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时分秒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 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 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 0的数相乘得原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 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 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 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 四边形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长方形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 是四边形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 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 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 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 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 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减法公式: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 - 差 = 减数 6、口算时: 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 都是用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知识点归纳一、认识时分秒1.时: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用"h"表示,每小时有60分钟。

2.分:分钟是时间的单位,用"min"或"'"表示,每分钟有60秒。

3.秒:秒是时间的最小单位,用"s"表示。

二、读写时分秒1.时:小时的读法类似于整数,如"5时"表示5小时。

2.分:分钟的读法可以使用“分”或“'”,如"30分"或"30'"表示30分钟。

3.秒:秒的读法使用“秒”或“s”,如"10秒"或"10s"表示10秒。

三、转换关系1.1小时=60分钟-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分钟=60分钟。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分钟。

2.1分钟=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1×60秒=6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分钟÷60=60秒。

3.1小时=60×60秒-可以通过乘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1×60×60秒=3600秒。

-也可以通过除法关系进行转换,如:1小时÷(60×60)=3600秒。

四、时分秒的加减运算1.时分秒的加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加,若秒数超过60,则进位到分钟;若分钟数超过60,则进位到小时。

2.时分秒的减法运算:-对应位置上的数相减,若秒数小于0,则借位从分钟中减去;若分钟数小于0,则借位从小时中减去。

五、实际问题的应用1.计算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已知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情况,保持单位的一致性。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例如:某人早上7点出发,需要走30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到达的具体时间是多少?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的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时分秒学习任务:①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②计算经过时间。

③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物体】钟面上,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20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9.拓展知识:一年=12个月= 365天=52周+2天如:今年元旦是星期二,明年元旦星期几?7解:一年=52周+2天,星期二到星期一时7天为满一周,在52周也是星期一,故:星期一+2天是星期三,明年元旦是星期三。

如:在同一个月里,4号为星期三, 11号星期几? 26号星期几?解: 4号为星期三,星期三至星期二为1周(7天=1周),(1)11号-4号+1天=8天,8天÷7=1……1 星期二 +1天是星期三, 11号是星期三。

(2)26号-4号+1天=23天,23天÷7=3……2 ;星期二+2天是星期五, 26号是星期五。

第三单元测量学习任务:①学会测量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换算;②“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③解决问题的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的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长最细。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

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钟,走一小格是1秒钟;
4.当时针走一大格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小格,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5.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小格是5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也就是60分钟。

6.计算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
7.计算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8.生活中常考的时间单位填空;(1)小学生每天最好保证有9小时的睡眠。

(2)小亮吃早点用了15分钟,他跑100米用了15秒;(3)一眨眼的时间是1秒;(4)上一节课用了40分钟;(5)小红抄一篇100字作文,大约用了5分钟;(6)电视剧中间插播了120秒的广告;(6)书店一天的营业时间是9小时;(7)乐乐每天阅读课外书用40分钟;(7)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7)人做一次深呼吸需要4秒(8)
小丽做作业一年了30分钟(9)小明系红领巾大约用了18秒(10)跳绳15下用了10秒(11)唱一遍国歌大约需要50秒;(12)小明从家走到学校要15分钟;。

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3大格,分针要走(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单位转化的问题。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化成分或分化成秒是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60;(2)分化成时或秒化成分是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9、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第2、4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1、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

(0上有点作9减,0上无点作10减)4、加法验算方法: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时间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钟面知识: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2. 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时。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而计量很长的时间,常用“时”。

3. 时间单位换算:关于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60。

例如,1分=60秒,1小时=60分。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换算问题和应用题,如3分等于多少秒?解法是:由于1分=60秒,所以3分钟就是3×60=180秒。

4. 秒表的使用:秒表一般用于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 时间计算:例如,可以通过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来计算一段时间的长度。

6. 24小时计时法: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转了2圈,即24小时,用24时表示钟面上的各个时刻。

7. 时间的计算:包括求经过时间,例如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经过时间。

3. 时分秒的概念和换算:学生需要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
进行相应的转换。

8. 年、月、日的知识:虽然这一部分内容并不属于常规的时间知识点,但也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年、月、日之间的相对关系和计算方法。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分=60秒半小时=30分7、时针走大格,走1大个是1小时。

分针走小格,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圈,是60分,与此同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60分=1时。

秒针走小格,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与此同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所以60秒=1分。

8、时间段,用“小时”作单位;时间点,用“时”作单位。

9、到达的时间—出发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到达的时间=出发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出发的时间=到达的时间—经过的时间10、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第三单元测量1.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在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如公路、铁路、桥的长度),通常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 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5、常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6.进率100010千米米米分米厘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如称一个鸡蛋约重50g;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如一袋大米重25kg;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比如车船的载重量、鲸鱼、大象的体重,吨可以用符号“t”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梳理(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期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 )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 1 )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到达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到达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