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的正常范围

合集下载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2014-01-17 360doc个人图书馆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GG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正常参考值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3、检验项目 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 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 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 钠
英文缩写 Na+
正常参考值 135-155mmol/L
临床意义 增高: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病。 降低:1.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2.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3.抗利尿激素过多。
检验项目 淀粉酶
英文缩写 AMY
正常参考值 0-220IU/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肠梗阻,腮腺炎,唾液腺炎等。 降低: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
检验项目 胆碱酯酶
英文缩写 CHE
正常参考值 4000-13000U/L
22、检验项目 甘油三酯
英文缩写 TG
正常参考值 0.30-1.80mmol/L

生化检查指标解释

生化检查指标解释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维生素A正常范围:0.5~2.1μmol/L。

检查介绍: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增高:婴儿特发性高钙血症,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维生素A中毒,应用口服避孕药时等。

降低:维生素A缺乏症,甲减,肝、胃肠及胰腺疾病,慢性感染,播散性结核病,类癌综合征,蛋白营养不良,应用胆酷胺、矿物油及新酶素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维生素B6正常范围:14.6~72.8nmol/L。

检查介绍: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维生素B6包括比哆醇、比哆醛和比哆胺三种存在形式。

降低:慢性乙醇中毒,营养不良,尿毒症,小儿惊厥,吸收不良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尤其是妊娠糖尿病),应用青酶胺、左旋多巴、乙醇、异烟肼及口服避孕药时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叶酸正常范围:新生儿15.9~72.5nmol/L 成人4.1~20.4nmol/L >60岁4.5~27.2nmol /L。

检查介绍: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与维生素B12统称为红细胞成熟因子。

临床意义:增高:肠盲袢综合征,恶性贫血。

降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甲亢,乙醇中毒,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妊娠,维生素B1,B6,B12和C缺乏症,重症皮肤病,慢性腹泻,恶性肿瘤等。

化验检查>>类别列表>> 维生素D正常范围:25-二羟维生素D 成人5.0~11.8nmol/L 儿童3.1~10.8nmol/L 25-羟维生素D 夏季38~200nmol/L 冬季35~105nmol/L 1.25-二羟维生素D 成人58~108pmol/L。

检查介绍:人体必须的维生素。

临床意义:增高:维生素D中毒,甲旁亢(24,25-二羟维生素D增高)。

降低:甲旁低,假性甲旁低,慢性肾衰,无肾患者(以上情况主要为24,25-二羟维生素D降低),吸收不良,脂痢,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佝偻病,肝硬变,肾性骨病,纤维囊性骨炎,甲亢,应用抗惊厥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苯巴比妥等药物时。

肝功能正常指标情况

肝功能正常指标情况

检查项目1、血清蛋白血清总蛋白:60-80 g/L(克/升)血清白蛋白:正常情况:40~55g/L血清球蛋白:正常情况:20~30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关键指标。

因为肝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以及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等原因,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并发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而急性或局部肝损害时这两个指标多为正常。

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大都用在反映慢性肝损害,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的储备功能。

总蛋白减低常与白蛋白减低一同出现,总蛋白增高常同时伴有球蛋白增高。

2、常用血清酶谷丙转氨酶(ALT):5-40 U/L(单位/升)谷草转氨酶(AST):8-40U/L(单位/升)ALT /AST≤1二者升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胆管炎,急性心肌梗融死、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性肝炎(AST升高明显);肝炎时二者均可明显升高;黄疸前期,往往AST > ALT,不久AST < AL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二者持续增高,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小于1,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大于1,可能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3、碱性磷酸酶(ALP)ALP:40-110 U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ALP仅轻度升高。

4、γ-转肽酶(γ-GT)γ-GT< 50 U5、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STB):1.71-17.1μmol/L(微摩尔/升)直接胆红素(CB):1.71-7μmol/L(1-4mg/L)。

间接胆红素(UCB):1.7-13.7μmol/L血清胆红素是重要的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预后情况的指标。

1、当肝病患者的胆红素明显升高时,表明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若长期异常时,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病的可能;短期内急剧升高,表明病情危重;2、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胰腺疾病、输血等均可增高。

医保门诊特殊疾病诊断标准

医保门诊特殊疾病诊断标准

省直医保门诊特殊疾病诊断标准重症冠心病诊断范围界定在以下四型:1、心绞痛型冠心病2、心肌梗死型冠心病3、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4猝死型冠心病。

心绞痛型冠心病1、有典型症状和体征。

(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3.4级,但仅供参考)2、典型心电图或(排除其他因素的)心肌酶学改变。

3、冠脉造影:单支狭窄程度≥70%(左主干≥50%);或两支以上狭窄均50%。

4、多层螺旋CT提示有明确冠状动脉狭窄。

具备1+2基本条件再加3或4任何一项符合诊断标准。

陈旧心肌梗死(见后单列)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1、心脏扩大(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心脏扩大,对有高血压、心绞痛病史者应重点考虑)。

2、心力衰竭3、4级。

3、心律失常(比较明显的心律失常,如出现短阵室速,24小时室早≥5000个)。

1+2+3符合诊断标准。

猝死型心脏病有发病的确切证据,经抢救存活者。

二、陈旧性心肌梗死1、具有典型急性心梗病史(心电图、酶学改变等)。

2、急性心梗后8周内仍见陈旧心梗心电图。

3、放射核素检查显示梗死后斑痕。

4、冠脉造影,见三支冠脉中任何一支完全阻塞。

(具备1+2基本条件,再加3或4任何一项符合诊断标准。

)风心病1、心脏彩超诊断。

2、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3级。

(联合瓣膜病或单个瓣口中等程度的狭窄及关闭不全)。

1+2符合诊断标准。

四、高血压合并症原则界定在按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属极高危险组。

(1)血压水平(持续)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2)高血压的1~2级伴靶器官损害。

要求:靶器官损害:心脏疾病(左心室肥大,心绞痛、心肌梗死,即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的头部CT检查结果);肾脏疾病(蛋白尿或血肌酶升高);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3级)。

具备上述任何一条均符合诊断标准。

五、肺原性心脏病原则界定在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1、即往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肺结核病史。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指标解读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就是最常见得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男5-40U/L,女5—35 U/L,就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得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得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得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得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得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她情况来判断、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得正常值为8-40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得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与心肌炎得辅助检查。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 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得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与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4,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男11—50 U/L,女7—32U/L)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各项检查正常值

各项检查正常值

血脂检查正常值项目中文名称参考值范围单位CH 总胆固醇3.0~6.0 mMol/LTG 甘油三酯0.47~1.71 mMol/LHDL 高密度脂蛋白0.83~1.96 mMol/L LDL 低密度脂蛋白 1.9~3.8 mMol/LApo-Al 载脂蛋白Al 1~1.6 g/LApo-B 载脂蛋白B 0.6~1.1 g/L生化检查正常值项目中文名称参考值范围单位Urea 尿素 2.9~9.4 mMol/L Hct 红细胞压积0.38~0.51 L/LHb 血红细胞120~170 g/L电解质检查正常值项目中文名称参考值范围单位K 血清钾 3.5~5.5 mMol/LNa 血清钠135~145 mMol/LCl 血清氯96~108 mMol/LCa 血清钙 2.1~2.8 mMol/LP 血清磷0.96~1.80 mMol/LMg 血清镁0.65~1.15 mMol/LFe 血清铁7.34~23.6 uMol/LGlu 血糖 3.9~6.0(空腹)mMol/L BNU 血清尿素氮 3.0~7.0 mMol/LCO2CP 二氧化碳结合率20~30 mMol/L Cr 血清肌酐44~132 uMol/LUa 血清尿酸120~415 mMol/LNH3+血氨 5.9~59 uMol/L蛋白质检查正常值项目中文名称参考值范围单位TP总蛋白60~80 g/LA白蛋白35~55 g/LG 球蛋白20~30 g/LA/G 白球比值 1.0~2.1 比值Fib* 血浆纤维蛋白原 2.0~4.0 g/L血气分析检查正常值项目中文名称参考值范围单位TCO2 总二氧化碳19~24 mMol/LPCO2 二氧化碳分压35~45 mMol/L PO2 氧分压80~105 mMol/LHCO3 碳酸氢根18~23 mMol/LBE 碱贮SO2 氧饱和度95~98 %项目中文名称参考值范围单位ALT 谷丙转氨酶<40 IU/LAST 谷草转氨酶<40 IU/LTBA总胆汁酸0~20 uMol/LCHE 胆碱酯酶5100~13600 IU/L LDH 乳酸脱氢酶114~240 IU/LHBD α-羟丁酸脱氢酶95~250 IU/LCK 肌酸磷酸激酶25~200 IU/LCK-MB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0~25 IU/L GT γ-谷氨酰转肽酶0~50 IU/LALP 碱性磷酸酶15~112 IU/LACP 酸性磷酸酶0~25 IU/LAMS 淀粉酶40~180 U/L。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功能指标解读1、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参考值为男5-40U/L,女5-35U/L,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谷丙转氨酶(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并不升高。

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2、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8-40U/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成人40-150U/L。

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

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

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

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4、谷氨酰转移酶(GGT)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男11-50U/L,女7-32U/L)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碱酯酶的正常范围
胆碱脂酶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000-12000U/L,由于血清胆碱酯酶是由肝脏合成的,胆碱酯酶的活性能够反映肝脏的情况,特别是当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时,说明肝脏存在损害。

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体内。

可分为真性胆碱酯酶和假性胆碱脂酶。

真性胆碱酯酶也称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间隙,特别是运动神经终板突触后膜的皱摺中聚集较多,也存在于胆碱能神经元内和红细胞中。

在检查胆碱酯酶前,大量吃脂肪类食物,会积累肝脏中的脂肪,提高胆碱酯酶的活性,代偿性增加肝脏的合成功能。

对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肥胖的患者,脂肪肝严重的患者,在采血检查时胆碱酯酶异常上升。

某些内分泌的疾病如甲亢或溶血性贫血等,也会出现胆碱酯酶的异常。

胆碱酯酶异常升高,可采取观察,或清淡饮食,改善脂肪肝,改善肝功能后复查。

胆碱脂酶的检测是检查血清中的含量,它的活性高低是反映肝功能情况及农药中毒相关病情情况的。

在急性肝炎时期、肝硬化、农药中毒时,数值会降低。

持续的降低意味着病情加重。

胆碱脂酶的值升高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胆碱酯酶会出现增高或者降低两种情况,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糖尿病都会引起胆碱酯酶值增高,肝炎或者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胆碱酯酶值偏低的现象。

若是糖尿病引起的胆碱酯酶值异
常,要进行抑制胆碱酯酶的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少食用含糖量高以及高脂肪的食物。

胆碱酯酶值偏低可以多食用高蛋白以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身体中的营养,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会导致胆碱酯酶值偏低,还会使身体器官以及系统受到影响,所以日常饮食要多食用营养高的食物。

由于胆碱酯酶偏高原因较多,因此对于胆碱酯酶偏高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

这就需要患者进一步做综合检查,找出胆碱酯酶偏高的真正原因,对症用药治疗。

最后,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不管是肝功能还是其他检查项目出现异常,都要引起重视,避免病情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