精以醇类为溶剂,主要是乙醇,也有丙二醇、丙三醇,一般溶剂用量为40 - 60 %。
3.2.2油溶性香精以油性溶剂为载体,一类是天然油脂,如花生油、菜籽油、茶油等;另一类为有机溶剂,常用的有苯甲醇、甘油三乙酸、酯等。
也有的油溶性香精不外加油性溶剂,由香精本身互溶性配制而成。
以植物油为溶剂调配的油溶性香精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中,以有机溶剂和香料之间的互溶而配制的油溶性香精,一般在日化工业中应用。
3.2.3乳化香精除含少量香料,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外,其主要组分是蒸馏水,通过乳化可抑制香料挥发。
3.2.4粉末香精由固体香料磨碎混合制成的粉末香精,粉末状担体吸收香精制成的粉末香精和由赋形剂包覆香料而形成的微胶囊粉末香精等三种类型。
4香精香料的应用目前食用香精香料的应用十分广泛,饮料冷饮占据一大部分市场,奶饮料市场中水质香精的应用也更加广泛,随着花色奶的科研创新,香精的用量将进一步增大,并且为了克服水质香精易挥发、留香时间短的问题,一些油质香精已在奶类食品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而油质香精主要应用于糖果、饼干、糕点等烘烤食品中,这主要是由于油质香精耐高温、留香时间长的原因,因此耐高温实验也是考察油质香精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油质香精与水质香精不同点就在于油质香精大多以丙三醇等作溶剂,而水质香精大多以酒精作溶剂。
乳化香精一般是为了一些特殊的需要而制成的,一般市场上的比较畅销的果汁饮品都有一定的浊度,为了使果汁饮料的色泽、外观看起来更为厚重,口感更厚实,留香更长久而需要加入乳化水果香精,以期达到上述效果。
而乳化香精的载体一般都是良好的乳化剂,使得香精更容易溶于各类食品中。
粉末香精一般以麦芽糊精作固体载体,它的应用目前正在迅速增,尤其表现在调味香精方面。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食品科技的进步,调味香精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当前调味香精主要用于:肉类加工食品、调味品、复合调味料、素食汤料、休闲食品、冷冻调理食品等[2]。
而作为一项新的科研技术微胶囊香精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目前在食品工业上尚很少用到,市场上也未见其销售。
但微胶囊香精在纺织品,日用化妆品中均已有成功的应用,如利用微胶囊化技术将香精加入到纺织品中,使其长期保香。
因此微胶囊化用在食品行业和药品行业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前景。
例如把微胶囊香精香料应用到药品中,让药品入口的第一感觉是各种各样的芳香水果的味道,抑或是人见人爱的巧克力味道,想必无论哪个制药厂首先攻克了这项技术,都必将赢利额大增并从此改变人们“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做到从此“良药不再苦口”。
所以微胶囊香精香料也应当作为我国各个香精香料公司的科研重点来抓[3]。
5香精香料的分析方法5.1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5.1.1共水蒸馏法共水蒸馏法中原料直接受热,易焦化并会破坏某些香气成分,目前很少使用。
5.1.2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是使水蒸气连续地流过容器中样品混合物来进行蒸馏的方法。
该法避免了精油长时间在高温下发生破坏分解、水解或聚合,使精油的质量和提取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5.1.3分子蒸馏分子蒸馏法是根据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在极高真空条件(0.1~0.001Pa)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分离。
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蒸馏方法。
该方法特别适合分离沸点高、黏度大、热敏性的天然产物。
许松林[4]等利用分子蒸馏的特点对多种精油进行一系列精制提纯研究,成功出去了产品中的杂味和颜色,避免了传统加工方法的缺陷。
5.1.4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萃取溶剂有选择的提取香气成分。
但是萃取液的残留和香气成分的损失是萃取法的缺陷。
5.1.5蒸馏- 萃取法(SDE)蒸馏- 萃取法将水蒸气蒸馏和馏出液的溶剂萃取两步合二为一,可把mg/L 级的挥发性有机成分从脂质或水质介质中浓缩数千倍。
同时,由于SDE法所获得的是挥发油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体积较大,便于操作,避免了通常蒸馏法提取精油时在器壁上吸附损失及转移微量精油时的操作困难。
辛广等[5]运用SDE 法提取南国梨果皮中挥发油物质,运用G C / M S 确认出5 8 种化合物。
5.1.6超临界萃取法(SPE)超临界萃取使以临界温度和压力下的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易氧化、热敏性的物质,可得到纯度高、安全性好、芳香物质损失少的风味物质。
广泛用于从各种香料、草本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5.2香精香料的分离方法5.2.1气相色谱香精香料按照其沸点高低大致可分为挥发性组分(如萜、醇、酯、烃等) 和不挥发性组分( 如香豆素、黄酮、黄烷酮、花青素等) 两类。
对于挥发性组分的分析,气相色谱仍为当前最为常用的方法。
气相色谱最先是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来分离香气成分,但填充柱的柱效不高,难以满足分析复杂的香精香料样品的要求,现在柱效更高的毛细管柱成为分析香气成分的主要工具。
另外随着毛细管柱外涂层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使用温度为440℃的高温毛细管柱,使得分离对象的沸点范围得到大幅度提高。
5.2.2二维色谱(GC+GC)一根色谱柱仅适用于几十种到几百中物质的样品分析,复杂的香精样品往往难以得到预期的分离效果。
偶合柱系统是研究分离复杂香精成分的新方法。
GC+GC 一般采用中心切割法,从第一根色谱柱预分离后的部分馏分,被再次进样到第二根色谱柱作进一步分离,而样品的中其它组分或被放空或也被中心切割。
这样可以通过增加中心切割的次数来实现对感兴趣组分的分离。
5.2.3全二维气相色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chromatography)全二维气相色谱(GC ×GC)是多维色谱的一种,但又不同于通常的二维色谱,而提供了一个真正的正交分离系统。
它把分离机理不同而又相互独立的两根色谱柱以串联的方式结合组成二维气相色谱。
在两根色谱柱之间装一个调解器,该调解器起捕集再传输的作用。
经第一根柱分离后的每一馏分,先进入调制器,进行聚焦后再以脉冲方式送到第二根色谱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所有组分从第二根色谱柱进入检测器。
信号经数据处理后,得到以第一根柱上保留时间为第一坐标,第二根柱的保留时间为第二坐标,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的三维色谱图,或二维轮廓图[6]。
5.3香精香料的检测方法5.3.1质谱(MS)质谱作为检测器与色谱技术联用使香精香料成分的研究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通GC/MS 联用在谱库检索就能给出化合物的可能结构信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分离鉴定。
GC/MS 是当前香精香料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近期相关研究有:运用GC/MS 技术,从百里香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4 种成分[7];从孜然芹中分离鉴定出49 种化合物[8];从芹菜籽的挥发油中分离确定了19 中化合物[9];从南国梨果皮挥发油中确认了58 种化合物[5 ];从北细根茎的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了36 种组分[10]。
5.3.2多维检测器一种检测器只能对某类物质特别敏感,得到较高响应值;而对另一类物质却不敏感,响应值很低。
一般来说,很难利用单一的检测器对一复杂组分进行定性。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器组合起来,即可得到多张不同的谱图,有利于未知组分的分类定量。
桑文强等[11]将GC/FTIR/FID 联用和GC/MS 联用方法对烟用精油- 颉草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气质联用技术可提供精确的结构信息,易于区分同分异构体。
结合质谱相互验证,提高的定性的准确。
6结语食用香料香精在食品配料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对食品的风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可以给无香气的食品原料赋香,矫正食品中的不良气味,也可以补充食品中原有香气的不足,稳定和辅助食品中固有的香气。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香料香精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化食品的出现,为食用香料香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1] 辛羚, 俞苓, 齐凤兰. 天然香精香料与生物技术[J]. 食品科技,2004,9(11):49-51.[2] 张亚红, 岳春, 刘玉洁, 等. 食用香精香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综述与述评,2008,11 (9):3.[3] SKIP ROSSKAM, 杜向东. 食用香精香料业新的研发策略[J]. 香精香料化妆品, 2002, 19(4):6-9[4] 许松林, 徐世民, 干爱华. 天然产物分离的新技术—分子蒸馏[J] . 中草药, 2001, 32 (6) : 562-563.[5]辛广, 侯冬岩, 肖兴达, 等. 南果梨果皮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 食品科学, 2002, 23(8) : 227-231.[6] 许国旺, 叶芬, 孔宏伟, 等. 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及其进展[J]. 色谱, 2001,19(2):132-136.[7] 程霜, 马清温, 孙震晓. 百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香精香料化妆品, 2002, 9 (5) :1-3.[8] 阎建辉, 唐课文, 钟明, 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孜然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色谱, 2002, 20 (6): 569-572.[9] 张捷莉, 王君, 李铁纯, 等. 美国西芹菜籽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 食品科学,2002, 23 (8):225-227.[10] 张峰, 王龙星, 罗茜, 等.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北细辛根和根茎中的挥发性成分[J]. 色谱,2002,20(5):467-470.[11] 桑文强, 李军, 林平. GC/FTIR/FID联用鉴定复杂精油组分[J]. 香精香料化妆品,2003, 12 (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