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气候特征
贵州的自然环境介绍

贵州的自然环境介绍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05°05'至106°42',北纬24°33'至27°20'。
东接广西、广东,西连云南,南抵广西、贵州,北通四川。
东西长约58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16.3万平方千米。
贵州省由贵州高原和山地组成,山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8%。
西部多山,中部、东部低平。
山地主要有云贵高原、武陵山脉和黔北丘陵三个部分。
其分布特点是:西部高,中部低;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在11~25℃之间,
夏季平均温度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高3~5℃;冬季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低2~3℃。
年均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西南和西北部地区分别达1800~2000毫米和1900~2300毫米。
贵州年平均相对湿度75%~80%;年日照时数为1400~1670小时。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特点是:雨热同季、雨热同期、雨热同步。
—— 1 —1 —。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理环境
贵阳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的城市。
贵阳市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一、城市地理位置:贵阳市位
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二、地形地貌特点:贵阳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山地、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
三、水系湿地资源: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有黔灵河、南明河等河流,湖泊
较多,是黔中盆地的主要水源涵养区。
四、生态环境保护:贵阳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作,建设了一批城市绿地和生态公园,为市民提供了
良好的休闲环境。
五、气候特点:贵阳市气候湿润,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秋温和宜人。
六、地质资源分布:贵阳市地质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
有煤炭、铅锌、铜、铁、铝土等矿产资源。
七、旅游资源概况:贵阳市拥有丰富的旅
游资源,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各类景点众多,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
贵州贵阳气候特征

贵州省贵阳市气候特征1、请问贵阳气候的特点(包括气温,降雨,辐射等)及形成原因?地理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东经106 ’ 27 ”〃〜107 03 ”〃,北纬26 ’ 11 ”〃〜26 ’ 55 ”〃之间,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
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最高为1762米,最低506米,市区平均海拔1071米。
东与龙里、瓮安县接壤,南靠惠水、长顺县,西接平坝、织金县,北邻黔西、金沙、遵义县。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 2403平方千米。
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千米。
城市行政区划辖七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
全市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4.56% 。
其中,云岩、南明、小河区为贵阳市城区,面积为220.3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97%;花溪、乌当、白云区为贵阳市郊区,面积为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7.99%;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0.04%。
气候贵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
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
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宜人的气候为贵阳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誉。
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现有林地面积275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1.7%。
贵州的特点

贵州的气候特点2010年02月22日 03:39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为:(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
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
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
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
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因此,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
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发生。
简述贵州气候优势

简述贵州气候优势1、为什么贵州被称为避暑之都?贵州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在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气温也仅为23.7℃,全年最高温度高于30℃的日数少,近五年平均仅为35.8天,大于35℃的天数仅为0.3天。
紫外线强度仅在中午很短的时间内达到4级,其余时间均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约500毫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
贵阳冬无严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贵州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
(1)简述贵州气候优势扩展资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2、贵州气候条件如何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
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
贵阳自然地理及气候

贵阳自然地理及气候信息来源:新贵阳2009-10-23【位置面积】贵阳市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6°55′之间。
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两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
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
贵阳市城区(云岩、南明、小河3个区)面积220.3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97%。
其中,云岩区在城区北部,面积67.5平方千米;南明区在城区南部,面积89.68平方千米;小河区在城区南部,面积63.13平方千米。
郊区(花溪、乌当、白云)面积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7.99%。
其中,花溪区在市西南部,面积957.6平方千米,乌当区(包括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市东北部和西部,面积964.9平方千米,白云区在市西北部,面积272平方千米。
“一市三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0.04%。
其中,清镇市在贵阳市西部,面积1492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8.58%;修文县在市北部,面积107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3.33%;息烽县在市北部,面积1036.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2.91%;开阳县在市东北部,面积202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5.22%。
【地势地貌】贵阳市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
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
相对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镇庙窝顶,海拔1659米;最低处在南明河出境处,海拔880米。
中部层状地貌明显,主要有贵阳——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云——花溪——青岩构成的多级台地及溶丘洼地地貌。
峰丛与碟状洼地、漏斗、伏流、溶洞发育。
较平坦的坝子有花溪、孟关、乌当、金华、朱昌等处。
南明河自西南向东北纵贯市区,流域面积约占市区总面积的70%。
贵州 公共基础知识

贵州公共基础知识
《贵州公共基础知识》
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山川秀丽。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些贵州的公共基础知识。
首都:贵阳市
贵州的首都是贵阳市,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贵阳市地处贵州的中心地带,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和通讯设施。
人口:约3600万
贵州省的人口约为3600万,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还有少数民族,如苗、侗、水、彝等。
贵州省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各具特色。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贵州省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凉爽干燥。
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适合生长各种农作物。
经济:以农业为主
贵州省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同时也以茶叶、烟叶、蚕丝等农副产品出名。
此外,贵州省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铝土矿、锑、铅、锌等,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自然风光秀丽
贵州省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有很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如黄果树瀑布、赤水大瀑布、黔东南风雨桥等。
此外,贵州省还是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区,有着壮丽的喀斯特溶洞景观。
以上就是贵州省的一些公共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了解贵州有所帮助。
贵州省地处内陆,但却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一片美丽的热土。
贵州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

如何认识贵州气候特征的复杂性邓涛(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内陆省份,简称“黔”,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比邻。
全省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东西距离595公里,南北距离509公里。
贵州省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特征,表现出与周边地区不同的自然气候特点。
如何认识贵州气候特征的复杂性呢在此从贵州自然地貌特征、贵州表现出的气候特点、影响贵州气候的主要因素来表述:一、贵州自然地貌特征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1.贵州地形情况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阶梯在西部大方、织金、普安等地以西,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二阶梯从大方、织金、普安一线向东到沿河、思南、江口、三橞、锦屏、榕江等地以及南部荔波、罗甸的北界这一线的中间广大地区,海拔800—1500米;第三阶梯从沿河到荔枝、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从面上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海拔相差1625米;从点上看,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相差大,达到2753米。
2.贵州地貌类型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坝子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间坝子仅占%。
境内山脉众多,层峦叠嶂,绵延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
在贵州境内主要的山脉有北部的大娄山,海拔1000—1500米,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北境,主峰为娄山关,海拔1444米;东北部有武陵山,由湖南蜿蜒进入贵州东北部,主峰为梵净山,海拔2572米;西部有乌蒙山,绵延贵州西部,最高峰为贵州屋脊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峰是雷公山,海拔2178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贵阳市气候特征1、请问贵阳气候的特点(包括气温,降雨,辐射等)及形成原因?地理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东经106 ′ 27 ”〃~107 ′ 03 ”〃,北纬26 ′ 11 ”〃~26 ′ 55 ”〃之间,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
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最高为1762米,最低506米,市区平均海拔1071米。
东与龙里、瓮安县接壤,南靠惠水、长顺县,西接平坝、织金县,北邻黔西、金沙、遵义县。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403平方千米。
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千米。
城市行政区划辖七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
全市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6% 。
其中,云岩、南明、小河区为贵阳市城区,面积为220.3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97%;花溪、乌当、白云区为贵阳市郊区,面积为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7.99%;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0.04% 。
气候贵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
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
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宜人的气候为贵阳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誉。
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现有林地面积2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1.7%。
此外,市区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宽1至7公里,长逾70公里的环城林带,为贵阳市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
目前,投资1.1亿元人民币,总长223公里,面积43万亩的新环城林带正在建设中,,2010年前,人均环城林带面积将达到207平方米。
资源贵阳的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耐火粘土、铝钡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
铝土矿保有储量4.3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矿床主要集中在修文县和清镇市,有特大型、大型、中型矿床9个,其中,清镇市猫场铝土矿储量1.5亿吨,为国内著名特大型铝土矿。
铝矿品位高,AI2O3含量平均在70%左右,铁含量平均小于5%,铝、硅比平均这7.87。
磷矿4.64亿吨,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全国70%以上的优质磷矿集中在贵阳。
煤炭储量9亿吨;铁矿2396万吨,硫铁矿2878万吨,汞(金属量)2683吨。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
境内有大小河流98条,水资源总量为46.79亿立方米。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为11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90万千瓦,水电站装机容量近100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
希望你自己去研究研究吧,这些应该对你有帮助.其实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气候是因为地貌.你看看.我把地理,资源,还有气候都告诉你了.你自己再分析分析.希望你论文早日通过.2、贵阳的气候条件贵阳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
一、年度气候分析如下:①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②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129.5毫米,年雷电日数平均为49.1天;③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8.3小时;④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
二、季节气候分析如下:①夏季平均温度为23.2℃,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全年最高温度高于30℃的日数紫外线强度仅在中午很短的时间内达到4级,其余时间均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约500毫米,夜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
②冬季无严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更有贵阳环城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可谓“天然氧吧”,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
3、请问贵阳的气候怎么样?是不是比较潮湿?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为:(1)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
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
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
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
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因此,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
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发生。
(3)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较大。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即省之西部约16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为1200小时,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各地年雨日一般在160~220天之间,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0天以上。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
总的感受来说,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虽然降雨量大,相对湿度大,但是空气中人体没有潮湿的感觉.4、贵阳?关于天气的问题原因是: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纬度较低。
贵州由于受季风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繁。
贵州的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也较复杂,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楼主问的关于阴天多的原因,解释如下:贵州是全国气候最潮湿的地区之一。
贵阳,平均有238个阴天,一月份阴天多达23天,阴天最少的9月也有14天之多。
冬季,来自北方大陆的冷空气,经过翻山越岭,已经大大减弱,爬上地面崎岖的贵州高原时后,气流十分上缓慢,跟原来留在贵州的暖空气接触后,双方势均力敌,长期僵持,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春季,南方暖空气加强,北方冷空气不甘示弱,相互冲突,天气变化多端。
夏季,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北撤,来自南方海洋的暖湿空气活跃在贵州高原上。
贵州高原海拔在1000多米以上,地面高低起伏,暖湿空气受到地形的抬升和扰动,容易形成云和雨。
有时来自四川的冷空气和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相遇,更容易形成阴雨天气。
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暖湿空气还来不及撤退,冷暖空气不断交锋,也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总之,贵州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空气受到抬升,扰动,阻塞,摩擦,冷暖空气接触机会比较多,是形成贵阳多阴天气的原因。
5、(36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地形与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图1)、贵阳气候基本数据统计图(1)地处亚热带(低纬)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内陆省区,与广西等省相邻(或位于云贵高原)。
(2)气候:夏季气温较低,热量欠充足;多雨天,光照不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旱涝灾害;(以上两项答对得4分)不利于农业生产。
(1分)地形:地表崎岖(1分),多地质灾害(1分),不利于农耕(或易水土流失)和交通建设(2分),不利于商业往来,(产品市场狭小)(1分)(3)甲:水能(水电);乙:炼铝(有色冶金)丙:钢铁(4)影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多种产业(多种经营);(2分)进行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2分)增加就业,提高社会效益;(2分)对废弃物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2分)(5)有利条件:政策支持、技术水平提高、资金保障、市场扩大、基础设施较好;(答对其中3项得3分)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加强航空、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加大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降低内部交易成本);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答对其中4项得8分)6、概括贵州的地理气候特征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2016年提高0.3℃。
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6)贵州省贵阳市气候特征扩展资料:贵州的地理环境:1、位置境域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2、水文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