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有关时间的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时间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时间知识点整理一、时、分、秒的认识。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 例如,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走了3大格,就是15分钟(因为3×5 = 15)。
2.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2小时换算成分钟就是2×60 = 120分钟;3分钟换算成秒就是3×60 = 180秒。
3. 读钟面时间。
- 先看时针,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就用几乘5得到分钟数;如果有秒针,秒针指向几就用几乘5得到秒数。
- 例如,时针刚过3,分针指向4,这个时间就是3时20分(因为4×5 = 20)。
4. 时间的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 例如,小明8时10分开始写作业,9时30分写完作业,经过的时间就是9时30分 - 8时10分 = 1小时20分。
- 在计算时,如果分不够减,就从时借1当60分。
计算3时10分 - 1时40分,3时10分可以看成2时70分(因为1时 = 60分),那么2时70分 - 1时40分 = 1时30分。
- 计算结束时间:用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间。
- 例如,电影8时开始放映,放映时长为1小时30分,那么结束时间就是8时+1小时30分 = 9时30分。
- 计算开始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去经过时间。
- 例如,火车13时到达目的地,行驶了3小时,那么开始时间就是13时 - 3小时 = 10时。
二、24时计时法。
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 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中午12时以前的时间,直接去掉限制词(如上午、凌晨等)。
例如,上午9时就是9时。
- 中午12时以后的时间,去掉限制词,再加上12。
例如,下午3时,去掉“下午”,3 + 12 = 15时。
- 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12时以前的时间,直接加上限制词(如上午、凌晨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内容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内容重点知识归纳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计量时间时,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时间单位为: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间等于结束时间,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等于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减去经过时间等于开始时间。
日常应用中,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时针走一圈是12时,走2圈是24时,正好是一日。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分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时。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
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笔算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相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
加法验算方法为加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等于和,和减去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验算方法为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差加上减数等于被减数。
在测量中,长度单位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单位换算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当量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用毫米作单位。
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质量单位为吨、千克、克,单位换算为: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2斤。
对于倍数的认识,小数乘以倍数等于大数,大数除以小数等于倍数,大数除以倍数等于小数。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从个位开始,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周长是指围绕图形一周(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为(长+宽)X2,长方形的长为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为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为边长X4,正方形的边长为周长÷4.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是指把一个物体(或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一、认识时分秒1.时: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用"h"表示,每小时有60分钟。
2.分:分钟是时间的单位,用"min"或"'"表示,每分钟有60秒。
3.秒: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用"s"表示。
二、读写时分秒1.时:小时的读法类似于整数,如"5时"表示5小时。
2.分:分钟的读法可以使用“分”或“'”,如"30分"或"30'"表示30分钟。
3.秒:秒的读法使用“秒”或“s”,如"10秒"或"10s"表示10秒。
三、转换关系1.1小时=60分钟-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分钟=60分钟。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分钟。
2.1分钟=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1×60秒=6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60=60秒。
3.1小时=60×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60秒=360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3600秒。
四、时分秒的加减运算1.时分秒的加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加,若秒数超过60,则进位到分钟;若分钟数超过60,则进位到小时。
2.时分秒的减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减,若秒数小于0,则借位从分钟中减去;若分钟数小于0,则借位从小时中减去。
五、实际问题的应用1.计算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已知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情况,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例如:某人早上7点出发,需要走30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到达的具体时间是多少?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的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时间单位知识点

三年级时间单位知识点一、秒的概念及应用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通常用来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间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秒来计量一些快速的动作或事件,比如倒计时、跑步计时等等。
秒的符号是s,常见的表示方式有hh:mm:ss (小时:分钟:秒)。
二、分钟的概念及应用分钟是时间的单位之一,它是由60秒组成的。
分钟通常用来计量一些中等长度的活动或事件,比如上课时间、电视节目时长等等。
分钟的符号是min,常见的表示方式有hh:mm(小时:分钟)。
三、小时的概念及应用小时是时间的单位之一,它是由60分钟组成的。
小时通常用来计量较长时间的活动或事件,比如一节课的时长、一场电影的时长等等。
小时的符号是h,常见的表示方式有hh(小时)。
四、天的概念及应用天是时间的单位之一,它是由24小时组成的。
天通常用来计量一天的时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时间单位。
比如我们说今天、明天、后天,都是以天为单位。
天的符号是d。
五、星期的概念及应用星期是时间的单位之一,它是由7天组成的。
星期通常用来表示一周的时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
星期的符号是W,常见的表示方式有星期一、星期二等等。
六、月的概念及应用月是时间的单位之一,它是由30或31天组成的,除了2月例外。
月通常用来计量一个月的时间,比如我们说一月、二月等等。
月的符号是M。
七、年的概念及应用年是时间的单位之一,它是由12个月组成的。
年通常用来计量一年的时间,比如我们说2022年、2023年等等。
年的符号是Y。
八、季节的概念及应用季节是时间的单位之一,它是由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组成的。
季节通常用来表示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比如春天、夏天等等。
季节的表示方式是春季、夏季等等。
九、年份的计算在计算年份时,需要考虑闰年的问题。
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闰年有366天,而平年只有365天。
十、不同时区的概念世界上有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时、分、秒1. 钟面上有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2. 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1 小格是1 分钟,走1 大格是5 分钟;秒针走1 小格是 1 秒钟,走 1 大格是 5 秒钟。
3. 1 时=60 分,1 分=60 秒。
4.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把两个两位数都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把被减数和减数都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减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减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3.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4.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 再减。
三、测量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1 千米=1000 米。
2. 认识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 1 千克=1000 克;1 吨=1000 千克。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3.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4. 减法的验算方法:-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
4、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走一圈是60分,也是1小时。
5、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6、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7、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8、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9、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10、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11、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12、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4、口算时: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三年级有关时间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有关时间知识点总结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说出时间,比如现在几点了?我要去学校了,我要去上课了等等。
其实,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时间的概念,比如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等等。
在学习时间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掌握时钟的读法,学会用时钟来表示时间。
孩子们要学会看表、看钟,这需要一定的练习和观察。
首先,我们要了解时钟的结构和指针的运动规律。
时钟有两根指针,一根是短指针,表示小时;另一根是长指针,表示分钟。
时钟的表盘被等分为12个部分,每部分代表一个小时,每个部分再等分为5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代表5分钟。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钟表,了解指针的运动规律,学会如何读懂钟表的时间。
另外,孩子们可以通过玩具时钟和练习书上的时钟练习题,来巩固时钟的读法。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观察,孩子们可以掌握时钟的读法,并且对时间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也是用来约定事情的。
比如,我们要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我们需要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
所以,我们要了解时间的概念,如何表示时间,如何计算时间等等。
除了时钟的概念和读法,孩子们还要学会计算时间。
比如,一天有24小时,那么两天有多少小时呢?一周有7天,那么一周有多少小时?一年有365天,那么一年有多少小时呢?孩子们要通过这些问题,来学会如何计算时间。
此外,孩子们还要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用数字表示时间,比如8:00,10:30,12:45等等。
孩子们要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并且要学会够指出时间的先后顺序。
除了时钟的概念和表示时间的方法外,孩子们还要学会借助日历来了解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用日历来表示一年中的日期,比如元旦是1月1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国庆节是10月1日等等。
孩子们可以通过日历,来了解一年中不同的节日和纪念日,这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也有帮助。
总的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要了解时间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孩子们需要通过观察时钟,学会时钟的读法;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计算时间的方法;需要通过日历,了解一年中不同的日期和节日。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有关时间的知识归纳
1、时间的表示单位一般有时、分、秒、日、月、年和周(星期)
例如:2时、15时,3分、30秒,10日2月2023年,一个星期(一周)
2、时间的换算单位
1小时=60分1分=60秒1天=24小时一个星期是7天
总之单位从小换算到大的就用除法,单位从大换算到小的就用乘法。
具体要看换算成哪个单位一般是60的倍数,只有换算同单位才能计算的。
3、关于年的知识
年分平年和闰年,平年多闰年少,一个平年有365日,一个闰年有366日。
计算年的方法,一般是用年份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四年一闰。
例如2023÷4有余数就是平年,2024÷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还有一种算法,如果遇到整百年的要除以400,如果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的就是平年。
哪些是整百年呢?如100年,200年,1300年、1900年2000年等等。
要除以400才可以看出是不是平年还是闰年的。
例如1900÷400有余数,1900年是平年,2000÷4没有余数,2000年就是闰年。
一个平年的总天数=4×30+7×31+28=365 (天)
一个闰年的总天数=4×30+7×31+29=366 (天)
4、关于月的知识
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大月是30天或31天,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能判断平年或闰年的,平年时2月有28天,闰年时2月有29天。
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一年有7个大月,如:1、3、5、7、8、10、11月。
一年有5个小月,如2、4、6、9、11月。
大小月公式推算法: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其中二月是特殊的月份,七八月是连着的大月的,其他都隔开一个。
5、关于天数的时间算法
同一个月内的算法:
总天数=最后日期-开始日期+1
例如:从2月3日到2月27日,总共过了有几多天?
按照公式:27-3+1=25(天)
例如:5月12日到5月30日,过了有几多天?
按照公式:30-12+1=199(天)
不在同一个月内的,夸月的,要计算每个月的天数,再计算同一个月的天数,总和就是了。
例如:从4月15日到7月6日,总共有几多天?
先计算4月的天数=30-15+1=16 (天)
再计算5月有31天
再计算6月有30天
再计算7月的天数有6天
总天数=16+31+30+6=73(天)
6、关于星期(周)的知识
一个星期(周)有七天,从星期日开始到星期六结束。
一个月大约有4个星期(周)
星期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不断循环。
关于星期几的计算方法
总天数÷7
如果有余数,余数几多就从开始的时间数起,数到余数尽头。
例如余数是5,就是连续数5天。
一定要从开始的时候数起。
例如:2023年3月12是星期二,那么3月28日是星期几呢?
总天数=28-12+1=17日,17÷7余数是3,那么从星期二开始数,数3天,刚好是星期四,那么3月28日就是星期四。
例如:2023年1月14日星期日,那么到5月9日是星期几呢?
先计算1月份的天数=31-14+1=18
2月份有28天
3月份有31天
4月份有30天
5月份有9天
总天数=18+28+31+30+9=116
116÷7余数是5,从星期日开始数5天,刚好是星期四。
那么5月9日就是星期四。
总天数÷7如果没有余数,那么就是从开始的时间数7天就可以了。
例如:从5月8日星期三,到5月21日是星期几呢?
总天数=21-8+1=14
14÷7=2 没有余数,那么从星期三开始数7天就是星期二了,那么5月21日就是星期二。
如果是夸月的时间也是按照上面的夸月公式计算的。
7、关于时分的计算
公式:间隔时间=最后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在一个小时之内:例如:60分-30分=30分
不在一个小时之内:
1时10分-45分= 70分-45分=25分
2时13分-1时25分=1时73分-1时25分=48分
例如:小明从家里早上7时10分出发,走了20分钟才到学校,问小明到校的时间?
7时10+20分=7时30分
例如:一列列车从下午3时30分开始出发,到了下午5时25分才到达目的。
问列车行驶了几多时间?
5时25分-3时30分=1时55分
8、关于24时的算法
一天24小时,时针要走2圈。
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例如3时、5时、14时、22时等等
13时就是下午1时。
上午8时就是8时。
0时就是24时,即是午夜12时等。
12时计时法通常是平时计时法
如上午6时,上午10时,下午2时,下午4时,晚上8时晚上11时等等
记住,一定要化为24时计时法才能进行计算的
如果是同一天的就可以直接用最后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如果不是在同一天的,要分开了一天天计算。
例如:小明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在上班,问小明一天工作几多小时?下午5时就是17时17时-9时=8小时
例如:小亮从晚上8时30分开始睡觉,到第二天,早上6时30分才起床。
问小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12时-8时30分=3时30分
6时30分+3时30分=1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